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雲南 看小康 | 餐廚垃圾處理?他們用黑水虻「蟲」新定義

2020-12-2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走雲南 看小康

&nbsp&nbsp&nbsp&nbsp「你孤獨嗎?」「要不你來試試?」「……」

&nbsp&nbsp&nbsp&nbsp9月23日,「走雲南 看小康」主題採訪團記者一行來到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來研究中心黑水虻養殖基地,與常駐基地專業研究昆蟲的副研究員鍾健發生了這樣的對話。

&nbsp&nbsp&nbsp&nbsp在紅河縣元紅公路附近,有一條盤山公裡蜿蜒至山腳,遠遠望去山脈雲煙繚繞,幾座廠房若隱若現。沿著這條盤山公路開車大約20分鐘,就能到達山窪裡的黑水虻養殖基地。

&nbsp&nbsp&nbsp&nbsp「真熱!」一下車,熱浪撲面襲來。剛過秋分,山腳的氣溫與山上的縣城相差甚大,恍如盛夏一般悶熱難耐。「今天剛下過雨,已經算是比較涼爽了。」四川人鍾健作為目前常駐基地唯一的科研人員,經常一兩個月才能回一次在蒙自縣的家,與家人短暫相聚後,又匆忙趕赴基地。

&nbsp&nbsp&nbsp&nbsp烘乾的黑水虻 李吒 攝

&nbsp&nbsp&nbsp&nbsp吃黑水虻飼料長大的北京油雞 李吒 攝

&nbsp&nbsp&nbsp&nbsp黑水虻究竟是啥?又是什麼讓鍾健忍受孤獨、紮根基地、熱心養殖黑水虻呢?

&nbsp&nbsp&nbsp&nbsp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倡導節約糧食、反對浪費,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是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然而有一種方法,能讓餐廚垃圾變成有機肥料、變廢為寶,這就是養殖「環保衛士」——黑水虻。

&nbsp&nbsp&nbsp&nbsp「很多人認為餐廚垃圾如果拿去餵豬,不僅能讓有機垃圾得到很好的利用,還能省去中間很多處理環節,然而這其中的隱患不可小覷。」鍾健解釋,由於剩飯剩菜中可能含有各類病菌,長期食用養大的豬比普通飼養的豬發病率更高。同源蛋白相食,疫病風險大,比如豬吃了豬的身體組織,很可能誘發豬瘟。還有一些傳統的餐廚垃圾處理方式,比如焚燒、填埋等,不僅汙染空氣,佔用土地,垃圾的滲液也會汙染土質和地下水。

&nbsp&nbsp&nbsp&nbsp「黑水虻的有機消耗模式正逐漸被越來越多人實踐。」鍾健告訴記者,黑水虻被廣泛應用於無害化、產業化處理畜禽糞便與餐廚垃圾。1噸雞糞可以出產100公斤黑水虻商品蟲,200公斤有機肥。黑水虻產生的有機肥味道很小,很適合用於園藝花卉栽培,而黑水虻本身具有高蛋白,適合用來餵雞餵鴨,用作三文魚、鱒魚等魚類飼料的替代品。「我們的基地之所以選址於此,就因為旁邊就有一個養殖規模在3萬隻左右的養雞場。不過,現在這個養雞場每天產出的雞糞量還達不到我們養殖黑水虻的消耗計劃。」鍾健說。

&nbsp&nbsp&nbsp&nbsp「我們專門定製的設備快到基地了,有點遺憾你們此行看不到了。」鍾健邊說邊帶著採訪團在基地1400平米的廠房裡參觀。「現在基地計劃在紅河縣利用蟲卵,全天24小時進食,每天消耗10噸餐廚垃圾。未來如果面向昆明處理餐廚垃圾,每天計劃消耗100噸。設備運到後,我們將對廠房進行功能分區,這裡放黑水虻養殖床、那裡放餐廚提油機……」在鍾健的介紹下,一條餐廚垃圾黑水虻處理生產線已經躍然眼前。

