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細菌戰衢州5萬人遇難金庸把同學送上隔離船

2020-12-17 環球網

原標題:日軍細菌戰衢州5萬人遇難 金庸把同學送上隔離船

尋找浙江抗戰記憶·細菌戰⑥

日軍細菌戰衢州51407人遇難 金庸曾把同學送上衢江隔離船

【摘要】 這8年間,衢州5縣累計發病多達30餘萬人,死難的人數高達51407人,成為日軍細菌戰部隊在浙江造成的最大傷害。

前言:江南之地,魚米之鄉。富足平和的浙江,是中國抗日戰爭中淪陷時間最早、淪陷範圍最廣、戰爭創傷最深的省份。侵華日軍曾悍然發動滅絕人性的細菌戰,將第一枚炮彈投放在這片土地上,如今70多年過去了,流毒未除,記憶猶在。

作為細菌戰全國第一戰場,從1939年到1945年,以731部隊長官石井四郎為總指揮的日軍細菌部隊在浙江進行了不少於3次的大型細菌戰,造成浙江省、江西省超過230多萬人身染疫病,死亡人數超過65萬人。

今年恰逢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浙江在線遠赴東北,尋找侵華日軍細菌戰源頭,探究發動始末;再回歸本土,關注浙江軍民受到的傷害,關注對倖存受害者的治療救助,還原歷史真相,補上教科書裡未能寫全的部分。

歷史無法重來,未來可以開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了解真相、銘記歷史,我們要警示未來,維護和平,我們更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弘揚浙江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衢州市區羅漢井5號的中庭,現在立著一塊石碑。

浙江在線衢州6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胡昊 首席編輯/趙潔)從1940年10月4日在衢州市區羅漢井5號黃家大院投下鼠疫桿菌開始,一直到1948年殘留的細菌基本清除,侵華日軍在衢州地區造成了歷時8年的流行性疾病爆發和大流行。

這8年間,衢州5縣累計發病多達30餘萬人,死難的人數高達51407人,成為日軍細菌戰部隊在浙江造成的最大傷害。

當年停在衢江中心的隔離船也成了疫病防治的一種特殊手段。當代文學巨匠金庸就曾親自把同學送上了這裡的隔離船,並稱「這是戰爭期間唯一自覺有點勇敢的事」。包括邱明軒、楊大方等對衢州細菌戰深有研究的人士及其家屬,也都曾被送上隔離船。

帶菌糧食投進有錢人家養魚池裡

「與其空投細菌,莫如投下染菌媒介蟲」

現在的衢州市縣西街,已經成了完全不同的景象。兩邊的房屋多數都是這幾年新造的,只是在外表上採用了仿古的式樣,但羅漢井的房子,還是古舊的樣子,尤其是羅漢井5號。

「1940年10月4日早上,一架日本飛機從西面飛過來,在天上繞了兩圈以後,就開始在這裡投細菌。」吳建平是現在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市受害者協會的負責人,他也是當時受害者的家屬,當時日軍進攻衢州的時候,在他爺爺身上刺了7刀,家裡還有幾個親戚,都是死於細菌戰的。

「1940年那會兒,羅漢井5號屬於一個姓黃的有錢人家。當時房子的中間有一個池子,裡面養著魚。」吳建平告訴記者,最早一批帶著鼠疫桿菌和跳蚤的麥粒、小米、棉花、黃豆等,就是投進了黃家大院,再從這裡一路往南播撒,再經過西安門、下營街、水亭街、上營街、縣西街後,撒到了美俗坊一帶。據統計,當時在衢州播撒的鼠疫桿菌等細菌多達8公斤,相當於後來在寧波開明街播撒的4倍。

現在的羅漢井5號,是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在原來中庭水池的位置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寫著「一九四零」,紀念細菌戰發生的年份,而房屋其他的外部陳設,幾乎都和當時一樣。這個展覽館是年過八旬的楊大方老人,在2005年發起成立的。楊老在衢州很有名,他是細菌戰真正的親歷者,在1997年,他還參加了細菌戰中國受害者訴訟原告團。

