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西方走向沒落,歐美的交通建設遠不如中國發達

2020-12-12 郎言志

沒落的歐美系列文:落後的交通(上半期)

本文謝絕任何第三方自媒體轉載

導語:

以前在國內,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的老師和身邊的人都告訴我:西方的交通遠比中國發達;而公知則是這樣說的:西方交通設施的質量比中國高、出行比中國方便、路比中國寬。對此,我一直將信將疑,直到我來到歐美,才知道原來世界是「這般模樣」。

中肯地說一句話:20年前中國的交通不如歐美發達,20年後歐美的交通遠不及中國完善。本期內容,我將結合我所熟知的歐洲的現實情況,以及澳洲和美洲的網友的反饋,向大家呈現一個相對真實的歐美世界。

1.交通基礎建設老舊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裡,歐美的交通基礎設施是先進、完善的,但這裡有兩個字是重點——「傳統」。在過去的數十年時間裡,西方依靠戰爭的掠奪斂財、工業技術的發展,確實長期領先於世界,但如今,歐美等西方國家所呈現的,卻是沒落與老舊的另一副模樣。

公路方面

我記得我剛到歐洲的時候,我所抵達的是一座歐洲一線城市,當時坐車經過市區,我看著坑坑窪窪的路面,狹窄的街道,以及街邊年久失修的、倒伏的護欄,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於是我問前來接應我的華人:「他們的郊區建設得不是很好,這路還不如中國的農村」。結果這位接應我的華人很尷尬地笑了,說:「這裡是市中心,不是郊區」。

起伏不平的市區街道

後來,我輾轉到了歐洲一座比較發達的工業城市生活了數月,當地的經濟和生活水平都算是歐洲地區比較高的了。但城市的交通建設實在不敢恭維:市區的道路崎嶇不平,一些路段是用鵝卵石鋪的,一些路段出現了很多泥坑也沒人處理;至於人行道,是時有時無的,有一些路段的人行道人要側著身子走,有時候經過一些狹窄的路段,總要出於無奈而「人車混行」。

坑坑窪窪的泥土和鵝卵石路

在我長期的生活輾轉中,我走遍了歐美數國,從米蘭、巴黎、慕尼黑、維也納這些沿的一線城市,到布拉格、蘇黎世、盧布爾雅那等二三線城市,乃至於是農村和小城鎮,都有我的足跡。客觀地說,每個地區、城市之間都存在著差異,像慕尼黑等德語區的城市(包括德國、奧地利以及部分的瑞士),其城市交通的建設整體會比其他歐洲城市來得好,路比較寬敞,也相對平坦,但像米蘭、巴黎等城市,則顯得十分「破敗」。但不論是德國,還是法國,又或者是義大利、西班牙,這些老牌的西方發達國家,其交通的建設都遠不及今日的中國。

這裡,我必須提及的是,地圖上顯示的是歐美的公路「密度」比中國高,看起來比中國發達,但如果依據歐美的公路標準來畫地圖,中國的大地可能會被密密麻麻的公路覆蓋得找不見山川河流。

鐵路方面

除了道路的年久失修外,歐美的火車站和鐵路是十分的老舊。即便是一線城市的火車站,也遠不及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先進,這樣的先進不僅僅是從建築整體來說的,還包括環境衛生、服務水平等方方面面。換一句話說就是:歐美的火車站,和中國的八九十年代的火車站差不多。

米蘭中央火車站

而比火車站的老舊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歐洲的很多火車軌道都是「上了年紀」的,你會很容易在歐洲的一些地方看見鐵軌下方使用的是「枕木」,而不是水泥板。在歐洲的很多火車站或者鐵道上,你還經常會以為鐵軌裡的「雜草叢生」而誤以為這是被廢棄的鐵路,但它確確實實還在肩負著保障每天數十趟列車安全通行的「光榮使命」。只是現實不是那麼美好,偶爾總還是會有「脫軌」事故的出現。就像前輩說的那樣:「在歐洲坐火車,有時候真的怕它會脫軌,太不靠譜了」。

雜草叢生的火車站

和中國的「兩路相交架橋挖隧道」不同的是,歐美依舊保存著大量的「火車閘口」。在中國人的印象裡,火車遇到公路,基本都是架橋解決的,但是在歐美,多數地區依舊是使用百年以前的紅綠燈進行管制。

