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誤險少人問津 航空公司賠償不積極

2020-12-24 中國質量新聞網

    延誤險少人問津 航空公司賠償不積極

    航班延誤,能不能賠

    本報記者 楊傑 實習生 張凌雲 《 中國青年報 》(2013年08月27日   05 版)

   「我們抱歉地通知您,您所乘坐的××航班將推遲起飛……」只要在機場,乘客就怕聽到這句話。

   今年1~5月,我國官方公布的民航航班準點率僅為71.73%,創下了近5年以來的最低。根據美國航空數據網站FlightStats公布的最新數據,全球35個國際機場6月準點率排名中,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分別以18.30%和28.72%的準點率,排名倒數第一、二位。

   乘客的感知似乎比統計數字還要糟糕。特別是夏季以來,「天有不測風雲」加劇了航班延誤的情況。乘客的不滿引發了多起衝突事件,「空怒族」橫空出世,將等待的怒火發洩給機場的地勤人員。

   面對各方的壓力,中國民用航空局(以下簡稱「民航局」)從7月18日起,已在國內八大繁忙機場禁止以流量管控為理由來限制起飛。此舉能否改變航班經常延誤的局面尚待觀察。面對大量因航班延誤而在機場滯留的旅客,如何妥善處理成為當務之急。對於焦急等待的乘客,是否有補償措施?他們購買的航空旅客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下簡稱「航意險」)裡,有沒有包含對航班延誤的賠償?理賠的過程是否複雜?這些成為很多乘客腦中的疑問。

    組合銷售的航班延誤險

   頻繁發生的航班延誤,使得乘客開始討論,是否可以通過購買保險獲得賠付?之前也有乘客在網絡上說,「20元航意險裡,已經包含航班延誤賠償」,但保險公司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嚴格意義上來說,航意險屬於人身險,是對投保人遭受人身傷害的賠償,包括意外身故和意外傷殘,而航班延誤險是對投保人因航班被取消或延誤所給予的經濟補償,屬於財產險範疇。

   國泰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商品處經理王鈞告訴記者,他們和東方航空合作推出的「航空旅行保障計劃」其實就是一個組合方案,國泰人壽出意外傷害險,國泰財產出延誤險。

   在這套航空旅行保障計劃中,航空意外傷害最高賠償60萬元,而航班延誤的賠付金額是它的千分之一:班機延誤超過4小時賠償600元,行李延誤超過8小時賠償1000元,班機取消賠償600元。

   與東方航空不同,在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官網上購買航意險時,延誤險是免費贈送的。「航班延誤超過4小時賠償300元,最高賠償600元;行李延誤超過8小時賠償500元,最高賠償1000元;旅程取消賠償300元。」

   提供此險種的太平洋財險公司透露,延誤時間有兩種計算方法:一是起飛延誤,自航班原訂開出時間開始計算,直至飛機實際開出時間為止;二是降落延誤,自航班原訂到達時間開始計算,直至飛機實際抵達原計劃目的地為止。「這兩種情況哪個時間長,就按哪個時間算,若較長的時間等於或大於4小時,乘客可以進行理賠。」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春秋航空公司的延誤險則要乘客另外購買。在春秋航空公司官網上購買機票,提供的保險僅為航意險。乘客如果需要延誤保險,需再支付20元購買太平洋保險提供的延誤險。太平洋保險上海分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航班起飛延誤達3小時及以上,一次性賠付200元。「航班起飛延誤時間指的是預計起飛時間和實際起飛時間的差值,降落延誤不能獲賠。」春秋航空工作人員表示,延誤險只針對延誤,不包括行李延誤和航班取消的情況。但航班延誤只要是非乘客原因造成的,都能獲得理賠。

    「我們還沒有準備自己單獨出售延誤險,因為每開設一個渠道,都會有一個系統的建設成本。」國泰表示,如今延誤險大多與航意險搭配出售,像春秋航空這樣單獨出售的並不多。

    航班延誤險,推出10年少人問津

   航班延誤險首次在國內現身是在2004年。當時,美亞保險推出了兩款旅遊險,其中「旅程延誤」被列入保障範圍。此後,不斷有保險公司跟進推出類似險種,但銷售情況並不樂觀。