「就在那天下午,這個池子裡的魚就死了,當時的國民政府派來了人檢查,發現好幾個掉下來的紙包裡面有跳蚤。」吳建平告訴記者,跳蚤是鼠疫桿菌最大的傳染源之一。1941年2月,731部隊負責人石井四郎在向關東軍軍醫部長尾冢匯報的時候曾提出「與其空投細菌,莫如投下染菌媒介蟲,例如跳蚤效果更佳」。

不過,當時國民政府對空投物很慎重,中午11點派來了防疫人員檢查,下午3點開始要求全城進行了大掃除。

一時間,鼠疫並沒有像日軍期待的那樣發生,在近年來對細菌戰的調查過程中發現,當時731部隊向關東軍作戰參謀吉橋戒三匯報的時候稱:「對衢縣(即現在的衢州)的霍亂菌攻擊未成功,鼠疫攻擊也許成功。」投放細菌的731部隊航空班士兵松本正一也在回憶中提到,從杭州筧橋機場出發後,先後向衢縣、鄞縣(即現在的寧波)和金華投放細菌彈,「增田美保是飛行員,我是助手,井村是投彈手,衢縣和鄞縣我參加了,金華那次我沒有參加」。

潛伏了一個月以後,到1940年11月,衢縣城區鼠疫爆發。羅漢井5號的女主人、40歲的黃廖氏是確診第3個發病的,最早確認的吳士英和鄭冬弟則住在柴家巷,兩人都只有12歲。這3人先後在11月15日到17日之間死亡。

1942年8月,731部隊「遠徵軍」進入衢州。

又是交通樞紐又有軍用機場

「日本對衢州的攻擊就沒有停過」

除去失敗的1939年細菌攻擊紹興,1940年對衢州、寧波等地的細菌攻擊成了731部隊成功實施細菌戰的開始,尤其是衢州,三次遭受細菌攻擊,成為浙江省受攻擊次數最多的城市之一。

為什麼選擇衢州?吳建平給記者說了這麼幾個方面。早在清代的《浙江通志》上,就對衢州有過很高的定位:「守兩浙而不守衢州,是以浙與敵也;爭兩浙而不爭衢州,是以命與敵也。」也就是說,浙江的防守,如果不守衢州,就相當於把整個浙江拱手送給敵人。在衢州的各種介紹資料中都提到,衢州是閩浙贛皖四省邊際交通樞紐,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衢州還有個機場。這個機場始建於1933年,1937年杭州淪陷後,空軍總指揮部就把衢州空軍站當作了出擊臺灣和日本本島的基地,杭州空軍總站也改為衢州空軍總站,兼管江西玉山機場。1939年6月,衢州機場成了東南戰局的重心,不但周邊有大批軍隊集結,汽油、配件等戰略物資也都堆在機場。

除了機場,途經衢州的浙贛鐵路也是當時從杭州通往內陸的通道。浙贛鐵路從杭州通往湖南株洲,是中國早期鐵路幹線之一,和滬杭鐵路、湘黔鐵路、貴昆鐵路等構成中國中南部地區的一條東西向鐵路幹線,沿著這條鐵路就能從江南直接進攻中國內陸,於是,也成了日軍希望佔領的主要目標。

「戰略位置特殊,加上可能對日本帶來影響的衢州機場,還有可以進攻內陸的浙贛線鐵路,日本對衢州的攻擊就沒有停過。」

當時美國「東京轟炸」後的飛行計劃,chuchow就是衢州。

帶菌人群成為最大傳染源

「發現死老鼠,可以獎勵500元」

1940年10月4日的空中播撒鼠疫桿菌只是731部隊在衢州細菌戰的開始。到11月30日,衢州被省政府確定為鼠疫疫區,當年確診人數有37人,死亡35人,死亡率高達95.4%。此後的一年,不斷有人感染鼠疫桿菌死亡,僅僅在1941年一年,衢州城區、開化等地死亡的人數就超過了2200人,而那個時候,整個衢州城區的人口也就2萬。

第二次細菌戰在美國的「東京轟炸」之後不久。根據這兩年的調查發現,「浙贛戰役」源自日本東京的軍部大本營,目的「主要是擊潰浙江方面之敵,摧毀其航空基地(指衢州、麗水、玉山等機場),粉碎敵(指美國)利用該地以轟炸帝國本土的企圖」。1942年6月,衢州淪陷後,731部隊受命在浙贛地區擴大細菌戰攻擊,要求對常山和江山,要把霍亂菌直接投進水井和粘在食品上,或者注入水果當中;對衢縣和麗水,要把傷寒和副傷寒菌投入水井和粘在食品上,地面上則撒播鼠疫帶菌跳蚤。

