導讀
近年來,我國大城市人口急劇增長,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重。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資源,對道路交通建設和城市土地進行合理的規劃和使用,我國大城市的交通從地上逐漸轉入地下,加大了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從而有效地改善了城市交通擁堵的頑疾。本文就是對我國目前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現狀及城軌發展對城市交通問題改善進行分析研究。 習近平強調,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大城市交通的發展方向。發展軌道交通是解決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綠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徑。 在大城市的發展歷程中,只有解決好城市交通的問題,才能取得理想的發展效果。為了解決城市交通的問題,首先就要從該城市自身的實際條件出發,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優化城市交通結構,有效地結合發展地上和地下交通兩者的優勢,最終改善、優化大城市的交通頑疾。
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
綜合我國軌道交通發展史來說,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早年,相較於國外,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不僅發展緩慢,運量也成了大問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發展中也總結出了一些有效經驗。
在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中,如果和城市土地規劃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套良好的土地循環系統,將地下軌道和地上土地規劃有機的結合起來,就能夠有效的緩解城市發展中交通擁堵的問題。
不難發現,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無論建設規模還是建設速度,都是世界一流的。從目前現狀分析,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交通市場。
從國務院批准和即將批准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來看,截止到2020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將覆蓋我國50多個城市,總投資額超過一萬億元。城市軌道交通最有效的作用就是大幅度增加城市交通運輸能力,改善交通擁堵的現狀,所以在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人口激增的時代背景下,重點發展和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是滿足城市發展需求以及順應城市人口生活的需求。
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特點和作用
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的激增對城市交通帶來壓力是必然的,為了緩解城市日常的交通壓力,需要合理規劃城市的交通建設,有效利用好土地資源,控制好城市交通中的車流量,大力發展地下交通建設。無論如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將會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一環。從目前城市軌道交通發展來看,城軌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速度快、運量大
就目前的城市軌道交通運送的客流量來看,城市軌道交通的運量大是其最為明顯的特點之一。據統計,國外一些城市軌道交通發達的城市,城軌運送客流量佔到成城市交通運輸總量的50%以上。
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在大城市的交通中依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做的最好的無疑是上海,數據顯示,上海城軌運送客流量已經佔到城市交通運輸總量的51%以上。而且在未來的幾年中,還會有多條線路以及延長線開通。
城市軌道交通不僅速度快,平均每小時可以運送6萬人次,而且因為其在地下有軌道,不容易受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最高時速可以超過50公裡,相比地面交通快很多。所以相較於地面交通,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也是城市交通發展的必然趨勢。
環保、節省土地資源
雖然我國國土面積排名世界第三,並擁有著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國土,但由於擁有超過14億的人口,所以人均土地面積佔有量比較小。尤其在人口眾多的大城市,城市交通建設中土地資源的壓力非常大,再加上大城市人口較為集中,使得城市規劃中土地資源十分的緊缺,如果不合理規劃,很可能在城市建設階段破壞城市環境。
因此,在建設大城市的過程中,不僅要高效的利用土地資源,也需要重視城市的環境保護問題。
城市軌道交通在這兩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十分節約土地資源,除了幾個出口露出地表外,其他大部分在地下,佔地面積十分少,而且又有著速度快、運量大、風雨無阻等多重優勢,可以有效地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
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問題
無論哪個城市的交通建設,都是離不開對土地資源利用的。只有將城市土地規劃和軌道交通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建設和規劃城市交通。
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起步較晚,且在整個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有沒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策略和土地規劃方案,可以說大部分城市的軌道交通使用和建設是互相獨立的,這些原因導致了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最終造成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正因為如此,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城市土地資源規劃的結合,是改善城市交通擁堵的有效方法之一。
對城市軌道交通沿線的土地進行控制
從我國當前的城軌建設項目來看,大部分項目都有利於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以地鐵出口為中心,居民在10分鐘內可以步行到達,同時還會給城市軌道交通沿線土地帶來較大的升值空間。
因此,為了促進城市的交通建設,大幅緩解交通壓力,徹底整治大城市交通擁堵的頑疾,就應該大力加強城市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尤其是城市軌道交通附近的土地。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周圍的土地控制
城市軌道交通的分布點十分廣泛,從城市發展和建設的角度來看,更需要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附近的土地進行高效的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合理開發車站站點附近的土地。
以地鐵車站附近為中心,可以形成以下三種土地利用模式:1. 綜合型交通樞紐2. 地區級中心3. 新開發城市地區
因此,以車站為中心,充分加強併合理利用車站附近的土地,形成又一個新型城市副中心,為城市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大幅改善座城市建設中交通用地的使用率。
這種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開發、規劃一個居民區或者商業區的模式被稱之TOD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近年來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在我國的不斷發展,TOD模式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個熱點。
有些城市一旦規劃地鐵,地鐵沿線的房價立刻飆升。可以說地鐵的建設已經不光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了,更可能帶動城市的經濟發展。
相比TOD模式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我國TOD模式起步較晚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重慶發展TOD就是很好的例子。
重慶獨特的城市地理環境,即山城地形複雜,特別是不同地區海拔差距大的客觀現實給道路建設帶來許多困難。但是當人口數量突破3千萬,如果缺乏城市軌道交通體系的支持,將不可避免的出現大城市病,因此更需要TOD模式的應用,而且相對於平原地區的大城市,城市軌道交通對於重慶複雜的地形的統合帶動效應將會更加顯著。
合理設置地鐵站
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交通問題往往都是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是改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重要手段,為了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必需合理控制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沿線的土地利用率,需要對地鐵站點附近進行合理的設置,儘可能減少乘客的換乘次數或者加強乘客的換乘體驗。
城市軌道交通站點的設置,在改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通過對地鐵軌道站點的合理布局,可以有效的緩解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從而更好地提高城市軌道交通運行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高軌交的運量。
在站點設置過程中,也應該儘量的減少乘客換乘的次數,儘可能使乘客直達目的地。 除此之外,更應該採取一定措施,分散地鐵乘客客流,尤其是在高峰時期,錯開人流,使乘客更加方便的換乘地鐵。
結語
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城市土地、城市交通、城市經濟以及城市環境等多方面都有密切關聯,這也是當前大部分城市交通建設過程中最為突出的問題。
其中,有效利用城市土地,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能夠保護環境,這在城市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一方面,可以減少車流量,緩解大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做到綠色環保,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因此在以後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與城市土地規劃有效地結合起來,利用好大城市寸金寸土的土地,尤其是城市軌道交通沿線的土地,合理的布局好每個軌交站點,力爭同時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和城市環境保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