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人口最多的前20大姓氏分別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其中王姓達到了一億人。那為何自古流傳的《百家姓》以「趙錢孫李」的順序開頭呢?是因為古時候這幾個姓氏人口最多嗎?
《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成文於北宋初年吳越地區,由當時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編撰而成。文中的姓氏次序並不是按照人口數量排列,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而靠后姓氏的排列會更講究押韻,為了讀起來順口,易學好記。那前幾個姓氏的排列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趙匡胤建立北宋,趙也就是當朝國姓,於是編撰《百家姓》時便將皇帝的趙姓居於首位。
錢是當時吳越王的姓氏,吳越王(也稱錢王)一直很低調,從未稱帝,只稱王,並最終歸順北宋。《百家姓》成書於吳越,第一的位置給了宋帝,這第二的位置自然當仁不讓留給了自己家。
孫是當時吳越王正妃的姓氏,孫家也是吳越最重要的外戚,因此孫姓被列在了第三位。
李是與吳越最友好的鄰國南唐國王的姓氏,所以把百家姓第四的位置給了李姓。南唐第二任皇帝李璟在位時,迫於北宋的壓力削去帝號,自稱國主;南唐後主李煜在位時,最終被北宋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