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紅色地標多維保護開發,紅色作品創作蓬勃發展,傳播方式不斷創新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淮海中路1258號,一幢褐色磚頭裝點的聯排公寓。望向三樓,弧形陽臺兩側配以細長窗戶——典型的上海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築風格。寫下《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家聶耳,曾居住於此。

站在樓下的29歲市民餘魏捧著一本《暗夜裡的星星之火》而來,作家孫顒寫的《聶耳、田漢離我們多遠》收錄其中,記錄了兩位音樂家在上海的足跡。「何其有幸,我們身邊一條街、一個弄堂,也許就藏著紅色歷史遺址,承載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這本今年8月出版的新書,是「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第二輯,作家們圍繞中共革命鬥爭歷史的軌跡,計劃創作約400篇故事,預計明年7月前推出全部四輯。

從紅色地標的多維保護和開發,到紅色作品創作的蓬勃發展,再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的不斷創新,上海這座血脈中流淌著紅色基因的城市,在過去三年來正積極探索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

「我越來越意識到,紅色文化已經融入上海這座城市的奮鬥歷史與生活日常,觸手可及又蓬勃向上。」餘魏說,在上海紅色文化的激勵下奔湧向前,是青年一代的使命與責任。

點亮紅色地標:融入城市與生活

微信群裡,餘魏最愛向別人推薦的上海旅遊「必到之處」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在這裡,讀懂上海」。

館內,從石庫門建築到一件件藏品,記錄著百年前的「同齡人」們追求真理的過程;館外,梧桐成蔭,翠湖水清,環繞寫字樓和商廈——既是歷史綿延,又能渾然一體。

「上海不僅是黨的誕生地,也是黨創建過程的中心、黨成立後中國革命的早期指揮中心,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上海市政協委員厲震林一直關注的「老漁陽裡2號」——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已修繕布展完畢,於7月1日開放。

這是近三年來上海保護修繕的15處重要革命史跡之一。同樣被保護修繕的還有陳望道舊居。這座位於楊浦區國福路51號的老洋房,一度木樑、樓板腐蝕,鋼窗生鏽,甚至有牆體長出植物。相關部門修舊如舊,著力復原陳望道當年居住時的歷史原貌,這一工程還入選了首屆「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利用示範項目」。

上海近年深入實施「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落實《關於實施上海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一大批星羅棋布於上海各個角落的紅色地標,越來越為市民遊客熟悉。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蘇智良帶領「上海紅色歷史紀念地遺址發掘項目」團隊,不久前出版《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確認了上海1000處紅色紀念地。他說:「上海的『紅色源頭』特點鮮明,這抹紅色是近代上海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城市文化研究必須列入的重要課題。」

市民羅清驪手機裡收藏了一份《上海紅色文化地圖》,這份由上海多個部門共同推出的特殊地圖是最新的2020版,圖文並茂,全方位介紹了多處紅色資源的地理位置、歷史變遷等信息,「周末帶娃好指引,有建築、有歷史、有故事。」

豐富紅色創作:源於城市紅色基因

演了上百場的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一個細節感動了很多觀眾:主人公訣別之時,蘭芬明知無法勸阻李俠,只得不斷去抻平他衣服上根本不存在的褶皺——一段雙人舞傳遞出的掙扎、不舍和大義,讓經歷疫情的觀眾們更能共情。一位觀眾說:「趕赴前線的醫生,何嘗不是今天的李俠。我們心中都有愛和信仰,回望歷史,就是要點燃內心。」

「共情」同樣貫穿著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上海愛樂樂團委約作曲家呂其明創作隨想曲《白求恩在晉察冀》,計劃明年首演。上世紀60年代,呂其明曾為電影《白求恩大夫》配樂。今年疫情中,當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一批又一批奔赴抗疫一線,呂其明激情滿懷再次回到這個主題創作。

今年7月1日,上海立項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光榮與夢想》開機,聚焦從建黨到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同一天,上海出品的電影《1921》在一大會址前舉辦開機活動。在這些作品中,上海不是一個模糊的背景,而是革命的熱土,隱藏的主角。

由上海雜技團與上海市馬戲學校打造的雜技劇《戰上海》創新性地將紅色題材與雜技劇結合,但主演王懷甫一度進入不了狀態,他走訪上海解放紀念館時,看到解放上海的真實場景——沒過小腿的泥水裡,豎著尖銳的竹籤。再上臺時,他便將自己代入情境,動作表情逐步到位。

「誰說年輕人不愛傳統戲曲?」27歲的市民廖偉看過上海滬劇院滬劇《一號機密》,非常喜歡,原因歸納起來是簡單二字——「好看」。劇一開場,寥寥數語就交代背景:黨的高層領導人叛變,中央機構被迫撤出上海,20箱重要文件交由主人公保管。「是傳統戲劇,卻採用了懸疑片一樣的結構,中途屢次反轉,戲劇張力很強!」廖偉說,層層剝開的故事中,貫穿的是主人公對黨的堅定信仰。

