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冰爽茶退出中國:輸在產品定位失敗和同質化

2020-12-20 網易財經

近日,雀巢官方對外證實,其在中國區的即飲茶產品業務已全面停止。一個全球最大食品製造商,在中國這個獨特的茶飲料消費市場,現出了水土不服的煩惱。雖然進入時機正確、廣告費用也不菲,但雀巢冰爽茶由於沒能找準產品定位,且與市面上同類產品同質化嚴重,所以黯然退場。

據新金融觀察報報導,近日,雀巢官方對外證實,其在中國區的即飲茶產品業務已全面停止。一個全球最大食品製造商,在中國這個獨特的茶飲料消費市場,現出了水土不服的煩惱。雖然進入時機正確、廣告費用也不菲,但雀巢冰爽茶由於沒能找準產品定位,並且與市面上同類產品同質化嚴重,所以導致黯然退場。

冰爽茶的時機

5月初,雀巢冰爽茶被雀巢官方證實已經正式退市的消息,讓中國消費者感到有點突然。

這是一款陪伴中國消費者將近13年的產品,事實上,它的淡出最早並不是在今年5月。早在2013年上半年,在中國不少大型超市就已經很難尋見雀巢冰爽茶的身影。對這件事情保持最高敏感度的,就是中國的消費者。

「很長時間以來,走近超市擺放茶飲料的貨架,最先映入眼帘的無非是康師傅、統一的紅茶、綠茶和果味茶,除此之外,只能偶然瞥見原葉茶等其他品牌的產品。」茶飲料市場觀察者張由告訴新金融記者。去年7月,當他為了買一瓶很久沒有見到的雀巢冰爽茶跑遍周邊家樂福、世紀聯華、華潤萬家等3個大超市,最終依然無果而返時,他在一個區域性貼吧發問:冰爽茶去哪了?

他所看到的正是當時茶飲料市場的縮影:大部分茶飲料市場被康師傅、統一等巨頭牢牢佔據,巨頭之間永不停歇的擴張欲望又將其餘品牌所佔不多的市場份額擠掉。可能正是因為滿目的康師傅、統一茶類產品,以及他們之間熱鬧的營銷戰,讓這款最初以「冰爽」面目驚豔市場的茶飲料在淡出的時候,並沒有引起太多注意。

回到10多年前,冰爽茶乘中國茶飲料市場剛剛進入快速發展期的興,讓消費者見識了全球兩大食品飲料界巨頭專為中國消費者定製茶飲料的威力。這兩大業界巨頭分別是雀巢與可口可樂,2001年,雙方各出資50%成立即飲茶合資公司「全球飲料夥伴公司」(BPW)。

茶文化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1993年,中國茶飲料市場起步,當口感偏甜、風格時尚的茶飲料面市的時候,市場便給予了熱情的歡迎。2001年,中國茶飲料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一組行業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瓶裝飲料產量達554萬噸,居第一位;碳酸飲料達420萬噸,居第二位;茶飲料185萬噸,居第三位。但是,茶飲料是所有飲料類別中增長最快的,被稱為「飲料新貴」。

雀巢和可口可樂成立BPW的動機很容易被理解為是為了抓住這個機會,雙方合作開發的冰爽茶於2002年面市。茶飲料相關研究者黃瑩認為,最初推出冰爽茶時,它在全球其他5個市場已經有了近10年的消費基礎。但是在中國,茶飲料已經進入市場細分的大時代,康師傅、統一、娃哈哈等都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特色鮮明的產品。冰爽茶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才能順利切進個市場。

不過,當時業內給冰爽茶估計的成功率僅有1/5。

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多年的雀巢和可口可樂在操縱產品屬性方面相當有經驗,按照茶飲料的消費群體分析,他們給冰爽茶的市場定位是年輕和時尚。消費者群體定位是20-29歲的白領和時尚青年。

面市的第一印象,冰爽茶結合了西方的基因和自身特點,推出「西式」和「冰爽」兩個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冰爽茶2003年在廣州面市時的場面。雀巢冰爽茶意念為裝飾的洋模特從舞臺的冰山造型中破冰而出,數名洋模特身著名家設計的以產品包裝為圖案的時裝搖曳生姿,以服裝秀的形式來演繹產品概念。

