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雲輝
「愛卿,聽說您兒子和女婿幹了不少違法亂紀的勾當,朕已多次替您掩飾。希望您對他們嚴加管教,切勿再犯!」退朝後,唐高宗單獨留下一臉媚笑的右相李義府,開始敲警鐘。
李義府的諂媚的笑容頓時凝固,內心從歡樂的頂峰跌入恐懼的深淵,他既對冒死摸他老虎屁股的朝臣充滿殺機,更對唐高宗的敲山震虎大為不滿。他勃然變色,面紅筋脹質問唐高宗:「誰告訴陛下的?」
唐高宗龍顏陰沉:「只要朕說的是事實,何須問朕從何得知!」
李義府碰了一鼻子灰,惱羞成怒,怪眼一翻,轉身背手,揚長而去。
唐高宗盯著李義府漸行漸遠的背影,恨得咬牙切齒:「李貓,連辭君下殿的起碼禮節都不顧,還真把自己當老虎了?朕這老虎不發威,反被你當成病貓了!你這是『壽星老上吊----活得不耐煩了!』你就『穿好壽衣進棺材等死吧!』」
李義府為何被稱為李貓?為何敢在唐高宗面前如此猖狂恣肆?李義府在這場君臣鬥之後結果如何?
(一)初露崢嶸
李義府自幼聰慧,「才思精密」,寫得一手錦繡文章。經多人舉薦入仕後,憑其貓抓老鼠般的真才實學步步高升,受到唐太宗親切接見,得以奉詔侍奉太子李治。
李義府捧著天上掉下這塊大餡餅,對太子「耗子給貓當三陪——拼了命地巴結。」他在太子府的表演,把貓的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搖尾乞憐忙前陪後當太子的寵物貓,極盡諂媚之能事;一方面,他刻意將自己打扮成專抓耗子的黑貓警長。
他特意為太子創作《承華箴》,一本正經李規諫太子遠佞近賢:「殿下作為皇位繼承人,切勿輕視行小善,積小善成大善則聲名遠播;切勿輕視微小的舉動,微小的行動積累起來就會使自己身正氣壯。奸佞阿諛者善於巧言令色,邪惡狡詐者慣於偽裝忠善。如果不把這些人消滅在萌芽狀態中,他們必將貽害天下!」
這段文字與其所作所為正好相反,以至史書引用時直接譏諷:「李義府當時正極盡諂媚之能事取悅太子,這番話卻恰似出自剛正不阿的賢臣之口!令人齒冷!」
憑藉乖貓一般馴順與忠誠,李義府大獲太子父子的讚賞,獲得錦緞四十匹的特殊貢獻獎,及參與編纂《晉書》的特殊榮譽。唐太宗病逝後,遺命元舅長孫無忌輔政。太子即位為唐高宗後,李義府再次憑藉貓似的機敏迅捷,火箭般躥升為朝廷重臣。
(二)擁立武后
李義府的仕途通道,幾乎被權傾一時的長孫無忌徹底堵死。長孫無忌厭惡李義府為人兩面三刀,奏請將李義府貶斥為壁州司馬。唐高宗羽翼未豐,只得違心答應。李義府通過特殊渠道得知消息後,抓住貶官敕書尚未下達門下省的良機,拜求別人幫忙。獲知唐高宗專寵武昭儀且「欲立為後」、卻屢遭長孫無忌阻撓後,李義府決定孤注一擲、鋌而走險,將前途化為洋洋灑灑的表文,懇請唐高宗無所顧忌地立即廢黜王皇后,改立武昭儀為皇后。
李義府押對了寶。正為此事焦頭爛額的唐高宗閱罷表文,正中下懷,立刻召見李義府商談細節,並「賜珠一鬥」,收回貶官敕書,留待京城。
武則天被立為皇后,李義府與其他擁立有功的佞臣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殘害忠良,並在武則天的庇護下竊取權柄,氣焰囂張到使唐高宗都敬而遠之。
