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我們一生當中,有1/3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如今隨著各種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都有了睡覺失眠的症狀,為了讓自己有良好的睡眠質量,甚至很多人在運用各種的助眠產品,為了幫助自己儘早入睡,採用各種助睡方法,但是就算如此,仍然有很多人在飽受失眠的折磨。相比如今各色的助眠產品,古代的環境是比較落後的,那麼古人睡覺失眠的時候又是怎麼解決的呢?他們睡覺時會做什麼準備工作來助眠呢?古人提倡「臥如弓」,意思是躺臥的時候身體要稍微彎曲,提倡在睡覺時要側臥,不建議躺著睡覺。
相比平躺著睡覺,側臥的姿勢更有益於入睡,在側臥時脊柱多向前完成S型,四肢容易放在最舒服的地方,全身都可以得到放鬆。特別是在右側臥睡時,還可以讓心臟避免受壓,同時還有利於胃腸道的健康。古人在助眠方面除了運用側臥的睡姿之外,古人的睡眠時間,大家也要了解一下,古代人的業餘生活是比較簡單的,晚上也不會像如今這麼的燈火通明,有錢人家用蠟燭來照明,而那些普通的百姓,到了晚上就只能摸黑摸瞎,不捨得用蠟燭,再加上第2天要早起幹活,所以睡眠時間是比較早的,放到現在來說9:00就開始上床睡覺了。
因為對於古代人來說,不上床睡覺也是沒事幹的,要不然也只能大眼對小眼,畢竟古代的娛樂活動和娛樂場所太過簡陋了,相比古代人的業餘生活,現代人的業餘生活是非常的豐富的,比如說逛個街、看個電影或者去酒吧玩樂,就算是宅在家裡,也可以看電視追劇或者是玩手機玩遊戲,就算是到了時間躺在被窩裡,也要再刷會兒手機,不會立即睡覺。古代是沒有電的,也沒有各種電子產品,還沒有照明工具,就算他們不想玩,也是沒事幹的,所以只能躺在床上準備睡覺。古人的睡覺時間是比較早的,甚至覺得如果超過子時睡覺的話,對身體也會產生一定的危害,換算到現在的時間,也就是晚上的11點到凌晨1點,如果老是晚睡覺的話,不但身體方面會引起各種疾病,甚至還會脫髮。
而且古代人睡覺還有著這樣的習慣,在春季和夏季的時候,要「夜臥早起」,到了秋季的時候「早臥早起」,而到了冬季的時候則「早臥晚起」,這種睡覺習慣有何道理呢?主要也和古代的農耕經濟有著很大的關係,古代的大多數百姓都是種地為生的,春天和夏天是莊稼的播種期和生長期,秋天是莊稼的收穫期,到了冬天的時候,各種農活都已經忙完了,就可以早睡晚起了。除了時間之外,古人對於睡覺的方位也是很看重的,古代人在睡覺的時候,對於朝向也是有著一定的講究的,在方向上是朝著東西方向睡覺,春夏季節頭朝東方睡,秋冬季節頭朝西方睡。
而且在朝向方面,古代人也是有著自己的禁忌的,睡覺時不會讓頭朝著北方,因為北方是陰中之陰,陰寒之氣則傷陽,因為中國的位置處於北半球,越北的地方越冷,所以北方就象徵著陰寒,如果頭朝著陰寒的方向睡覺的話,容易導致陰邪之氣入體,對身體很不好。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種說法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實際上也是符合一定的科學道理的,頭朝著南北睡覺會受到地球南北磁場的影響,所以雖然古人在思想上雖然比較的明顯,但是古人的思想並不是全無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