隨後,冰爽茶還邀請了當時最具活力的年輕一代明星潘瑋柏,一切都朝著最初設計的年輕、時尚的方向前進。這些展示都給當時的商貿公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們都期待冰爽茶真的能讓炎熱的夏天「一爽到底」,但是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

2004年之後,中國茶飲料市場的格局依然是康師傅、統一、娃哈哈、今麥郎、達利園、天喔等,其中前兩個品牌佔據了市場近一半的份額。

「冰爽茶投入的時機是對的,廣告投入也絕對不比前幾個品牌少,營銷策略大致相仿,但是一直沒有做出來,這裡面是有原因的。」諮詢策劃界人士、「集成贏銷模庫」創建者崔濤說。

不悟茶道

崔濤告記者,在可口可樂與雀巢想一起撬動中國茶飲料市場之前,他們也曾做過多次嘗試。可口可樂從1998年起就推出過「天與地」、「嵐風」、「陽光果茶」。

不過,在前《營銷界》撰稿人孫朝玲看來,「天與地」來得早、去得快。這是由可口可樂推出的第一個非碳酸飲料,但是因為可口可樂在沒有找到產品的目標消費人群之際推出了這款概念產品,並且忽視了中國幾千年來沉澱的茶文化內涵,導致第一次嘗試僅用兩年多時間便草草收場。

第二次嘗試是「嵐風」。這是一款日本蜂蜜茶飲料,2001年推出,這次首先吸取了目標客戶群體不明確的錯誤,將「嵐風」的目標消費群體鎖定為成功的年輕女性,但因定價偏高,結果又以失敗告終。

這兩次嘗試失敗之後,雀巢冰爽茶匆忙登場。

「雀巢冰爽茶的面市相當隆重,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結合了市場上已有的茶飲料的優點,明確了消費對象,價位跟康師傅等基本持平。」崔濤說。

孫朝玲觀察到的是,冰爽茶推出後,兩大巨頭各顯神通,深挖各自的資源,進行了充分的市場調研,並進行了全球統一設計。

最初的冰爽茶是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的,歐睿統計數據顯示,雀巢冰爽茶佔有率在2008年達到2.3%。

但是這可能已經是冰爽茶最好的成績了。2008年之後,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雀巢冰爽茶市場開始下滑,至2010僅為1.9%。

「我認為這依然是因為雀巢冰爽茶定位上的失誤。」崔濤表示。雀巢冰爽茶一推出市場,便跟隨康師傅、統一等茶飲料市場上的領頭羊走,產品嚴重同質化。雖然其在最初的營銷概念中提出過「西式」的差異化概念,但是,產品大同小異,消費者並不買帳。

在雀巢冰爽茶之後,雀巢與可口可樂還推出了「茶研工坊」、「健康工坊」、「原葉」等共7個不同的茶飲料品牌,但都因為定價、定位不恰當等逐一失敗。

「跟康師傅、統一產品相仿的,陷入產品同質化困局;跟紅茶、綠茶形成差異化的,留給其的市場空間又很小,無法形成規模。」崔濤說,這就是雀巢和可口可樂在茶飲料市場一直沒有成功的原因。

這個解釋可能會令兩個業內巨頭尷尬,在全球市場中一路馳騁,偏偏駕馭不了中國市場一個茶飲料市場。

一位行業從業人士還向新金融記者分析,其實若說雀巢與可口可樂輸在了產品定位和同質化上,他們隊伍中的幾個巨頭卻恰恰贏在了這兩點上。

他舉例,康師傅、統一、娃哈哈、天喔等企業的產品中,都有紅茶和綠茶,以及相關的延伸產品。巧妙之處在於,他們都得益於對手炒熱了產品,不斷擴大消費群體。在這個縫隙中,則開始比較實力,當然,康師傅和統一是始終的受益者。雀巢冰爽茶等雖有資金實力,但是在營銷推廣中,做得還不夠精確和大眾化。

「這就跟喝茶一個道理,講究『茶道』。總體來看,茶葉、水溫、器皿大致相仿,甚至你的可能更高級一些,但是不同的人泡出來的茶的味道大多不同。」崔濤表示。

茶飲料在中國有獨特的市場基礎,全球性的大集團並不一定能夠全面把握。

「要講究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消費者的心理。」他說。

「分手」之後

可口可樂與雀巢最終以「分手」結束了長達10年的共同探索。

2012年,雀巢與可口可樂各自單飛,即飲茶合資公司「全球飲料夥伴公司」(BPW)也退出中國市場,業務範圍縮小到了歐洲和加拿大。雙方財產分割的結果是雀巢把雀巢冰爽茶拿回來自己做,而原葉茶則由可口可樂拿去做。