   國泰自2010年4月開始銷售航空旅客旅遊不便保險,2010年平均每月不到3萬人購買,今年,每個月平均購買人數也還是三四萬。王鈞介紹,每年購買此險種的人數比較平穩,呈緩慢增加的態勢,但並沒有爆炸式增長。在非航空公司的官網上,延誤險的銷售業績則更不盡如人意。在2010年成立的新一站保險網上,最近一個月延誤險共銷售了2196份。而淘寶網上中國平安財險的一個延誤險項目,從今年1月至今,共銷售了2331件,並不火爆。

    攜程網的一項網絡消費調查顯示,近六成的受訪者從未購買過航空延誤險。

   「明明是航空公司的問題,才導致航班延誤,憑什麼我掏錢買保險?」「都是20元保險,意外險賠幾十萬元,延誤險才賠幾百元,萬一到不了4小時還虧掉一份盒飯錢。」許多乘客如此抱怨道。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保險系副教授張俊巖認為,公眾的風險意識淡薄是延誤險鮮有人問津的原因之一。

   「大家連購買最基本的航意險的意識都不強,延誤險就更沒有太大的需求了。」張俊巖說,「在首都機場,各大櫃檯的宣傳資料裡面都還沒看到推銷航空延誤險的,幾乎沒有哪家保險公司或航空公司對延誤險有很強烈的推薦。」

   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庹國柱告訴記者,從理論上來講,有兩種產品不適合保險公司經營:一種是頻率太高、保險金額太小的產品;另一種是頻率不是特別低,但是一發生事故就損失很重大的產品。延誤險就屬於前者。「保險公司每開發一個產品,當然希望越多人購買越好,延誤險要想賺錢得靠總量,但由於先天的缺陷,沒有足夠的量,盈利不會太多。」

   張俊巖補充道,「從保險學原理上講,保險公司所承保的風險應該是發生概率相對比較低、對客戶損失比較大的業務,這樣保險公司才有動力。就像大學校園裡經常丟自行車,但沒有一家保險公司保這個險,因為風險率太高。航空延誤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不是航空公司獨自能決定的。保險公司做這個東西很可能沒有太大利潤。」

   雖然延誤險購買起來比較方便,價格也並不算高,但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還要看以下三點。庹國柱說,「第一,看損失對旅客有沒有重要意義,我覺得這個意義不是很大。第二,看旅客的支付能力,因為保險費不高,支付並沒有問題。第三,要看索賠方便不方便。」

   那麼,對乘客進行延誤險理賠時,到底是不是麻煩呢?記者諮詢了幾家保險公司。與國航合作的太平洋財險北京分公司索賠流程一共分三步:第一步是在事故發生時立即撥打客服電話報案;第二步是填寫《索賠申請表》,並在48小時內發送至保險公司;第三步是在10個工作日內將所有索賠相關材料快遞至保險公司。

   索賠相關材料包括,《索賠申請表》原件、航空公司出具的「航班取消」或「航班延誤」蓋章證明原件、登機牌原件、身份證或者護照複印件、以被保險人為開戶人的銀行帳戶信息、被保險人所能提供的與確認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有關的其他證明和資料。其他保險公司的理賠流程均大致如此。

   「只要報案了基本上會成功,航空公司給延誤證明就行。」國泰王鈞表示。但庹國柱認為賠付過程仍可以簡化。「航班延誤後人本來就很著急,為了幾百塊錢去索賠,辦理那麼多手續,耽誤工夫是不值當的。如果只要蓋個戳,半個小時就能搞定,那可能還會考慮。」

   國泰工作人員透露了延誤險的實際賠付情況:延誤險的賠付率在50%以下。賠付率是指賠出去的賠款與收到的保費的比率。在行業內,50%這個數字並不高,「出事頻率算蠻低的。」王鈞介紹。「每月報案20~80人,一個航班也就幾個旅客報案,很分散。」王鈞回答,報案原因不特定,有些是天氣原因,有些是航空管制。

   儘管延誤險已推出近10年,但總體來說,銷售情況並不樂觀,航班延誤的狀況也並沒有因此得到改善。「延誤險對航班延誤起不到緩解作用,因為保險公司左右不了航空公司,對航空公司沒有約束力。如果說有什麼意義的話,頂多對旅客心理能起到一些安慰作用。」庹國柱坦言。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大量的航班延誤並未給其帶來過多損失,畢竟,50%以下的賠付率和幾百元的賠付金額並不是一個很高的數字。同時,這些小額保單也沒有在保險公司玲琅滿目的商品中受到額外推崇。

