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幹榨淨!連雲港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

2020-12-12 中國江蘇網

蟲子吃的是餐廚垃圾處理後的「固形物」,排出的是有機肥,蟲子長成後還能變成優質飼料。近日,我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實現「吃幹榨淨」,真正實現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昨日,記者來到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一探究竟。剛走進廠區,映入眼帘的是碧草成蔭的公園式廠區,靠近垃圾處理車間也聞不到刺鼻的氣味。「我們的車間是全封閉生產,室內空氣由新風裝置進行置換,室內外我們還會噴灑對人體無害的生物液噴淋進行噴灑降解(除臭劑)。」據餐廚廢棄物處理廠經理張天文介紹。

在餐廚垃圾處理車間,只見一輛輛滿載餐廚垃圾的餐廚垃圾車,緩緩進入處理車間卸掉收集的垃圾,接受一個個環節的處理。據悉,垃圾變廢為寶需要歷經:前道預處理進行餐廚預處理,通過分選機進行分選、後經過一級沉降、製漿破碎、二次沉降。所得的二次沉降的漿料由漿料泵,送至溼熱水解後道,進行反應釜蒸煮,經三相分離後劃分為水、油、固形物。其中固形物作為黑水虻的飼料,水進厭氧系統產出沼氣,發電或利用沼氣鍋爐產蒸汽。油直接可作為生物柴油的原材料。

據介紹,餐廚廢棄物因富含澱粉、脂肪、蛋白、纖維素,處理起來一直都讓人頭疼。「我市中心城區分布著大大小小近萬家餐館、食堂,每天產生25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以前,這些餐廚垃圾會拉去填埋、焚燒,甚至養殖家畜。」張天文介紹,「從餐飲單位收運來的餐廚廢棄物含有一部分生活垃圾,如塑料品、一次性筷子及金屬物品,會對生產設備造成損害,需要分選揀出。」

在餐廚垃圾處理車間,一間「幼蟲培育室」格外引人注目。「黑水虻學名亮斑扁角水虻,是一種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蟲,壽命只有30天左右,黑水虻幼蟲幾乎24小時都在吃。」據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的生產部經理賈巍介紹,「經過7天的餵養,黑水虻會把垃圾基本消化,只剩下了黑水虻(幼蟲)和它的排洩物,接下來,通過專業設備,可以將黑水虻幼蟲和排洩物分離,幼蟲直接送進生產車間的烘箱,高溫烘成蟲幹,昆蟲排洩物可以直接作為有機肥料。」

「這個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富有營養價值的物質,轉化為黑水虻的飼料。同時,黑水虻也可以變成動物的飼料,蟲子的糞便可以變為有機肥。整個過程中間沒有任何的汙染。」賈巍告訴記者,1噸左右的黑水虻7天時間裡能吃掉1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固形物)。「蟲幹的蛋白質含量超過75%,也是餵養雞、鴨、魚、蛙等動物的理想飼料,還可以通過深加工應用於保健品、化妝品以及醫療用品領域,目前,黑水虻幹蟲市場價在1萬元/噸左右。」

據了解,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自今年開始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截至目前,已經養殖3批約2000公斤黑水虻,全部免費贈送給附近的水產養殖戶免費試用。目前,這個試驗項目運行成效良好,有望進一步擴大規模。(記者 張晶晶 通訊員 孫淑莉 張鑫)

