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電影《寄生蟲》摘得奧斯卡之後,我倒是覺得《秘密動物園》的故事顯得有些單薄,似乎既沒有什麼發人深省的內涵、也沒有揭示太多深入骨髓的社會現象。
但是細想之下,它又像是場披著喜劇外衣的人間戲劇,讓人笑過之後還會不自覺地流出眼淚。
一個渴望在律師行業有所精進的實習生,為了獲取更好的工作機會,接受了一項特別的挑戰,需要在三個月內讓一座沒有客流的動物園重新煥發生機,而糟糕的是這座動物園裡居然沒有「像樣」的動物。
在憑藉正常手段已經無法「起死回生」的情況下,他只能使用非常策略——「死馬當活馬醫」,這策略當中夾雜著欺騙和不真實,甚至引發了一場關於真實和虛偽,關於「人和動物」究竟應該怎樣生存的思考。
令人捧腹的工作人員(圖片來自網絡)
計策:拯救瀕危動物園
在主人公接手這座動物園之前,「東山動物園」所面臨的實際情況是無客流、並且沒有動物,而他只有三個月的時間來振興這裡,但在短短三個月想要採購足以維繫動物園運營的動物數量,是不現實的。
所以律師出身的,原本只講究實事求是的他,竟然想到了用人來假扮動物的方法,來吸引客流。
他的出發點是,沒有任何人會想到動物園裡的動物不是真的。
這些動物其實都是人假扮的(圖片來自網絡)
當然在人假扮動物的過程中,也會鬧出一些笑話,比如裝扮成大猩猩的青年突然闖入超市當中,為自己心愛的女孩「報仇」,比如一「只」佯裝樹懶的員工一邊掛在樹上、一邊玩著手機。
起初生意也不見得有多美好,但是後期因為「北極熊喝可樂」——這樣的操作視頻在網際網路上火爆了之後,這座動物園居然一夜成名、起死回生。
一時間曾經迫於生計,被迫離開動物園的前職員們,因為看到了動物園生意的紅火,居然紛紛回來,要重新加入動物園的大家庭。
落魄時一個個轉身而去,風光時又全部接連回來——這樣的場景不得不讓人慨嘆一句「世態炎涼」。
人類模仿動物(圖片來自網絡)
事業:在患難與共與獨善其身間博弈
但是當動物園起死回生的時候,作為接受挑戰的主人公,也就是這名曾經將成為一名優秀律師當作畢生理想的存在,卻不得不面臨一次心靈的博弈。
傳說中的北極熊喝可樂(圖片來自網絡)
他以為憑能力讓動物園恢復運營之後,動物園可以長久地停留在那裡,卻不知公司真正打的主意是讓動物園的場地變成未來的休閒度假中心,將動物園夷為平地。
一邊是自己辛辛苦苦,讓其重新恢復正常的動物園,另一邊是自己一直以來嚮往的高薪、穩定的律師職業,是順從、還是反抗,他自己的內心也是無比的焦慮和矛盾。
當他坐在豪華的辦公桌前,對著桌前「律師」的名牌,卻又看著動物園即將被拆除的消息時,他的內心必然是五味陳雜。
畢竟經過那樣一段獨特的過程,其已經對動物園產生了感情,哪怕他並不會長久地和動物們生活在一起。
一名律師的職業信仰(圖片來自網絡)
思考:人類與動物的理性生存模式
不過因為在和動物相處的過程中,在和動物園的這些員工一起追求創新和拯救動物園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產生了默契和信任,所以作為律師的主人公,還是會找到辦法來拯救動物園。
他為動物園尋找了新的出路,即探究人與動物和諧共生,所謂動物園裡將不再有鐵柵欄、水泥地,不會再有亂七八糟圍觀——這樣情況出現,動物可以真正享受如同大自然環境一般的幸福生活。
但伴隨動物園秘密的公之於眾,曾經為動物園帶來巨大利潤的主人公,也陷入到欺詐的調查當中,也許這對於他的職業歷程將會產生不小的衝擊,但是卻問心無愧。
人和動物最為理想的生存模式(圖片來自網絡)
所謂秘密動物園,看起來只是一群人假扮動物吸引流量的謊言行為;但是細想之下,他們心中的秘密,何嘗不是守住動物園,守住動物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呢?
如今,有多少人都有過關於動物園的美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