    航空公司對制定賠償標準不積極

   在上海讀了4年大學,畢業時,北京女孩郭潔宇帶著滿箱行李回家。可懷著急切心情回家的她,最後足足在機場等了8個小時才起飛,抵達北京時已是凌晨兩時。當被問及為何沒有要求延誤賠償時,一句「習慣了,嫌麻煩」顯得有些無奈。

   早在2004年,民航局就公布了《民航局對國內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給予旅客經濟補償的指導意見》。雖然明確指出「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延誤要對旅客進行賠償」,但並未提及具體賠償標準,而是將制定規則的權力交給了航空公司。按照民航局的計劃,2004年國內所有航空公司都要制定並公布《旅客服務承諾》,對航班延誤給予旅客補償的標準和辦法是其中的主要內容。

   此後,雖然各大航空公司相繼公布了《旅客服務承諾》,但是對制定具體的補償標準並不積極。目前大多數航空公司《旅客服務承諾》中均註明,由於機務維護、航班調配、機組等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延誤或取消,應當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務;由於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和旅客等非航空公司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延誤或取消,應協助旅客安排餐食或住宿,費用由旅客自理。

   春秋航空的規定則更加直接:「鑑於我們整體一貫低價,無論何種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我們不承諾提供任何其他補償。」

   6年之後,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又向航空公司下發了《航空運輸服務質量不正常航班承運人服務和補償規範》,其中明確指出,飛機延誤4~8小時(含8小時),航空公司需向旅客提供價值300元的購票折扣、裡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人民幣200元。延誤8小時以上則要向旅客提供價值450元的購票折扣、裡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人民幣300元。

    但民航管理部門的補償標準並不具有強制性,導致補償問題仍然處於「討價還價」的狀態。

   在許多國家,關於航班延誤的賠償問題都曾經歷過一段發展的「陣痛」,才「蛻變」成如今漸趨公平合理的制度。根據歐盟的規定,如果航班比約定時間晚到3小時以上,即使乘客已經抵達了目的地,依然可以要求最高達600歐元的補償。具體的賠償標準依據航線距離劃分:航線距離在1500公裡以內,補償金250歐元;航線距離在1500到3500公裡以內,補償金400歐元;航線距離在3500公裡以上,例如,從倫敦飛往紐約,補償金為600歐元。此外,如果航班晚點超過兩小時以上,且航線是在1500公裡之內,航空公司要承擔餐食飲料、旅店住宿和往返旅店的費用。除非遇到極端天氣或員工罷工等情況,航空公司可以免於賠償,否則,如果拒絕賠償旅客,將會被歐盟民航管理局處以5000英鎊的罰款。

   在日本,依照航運規定,如果飛機出現長時間晚點,航空公司需要向乘客詳細解釋晚點原因。如航班抵達機場後,因某些原因造成旅客長時間在機艙內等候,航空公司會為乘客供應飲料、洗手間設備以及必要的醫療援助及餐飲服務。此外,日本航空還有一項規定,如果抵達機場後公共運輸已結束,日航需準備1萬~1.5萬日元的交通費補貼。

   曾解決過多起航班延誤糾紛的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認為,「不同的航班、不同的航空公司,同樣時間的延誤都可能有不同的補償標準,各家航空公司執行的不一樣,所以給乘客的感覺也就不一樣。」我國在解決這類糾紛時,目前一般參照的法律是《民航法》、《合同法》和《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但這些法律法規的規定只是指導性的,並沒有關於航班延誤賠償的細則。要真正平衡消費者和航空公司的雙方利益,還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規。

   「現在的民用航空法不夠細化,航空公司能講出很多理由不賠,所以應該把理由都細化,釐清什麼時候該賠,什麼時候不該賠,賠償多少也要有標準。」邱寶昌建議要把相關法律制定清晰,「我認為應該制定詳細的規定,國際公約上有相應的補償。」邱律師介紹,確保國際航空運輸消費者利益的《蒙特婁公約》規定,對旅客延誤的補償標準上限為4150個國際單位,最高相當於幾萬塊錢。「我們國家應該完善我們的民用航空法,必須按照規定執行,要告訴乘客,告訴承運人,都遵守這個規定。」邱律師說,這樣乘客維權也就有法可依了。