「其實原葉茶的定位是對的,原生態的定位消費者比較容易接受。」崔濤說。

雀巢冰爽茶停產之後,網上還有幾家商貿公司銷售雀巢冰爽茶飲料粉。相關信息顯示,這款產品來自上海雀巢有限公司。銷售商王先生說,雀巢冰爽茶停產,但是冰爽茶粉一直沒有停產。

「味道沒有冰爽茶好,但是銷量還可以。」他說。

如今,擺在雀巢官方網頁上的飲品只有雀巢美祿巧克力麥芽飲品。

雀巢之外,依然是激烈競爭的中國茶飲料市場。康師傅與統一互爭第一的場面從來沒有停止,近來康師傅的氣焰更烈;新產品層出不窮,但是新品牌依然很難擠佔屬於巨頭們的市場。

中商情報網發布的最新《2014-2018年中國茶飲料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諮詢報告》顯示,目前國內茶飲料市場品牌集中化的趨勢較為明顯,銷售排名前10位的茶飲料品牌的市場份額超過96%。其中,統一、康師傅、娃哈哈、三得利、雀巢等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九成左右。並且,市場上茶飲料份額最大的康師傅和統一,兩個品牌佔整個行業的40%以上。

不過,茶飲料市場在中國發展20年,不少行業分析師認為,隨著市場上飲品種類增加,整個中國茶飲料市場在最近兩年的增長都在放緩。與之相對應的,是功能性飲料和複合蛋白飲料在增長。