火車和公路交匯

此外,還需要注意到的是,和中國人用身份證就能坐火車,全程「信息化」不同的是,由於設備和系統沒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歐洲人坐火車必須「先取票」,再拿著紙質車票到站臺上用打票機自助「打墨」,然後才能上火車,到了火車上再接受查票員的檢票。(他們沒有信息化)

古老的歐洲火車票

便捷性方面

我曾給歐洲人介紹了中國的「立體式」交通,跟他們描述了中國從飛機、鐵路到公路的立體式交通網絡,我跟他們介紹了中國大城市的火車站有他們半個城市那麼大,最上面是坐火車和高鐵,中間是候車區,一樓是計程車和公交車,地下是停車場,停車場下方是地鐵。歐洲人表示這很不可思議,用他們的話說就是:「這有點像科幻書裡寫的未來城市」。

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在歐美,你找不到像中國那樣龐大的「立體式」交通樞紐,從火車站到地鐵站,不僅僅要先出車站,還可能要穿過好幾個街區才能抵達,不同的交通系統之間的(火車、飛機、汽車)連結是相對碎片化的。

至於讀者比較關注的西方「火車」和「公交車」都不擁擠的情況,我也在此做簡單的回應:我在歐洲先後體驗了堵車遲到、擠不上公交車、擠不上火車、擠不上地鐵的痛苦經歷,人多了到哪都一樣。不過中肯地說:沒有北京、上海等國內大城市那麼瘋狂,但也沒有傳言中的那麼空蕩,在一些大城市、旅遊城市等地區,同樣是擁擠的。

繁忙的火車線路上,也是人擠人的

此外,還必須提及的是,當你在中國招手即可叫到計程車,或者是使用滴滴打車、易到用車等打車軟體來約車的時候,西方人還停留在「可能無車可打」的階段。由於智慧型手機以及信息技術的普及率還不高,導致了大多數的歐美城市,「叫計程車」要電話預定,即便是所謂的優步Uber,使用的頻率也相當低,如果不是在一二線城市,打開約車軟體,基本處於「四海之內空蕩蕩」的骨幹狀態。(小城市連計程車都可能見不到)

歐美交通建設老舊的原因

(1)歷史原因

由於歐美的基礎建設是早期成熟的,導致了像火車站、汽車站、公路等都相對老舊,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逐漸和發展的時代脫軌,改造的工程量也太大。

(2)制度原因

按照西方人的民主思想,小民的思想往往是立足於眼前的自我利益的得失,每個人都在考慮自己的得失,沒辦法像中國人一樣集中力量辦大事,民眾的反對成為了阻礙社會基礎建設進步的一大屏障。

(3)經濟原因

歐美國家多數處於負債的「巔峰」狀態,財政難以支撐大規模的交通維護費用,更別談「翻新」,有時候不是設施質量太好,而是壓根沒錢修。

(4)技術原因

隨著傳統技術在歷史舞臺上的逐漸褪色,止步不前的歐美,在「交通信息化」、「交通智能化」這些方面已經落伍,而在橋梁架設、隧道挖掘、鐵道技術等越來越多的方面,也逐漸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這是我們的中國

