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寨政府網,金寨縣人民政府網
金寨政府網 金寨縣人民政府網
金寨政府網、金寨縣人民政府網是六安市金寨縣人民政府的官方網站,網站公布的六安市金寨縣公務員、事業單位、教師招聘等信息敬請關注。
金 寨 概 覽
金寨縣地處安徽西部,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七縣兩區結合部,總面積3814平方公裡,轄23個鄉鎮、226個行政村(街道),總人口68萬人。
金寨歷史光榮。1929年,境內爆發了的立夏節起義。先後組建了紅11軍32師、33師以及紅25軍、28軍等11支成建制的紅軍主力部隊,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抗日戰爭時期,是國共兩黨領導鄂豫皖邊區安徽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解放戰爭時期,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前方指揮部所在地。這裡走出了洪學智、皮定均等59位共和國開國將軍,被譽為「全國工農紅軍縣」、「全國第二大將軍縣」。解放後,為響應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境內修建了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淹沒10萬畝良田、14萬畝經濟林和3大經濟重鎮,10萬群眾失去耕地、移居深山。
金寨資源豐富。金寨地處江淮,三省結合,南北交融,資源豐富,物產甚多。季風氣候明顯,平均降水1500毫米左右,為淠河、史河兩大河流發源地,梅、響水庫總蓄水50億立方米,均為一級衛生飲用水,是大中城市飲用水的優質水源。地下蘊藏鉛鋅、水泥灰巖、花崗巖、玉石、鉬等20多種礦藏,特別是沙坪溝鉬礦儲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極具工業價值。境內國家級稀有珍貴動植物分別達18種和25種,地上茂林修竹、桑田萬頃、慄茶相生、菌藥遍布,素有板慄之鄉、名茶產地、絲綢大縣、西山藥庫之美譽,是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區、生態農業示範縣。林地面積144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2.93%,是安徽省林業大縣;茶園面積14萬畝,年產茶4500噸,是歷史名茶六安瓜片的原產地、主產地;慄園50萬畝,年產板慄3萬噸,產量居全國;桑田10萬畝,年產鮮繭3500噸,連續30多年位居全省之;中藥材1363種,常年種植3.5萬畝,年產茯苓、天麻、靈芝、西洋參等名貴藥材近萬噸,是全國22個藥材基地縣之一;油茶基地10萬畝、山核桃基地5萬畝;兩大水庫可養殖水面14萬畝,年產成魚5000噸。目前,農副產品主要是以出售原材料或初加工產品為主,開發前景廣闊。
金寨風光獨特。光輝的革命歷史和特殊的地理條件,是金寨旅遊資源「紅、綠、藍」三色兼備。戰爭年代留下了眾多革命遺址,其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革命紀念地30多處。「華東後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奇松怪石、飛瀑雲海,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地質公園。縣城梅山翠嶺環抱、碧水穿城;梅、響兩大水庫高峽平湖,碧波萬頃,綠島蔥蘢;大自然造就的西莊溫泉,日出水量644噸,出口水溫54℃,茶西河谷度假區正在建設,即將對外開放。白馬大峽谷、燕子河大峽谷、紅石谷,怪石清泉,自然幽靜。縣內現有4A景區3處、3A景區4處。合武高速公路、滬漢蓉快速鐵路開通後,金寨旅遊的可進入性大大增強。
金寨發展加快。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扭住發展要務,大力實施招商引資開放戰略、工業化核心戰略和城鎮化帶動戰略,經濟社會進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目前,大城關框架全面拉開,城區面貌日新月異;經濟開發區快速發展,工業經濟初具規模;特色農產品基地不斷擴大,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民生工程深入實施,群眾生活逐年改善。「十一五」以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快車道,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60.3億元、財政收入4.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28元,年均分別增長14.0%、28.5%、17.0%,。先後獲得「全國科技進步縣」、「全國科學發展先進縣」、「全省扶貧開發工作先進縣」、「徽商投資潛力縣」等稱號。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zzs)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