&nbsp&nbsp&nbsp&nbsp鍾健(右二)向記者介紹黑水虻養殖情況 王歡 攝

&nbsp&nbsp&nbsp&nbsp黑水虻消耗雞糞、豬糞後產出的有機肥 李吒 攝

&nbsp&nbsp&nbsp&nbsp走出廠房,四周山脈高聳入雲,綠意盎然煥發生機勃勃。鍾健給我們介紹了一個新朋友:「羅姐是我見過唯一配得上『辣燥』(雲南方言「厲害」的意思)這個詞的女人。」羅姐名叫羅澤文,是山地未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她麻利、幹練、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讓大家印象深刻。

&nbsp&nbsp&nbsp&nbsp今年是羅澤文在大山工作的第5個年頭。無論是山窪裡的黑水虻養殖基地,還是距此一小時車程大山上的山地未來生態扶貧創業中心,羅澤文都是當之無愧的「大管家」,來來回回操持事務不知往返多少次。研究上的事情羅澤文不懂,但生活中出現大大小小的事情,無一例外羅澤文這位「辣燥」大姐全能理得順順噹噹。「年輕人們在這兒工作很不容易,把生活中的瑣事處理好,他們才能安心工作。」在這裡,年輕的科研小夥們紮根大山醉心研究,他們身邊沒有家人的陪伴,而他們視工作中相互陪伴的同事為家人。

&nbsp&nbsp&nbsp&nbsp有了同事的鼎力相助,鍾健對基地未來的發展也更有信心了。「山地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利用科技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特色農業,讓可持續發展造福當地百姓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目前基地主要做示範性養殖,我們正在摸索黑水虻規模化養殖處理餐廚垃圾的產業化發展之路,希望政府也能大力支持,促進基地發展成為黑水虻規模化養殖示範基地,然後,努力把這項技術推廣開來,走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之路。」講完這些鍾健笑著說:「對了,我們山地未來生態扶貧創業中心養的北京油雞,就是餵黑水虻長大的,很肥美哦!走,晚上帶你們去嘗嘗!」