「『飲料新貴』走下高位,其他品類上位,這是市場規律。」崔濤說。

當然,走出茶飲料市場,雀巢在中國其他市場領域依然保持高度的興趣。2011年以來,雀巢先後收購銀鷺、徐福記和惠氏,這個全球級食品巨頭在中國的奶製品、飲用水、調味品等市場領域不斷發掘著新的能量。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雀巢瓶裝茶捲土重來,它有多大機會翻身?
    據稱,雀巢新版水果茶中的果葡糖漿含量不高並剔除了人工色素和香精,而原葉茶也進行了配料精簡,只包含 4 種原料:水、糖、茶葉和檸檬酸,茶葉來自印度的著名產茶區尼基裡山區。但其實為了迎合市場潮流、滿足消費者喜甜又不願攝入過多熱量的需求,像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等飲料生產商也都在逐漸減少飲品含糖量。
  • 還記得當年的雀巢冰爽茶嗎?它帶著新口味回來了!
    「作為全球茶飲料領導品牌,NESTEA希望透過新的產品和品牌形象,在中國這個茶飲料高增長潛力的市場上帶來發展機遇,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體驗。」雀巢中國今天回復小食代稱。2002年,雀巢和可口可樂的合資公司曾推出「雀巢冰爽茶」,但雙方其後分道揚鑣,雀巢即飲茶業務在2012年又全面退出內地市場。小食代了解到,這回,雀巢不再與可口可樂組隊,而是將即飲茶業務交給了旗下的子公司銀鷺負責。如今,可口可樂中國也運營著淳茶舍等自有即飲茶品牌,昔日的隊友變成了對手。
  • 雀巢叫停內地茶飲業務 轉攻複合蛋白飲料
    走近超市擺放茶飲料的貨架,映入眼帘的是康師傅、統一的紅茶、綠茶和果味茶……雀巢冰爽茶去哪兒了?近日,全球最大食品集團雀巢公司證實,其在中國內地的即飲茶產品業務已全面停止,未來,雀巢將支持銀鷺全面擴充複合蛋白飲料。
  • 雀巢產品涉種族問題,雀巢:停售「黑女之吻」品牌並全面檢查產品
    隨著美國反種族歧視浪潮在全球蔓延,很多消費品公司開始對旗下隱含種族問題的品牌進行「清洗」,雀巢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以擁有眾多不同的產品線而知名,目前,雀巢的產品涵蓋咖啡、奶製品、巧克力等產品,而在咖啡上,目前,雀巢中國一共經營著三大咖啡品牌,除了雀巢咖啡,還有NESPRESSO濃遇咖啡以及STARBUCKS星巴克,針對雀巢產品被指出涉種族問題
  • 背景資料:雀巢中國旗下品牌一覽
    中國網財經中心特此盤點雀巢公司在中國旗下品牌。  保健營養品:佳膳  雀巢保健營養為需要營養補充的人們提供一系列營養全面均衡的產品。可用於正在接受治療的病人或由於日常飲食中營養素缺乏或因其他原因需要補充營養的消費者。
  • 「NESTEA雀巢茶萃」開啟即飲茶新時代
    雀巢透過對95後、00後消費者全面且深入的洞察、產品與理念多維創新後,推出了「NESTEA雀巢茶萃」 全新即飲果汁茶,意在滿足年輕族群更多樣化的需求體驗。此次強勢回歸中國大陸市場,雀巢茶萃NESTEA這次做足了功課,為了獲年輕人的心,雀巢茶萃NESTEA對當代年輕人做了研究分析,在他們的調查了解中,現代年輕人生長於經濟騰飛、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智能時代,他們充滿自信卻不自傲,更勇於突破圈層、探索嘗新,更渴望碰撞不同、成就非凡的自己。
  • 國際範「NESTEA雀巢茶萃」潮酷回歸,掀起茶飲新風尚
    -創新,從品牌價值開始!-「NESTEA」於19世紀50年代起源於美國,是雀巢公司茶飲料的全球性戰略品牌,在瑞士、澳洲、法國、德國、中國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均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與喜愛。2002年NESTEA曾以「雀巢冰爽茶」進入中國市場,獨特的冰爽茶也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 下午茶49期花絮: 如何破解購物中心兒童業態同質化
    數據表明,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母嬰童產品的消費大國。而兒童業態所帶來的客流增漲和消費吸引力已被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所共識和重視,近兩年,兒童業態已然成為了購物中心招商階段的主攻對象。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贏商網每周下午茶特別策劃了三期關於購物中心與兒童業態如何玩轉"寶貝經濟"的話題。
  • 坤逸,只想做避免「市場同質化」的硬核酒店產品
    傳統的酒店提供給客人無非是一些大同小異的標配件,要想在酒店行業分的一羹的酒店加盟商,如果加盟的酒店沒有避免「市場同質化」的硬核產品,如何才能吸引顧客,保障盈利?在傳統領域裡更迭創新,迎合市場需求、顧客所需。我們改變不了市場的發展趨勢,那就不如跳出酒店行業傳統的思維。打造差異化產品,不在市場上喪失自我、不選擇盲目跟風。
  • 同質化嚴重 「好倫哥」突圍押寶海鮮
    當曾經的主流消費需求隨著人群和市場的劇烈變動而迭代更新,如果品牌繼續停滯不前,等待它的必然是一條死路。面對新的市場環境,品牌之轉型迫在眉睫,但如何轉、向何方轉,卻又是個急不得的事情,是否要對品牌重新定位?過去的產品和服務如何迭代升級?如果過去的商業模式難以為繼,新的盈利模式怎樣重構?
