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月4日重慶舉行重慶市2020年8月氣象服務主題新聞發布會
8月4日,重慶舉行重慶市2020年8月氣象服務主題新聞發布會,請市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譚暢,市氣象臺臺長周國兵,市氣侯中心主任李永華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主持人徐祖國: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今天下午發布會的主題是重慶市8月份氣象服務相關情況,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重慶市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譚暢先生來為大家介紹8月份氣象服務的有關情況。同時,我們今天還非常榮幸地邀請到重慶市氣象臺臺長周國兵先生,重慶市氣侯中心主任李永華先生,歡迎他們兩位的到來。
首先,有請譚局長向大家通報相關情況。
重慶市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譚暢:
女士們、先生們:
下面由我為大家通報重慶市5月以來(5月1日—7月31日,下同)天氣氣候特點、氣象服務情況和未來天氣氣候趨勢。
一、5月以來天氣氣候特點
今年5月以來,我市天氣氣候呈現降水偏多、極端性強,暴雨過程多、首尾相接,氣溫接近常年同期、高溫日數偏少的特點。
一是降水偏多偏強。全市平均降水量為746.9毫米,較常年同期(515.7毫米)和去年同期(536.3毫米)分別偏多44.8%和39.3%,突破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同期最高值(1998年695.6毫米),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其中巴南(896.6毫米)、綦江(912.2毫米)、萬盛(972.5毫米)、南川(955.1毫米)、武隆(859.5毫米)、彭水(1034.6毫米)和黔江(1004毫米)7個區縣降水量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高。二是暴雨頻發重發。5月以來,全市出了「6.2」「6.11」「6.17」「6.20」「6.27」「7.1」「7.4」「7.7」「7.12」「7.15」「7.25」11場暴雨天氣過程,其中「6.20」和「6.27」暴雨達重度等級,「7.15」「7.25」暴雨達特重等級,其中「7.15」為今年以來最強暴雨過程。暴雨天氣過程次數是常年同期(5場次)的2.2倍,是去年同期(8場次)的1.4倍。三是氣溫接近常年。全市平均氣溫為24.5℃,接近常年同期(24.6℃),較去年同期(23.5℃)偏高1℃。全市平均35℃以上高溫日數為7天,較常年同期(11.6天)偏少近5天,接近去年同期(7.3天)。極端最高氣溫為39℃,6月30日出現在開州。
二、氣象服務情況
針對5月以來嚴峻的天氣形勢,全市氣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和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中國氣象局的工作部署,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努力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強化監測分析,努力提高預報服務精準水平。我們充分利用衛星、雷達、數值預報、智能網格預報等現代氣象技術,融合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建設智慧氣象「四天」系統(「天樞」智能探測系統、「天資」智能預報系統、「知天」智慧服務系統、「御天」智慧防災系統),較準確預報了汛期氣候趨勢和11場暴雨天氣過程,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在防災減災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二是強化聯動聯防,增強防災減災合力。強化市區縣氣象部門內部加密會商,與中央氣象臺,四川、貴州、陝西等周邊省市氣象部門以及重慶水文監測總站、重慶地質災害監測預報中心聯防會商42次,聯合市防辦組織臨災會商12次,聯合發布工作通知14次,對氣象災害發生發展趨勢進行有效跟蹤和聯防。
三是強化風險預警,提升災害防範水平。根據暴雨防範調度工作需要,在今年預報預警中,新增「風險預警」和「暴雨風險落區圖」,明確區縣暴雨「高風險區」防範工作基本要求,進一步增強了暴雨災害風險防範的針對性,強化了預警信息「消息樹」「發令槍」作用。5月以來,全市共發布災害性天氣預警608期,氣象災害預警信號1393期(暴雨預警信號653期),強對流天氣警報2057次,雨情信息1712次,有力支撐了氣象災害防範應對。我們還加強了預警信息的廣泛發布,各級各部門通過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發布預警和應急處置信息7.01萬餘條,累計發送1.68億人次,還通過電視、廣播、網站、微博、微信等多種渠道向社會公眾發布,預警公眾覆蓋面有效擴大。
三、後期天氣氣候趨勢
(一)近期天氣預報
預計本市各地:8月4日—8日白天,大部地區晴到多雲,午後到夜間局地有分散陣雨或雷雨;氣溫23~39℃,低海拔地區最高氣溫將突破40℃。8月8日夜間—10日,大部地區中雨到大雨,局地暴雨;氣溫22~35℃。8月11日—13日,大部地區多雲,局地有分散陣雨或雷雨;氣溫24~39℃,低海拔地區最高氣溫仍將突破40℃。
(二)後期氣候趨勢展望
預計8月氣溫總體偏高,階段性高溫突出,平壩、河谷地區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0~42℃,超過35℃的高溫天數大部地區可達10~22天;我們也提醒相關部門、單位和公眾,注意採取措施加強防範和應對高溫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今年降水總體偏多,我們預計8月下旬和9月上旬仍可能出現2~3次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暴雨洪澇、山洪和地質災害風險仍較高,需要加強防範。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監測分析,及時滾動發布預報預警信息,也請廣大群眾通過重慶市氣象局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電視臺等多種官方渠道及時關注。我們重慶氣象部門將認真、負責、盡力做好氣象服務,用實際行動築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在此感謝大家對氣象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徐祖國:
謝謝譚局長剛才向記者朋友介紹了前一階段氣侯的總體情況,對未來一個階段也作了預測和分析,非常感謝。今天的發布會是8月份的氣象服務,我們將會定期提供氣象服務方面的新聞發布,希望記者朋友們可以踴躍提問。
重慶日報記者:
剛才譚局長介紹了今年入汛以來降水偏多,能不能介紹今年降水異常偏多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重慶市氣侯中心主任李永華:
今年汛期重慶降水異常偏多,主要還是影響我們天氣的大氣環流異常的結果。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系統對我市天氣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側是南方暖溼空氣與中高緯度南下的冷空氣相交綏的地帶,在此往往形成大範圍的降雨天氣。今年6月以來,顯著偏強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長期維持在長江中下遊以南地區,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源源不斷輸送到重慶及長江中下遊地區,同時南下的冷空氣偏強且活動頻繁,冷暖空氣在重慶及長江中下遊地區交匯,從而造成了重慶及長江中下遊地區暴雨頻發、降水異常偏多。謝謝。
上遊新聞記者:
氣象預測預警,對我國防災減災和公眾知情權提供了很強的氣象保障和支持,我有兩個問題,一是有時候氣象預報某一天某一時段將有顯著天氣變化,但實際上卻沒有發生預報所說的顯著天氣變化,請問是什麼原因?二是在氣象預測預警的準確率和及時率方面,市氣象局都做了哪些工作?
重慶市氣象臺臺長周國兵:
天氣預報屬於預測科學,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大氣運動規律是十分複雜的,當前氣象科學對天氣變化規律認識還有局限性,這是造成天氣預報有時不準確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氣象監測是以點代面的,氣象監測網目前還不夠精細,對一些空間尺度較小,生命史較短的天氣系統還不能做到準確監測,往往有漏掉的可能,在海洋、沙漠及高原地區更是如此。監測的不足也將影響天氣預報的準確性。
科學總是不斷地向前發展,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對標「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要求,我們將大力發展智慧氣象,加強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建設,努力提升氣象預報預測的準確度和及時率。一是氣象部門目前正在建設更加精密的觀測體系,為氣象預報提供更加精準的數據基礎。二是我們正在加強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在智慧氣象發展中的應用,同時強化天氣客觀規律的分析和預報技術研究,努力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三是在預報及時率方面,我們現在基本做到提前24小時以上發布重要天氣消息,提前0-6小時發布預警信號,提前0-2小時發布強天氣警報,並根據情況及時通報降水和天氣實況。
總的來講,天氣預報雖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但是我們將以百分之百的努力來不斷提高準確率和及時率,做好預報服務工作。
華龍網記者:
到今天為止已經連續發布了幾次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預計明天部分低海拔地區將出現40℃的高溫。我想問一下高溫天氣大概要持續到多久?應對高溫天氣,相關專家能給市民提供哪些注意事項及建議?
周國兵:
短期內我市仍維持晴熱高溫天氣,大部地區日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低海拔地區最高氣溫可突破40.0℃,在此,我們向市民朋友們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是提請注意防暑降溫,減少戶外活動或戶外作業。需要外出時選擇適宜時段,採取必要的防暑降溫措施,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尤其是老年人還有體質比較弱的朋友,應儘量減少在高溫環境中的停留時間。重慶地形複雜,具有立體氣候特徵,並不是每個地方都這麼熱,一般來說,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約下降6℃。市民朋友若選擇出遊,可以選擇我市偏遠山區的一些清涼鄉鎮,不僅可以避暑,還能促進鄉村旅遊。
二是注意野外用火安全,目前我市已經連續一周左右晴熱少雨,森林火險氣象風險等級迅速升高,請市民朋友們注意野外用火安全。
三是要強化高溫晴熱天氣下的少年兒童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工作。
四是防範局地強對流天氣災害,雖然目前我市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但午後到夜間仍有局部強對流天氣發生,尤其是山區午後易出現小範圍的陣雨或雷陣雨天氣,請市民朋友隨時關注最新的天氣預報,注意防範局地雷雨天氣可能帶來的災害。
人民網記者:
8月7日將迎來立秋節氣,重慶會在此時迎來「秋老虎」嗎?目前預測情況如何?
李永華:
根據最新資料分析,8月7日立秋後我市仍會出現階段性的高溫天氣,期間平壩、河谷地區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除海拔較高地區外,各地超過35℃的高溫天數可達8~18天;在此提醒相關部門、單位和公眾,注意採取措施加強防範和應對高溫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當然,氣候預測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我們也密切關注大氣環流演變,及時發布滾動預測意見,請大家多多關注。
徐祖國:
非常感謝媒體記者朋友參加今天的發布會,也謝謝氣象局的3位發布人出席發布會。藉此機會,我代表市政府新聞辦向大家表示感謝。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