&nbsp&nbsp&nbsp&nbsp雲南網記者 李吒

&nbsp&nbsp&nbsp&nbsp責任編輯:楊倩

相關焦點

  • 走雲南 看小康|餐廚垃圾處理?他們用黑水虻「蟲」新定義
    走雲南 看小康「你孤獨嗎?」「要不你來試試?」「……」9月23日,「走雲南 看小康」主題採訪團記者一行來到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來研究中心黑水虻養殖基地,與常駐基地專業研究昆蟲的副研究員鍾健發生了這樣的對話。在紅河縣元紅公路附近,有一條盤山公裡蜿蜒至山腳,遠遠望去山脈雲煙繚繞,幾座廠房若隱若現。
  • 南京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
    本報訊(記者 馬金) 南京有一家「昆蟲工廠」,專門養殖一種叫黑水虻的昆蟲,每天兢兢業業地「吃掉」3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產出約1噸的黑水虻蟲幹。這些富含高蛋白的蟲幹,全部銷往歐洲,每噸售價高達萬餘元。這是正在我市試點的餐廚垃圾處理新方式。7月23日,記者來到這家「神秘」工廠南京萬客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現場探訪其中的奧秘。
  • 王澤鋪利用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實現資源化利用
    整個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流程包括三個重要環節:餐廚垃圾的預處理,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蟲料分離與加工。通過這些過程,對餐廚垃圾進行多級高效化的處理,將其中的資源成分得到充分回收與利用,實現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以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餐廚垃圾的預處理餐廚垃圾的預處理一般通過預處理機器來實現。
  • 神秘黑水虻成為垃圾處理新技藝?——專吃餐廚垃圾
    北京市餐廚垃圾主要來源於餐飲業、小吃店、快餐店、集體食堂等4萬多家餐飲服務單位。北京市餐廚垃圾年產生量約為80萬噸,預計2020年約106萬噸。目前已建成10座集中處理設施和30座就地處理站,總處理能力1402.8噸/日。  近日,一項利用「生物處理工藝」處理餐廚垃圾的新技術,正在東城區試點運行,目前每天可處理餐廚垃圾200噸左右,可謂既環保又高效。
  • 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被海南這種「大胃王」吃掉!
    ↓↓2020年12月4日《海南日報》A10版版面圖↑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步入垃圾分類時代,這是很多人都關注的問題。在海南省萬寧市,以往和其他生活垃圾一樣運到填埋場的餐廚垃圾,如今有了更好的去處——被「吃」掉!
  • 餐廚垃圾怎麼處理?被「吃」掉轉化為有機肥
    黑水虻等資源型昆蟲產業布局海南,消化餐廚垃圾,向肥料、飼料、藥品及化妝品延伸  吃垃圾的「大胃王」  ■ 本報記者 袁宇  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步入垃圾分類時代,這是很多人都關注的問題。  在海南省萬寧市,以往和其他生活垃圾一樣運到填埋場的餐廚垃圾,如今有了更好的去處——被「吃」掉!黑水虻正在交配產卵,100克蟲卵就可以孵化出300萬條幼蟲。  吃餐廚垃圾的是一種被稱作鳳凰蟲的小蟲子。鳳凰蟲是黑水虻的幼蟲,它能將吃進去的餐廚垃圾轉化為有機肥,富含蛋白質的蟲體還可被加工成禽畜魚類的飼料,實現餐廚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 【花Young絲博會】餐廚垃圾處理有了新方式 3噸黑水虻一頓消化7噸...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姜悅 孫挺 張夢雄)做好餐廚垃圾的回收處理工作,不僅會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大家舌尖上的安全。現在我們的「花Young發現員」就在絲博會西安綠地筆克國際會展中心的特色產品館發現了一種最新的餐廚垃圾處理方式。
  • 吃進垃圾變財富 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受環保企業青睞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新華社廣州7月26日電(記者丁樂)吃進去的是餐廚垃圾,產出來的是飼料和肥料,未來還可能開發出化妝品、保健品,一種名為黑水虻的昆蟲逐漸受到我國環保企業的青睞。黑水虻,學名亮斑扁角水虻,幼蟲長約兩釐米,作為腐生性水虻科昆蟲,主要採食餐廚垃圾、動物糞便等等。在美國等地,早有農場用黑水虻來處理牛糞。
  • 小小黑水虻來幫忙 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別看這些不起眼的小蟲,它們可是處理餐廚垃圾的高手,能將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在惠州,以往經收集的餐廚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一樣運到填埋場填埋,而從今年11月底開始,市環衛事務中心啟動餐廚垃圾專項處理資源化利用項目試點工作,餐廚垃圾處理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餐廚垃圾變廢為寶,變成了有機肥料、飼料或者生物柴油,實現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 黑水虻成餐廚垃圾分解「大殺器」
    這裡有群「大勞模」名叫「黑水虻」,兢兢業業致力於「吃垃圾」,除去動能消耗外,經過它們的生物轉化,餐廚垃圾的80%成為高質量的昆蟲蛋白,餘下的20%成為富含養分的蟲糞有機肥。  「不是親眼看到,我還真不相信垃圾這麼有用。」崇賢街道龍旋村的李大伯是農場的一名員工,每天目睹垃圾消納全過程,讓他十分支持街道的垃圾分類工作。  據統計,國人人均每天產生餐廚垃圾約0.15公斤。