一個月後,731部隊和南京1644部隊組成的「遠徵軍」到達衢州,石井四郎親臨衢州,要求「以返回居民為目標,造成無人地帶」。

「一開始用轟炸,老百姓不是都逃開啦,然後等他們回來,把粘上細菌的食物留在這裡,老百姓吃了以後一段時間,再進行轟炸,老百姓又逃開去,這樣就把細菌散播到各個地方了。」吳建平說,當時日軍還專門做了3000個燒餅,裡面加了傷寒和副傷寒病菌,吃了會拉肚子的,分發給戰俘營的戰俘,再把他們放出去,讓四散逃開的戰俘去擴散細菌。

「遠徵軍」還扮成中國百姓的樣子,到衢州各縣區,播撒跳蚤和帶有疫病的老鼠,到田邊區播撒炭疽病毒,到水井裡面投霍亂、傷寒等病毒。「所以當時衢縣政府有政策,發現死老鼠,可以獎勵500塊,要是發現死老鼠不上報,就要罰款1000塊。」吳建平說,對於炭疽這樣的,就沒有辦法了,「很多人甚至是在抗戰結束後感染上的」。

如今的羅漢井,還是保留著當年的格局和當年的房子 。

用小船載著感染者到衢江上隔離

「當時醫療條件下也算是一種創新了」

儘管國民政府對疫病防治有過很多措施,但細菌傳播速度和範圍都大大超出了當時的控制能力,百姓死亡人數眾多,1942年和1943年兩年間,衢州地區15000多平民死於各種疫病。

「我父親當年在縣城裡修鐘錶,就是捨不得生意,又認為自己身體好,不會生病,就沒有逃亡,留在了疫情已經開始蔓延的縣城。」楊大方老人回憶當年的情況,依然會紅起雙眼。

父親楊惠鳳的店距離疫區就只有300米,一開始還沒什麼事情,但到了第二年3月,父親開始發燒,「滿身紅腫,6天不吃不喝,然後就去世了。當時年輕力壯的人,得了鼠疫一個星期都撐不過,老人和小孩一兩天就死了」,楊老回憶說,當時縣城的醫院有外國醫生,但確診是鼠疫後,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到現在也不知道父親死後被埋在了什麼地方」。

父親死後,楊老和母親被強制隔離了半個月,家裡的店被封了,祖母因悲傷過度也去世了,逃到鄉下的叔叔,也因鼠疫而去世。

「為了防止鼠疫擴散,衢州也有隔離區,但和寧波焚燒疫區不一樣,衢州用的是另一種辦法。」吳建平說,當時縣政府把疫區的百姓集中起來,送到船上,船就停在衢江的中間,一日三餐有專門人划著船送過去,這樣就把這些百姓和其他人接觸的傳播途徑給斷了,「這種方式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也算是一種創新了」。

楊老和母親當時就是在衢江上被隔離的。而和隔離船相關的更有名的人,可能就是當代文學巨匠金庸了。

因為日軍入侵,金庸輾轉餘杭、麗水等地念書,1940年那會兒,他正好在衢州第一中學念書。

曾經寫過《金庸傳》的作家傅國湧向記者回憶了這麼一件事,日軍空投了鼠疫桿菌後,金庸的同學毛良楷染上鼠疫,全校學生、校工等立刻逃得乾乾淨淨,只有金庸與班主任老師把毛良楷送上了衢江的隔離船。事後多年,金庸在回憶時認為:「戰爭期間,唯一自覺有點勇敢的事就只這麼一件。」

邱明軒,被稱為「衢州細菌戰研究第一人」,他在一個月前遺憾過世,他生前也曾提到,堂叔邱希旺在動員病人進隔離所的過程中,突然高燒不退,三天後死去,被深埋在郊外,作為密切接觸者,堂叔的家人也被統一安排在衢江的船上隔離。

作者: 浙江在線 記者/胡昊

(來源:浙江在線)