  • 第49期下午茶花絮:如何破解購物中心兒童業態同質化
    數據表明,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母嬰童產品的消費大國。而兒童業態所帶來的客流增漲和消費吸引力已被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所共識和重視,近兩年,兒童業態已然成為了購物中心招商階段的主攻對象。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贏商網每周下午茶特別策劃了三期關於購物中心與兒童業態如何玩轉「寶貝經濟」的話題。
  • 雀巢咖啡還能領跑多久 對速溶咖啡過於樂觀
    雀巢官方回應稱,此舉是為了保持產品新鮮度,銷毀庫存。   這次雀巢(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雀巢中國)傾倒速溶咖啡是自1992年建廠以來最大規模的銷毀行動。   食品飲料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認為:「雀巢咖啡傾倒同前段時間的奶農倒奶基本是一樣的情況,行業增速減緩,產能卻提前加大,形成供過於求的情況,為了維護市場價格只能傾倒。」
  • 外資食品巨頭上演撤離門 雀巢退出華東達能關廠
    「這意味著今後長三角的超市和便利店裡將再也買不到雀巢的冷飲產品了。」何彤說。不過他並未就退出原因作出說明。雀巢的上海工廠全名叫上海福樂食品有限公司,這家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雲橋路上的生產基地自1997年被雀巢收購以來,已連續生產了14年的雀巢冰淇淋、雪糕、棒冰等產品。不過由於雀巢的冰淇淋業務始終不盡如人意,自今年11月份後,福樂工廠關門的傳言就一直不絕於耳。
  • 行業產品同質化,鮮花電商花加如何脫穎而出
    行業產品同質化,鮮花電商花加如何脫穎而出 來源:財訊網 • 2020-12-10 11:07:02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
  • 同質化競爭激烈?專業人士:聚焦養生茶新品類大有可為
    據研究,消費品企業經常會面臨生死攸關的轉型難題,當主營產品的目標人群不斷流失,同質化競爭又非常嚴重之時,如何競爭突圍將顯得異常重要。 對於中國很多醫藥零售連鎖而言,儘管整個醫藥消費品市場的生存空間伴隨著整個政商環境及醫藥零售行業小氣候的不斷轉型升級仍呈現出一種巨大的發展潛力,一些巨頭的主營產品仍具有較大的盈利空間,但大多數產品由於產品線薄弱、產品研發能力不足導致的同質化競爭激烈在產業鏈條上仍是一個行業普遍性的問題,尤其是在中老年消費市場。能否解決好這個問題,將決定一個企業的社會發展命運。
  • 解密雀巢:從靜水深流到激流勇進的150年軌跡
    實際上,這家已穩健經營150餘年的食品產業巨頭,其產品種類超出很多人的想像。目前雀巢旗下的2000多個品牌,涵蓋了咖啡和茶等飲料、營養保健產品、乳製品和冰淇淋、預製食品和烹調品、寵物食品、巧克力和糖果、瓶裝飲用水等幾乎全部的食品領域。其中,年收入超70億人民幣級別的品牌就超過了20個。作為全球最大的食品消費品公司,其營收幾乎是排在第二的百事公司的兩倍。
  • 都市鋪子休閒零食 打破產品同質化
    食品研究院的成立直接激發了都市鋪子從研發和品控上的發力。據了解,以每日堅果為主,都市鋪子在此後還發出了幾輪「新品風暴」活動,研發推出了牛扎奶芙、繽紛果乾等十餘款叫好又暢銷的新品,市場反響遠超預期。產品小組發力,全方位確保品質。
  • 網紅產品同質化嚴重 酒窩甜品另闢蹊徑
    如今,網紅店和網紅產品主導著一股消費潮流,很多消費者在做出消費選擇時,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過網紅產品的吸引。然而,網紅經濟帶來的效益周期過於短暫,沒有明顯的風格和調性難以支撐品牌的長遠發展。並且網紅產品的同質化情況嚴重,通過盲目跟風會引發部分商家通過打價格戰造成惡性市場現象,不利於甜品市場的健康發展。對於單店經營的甜品店來說,眼前的利潤比長遠的計劃更為實際,跟風和蹭熱度的產品更能帶動業績,但研發能力和策劃周期的欠缺,在口味和賣相上不盡人意。而連鎖品牌性質的甜品店,會根據月、季度為單位,把握行業趨勢提前策劃,從而保證產品出品的顏值和口味,並且在包裝和宣傳上和品牌調性一致。
  • 銀鷺業績低迷遭雀巢出售 創始人接盤能否扭轉頹勢?
    而銀鷺此次回歸創始人將獲得更多重視和自由度,不過仍然要面對業績下滑、同質化競爭,新品培育等諸多挑戰。銀鷺業績欠佳遭雀巢出售事實上,雀巢出售銀鷺相關業務,市場早有傳聞,包括中糧、娃哈哈在內的快消巨頭都曾被傳為接盤方。兜兜轉轉幾經周折,時隔9年再次回到創始人陳氏兄弟手中。
  • 三種咖啡館定位方法!同質化的市場,要做不同,而非更好!
    無論哪種咖啡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品類都在不斷地進行分化,同時也都會變得更好以及更加豐富。咖啡館,需要定位楊飛先生在《流量池》一書中寫到關於企業定位的幾種常見方法。二、U.S.P定位:獨特的銷售賣點,以場景為主雀巢咖啡:滴滴香濃。上島咖啡:源自臺灣,香聞世界。老樹咖啡:閒時老樹下,一書一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