備註

由於關於歐美交通方面的內容較多,所以分為兩期發布,請點擊關注以便於之後查看更為詳盡的後期解讀。

下一期內容:歐美交通效率非常低下、歐美交通監管系統缺失、歐美交通安全保障較低、歐美交通出行費用較高。

相關焦點

  • 留學生:西方走向沒落,歐美的交通建設遠不如中國發達
    沒落的歐美系列文:落後的交通(上半期)本文謝絕任何第三方自媒體轉載導語:以前在國內,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的老師和身邊的人都告訴我:西方的交通遠比中國發達;而公知則是這樣說的:西方交通設施的質量比中國高、出行比中國方便、路比中國寬。對此,我一直將信將疑,直到我來到歐美,才知道原來世界是「這般模樣」。
  • 留學生:別再迷信西方了,歐美交通基礎建設落後中國幾十年
    導語也許你不知道,在這短短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裡,中國人,用「路」完美地趕超了歐美,而歐美,則逐漸走向了衰弱。在上一期的《沒落的歐美:落後的交通(上半期)》中,我們重點介紹了西方交通基礎建設與時代脫軌、過度老舊的現實狀況,那麼今天,我們就從效率、監管、安全、服務、費用等多個方面,解讀西方走向沒落的「交通問題」。
  • 歐美集體甩鍋突顯無能,西方文明沒落已成定局
    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的肆虐,是蘇聯解體以後國際政治格局影響最為巨大、最為深遠的一次突變,西方文明主導的世界格局走向衰落,中華文明異軍突起。中國抗疫成功讓自以為是的歐美各國,產生了輕視態度,中國這種社會治理體系落後的國家都輕易勝利,發達的歐美更是不在話下,在40天窗口期各國政黨人士毫無作為,直至疫情在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大規模爆發,3月8日義大利啟動緊急法令,但同樣的一個月時限,西班牙、義大利每百萬人口確診2407人、1843人,分別是中國的400倍、307倍,死亡率9.28%、12.7%,分別是中國的2.32倍、3.18倍,醫護人員在缺少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救治傷病
  • 英媒:西方社會正走向沒落
    當時中國國家主席被迎上一輛金色馬車前往白金漢宮,路上是成百上千名揮舞著親華標語的民眾。以戴維·卡梅倫為首的英國政客對中國領導人極盡逢迎之能事。中國——在最近出現經濟震蕩之前——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將在2016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 為什麼黑人不去發達的日本留學?留學生:日本不如中國好客和大度
    但是和我們風月同天的日本目前比我們更發達,為什麼黑人不去日本留學呢?其實問題很簡單,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因為日本真的不如中國好客和大度,而且想要去日本留學,真的很苛刻。日本對外國人限制很嚴格,黑人要想在日本留學,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首先是要有正當職業,這就斷了無業游民、街頭懶漢的念想。
  • 沒落歐美品牌在中國
    《環球》雜誌記者/易萱  《環球》雜誌駐巴黎記者/江珍妮  潘晶廖夢蘇  近年來,一些在歐美發展已不如意的「國際品牌」對中國等亞洲新興市場趨之若鶩。他們重塑自己,巧妙營銷,以建立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奢華」形象。
  • 精英沒落:西方沒落的深刻寫照
    【摘要】精英的沒落其實折射的是西方制度和西方文明的沒落。當今世界,西方精英如何看待中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全球化。近年來,西方精英給中國炮製各種「陷阱說」,誤判中國,這其實就是知識精英沒落的表現之一。被利益集團、思維定式和意識形態綁架正是西方精英衰落的根源。
  • 大風起兮雲飛揚:秦漢之後,中國古代發達的民謠文化為何走向沒落
    這就要從秦漢包括先秦時期,中國古代民間發達的民謠文化說起了。但是反過來,這種現象也證明了先秦時期民間以諷諫為目的的民謠文化發達的歷史現狀。三、 秦漢以後,隨著階層的固化,知識的壟斷,以及民謠往往與政治生活相關聯的現象,逐漸被官方所打壓,走向沒落
  •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西方文明走向沒落,珍妮預言成為現實
    她臨終前曾預言:西方將走向沒落,人類的希望在東方。川普是一個優秀的人,有一顆真實深刻的心,光明磊落不虛偽做作,毫不掩飾其做生意只為自己,當總統只為美國的真性情。真性情的根本前提是擁有一顆足夠真實深刻的心,如果沒有這一點,所謂的真性情就是以賤賣賤厚顏無恥。足夠真實的心就是強烈深刻之存在。
  • 東方的沒落與西方的崛起