相關焦點

  • 燒房子買老鼠,金庸把同學送上隔離船
    1940年6月,日軍再次策劃實施細菌戰,攻擊目標為「浙贛沿線城市」,利用江蘇句容機場,用飛機撒播鼠疫跳蚤(日軍稱之為「雨下法」)。首批攻擊目標選擇了寧波(港口)、衢州和金華(浙贛線交通樞紐)。最開始中國人對細菌戰一無所知,但疫情蔓延的現實很快使抗日軍民警醒,防疫體系開始運行。浙江數地出現突發傳染病,浙江省衛生處處長陳萬裡、軍政部第二防疫大隊大隊長劉經邦迅速將相關情況寫成報告,呈送省長黃紹竑,黃紹竑立即向重慶匯報。
  • 消失的記仇山和永不消逝的義烏細菌戰記憶
    侵華日軍曾悍然發動滅絕人性的細菌戰,將第一枚炮彈投放在這片土地上,如今70多年過去了,流毒未除,記憶猶在。  作為細菌戰全國第一戰場,從1939年到1945年,以731部隊長官石井四郎為總指揮的日軍細菌部隊在浙江進行了不少於3次的大型細菌戰,造成浙江省、江西省超過230多萬人身染疫病,死亡人數超過65萬人。
  • ...柯城應徵青年、小學生走進細菌戰展覽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
    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來自柯城區的大學生應徵青年、新華小學學生近100人走進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緬懷先烈。 據了解,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是為紀念衢州細菌戰遇難同胞和揭發日軍罪證而建立的,是一座以反映日本細菌戰犯罪史實為主題的展覽館。
  • 陳文貴1942年寫鼠疫報告 首次揭露侵華日軍細菌戰
    這份萬言報告書,第一次真實地揭發了日軍在中國進行細菌戰的罪行。  儘管已過去70餘年,日軍對中國實施細菌戰所犯下的罪行和傷害依然罄竹難書。那麼,出生於重慶永川區的微生物學家陳文貴,到底是何許人也?他的一生,又在揭露日軍細菌戰中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記者日前查閱歷史檔案、回訪其永川祖籍,力圖還原歷史。
  • 第一個揭露侵華日軍細菌戰
    原標題:第一個揭露侵華日軍細菌戰 調查細菌戰的永川籍醫學家陳文貴。 舊時報紙對陳文貴調查細菌戰的報導。 這份萬言報告書,第一次真實地揭發了日軍在中國進行細菌戰的罪行。 儘管已過去70餘年,日軍對中國實施細菌戰所犯下的罪行和傷害依然罄竹難書。那麼,出生於重慶永川區的微生物學家陳文貴,到底是何許人也?他的一生,又在揭露日軍細菌戰中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記者日前查閱歷史檔案、回訪其永川祖籍,力圖還原歷史。
  • 國圖發布「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今天上午,國家圖書館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抗戰文獻整理成果發布會」,發布「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等文獻整理成果。
  • 國家圖書館發布「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
    9月2日,國家圖書館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抗戰文獻整理成果發布會」,發布「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彙編》等文獻整理成果。「日本細菌戰資源庫」以國家圖書館從海外徵集的日本細菌戰檔案為基本素材,對原始文件進行逐頁整理標引後建成。內容包括日本細菌武器研究與試驗、日本對華實施細菌戰、日本使用活人進行人體試驗、日軍針對戰俘及平民的暴行、盟軍對日本涉細菌戰科研人員和軍人進行調查、盟軍關於組織戰爭罪行審判等方面的史料1萬餘頁。
  • 衢州這些特色博物館,你去過幾個?
    而在不久的將來,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們,將可以通過善蒸坊糕餅文化園,與龍遊發糕親密接觸。龍遊發糕也會以一種文化體驗的方式融入更多人的生活,不再僅停留在餐桌上。小小發糕也要建「博物館」,那麼衢州還有哪些非常有特色的博物館呢?
  • 美記者揭日軍細菌戰:無數中國人如螻蟻般死去(1)
    常德細菌戰第一位受難者蔡桃兒(資料圖)     「1941年11月4日5時許,敵機一架,於大霧瀰漫中,在常德上空低飛,投下小麥、黃豆、棉絮及其它不明物體    這份萬言報告書,第一次真實地揭發了日軍在中國進行細菌戰的罪行。    儘管已過去70餘年,日軍對中國實施細菌戰所犯下的罪行和傷害依然罄竹難書。那麼,出生於重慶永川區的微生物學家陳文貴,到底是何許人也?他的一生,又在揭露日軍細菌戰中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