李義府城府極深,是典型的「人前一團火,人後下傢伙」的笑面虎。他貌似溫良恭儉讓,與人交談時和顏悅色,給人以如沐春風之感。但其內心陰險褊狹,別人對他稍有冒犯或不從,他必定挖空心思加以誣告陷害,置之死地而後快。因此,時人都知「義府笑中有刀(此即成語「笑裡藏刀」出處)」,稱其「笑中刀」。又因李義府與外表柔順內心兇辣的貓習性相似,又稱其"李貓(亦稱「人貓」)"
(三)胡作非為
洛陽美女淳于氏豔名遠播,因姦情敗露而被關押在大理寺監獄待審。李義府聽說她貌美出眾,垂涎三尺,囑咐大理寺丞畢正義把她撈出監獄。淳于氏秘密出獄後,李義府立即納為妾室,特意為她做無罪申辯。大理寺卿段寶玄發現疑點重重,馬上據實上奏。唐高宗詔令徹查此案,李義府被逼得走投無路,強逼畢正義在獄中自縊身亡,斷絕了此案的實證。
侍御史王義方義憤填膺,彈劾李義府殺人滅口,詳細陳述李義府的犯罪事實。唐高宗有心偏袒李義府,「不問義府奸濫之罪」,反以「毀辱大臣、言辭不遜」罪名將王義方貶到地方為官。退朝後,李義府皮笑肉不笑地挑釁:「王御史,無憑無據彈劾我,您良心不會痛嗎?」王義方義正詞嚴:"「孔子出任魯國司寇第七天,便能誅殺少正卯。我王義方枉任御史十六日,卻不能在朝廷誅殺奸賊,真是痛斷肝腸!」李義府自討沒趣,灰溜溜離去。
李義府貪得無厭,把唐高宗賦予品評鑑別人才的權力,化作撈錢的資本,又倚仗武后勢力,「專以賣官為事。」把李府改為官帽批發市場。他讓母親和妻子、諸子與諸賣官鬻爵,收取高額費用包打官司或往監獄撈人,生意紅火得「其門如市。」在朝中,他利用掌握官員升遷權力,不以政績和品德考察官員,而是根據行賄數目的大小,自己確定讓他們擔任「御史、員外、通事舍人」職務,令相關部門照此辦理。相關部門因其權傾朝野,不敢退卻,只得照辦。正直有才的官員們得不到正常升遷,只能嘆息譏諷。
(四)雞犬升天
李義府輕鬆地邊撈錢邊升官封爵,安享唐高宗用國家財政撥款建造的私宅,連他尚在襁褓吃奶的兒子都與哥哥們享受清官(只領俸祿不幹活的清資官)待遇,「榮寵莫之能比。」
為感謝冒青煙的祖宗,李義府獲準將祖墳改葬永康陵側,既讓先祖陪伴長眠於永康陵的唐高祖祖父李虎,又沾點兒皇家的富貴之氣。他徵調附近七縣民工,夜以繼日用牛車運土築墳,致使某縣令疲勞過度而死。改葬前,滿朝文武爭先恐後大手筆地送物送錢。改葬日,唐高宗詔令御史為特使持節哭祭,送葬隊伍和車輛聲勢浩大,延綿「七十裡不絕。」所有器物「窮極奢侈」,時人感嘆:「一個王公舉行如此盛大的葬禮,簡直是史無前例!」
告慰祖宗後,李義府又把光宗耀祖的目光轉向重修族譜。他飛黃騰達後,毫不臉紅地自稱出身趙郡李氏。給事中李崇德鄭重其事地把他列入族譜,在李義府失勢時又將其除名。李義府懷恨在心,「重為宰相「後,指示心腹羅織罪名將李崇德逮捕下獄至其自殺。
唐太宗時,曾詔令博學之士編修《氏族志》,收錄名門望族,頒發天下收藏。李義府逼死李崇德後,深深恥於祖上世代無名,奏請修改此書,令心腹黨羽等按照其意志重修。心腹們將望族姓氏降低到五品官即可入書,以保證李義府家族順利入選,並改名《姓氏錄》。由於入選標準過低,使得大字不識一個的武夫都能憑戰功官居五品而入選。士大夫們以被入選此書而羞恥,索性蔑稱此書為「勳格(功勳品級)」李義府惱羞成怒,奏請收繳天下的《氏族志》,付之一炬。
