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恨,雲夢無邊。門前的梨花在初春之際的深夜悄然開放,又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夜中隨狂風驟雨起舞,空中盤旋凋零,一位傳奇女子的一生如落花凋零,可是她的死亦如春泥護花。
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譬如身高。姚明,在世界上是著名的球星,曾經代表中國徵服過NBA的人物,他身高2.26米,姚明的身高優勢使他在籃球領域具有了極大的優勢,但是姚明的成功離不開他後天的艱苦訓練。
又或者人們會想到美國羅伯特,他是世界第一高人。身高居然達到2.72米,他長得如此之高,是因為腦下垂體長有一個腫瘤,患有巨人症,因此如此之高。他的體重增長到233公斤,體重的壓迫無疑是沉重的負擔導致他無法自由呼吸,走路都氣喘籲籲,需要拄拐杖行走。
少女身高增長詭異
其實無論男女老少,多多少少對於自己的身高都不甚滿意,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一米七左右的身高是較為合適,可是有人總想要長得更高,以至於去通過慘不忍睹的斷骨手術企圖增高几釐米。
高有高的好處,例如姚明是幸運,身高優勢被發掘,強壯的體魄、優秀的身體素質,註定他在籃球領域意氣風發;高也有它的壞處,例如羅伯特是不幸的,身材過於高大、體重驚人,壓迫著各個器官,導致呼吸困難,最終英年早逝。
羅伯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悲劇性」人物,其實除了羅伯特以外,遠在美洲萬裡之外的中國,也有一位女巨人也如他一般,因身高過高而英年早逝,她就是來自湖南益陽的曾金蓮。
曾金蓮出於1964年6月26日,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農村家庭,父母的願望只是希望孩子能夠吃飽穿暖。最初她並沒有在眾多孩子中並沒有顯現任何異樣,除了飯量大了一些,父母只是認為自己的女兒胃口好不挑食。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5歲時的曾金蓮身高開始猛增,食量大漲並且力大無比。對於一個貧苦家庭而言,在那個吃穿仍需日夜擔心的年代,曾金蓮的出現是一件幸運的事,也是一件悲慘的事情。
曾金蓮對於家中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勞動力。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她也深知家中清苦,會主動幫父母承擔家務,劈柴、做飯、種地,長輩都對曾金蓮極為誇讚,認為她是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可是,曾金蓮青春期的來臨,身高體重仍然不受控制增長,似脫韁的野馬,如燒不盡的野草。
14歲時,她的身高已經猛增到2.34米,驚人的身高導致和「小人國」格格不入。她有著異於常人的飯量,她一頓飯要吃2斤米,一套衣服要3.5長布,一雙鞋子穿60碼。除了這些需要量身定做以外,父母為了方便她進出,特意把門檻去掉增高門高。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曾金蓮的吃穿用住特殊化給這個偏遠農村家庭帶來極大負擔,但是父母仍然願意為自己的女兒所堅持。
身高優勢得以發掘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上天讓你失去什麼,你終究無法得到強行挽留,然而你所失去的終究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回歸。身高異常高大,衣食住行必須特殊化處理,這些不必要的開銷使得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如今更是雪上加霜,當地政府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第一時間反饋給上級領導申請給了她很多的照顧。
或許是蒼天有眼又或是命運垂憐,恰逢中國國家籃球隊需要參加國際籃球比賽,國家需要大量身材高大、體質優秀的籃球人才。有著近2.4米身高的曾金蓮無疑是最佳人選。
後來,國家籃球隊發現了曾金蓮,國家籃球隊第一時間向曾金蓮發出邀請。自小在農村長大的曾金蓮,不曾離開過家門,更未曾想過國家籃球隊會想一個農村小女孩發出邀請,受寵若驚的她似乎有些猶豫,稍候片刻她終於同意了籃球隊的邀請,她曾金蓮知道是國家給她的幫扶才有如今的她,她雖未深讀詩書,卻不妨礙她知恩圖報,為國家效力爭光方能不負重託。
曾金蓮同意國家隊的邀請,作為國家隊的一員,衣食住行比原本在家中實在是大為改善,她日夜接受訓練,將自己的身高優勢發揮到極致,教練的指導和辛苦訓練,給她帶來驚人的蛻變終於破繭成蝶。
曾金蓮在國家隊中脫穎而出,前途更是一片光明。她的父母眼中含著淚水,自家子女終於有出人頭地的一日,此時的曾金蓮是父母的驕傲亦是全村的希望。人們相信以為假以時日,她定能在國際籃球比賽中大放光彩,在體育界叱吒風雲。
錯失夢想安詳離世
有些人有些事,無從解釋,究竟是你我不夠努力還是天意弄人。接受訓練的日子應當是曾金蓮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因此多年後她午夜夢回時想起常覺得寂寞。曾金蓮接受訓練一年後,身體出現異樣,食量增加、尿量增多、身高再度迅速增長,生長發育帶來的無盡痛楚是多麼令人撕心裂肺。
過醫生化驗診斷,腦垂體前葉生長有有個腫瘤,壓迫神經使得腦垂體機能亢進,分泌過多生長激素,生理調節失調,患有巨人症和糖尿病。
曾金蓮自小便因為身高原因遭受種種不公,脆弱幼小的心在一次次冷譏熱嘲中破碎,自卑的心情瀰漫她整個青春,國家籃球隊的邀請讓她第一次認識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在訓練期間她得到了認同感和歸屬感並且擁有了一個籃球夢。
診斷結果猶如晴天霹靂,病痛對曾金蓮的身體造成巨大影響,她不得不放下籃球,原本被溫暖的心,徹底破碎沒有一絲餘溫。籃球夢扼殺在搖籃裡,自此閉門不出,她望著天邊自由翱翔的飛鳥,樹枝上隨意吵鬧的蟬鳴,一切是那樣不堪。
1982年2月14日,年僅18歲的曾金蓮午夜夢回後,深深睡下再也沒有醒過來。死亡原因是原因是腫瘤出血,壓迫下丘腦,導致猝死。幾十年前羅伯特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也是在一次睡夢中突然離世死亡的,在她離世之後,父母將她的遺體捐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原湖南醫科大學)。希望能夠為醫學事業做貢獻,幾十年過去了,她的遺體至今未下葬,仍封存完整保留在醫學院中。
曾金蓮的一生不是傳奇更不算驚豔。農家女子,原本被安排好的宿命是尋得一個好兒郎託付終身,機緣巧合之下,將籃球當作今生夢想。這是一個故事短暫荒誕,可是對於當年的她來說至關重要,她冰冷的心亦是因此溫暖。
天意自有定數不容你我更改,病痛苦楚使得她遠離夢想,萬分落寞中死去。幾十年後的今天,中國女籃有一批人繼承她的意志,此刻正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
文/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