  • 侵華日軍老兵口述揭秘罪惡細菌戰
    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正確對待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是建立和發展中日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曾策劃細菌戰襲擊美軍,日軍高層怕絕種而叫停
    日本為了報復美國插足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隨即制定了對美軍實施「自殺式」細菌戰的計劃,更在天皇宣布投降後,密謀對登陸日本的美軍發動「細菌戰珍珠港」這個報復計劃以臭名卓著的731部隊為主體,以數千官兵的「玉碎」,換數十萬美軍的性命!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竟變「休閒娛樂好去處」?
    1月2日,美團門票被爆出在其APP內檢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相關條目標籤被標註為「放鬆身心、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引發熱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微博對此評論道,「我館是國家公祭儀式所在地,承擔著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責任。放鬆身心、休閒娛樂可它處去!」
  • 韓戰期間中朝反細菌戰始末
    志願軍後勤司令部要求立即緊急採取消毒預防措施,並指示第42軍馬上寫出詳細的書面報告,上送昆蟲標本,以便培養化驗,請專家鑑別。2月6日,志願軍司令部向所屬各部隊轉發第42軍關於發現異常昆蟲的報告,要求各部隊在駐地進行仔細檢查,查看有無同類昆蟲存在,並要求各崗哨嚴密注意敵機投擲物品,發現可疑徵候要立即上報。
  • 一群美國人不遠萬裡來到衢州……
    ▲杜立特行動紀念館地址在羅漢井6號楊氏民居,與細菌戰衢州展覽館相互呼應,突出衢州人民在抗戰中作出的貢獻與犧牲。1942年4月18日上午,16架美軍B-25轟炸機從太平洋上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起飛,目標是1120公裡之外的日本東京。這是一次奇襲,是由美國空軍杜立特中校一手策劃,作為對日軍突襲珍珠港進行報復的杜立特突襲行動。
  • 蕭山:細菌戰浙江最早受害地
    碑上刻著「鳴冤昭示」四個大字,下方列著1939年至1940年間,夏山埭村54名因日軍投放細菌彈而喪生的村民名字。  這塊碑立於2002年夏天,是蕭山所前鎮老年協會的夏泗友(已故)、夏志中、沈振雲、夏雅賢等曾親眼見證侵華日軍罪行的老人,花了三年時間,走訪所前鎮50多戶在細菌戰中受害的農戶後,為警示後人而立的。
  • [抗戰史上的今天]1942年5月28日 中國軍隊炸死日軍師團長酒井直次
    今天是5月28日,1942年的今天,在浙贛會戰中,中國軍隊炸死了日軍第15師團長酒井直次中將,中國軍民歡欣鼓舞。1942年4月,美國空軍轟炸日本本土後,降落在中國浙江沿海機場。為此,日本大本營決定發動「浙贛作戰」,摧毀浙贛線上的空軍基地。據此,日軍中國派遣軍調集第十三、第十一軍和第一遣華艦隊共九萬多人,向浙贛線進犯,其中就包括酒井直次率領的第15師團。1937年7月,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時任步兵第4聯隊隊長的酒井直次被派往中國戰場,多次對八路軍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蠶食」、「清鄉」,瘋狂地推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犯下樁樁滔天罪行。
  • 日本NHK曝光731部隊罪行,美國便是包庇細菌戰的幫兇
    中國是日軍細菌戰最大的受害國,僅據有案可查的記錄,中國各地在侵華日軍細菌戰中受害人數超過27萬人,這個數字不包括軍人死亡人數,也不包括擴大傳染後死亡的人數。這是我們不該忘卻的記憶。我們銘記歷史、記錄苦難,是為了以史為鑑、不再重蹈覆轍。
  • 金庸葬禮現場,劉德華、馬雲送花圈輓聯,門外萬人爭送水洩不通
    近日,許多人關心的就是金庸葬禮的舉行,許多人是從全國各地趕往香港想要送金庸先生一程。不過按金庸先生的遺願,這葬禮是一切從簡,在11月12日這天如期舉行。場館選擇在了香港某博物館的金庸館內,這裡收藏了300多件金庸先生的用品,可以說是此次的一個絕佳地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