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國有絲國美譽,那你知道中國有些什麼樣的絲綢嗎?
隨著絲綢之路的重煥光彩,悠悠絲路駝鈴,洲際火車穿行,古與今的交融從未停止。我們對絲綢之路已是耳熟能詳,但不知你對絲綢的理解是不是止步於蠶吐絲成繭,抽繭成線這樣的養蠶繅絲的大概念。接下來,我將帶你品鑑一下絲織物。
我們對絲織物最為熟悉的四字成語便是綾羅綢緞,或許很多人在一開始認識到這個詞的時候,都會以為綾羅綢緞是一種東西,實則不然。綾羅綢緞是四種不同的絲織物,綾、羅、綢、緞、紡、縐、絹、紗、綃、葛、呢、絨等十幾大類是延續千年的商業分類,從織物組織來分則有三大類:平紋織物、斜紋織物以及緞紋織物。·
平紋織物
平紋織物是經絲與緯絲以一上一下的規律交織而成的,因經緯交織較多,布料特點平整耐磨,但彈性較小,光澤較弱。現實中很多布料都是平紋織造的,如帆布料。
最早的平紋織物是絹。1958年,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中發現了公元前2700多年的絲織品,這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絲織實物,其中有未炭化而略顯黃褐色的絹片,也就是說,早在4700多年前,錢山漾的先民就已經能養蠶繅絲,織出較為簡單的絲織品。
絹,其早期名稱還有帛、繒、縑、紈,成語紈絝子弟中的紈絝,便是指細絹做的褲子。由於絹的平實纖薄,在紙未發明與流行起來的時候,它是很多畫家的首選畫布,如東周戰國中晚期的《人物龍鳳圖》、西漢馬王堆漢墓帛畫等。
但唐宋許多工筆畫多用絹本設色,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絹做出來的畫細膩傳神。絹質地柔軟,極易上色暈染,設色後的整體效果逼真自然,更加符合工筆畫精細傳神的特點,因而我們所熟知的名畫多以絹設色,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唐閻立本的《步輦圖》、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明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等。
請您想一想,織絹時,若織得較為鬆散,會變得怎麼樣呢?會變得更薄,這就成了紗,絹一般經緯交織較密,而紗孔隙明顯。紗質地輕薄透氣,是古代貴族製作夏衣和裡衣的重要布料。古詩有云:「輕紗薄如空。」可窺見紗的輕薄,而出土於湖南長沙西漢馬王堆一號漢墓中的西漢直裾素紗襌衣,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製作工藝最精、最輕薄的一件衣服,整件素紗襌衣分量僅49克,不足一兩。襌衣之輕,與一個雞蛋重量相似,而衣物之薄,可以讓你透過反覆摺疊數十次的襌衣仍能清晰的閱讀報紙。
唐代名畫《搗練圖》中,婦女把生絲放入水中搗練,把質地較硬的生絲搗為柔軟的熟絲。生絲為經,熟絲為緯,生熟交匯,通經斷緯,這便是強度較好的絲織品種——緙絲。通經斷緯,亦稱通經回緯,讓提花的緯線在需要的地方出現,小梭牽著緯線在經線上舞動穿梭,自由地織出豐富細膩圖案。
斜紋織物和緞紋織物
斜紋織物經絲和緯絲至少隔兩根紗才交織一次,交織點呈斜線狀,因交織次數比平紋少,因而織物手感較軟。我們熟悉的棉類牛仔布,卡其布都屬斜紋織物,斜紋織物有正反面之分。
綾,就是絲織品裡的一種斜紋織物。綾有花素之分。《正字通:系部》:「織素為文者曰綺,光如鏡面有花卉狀者曰綾。」我們最熟悉的綾,莫過於哪吒的混天綾了。作為綾羅綢緞「四大件」中的首位,綾在現實生活中,好像就只能裝裱一下書畫,毫無他用。但綾在唐宋時期,還是很盛行的。唐白居易《杭州春望》詩:「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此間「紅袖」借代織綾女,柿蒂便是指杭州土綾的柿蒂紋。
短短四聯中,竟有一句關於綾的,不知你有沒有覺得綾在唐代之盛行。而唐代的官員們的服飾也可以作為一種風向標,他們的常服,皆以綾為基底布料。貞觀五年(631)赦七品以上服龜甲雙巨十花綾,其色綠。九品以上服絲布及雜小綾,其色青。我們可以設想,江州司馬青衫溼中的青衫,便是色青的雜小綾。
緞紋織物經線緯線交織點較少,交織點雖呈斜線,但有規律而不連續。其特點是平滑光亮,質地柔軟色彩豐富,紋路精細。
緞面是一種比較厚正面平滑有光澤的絲織品,常見的種類有花軟緞、素軟緞、織錦緞、古香緞等。花軟緞、織錦緞、古香緞多用於做旗袍、被面。
絞經和重組織
絞經組織亦稱紗羅組織,經線絞轉後與緯線交織,在織物表面形成孔眼,不同於先前的平紋、斜紋、緞紋織物——經線不會左右挪移,羅在織造時,由於經線的相絞,導致了羅上的經緯較為稀疏,有肉眼可見的孔眼,織物也變得輕薄,適合在炎熱的天氣裡穿著。
羅在宋代極為盛行,宋代黃升墓與周瑀墓出土了多件花紋精美的妝花羅製衣物,相較於許多大牌設計,花羅紋樣精美繁複又不缺古樸大氣,毫不遜色甚至略勝一籌。
《六書故》:「織彩為文曰錦」。錦是一種立體組合,構成數層組織互相嵌合的複雜布料。直觀來說,它摸起來要厚一些。南京雲錦、蘇州宋錦、成都蜀錦是我們熟知的錦中三大「明星」。萋兮斐兮,成是貝錦。詩經中對錦花色的讚美,讓我們可以窺見錦的流光溢彩,歷史綿延。
蜀錦歷史久遠,它興於秦漢,盛於唐宋,繁於明清,在東漢時期就譽滿天下。杜甫《春夜喜雨》:「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中的錦官城,便是指四川成都,漢代設有專管織錦的官員的地方。岷江流經成都市區的兩條河流,也因民眾多在其中洗濯蜀錦而得名錦江,蜀錦,與成都與四川息息相關。
宋錦,因其主要產地在蘇州,故又稱「蘇州宋錦」。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質地堅柔,被賦予中國「錦繡之冠」的美譽。宋錦所用織機為花樓織機,力氣較大的男性挽花工高坐高樓之上,心思細膩、對色彩更為敏感的女性織工則在樓下以梭為筆,舞動色彩,成就錦繡。
雲錦色澤鮮亮,初見雲錦,恍若天上雲霞,故名。因其用料考究,織造精細,圖案精緻,錦紋變化多端,雲錦在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品貢品,而雲錦的極致,便是龍袍。我們耳熟能詳的曹雪芹,富不過三代的曹家,便是起家於江寧織造府——清代的貢品雲錦製造之地。
綾羅綢緞,絹帛錦緙,這是中國的特產,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徵之一,豐富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厚度,也將接續滋潤著往後的中華歲月。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作者蔚藻靈施。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們的百家號蘇家酒窖,每天為您送上最「潮流」的傳統文化,也期待您的評論留言,每一條小編都會認真閱讀、回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