  • 故事丨研究生戀上黑水虻!他們要做垃圾處理大王
    看著一條條蠕動的黑水虻,他們開懷大笑。「用黑水虻的幼蟲處理餐廚垃圾,不僅生態環保,而且產值驚人。」朱彥光告訴記者,他們將利用生物轉化的理念,建設以黑水虻為功能主體的資源化處理餐廚垃圾產業化項目。 創業有了新途徑 1991年出生的朱彥光是寧鄉縣資福鎮人。大學畢業後,他考上了湖南師大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的研究生,今年7月畢業。
  • 汕頭引進一個特殊的「吃貨」黑水虻,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
    今年7月,上海等城市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目前,我市也開始進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生活垃圾中,有不少是餐廚垃圾,對環境衛生影響較大,如何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備受關注。近日,市環衛局就引進一個特殊的「吃貨」黑水虻,在雷打石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嘗試實現餐廚垃圾單獨處理。
  • 南京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 日吞垃圾30噸"吐"出1噸"高蛋白"
    本報訊(記者馬金)南京有一家「昆蟲工廠」,專門養殖一種叫黑水虻的昆蟲,每天兢兢業業地「吃掉」3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產出約1噸的黑水虻蟲幹。這些富含高蛋白的蟲幹,全部銷往歐洲,每噸售價高達萬餘元。這是正在我市試點的餐廚垃圾處理新方式。7月23日,記者來到這家「神秘」工廠南京萬客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現場探訪其中的奧秘。
  • 桐城市將率先在全省 用黑水虻消滅餐廚垃圾
    本報訊(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馮蘭友/文歐愷/圖)餐廚垃圾怎麼處理?一種名叫黑水虻的蟲子將派上用場,將它們「吃幹榨盡」。 9月21日上午,桐城市與中明集團籤約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項目。籤約儀式上透露,桐城市將年生產黑水虻2萬噸,幫助消滅餐廚垃圾。據了解,桐城市也是我省首個試點黑水虻消滅餐廚垃圾的城市。
  • 連雲港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
    蟲子吃的是餐廚垃圾處理後的「固形物」,排出的是有機肥,蟲子長成後還能變成優質飼料。近日,我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實現「吃幹榨淨」,真正實現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昨日,記者來到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一探究竟。
  • 黑水虻吃垃圾 新昌城區餐廚垃圾處置中心實現零排放
    蟲子吃的是餐廚垃圾,排洩出來的是有機肥料,蟲子長肥後還能做成優質飼料原料——近日,新昌城區餐廚垃圾處置中心投入試運營,中心運用黑水虻生物技術處理餐廚垃圾,實現「零排放」。  餐廚垃圾因為高水、高油、高鹽,處理起來一直都讓人頭疼。
  • 汕頭餐廚垃圾終端處理出新招 黑水虻每天能吃10噸垃圾
    汕頭餐廚垃圾終端處理出新招 黑水虻每天能吃10噸垃圾金羊網  作者:趙映光  2019-08-10 而為實現更高效、無害化終端處理餐廚垃圾,相關單位於今年6月底起,在汕頭市雷打石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內創新引進了餐廚垃圾處理「神器」——小「吃貨」黑水虻,這種通過生物轉化技術的方式目前每天可處理10噸餐廚垃圾。
  • 桐城市率先試水生產黑水虻消滅餐廚垃圾
    > 【摘要】 安徽青年報訊 餐廚垃圾怎麼處理?傳統的處理方式是將餐廚垃圾回收後,進行簡單煉製,提取出餐廚廢棄油脂。當前,在處理餐飲垃圾時,均被私人收購... 安徽青年報訊 餐廚垃圾怎麼處理?
  • 黑水虻上線 隆昌市創新治理餐廚垃圾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胡雷 封面新聞記者 昔興琪近日,走在隆昌市的街頭,不時會有裝有藍色塑料桶的小貨車時不時會停在餐館前,車上的工作人員會將餐館內密封好的塑料桶抬上車「有專業的公司回收這些餐廚垃圾,我們也省心了許多。」一位在隆昌開餐館的張老闆高興的說著。「這是隆昌市人民政府對亂扔亂倒餐廚垃圾行為進行的專項整治。」隆昌市商務和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城區的部分餐飲企業或者單位食堂一般都是將餐廚垃圾直接倒入下水道或者公共垃圾庫,這樣做不僅嚴重影響了隆昌良好的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而且還對隆昌河流域的水質造成了嚴重汙染。
  • 福建上杭縣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與畜禽糞便資源化循環利用立項報告
    餐廚垃圾是指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丟棄的食品剩餘物。由於餐廚垃圾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界,在適宜溫度和細菌的作用下,短期內即腐敗變質,不僅對周圍環境造成汙染、滋生蚊蠅,而且會侵佔大量土地,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因此,對餐廚垃圾處理設備的研究,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價值,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