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個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水果,它就是菠蘿。菠蘿在有些地方被叫做鳳梨,也被叫做黃梨,是從南美洲傳到我國的。在我國南方地區有很大的種植面積,因為這種菠蘿最適合在溫暖潮溼的地方生長了,十八攝氏度到二十九攝氏度之間都是菠蘿適合生長的溫度。
這菠蘿含有非常高的水分,還有十分豐富的維生素,纖維含量也特別高,可以說是又營養又解渴。這都是我們最熟悉的菠蘿特性,所以接下來給大家再詳細的介紹一下鳳梨。詳細介紹鳳梨,其實就是官方的角度再來介紹一下菠蘿而已,我們平時聽說的鳳梨其實就是菠蘿。
為什麼菠蘿還有鳳梨的名字呢?是因為當時菠蘿剛從印度傳過來的時候,是從大洋彼岸到來的水果,就取了菠蘿這個名字。而鳳梨這個名字是清朝的時候流傳起來的說是從臺灣過來的,從外形上來看菠蘿有一點像梨,再加上菠蘿在臺灣中的意義有著財源滾滾的意思,寓意很吉祥,所以叫做鳳梨也有發大財,保佑平安的意思。
菠蘿在臺灣的意義更重大,菠蘿可以說是臺灣祭祀過年一些重要節日必定會擺放的一種水果,象徵著來年都有一個好的運勢,這應該就和我們內地過年時都喜歡用蘋果來擺放,是一個道理的。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不同的習俗,都有著特殊意義的水果或者其他物品,但不管是什麼?都是歷史悠久的名字,只是因為傳來的地方不同一樣的東西才叫了不一樣的名字而已。
但現在還有的人認為這鳳梨和菠蘿不是一樣的東西。在他們看來削菠蘿的時候是要把菠蘿的刺給挖出來的,這會在菠蘿的表面留下一塊一塊的坑。但是在削鳳梨的時候就不需要吃菠蘿之前,還要把菠蘿用鹽水泡一下,鳳梨也不用鹽水泡。但這根本就不是能夠作為鳳梨和菠蘿不是一個物種的證據。
因為這只是新引進的一種菠蘿品種,它叫做「無眼菠蘿」。而對於吃菠蘿時需要用鹽水提前浸泡,這主要是為了防止菠蘿的酸澀感給我們口腔帶來的影響。但其實用鹽水泡菠蘿也不能夠完全除掉菠蘿內的蛋白酶,對於我們的使用來說,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只能暫時緩解一下口腔的異樣感覺。
那鳳梨真的就不用鹽水泡了嗎?其實菠蘿本身泡鹽水吃基本上就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那鳳梨泡鹽水也就更沒有意義了,可以說只是個小謠言而已,畢竟「無眼菠蘿」也是菠蘿嘛,畢竟品種都是一樣的,只是聽著名字不太相同而已,不要被那些無良商家給欺騙了,花大價錢買一些普通的水果。
但如果說菠蘿本身酸澀的口感自己不太喜歡,但還想吃菠蘿的味道,這該怎麼辦呢?可以試一試用醋泡菠蘿,用醋泡之後可以除掉菠蘿本身的蛋白酶,這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菠蘿的PH酸鹼值,這樣的話就能夠直接除掉這種蛋白酶,我們也不用感覺到口腔有任何異樣了。
但這只能針對那種完全不能忍受菠蘿酸澀感的人們。畢竟用醋泡菠蘿還是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菠蘿的口味,如果說一定要用醋泡的話,建議在醋泡完之後,還是用清水把菠蘿再好好的清洗一遍,這樣不光除掉了菠蘿內的蛋白酶還能夠把醋味給洗掉,這樣的菠蘿就一定又好吃又不澀了。
有喜歡吃菠蘿的朋友們可以這麼嘗試一下,但如果也可以忍受菠蘿帶來的酸澀口感也可以試一試直接使用,不用鹽水泡也是可以的,哪來那麼多講究呢?這樣吃更原汁原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