豐富的紅色歷史資源、濃鬱的紅色文化氛圍,正是這座城市孕育出豐富紅色文藝創作精品的強大基因。

創新紅色傳播:全方位感受「初心」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市民秦添嘗試在手機上「參觀」一大會址:打開直播連結,手機變成了一個高清攝像頭,可以從不同方向旋轉觀看展廳的細節。短短半小時,這場直播就吸引了8.47萬人次觀看。評論區裡有人讚嘆:「太喜歡了,黨史還能這麼學!」

這場直播得以實現,靠的是全新「5G+VR」雲直播技術。在上海,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用以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上海人民出版社與相關平臺合作上線了有聲電子書「重溫紅色歷史,書寫時代華章」專輯,讀者可隨時隨地「聽書」。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王為松說:「當下出版不能停留於把書印出來,更要創新融合手段,擴大傳播效果。」

「青年人通過紅色文創感悟背後的故事和意義是件好事。」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宋依璇記得有一年到外地參加文創展會,一些參觀者還沒來過一大會址紀念館,但通過文創產品能將紅色文化傳播得更遠。在她看來,無論是開發紅色文創產品,還是與「網紅」一起直播帶貨,「紅色文化必須避免僵化傳播,最新的形式我們為什麼不用?當年『一大』的代表們都很年輕,他們都是當時擁抱新思想、最『潮』的一批年輕人。」