關東一帶的魏氏與齊氏,是北魏時期的望族。至唐代時,雖已淪落,但依然自恃名門望族,只允許兩姓相互通婚。李義府為抬高身價,放低身段分別為兒子們向兩姓求婚,遭到無情拒絕。李義府狗急跳牆,奏請「隴西李等七家,不得相與為婚。」
(五)自作自受
李義府在唐高宗面前乖得像只貓,說不盡甜言蜜語,把皇帝哄得團團轉。出宮後,他原形畢露,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文武百官見他如同鼠見貓,怕得大氣不敢出,更沒有人敢在皇帝面前彈劾他。但是,紙包不住火,邪惡永遠壓不住正義。一些正直的大臣冒著生命危險,用各種方式密奏其罪行及過失,徹底解開了李義府問題的蓋子。唐高宗對李義府進行火力偵察,於是出現文章開頭那幕君臣廷鬥。
唐高宗被李義府的肆意妄為徹底激怒,下決心將其繩之於法。正巧,有人為唐高宗送上神助攻:
李義府對風水先生說他府第上空瀰漫著冤獄造成的怨氣、必須拿出兩千萬巨資來鎮邪的說辭深信不疑,變本加厲花式斂財。他利令智昏,居然主動以七十萬價格向長孫無忌的孫子長孫延出售司津監(相當於今水利部部長)官職。在財政稅務部門供職的下級官吏楊行穎置生死於度外,挺身而出曝光這樁骯髒交易。
唐高宗如獲至寶,立刻詔令組成聯合組徹查此事。李義府深知大勢已去,供認不諱。唐高宗詔令撤銷其一切職務,與兒子和女婿和黨羽們長期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市)。詔令頒布後,朝野奔走相告,拍手稱快。有個文人激動之餘創作出《河間道行軍元帥劉祥道破銅山大賊李義府露布》,抄寫無數份,張貼到交通要道口。
李義府人在巂州心繫長安,望眼欲穿期盼有機會通過大赦回京東山再起。三年後,唐高宗果然於泰山封禪後宣布大赦。但是,大赦令中明文規定:獲罪流放的所有官員不予釋放!李義府「貓妖尿泡——空歡喜一場」,憂憤交加,病發身亡。
朝臣們自從李義府被流放後,始終提心弔膽擔心唐高宗心血來潮對李義府法外開恩使他捲土重來。李義府的死訊傳到京城後,朝野上下才得以心安:「縱然貓有九條命,這隻李貓鐵定是死翹翹了!」
李義府作為文人,靠過硬的筆桿子闖入官場,死後留下「文集三十卷」和「《宦遊記》二十卷」。清代《欽定全唐文》輯其文三篇,《全唐詩》錄其詩七首。從文學成就而論,李義府堪稱青史留名。
但是,唐高宗在流放詔書中給他的定性是:「李義府是內心充滿邪念、慣於貪掠財物」的儒門敗類和衣冠禽獸。
這個對有才無德的李義府恰如其分的評價,再次證明古往今來顛撲不破的真理:有德有才,德才兼備,方能流芳百世;有才無德,德不配位,只會遺臭萬年!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高級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六十餘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紅樓夢》裡小紅的形象熠熠熠生輝,不僅僅因為她的愛情
馬克思是猶太人,他是怎麼看待猶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