相關焦點

  • 南京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
    本報訊(記者 馬金) 南京有一家「昆蟲工廠」,專門養殖一種叫黑水虻的昆蟲,每天兢兢業業地「吃掉」3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產出約1噸的黑水虻蟲幹。這些富含高蛋白的蟲幹,全部銷往歐洲,每噸售價高達萬餘元。這是正在我市試點的餐廚垃圾處理新方式。7月23日,記者來到這家「神秘」工廠南京萬客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現場探訪其中的奧秘。
  • 南京試點養殖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 日吞垃圾30噸"吐"出1噸"高蛋白"
    本報訊(記者馬金)南京有一家「昆蟲工廠」,專門養殖一種叫黑水虻的昆蟲,每天兢兢業業地「吃掉」3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產出約1噸的黑水虻蟲幹。這些富含高蛋白的蟲幹,全部銷往歐洲,每噸售價高達萬餘元。這是正在我市試點的餐廚垃圾處理新方式。7月23日,記者來到這家「神秘」工廠南京萬客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現場探訪其中的奧秘。
  • 養殖黑水虻日除100噸餐廚垃圾
    (原標題:養殖黑水虻日除100噸餐廚垃圾) 信息時報訊
  • 神秘黑水虻成為垃圾處理新技藝?——專吃餐廚垃圾
    北京市餐廚垃圾主要來源於餐飲業、小吃店、快餐店、集體食堂等4萬多家餐飲服務單位。北京市餐廚垃圾年產生量約為80萬噸,預計2020年約106萬噸。目前已建成10座集中處理設施和30座就地處理站,總處理能力1402.8噸/日。  近日,一項利用「生物處理工藝」處理餐廚垃圾的新技術,正在東城區試點運行,目前每天可處理餐廚垃圾200噸左右,可謂既環保又高效。
  • 汕頭餐廚垃圾終端處理出新招 黑水虻每天能吃10噸垃圾
    汕頭餐廚垃圾終端處理出新招 黑水虻每天能吃10噸垃圾金羊網  作者:趙映光  2019-08-10 而為實現更高效、無害化終端處理餐廚垃圾,相關單位於今年6月底起,在汕頭市雷打石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內創新引進了餐廚垃圾處理「神器」——小「吃貨」黑水虻,這種通過生物轉化技術的方式目前每天可處理10噸餐廚垃圾。
  • 餐廚垃圾怎麼處理?被「吃」掉轉化為有機肥
    黑水虻等資源型昆蟲產業布局海南,消化餐廚垃圾,向肥料、飼料、藥品及化妝品延伸  吃垃圾的「大胃王」  ■ 本報記者 袁宇  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步入垃圾分類時代,這是很多人都關注的問題。  在海南省萬寧市,以往和其他生活垃圾一樣運到填埋場的餐廚垃圾,如今有了更好的去處——被「吃」掉!黑水虻正在交配產卵,100克蟲卵就可以孵化出300萬條幼蟲。  吃餐廚垃圾的是一種被稱作鳳凰蟲的小蟲子。鳳凰蟲是黑水虻的幼蟲,它能將吃進去的餐廚垃圾轉化為有機肥,富含蛋白質的蟲體還可被加工成禽畜魚類的飼料,實現餐廚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 桐城市率先試水生產黑水虻消滅餐廚垃圾
    傳統的處理方式是將餐廚垃圾回收後,進行簡單煉製,提取出餐廚廢棄油脂。當前,在處理餐飲垃圾時,均被私人收購... 安徽青年報訊 餐廚垃圾怎麼處理?
  • 桐城市將率先在全省 用黑水虻消滅餐廚垃圾
    本報訊(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馮蘭友/文歐愷/圖)餐廚垃圾怎麼處理?一種名叫黑水虻的蟲子將派上用場,將它們「吃幹榨盡」。 9月21日上午,桐城市與中明集團籤約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項目。籤約儀式上透露,桐城市將年生產黑水虻2萬噸,幫助消滅餐廚垃圾。據了解,桐城市也是我省首個試點黑水虻消滅餐廚垃圾的城市。
  • 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被海南這種「大胃王」吃掉!
    ↓↓2020年12月4日《海南日報》A10版版面圖↑餐廚垃圾該怎麼處理?步入垃圾分類時代,這是很多人都關注的問題。在海南省萬寧市,以往和其他生活垃圾一樣運到填埋場的餐廚垃圾,如今有了更好的去處——被「吃」掉!
  • 汕頭引進一個特殊的「吃貨」黑水虻,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
    今年7月,上海等城市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目前,我市也開始進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生活垃圾中,有不少是餐廚垃圾,對環境衛生影響較大,如何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備受關注。近日,市環衛局就引進一個特殊的「吃貨」黑水虻,在雷打石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嘗試實現餐廚垃圾單獨處理。
  • 王澤鋪利用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實現資源化利用