最近,餘魏和同學聚會,從漁陽裡轉到淮海路,正是開放式新型商場「TX淮海」,中間豎立著碩大的「國貨」娃娃頭雪糕雕像。他們坐在商場開放的階梯上暢談國際形勢與未來——一牆之隔,兩代年輕人同樣胸懷天下,同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相隔百年,他們同頻共振。(記者 簡工博 李君娜)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原標題:紅色地標多維保護開發,紅色作品創作蓬勃發展,傳播方式不斷創新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淮海中路1258號,一幢褐色磚頭裝點的聯排公寓。望向三樓,弧形陽臺兩側配以細長窗戶——典型的上海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築風格。寫下《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家聶耳,曾居住於此。
  •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原標題:紅色地標多維保護開發,紅色作品創作蓬勃發展,傳播方式不斷創新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淮海中路1258號,一幢褐色磚頭裝點的聯排公寓。望向三樓,弧形陽臺兩側配以細長窗戶——典型的上海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築風格。
  • 傳播方式不斷創新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從紅色地標的多維保護和開發,到紅色作品創作的蓬勃發展,再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的不斷創新,上海這座血脈中流淌著紅色基因的城市,在過去三年來正積極探索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我越來越意識到,紅色文化已經融入上海這座城市的奮鬥歷史與生活日常,觸手可及又蓬勃向上。」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虹口將籌建上海紅色文化研究會
    新華網 圖在上海虹口,以四川北路為中軸,從南部武進路至北部魯迅公園,涵蓋兩側支馬路和舊裡弄,有著紅色文化遺址舊址57處,佔地近2平方公裡的區域,將被打造成四川北路紅色文化生態示範區。為此,該區制定出臺了《關於全力打響文化品牌 推進文化強區建設的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 ...多維保護開發紅色作品創作蓬勃發展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這本今年8月出版的新書,是「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第二輯,作家們圍繞中共革命鬥爭歷史的軌跡,計劃創作約400篇故事,預計明年7月前推出全部四輯。  從紅色地標的多維保護和開發,到紅色作品創作的蓬勃發展,再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的不斷創新,上海這座血脈中流淌著紅色基因的城市,在過去三年來正積極探索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
  • ...多維保護開發紅色作品創作蓬勃發展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這本今年8月出版的新書,是「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第二輯,作家們圍繞中共革命鬥爭歷史的軌跡,計劃創作約400篇故事,預計明年7月前推出全部四輯。  從紅色地標的多維保護和開發,到紅色作品創作的蓬勃發展,再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的不斷創新,上海這座血脈中流淌著紅色基因的城市,在過去三年來正積極探索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信仰的力量》重溫紅色記憶
    另一方面,《信仰的力量》參考黨史學術研究成果,對說明文字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增補修訂,以使廣大共產黨員能夠更好地重溫「紅色記憶」,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之光、信念之光。(德國波恩艾伯特基金會圖書館館藏)中共上海黨史學會副會長、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徐光壽評價,《信仰的力量》是一部集中展示革命先輩純潔初心和崇高信仰,主題鮮明、資料珍貴、內容鮮活、形式新穎的黨性教育教科書。「初心的純潔源自信仰的崇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源自哪裡?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動計劃成果①上海「紅色文化」為何永葆青春
    【編者按】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重要標誌,也是增強城市軟實力的重要依託。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須打造一批可感知識別、有內涵價值,在國內叫得響、在國際立得住的知名文化品牌。201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關於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城市文化特質更加凸顯,人文內涵更加厚實、文創產業更加發達、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優秀人才更加集聚」。如今3年即將過去,上海拿出了怎樣一份答卷?我們對此進行專題走訪。
  • 用微影視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7月26日,「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王國平導演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微影視作品研討會」在上海社聯召開。作為出生於上海的本土導演王國平尤其鍾情和專注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大題材的探索和研究,他是目前上海拍攝三大文化題材作品最多和最全的影視導演,他創作的MV《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又見茉莉花》等一系列作品,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作出了積極貢獻。
  • 上海打響紅色文化品牌,光榮之城的血脈厚植人心
    從革命遺蹟舊址挖掘保護、理論研究深入推進,到利用新技術新平臺創新展陳展覽,再到優質文藝作品全國傳播,正是上海過去三年來,全方位、多層次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形成紅色文化資源高地、理論研究高地、傳播教育高地的縮影。其間,上海以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為引領,根據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動計劃要求,通過政策完善支撐紅色文化品牌建設的四梁八柱。
  • 李強: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品牌
    李強: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品牌 12月11日至12日上午,中共上海市委舉行學習討論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聯繫實際進一步完善發展思路
  • 上海將這樣打響服務、製造、購物、文化「四大品牌」
    2.堅持著眼品牌、著力打響,協同推進「四大品牌」聯動發展。打響「四大品牌」,既各有側重又有機統一。「上海服務」重在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上海製造」重在強化創新驅動和擴大高端產品技術供給,「上海購物」重在滿足和引領消費升級需求,「上海文化」重在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
  • 上海將這樣打響服務製造購物文化「四大品牌」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2018年4月20日)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以下簡稱「四大品牌」),是上海更好落實和服務國家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載體
  • 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行動計劃》發布會
    一、關於著力點的考慮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最閃亮、最有魅力的金字招牌,承載著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根據李強書記和應勇市長在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全市推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打響「上海文化」品牌重在展現標識度。歸結起來,我們認為「上海文化」品牌建設,既要抓好「碼頭」建設,又要抓好「源頭」建設。
  • 設計創新技術升級 上海紅色文化系列地圖形成文化品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從這裡誕生,從這裡出徵,從這裡走向全國執政」,「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那些為新中國誕生而浴血奮戰的烈士英雄」,「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018年,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三大重點任務——全面打響上海紅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上音原創《炎黃頌》為「上海之春」閉幕
    為期三周的時間裡,37臺音樂舞蹈在「上海之春」上演,66部(首)原創新作、134名音樂舞蹈新人從這裡啟航。作為一個有著近60年歷史的音樂節,「上海之春」正在用行動,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添磚加瓦。助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交響幻想曲《炎黃頌》演畢,意味著第35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落幕。為期三周的時間裡,37臺音樂舞蹈在此上演,66部(首)原創新作、134名音樂舞蹈新人從這裡啟航。秉承「力推新人新作」的辦節宗旨,今年的「上海之春」為大批新人新作提供了展示交流平臺。
  • 上海將這樣打響服務、製造、購物、文化「四大品牌」
    2.堅持著眼品牌、著力打響,協同推進「四大品牌」聯動發展。打響「四大品牌」,既各有側重又有機統一。「上海服務」重在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上海製造」重在強化創新驅動和擴大高端產品技術供給,「上海購物」重在滿足和引領消費升級需求,「上海文化」重在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
  • 「人文」添底蘊,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人文」添底蘊,打響上海文化品牌!落實人文松江建設,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十四五期間,松江將建成「二陸讀書臺」等文化地標,編纂「一典六史」,厚植「上海之根」歷史文化底蘊。
  • 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李強調研文化產業、察看文化場館、走訪...
    8月1日至2日,市委書記李強用兩個半天時間,就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調研文化產業、察看文化場館、走訪文藝院團,與文化工作者、藝術家和文化企業負責人親切交流。李強指出,文化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用好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充分激發上海文化的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建成更加開放包容、更具時代魅力的國際文化大都市,努力使「上海文化」品牌成為上海的金字招牌。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上海最重要的文化品牌有哪些?答案揭曉了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重要標誌,承載著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是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依託。未來,隨著上海文化實力變得越來越強,文化的力量也會滲透和影響到產業發展、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等方方面面。10月16日,第二屆「上海文化十強十佳十人十大品牌活動」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