    本文導語:東方的沒落與西方的崛起先進與落後之間的互變,在世界歷史統一體形成之前或之後,都是一種常見的歷史現象。歷史是世代更替的接力賽跑,哪一代接力棒出了問題,就會出現差距和落後。它們在農業、私有工商業和海外貿易市場等方面的發展水平上,並不遜色於同時代的西方。以中國而論,15—17 世紀期間,形成了相當發達水平的農業,出現了集中產糧區、大經濟作物區和新的農業經營區。自秦漢以來的地主與自耕農二元經濟結構中的「以末致財,用本守之」的商末農本觀態,也開始為「多以貨殖為急」的「不以田為貴"的財富觀所取代;大量農民流人城鎮「遊蕩逐末」。
  • 中國留學生沒了,「世界名校」的排名怕是不保了
    /Pixabay 中國留學生沒了,「世界名校」搖搖欲墜了。 疫情爆發之後,中國留學生被困國內,西方大學的「搖錢樹」隨之折斷。 英國13所大學面臨破產,損失高達190億英鎊;美國大學財務危機深重,靠減薪、裁員、推遲項目緩和危機;澳大利亞教育市場全線崩潰,被迫大幅度削減支出。
  • 歐美老了?西方火車頻出脫軌事故:德國、美國、法國、義大利告急
    在過去數十年的的時間裡,西方的大多數發達國家幾乎都處在了一種停滯發展的狀態,以至於不少國家依舊處於20世紀的「舊發達狀態」,甚至是走向了「逆發達生長狀態」。這一點在基礎建設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由於社會經濟窘困,資金投入不足,導致了不少發達國家的基礎建設嚴重老化,彷如一夜之間變成了他們自己口中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近些年來,因為基礎設施嚴重老化與社會維護資金短缺帶來的社會問題不斷發酵。
  • 【薦書臺】 《西方的沒落》
    斯賓格勒一生著作頗多,除了《西方的沒落》,還有《悲觀主義》《德國青年的政治義務》《德國的重建》《人和技術》等。齊世榮(1926-2015年)——著名歷史學家、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科的創建者、傑出的教育工作者、新中國世界史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
  • 澳損失70億後,一行業將要沒落?中國留學生:我們不是「搖錢樹」
    對於國人而言,澳大利亞不僅是最佳旅遊目的地之一,還是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重要目的地,每年前往澳大利亞留學的中國學生超過3萬人。世界上有那麼多發達國家,他們的教育水平都不錯,為什麼中國留學生偏偏喜歡去澳大利亞呢?據悉,澳大利亞的教育主要吸收和借鑑了英國教育的長處,並結合澳大利亞本土和亞太地區的需求做了一些調整和改進,因此贏得了世界聲譽。
  • 哈薩克斯坦留學生的親身體會—中國真的很發達
    筆者有幸,所選的專業班級需要和留學生一起上課,因此我能接觸到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哈薩克斯坦朋友,阿里迪乃。我們求學的地方是三亞。這是一個很著名的旅遊城市,無論是海邊還是市區,都有著非常迷人的景色。
  • 和平發展可能帶來的是西方的沒落
    西方標榜的價值觀,自由也好,民主也好,人權也罷,這些都不是其發家的依靠。靠暴力發跡,這就是西方的歷史。僅憑這一點就不難理解西方對中國和平發展的懷疑。他們還防著你,圍堵你。他們對和平發展的懷疑實際就是缺乏對文明的認識。時至今日依舊如此。可嘆的是國內依舊有不少人還信奉那一套,還認為那就是人性的。殊不知那不過是拿著任性當人性的說辭。
  • 全球戰疫·連線丨錢、歧視與學業:歐美中國留學生的兩難選擇
    疫情之下,在海外艱難生活的中國留學生不得不思考是否要離校回國。然而,回國之路並非容易。數萬元一張的高價機票,無法拿到畢業證、學位證的風險,國內一些人的不理解,回程途中感染風險高……以上種種,也讓更多的中國留學生不得不留在海外。
  • 讀讀《西方的沒落》這本書,換個角度看西方
    西方的沒落,尤斯賓格勒寫道那麼斯,賓格呢太有名,這本書也太有名他在當時20世紀初。看來是震驚西方思想界有意思是他也是德國的,歷史學家德國的哲學家因此你看德國真的是出人才,事實上西方沒落這本書在後來的中國銀引發了很大的衝擊但是當時中國是。
  • 留學生談「西方的月亮很圓」:歐美國家10年就能買房,大家快來看
    首先,威尼斯極其周邊地區,是義大利工業以和社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綜合來說,在整個義大利乃至是歐洲都算得上是比較發達了。如果要做一個關聯性的比較的話,可以將威尼斯比作中國的廈門,威尼斯及其周邊之於歐洲就相當於廈門及其周邊之於中國(這只是為了方便理解,沒有等同性)。
  • 澳損失70億後,一行業將要沒落?中國留學生:我們不是「搖錢樹」
    對於國人而言,澳大利亞不僅是最佳旅遊目的地之一,還是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重要目的地,每年前往澳大利亞留學的中國學生超過3萬人。世界上有那麼多發達國家,他們的教育水平都不錯,為什麼中國留學生偏偏喜歡去澳大利亞呢?據悉,澳大利亞的教育主要吸收和借鑑了英國教育的長處,並結合澳大利亞本土和亞太地區的需求做了一些調整和改進,因此贏得了世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