    利用黑水虻取食餐廚垃圾,最終將餐廚垃圾轉化為高質量的動物蛋白和有機肥料,實現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我國餐廚垃圾具有含水量、含油量、含鹽量高,易腐敗的特點,不適宜直接作為黑水虻的飼料。整個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流程包括三個重要環節:餐廚垃圾的預處理,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蟲料分離與加工。通過這些過程,對餐廚垃圾進行多級高效化的處理,將其中的資源成分得到充分回收與利用,實現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以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餐廚垃圾的預處理餐廚垃圾的預處理一般通過預處理機器來實現。
  • 吃進垃圾變財富 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受環保企業青睞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新華社廣州7月26日電(記者丁樂)吃進去的是餐廚垃圾,產出來的是飼料和肥料,未來還可能開發出化妝品、保健品,一種名為黑水虻的昆蟲逐漸受到我國環保企業的青睞。黑水虻,學名亮斑扁角水虻,幼蟲長約兩釐米,作為腐生性水虻科昆蟲,主要採食餐廚垃圾、動物糞便等等。在美國等地,早有農場用黑水虻來處理牛糞。
  • 南京高淳這個村養殖黑水虻,每天能「吃」4噸餐廚、廚餘垃圾
    揚子晚報網4月22日訊(通訊員 陳文 記者 張可)南京高淳區漆橋街道作為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街道,從2017年9月全面推開垃圾分類工作,按照「農戶初分+保潔員定時上門」的分類收運方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
  • 黑水虻吃垃圾 新昌城區餐廚垃圾處置中心實現零排放
    蟲子吃的是餐廚垃圾,排洩出來的是有機肥料,蟲子長肥後還能做成優質飼料原料——近日,新昌城區餐廚垃圾處置中心投入試運營,中心運用黑水虻生物技術處理餐廚垃圾,實現「零排放」。  餐廚垃圾因為高水、高油、高鹽,處理起來一直都讓人頭疼。
  • 小小黑水虻來幫忙 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別看這些不起眼的小蟲,它們可是處理餐廚垃圾的高手,能將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在惠州,以往經收集的餐廚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一樣運到填埋場填埋,而從今年11月底開始,市環衛事務中心啟動餐廚垃圾專項處理資源化利用項目試點工作,餐廚垃圾處理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餐廚垃圾變廢為寶,變成了有機肥料、飼料或者生物柴油,實現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 走雲南 看小康|餐廚垃圾處理?他們用黑水虻「蟲」新定義
    烘乾的黑水虻 李吒 攝吃黑水虻飼料長大的北京油雞 李吒 攝黑水虻究竟是啥?又是什麼讓鍾健忍受孤獨、紮根基地、熱心養殖黑水虻呢?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倡導節約糧食、反對浪費,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是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
  • 故事丨研究生戀上黑水虻!他們要做垃圾處理大王
    看著一條條蠕動的黑水虻,他們開懷大笑。「用黑水虻的幼蟲處理餐廚垃圾,不僅生態環保,而且產值驚人。」朱彥光告訴記者,他們將利用生物轉化的理念,建設以黑水虻為功能主體的資源化處理餐廚垃圾產業化項目。 創業有了新途徑 1991年出生的朱彥光是寧鄉縣資福鎮人。大學畢業後,他考上了湖南師大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的研究生,今年7月畢業。
  • 「視頻」南京高淳這個村養殖黑水虻,每天能「吃」4噸餐廚、廚餘垃圾
    揚子晚報網4月22日訊(通訊員 陳文 記者 張可)南京高淳區漆橋街道作為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街道,從2017年9月全面推開垃圾分類工作,按照「農戶初分+保潔員定時上門」的分類收運方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
  • 走雲南 看小康 | 餐廚垃圾處理?他們用黑水虻「蟲」新定義
    &nbsp&nbsp&nbsp&nbsp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倡導節約糧食、反對浪費,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是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然而有一種方法,能讓餐廚垃圾變成有機肥料、變廢為寶,這就是養殖「環保衛士」——黑水虻。
  • 黑水虻成餐廚垃圾分解「大殺器」
    這裡有群「大勞模」名叫「黑水虻」,兢兢業業致力於「吃垃圾」,除去動能消耗外,經過它們的生物轉化,餐廚垃圾的80%成為高質量的昆蟲蛋白,餘下的20%成為富含養分的蟲糞有機肥。  「不是親眼看到,我還真不相信垃圾這麼有用。」崇賢街道龍旋村的李大伯是農場的一名員工,每天目睹垃圾消納全過程,讓他十分支持街道的垃圾分類工作。  據統計,國人人均每天產生餐廚垃圾約0.1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