相關焦點

  • 「航班延誤險」少人問津 補償標準難讓乘客滿意
    「航班延誤險」少人問津 補償標準難讓乘客滿意   其實,此前部分航空公司也推出過航班延誤險。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國泰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和東方航空合作推出航班延誤險,航班延誤的賠付金額是它的千分之一:班機延誤超過4小時賠償600元,行李延誤超過8小時賠償1000元,班機取消賠償600元。
  • 港媒稱內地航班延誤險鮮有問津:延誤頻繁 理賠麻煩
    報導稱,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是緊隨北京之後的內地第二繁忙機場,也是航班延誤最嚴重的機場。中國民用航空局網站7月1日稱,該機場自3月份以來連續三個月正點率不達標,作為懲罰,它將繼續被禁止增加航班。夏天雨季的到來使各大交通樞紐的航班延誤因空中交通管制而進一步惡化。但十年前出現的航班延誤險依然鮮有人問津。
  • 航班延誤險緣何叫好不叫座:延誤四小時才可賠
    日前,記者體驗發現,航班延誤險的理賠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麻煩,不過由於航班延誤大多在4小時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以內,航空延誤險只能是叫好不叫座。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旅客很少單獨購買航班延誤險,更多的是保險公司促銷贈送,才讓有些旅客發現了得到補償的機會。」
  • 航班延誤可以得到賠償?教你如何拿到航空延誤險
    下面樂樂就來給大家介紹幾種延誤險,讓大家遇到航班延誤頻繁的情況下可以有所選擇。本文中所介紹的各種途徑僅作為私人建議,不代表任何官司方觀點。免費的航空延誤險目前免費的延誤險基本上是部分銀行的信用卡贈送的,還有一小部分是各商旅平臺搞活動促銷時贈送的。
  • 航班延誤險 怎麼買不吃虧?
    幾年前,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等公司相繼推出了航空意外險與航班延誤險打包產品。但由於知名度不高、索賠手續煩瑣,以及航空管制不在賠付範圍內,延誤險普及情況不佳。近年來,為了推廣航班延誤險,許多保險公司都簡化了索賠手續,特別是微信小程序的出現,使航班延誤險得到了快速的推廣。然而,慢慢地,人們發現購買航班延誤險不實惠。
  • 航班延誤險遭下架 險企稱最近對賭賠償太嚴重
    雨季來臨,航班正點率大大降低,面臨航班大規模的延誤和取消,可以對乘客應對旅途不便、時間損失進行賠償的延誤險又火爆起來,然而過高的賠付率和不佳的盈利狀況卻給保險公司帶來壓力,不少延誤險產品玩起了躲貓貓,或是被下架,或是理賠規則生變、價格提高。張雨也發現,原來一些在微信公眾號裡便可買的延誤險已經沒有了。
  • 航班延誤或取消 賠償該找誰要?
    原標題:航班延誤或取消 賠償該找誰要? 在旅遊過程中,飛機延誤、航班取消是經常能遇到的問題。今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航班正常管理規定》中要求,非航空公司責任導致的延誤或取消,旅客食宿自理,航空公司只負責協助,不承擔相關費用。
  • 航班延誤 乘客可買延誤險
    可臨近登機時,卻被告知由於西安大霧,航班延誤。  航班延誤的事件偶有發生,保險公司相關險種也應運而生。  昨日,東亞記者了解到,遇到航班延誤情況,乘客若購買保險,在多家保險公司可獲賠。  「延誤3小時,賠償200元;延誤6小時,賠償限額400元。如果航班取消,賠償300元。」
  • 航空意外險包括延誤險 航班和行李延誤都能賠?
    「航班延誤能獲得幾百元賠償?有這樣的好事?」每個月都要頻繁穿梭於溫州、上海、廣州的生意人鄭先生說,夏季以來受不穩定天氣影響,航班延誤成了家常便飯,他時常要在機場乾等上好幾個小時,但從來沒有哪次獲得過賠償,對於「航意險包含延誤險」一說,鄭先生表示非常關注。對於「航班延誤能否獲賠」一事,記者隨機調查了一些市民,許多人表示對航班延誤早已「習以為常」。
  • 經常坐飛機需要購買延誤險嗎?購買延誤險要注意什麼?
    如果你認為航班延誤險是對由於航班延誤造成的生意損失、經濟活動損失的話,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從這一意義上講,航班延誤險不可能賠償的太多。所以不要希望航班延誤險有多大的賠付金額。其次,一般情況下,航班延誤險賠償的金額是多少呢?在什麼情況下才可以賠償呢?
  • 航班延誤險可以單獨選購 購買航空延誤險六點須知
    齊魯網6月12日訊 記者從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獲悉,飛行中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較大,基於每年雨季航班延誤率大幅提升的現狀,以及近年來霧霾頻發導致的飛機達不到起飛條件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今各個航空公司以及保險公司推出的「航空延誤險」已經迅速走紅,不少消費者開始關注航空延誤險。
  • 航班延誤的背後:旅客和航空公司都是受害者
    當飛機發生延誤時,旅客走不了,飛機也飛不了,但是航空公司支付給溼租公司的飛機費用並沒有因為延誤而減免,空乘、飛行員的飛行小時費同樣仍需支付。僅航空公司自身的人工成本、飛機成本、燃油成本三項,空客320機型延誤一小時航空公司需承擔的成本約在10萬元以上。
  • 買了延誤險 飛機延誤就能得到補償嗎?
    為何很多乘客買了延誤險卻不申請理賠?航班延誤險,是指投保人(旅客)根據航班延誤保險合同規定,向保險人(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當合同約定的航班延誤情況發生時,保險人(保險公司)依約給付保險金的商業保險行為。一般來說,航班落地時間延誤2小時以上(不包括2小時),無論任何原因、無需任何證明,旅客便可獲得航班延誤險理賠。航班延誤險屬於商業保險,不同保險公司對延誤時間及理賠金額規定不同。
  • 告訴你為什麼別買航空延誤險
    那個呼叫中心的服務員在確定機票信息後問我要不要買航空延誤險。因為當時重慶正是連陰雨天氣,我懷疑那班飛機會像往常一樣晚點,想試一下自己的手氣就買了。事情就像我想的一樣,那班飛機延誤了。知道飛機不能按時起飛,幾乎所有的乘客都在罵天氣或者航空公司,只有我在笑眯眯地感受自己智力上的優勢。
  • 信用卡自帶延誤險全攻略
    至於這段時間浦發接二連三的發布公告,很多人說浦發AE白就要摘去神卡的光環了,其實,截至目前AE白還是不是神卡,不多說這個。浦發銀行的延誤險,分為AE白金卡和非AE白金卡兩類(超白不討論)。需支付機票或旅行團費。航班延誤時間以起飛/到達時間計,兩者較長者為準。
  • 航空延誤險的前世今生
    在我國曆年由於天氣原因導致的航班不正常最高甚至佔到了56.25%。近幾年來,發生了因航班延誤導致的糾紛和衝突,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嚴重影響了航空運輸秩序和安全,也大大減損了航空運輸服務質量。航空公司和旅客都希望能儘快解決航班延誤問題。而除了讓旅客儘快成行外,航旅雙方往往就延誤賠償金額爭執不下。
  • 航班延誤,能不能賠
    在這套航空旅行保障計劃中,航空意外傷害最高賠償60萬元,而航班延誤的賠付金額是它的千分之一:班機延誤超過4小時賠償600元,行李延誤超過8小時賠償1000元,班機取消賠償600元。 與東方航空不同,在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官網上購買航意險時,延誤險是免費贈送的。
  • 買對航空延誤險,半年我賺了15000
    本文洋洋灑灑5000+字,分別介紹航空公司賠償、免費的航班延誤險、收費的航班延誤險、與航班延誤相關的其它旅行保險、行李延誤保險、報案理賠流程和保險公司拒賠的對策、以及總結及推薦(沒有耐心的讀者也可以直接看結論)。
  • 飛機延誤8小時 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整整延誤了8小時。機組人員還稱:「因為我們不想死。」結果被乘客嘲笑並且遭到非議。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是怎樣的呢?連結 飛機延誤賠償標準受多地持續雨雪天氣的影響,航班延誤頻發,給不少計劃出差的「飛人」們帶來困擾。針對近期航班延誤頻發的情況,不少旅客都開始購買航班延誤險。但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這份保障卻不是「飛機晚點即可獲賠」。
  • 飛機延誤保險怎麼買 飛機延誤險買哪家
    據《民航總局對國內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給予旅客經濟補償的指導意見(試行)》規定: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除做好航班不正常情況下的服務工作之外,還應根據航班延誤4小時(含)以上不超過8小時、延誤8小時(含)以上不同延誤時間的實際情況,對旅客進行經濟補償。經濟補償可以採用多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