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硫磺島戰役,為什麼會成為美國軍人的夢魘?

2020-12-10 珂夢看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美國參戰後就快速對日本實施了各種制裁和軍事壓制,因此,兩國在一系列戰爭衝突中,美國一直保持著碾壓之勢。然而,在太平洋的幾處島嶼戰役中,日本的頑強和負隅抵抗,使得海島攻堅戰瞬間被轉化成戰爭碾肉機。

其中在美日硫磺島戰役中,美國遭遇到二戰以來最頑強的抵抗,而這次戰役也成為了二戰美國士兵的夢魘,甚至一些二戰老兵提起硫磺島戰役就依舊心驚膽寒;並且硫磺島戰役爆發期間,日本政府已經被美國原子彈嚇得投降,然而,硫磺島的日本駐軍卻沒有絲毫投降的意思,為此這場戰役被稱為最後的太平洋戰役,也是最劇烈的戰爭。

硫磺島對日本和美國同樣重要

硫磺島的軍事意義不言而喻,對美國和日本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當時的日軍設立了一個環形範圍圈,並自豪的稱之為「絕對國防圈」,這種國防圈就是通過將太平洋南北方向的加羅林群島到馬裡亞納群島之間,連接起來建立一道太平洋防線,而硫磺島就是這個絕對國防圈中最重要的一環。

同時,硫磺島還是太平洋地區涉足東南亞地區和日本本土的關鍵節點,美國要想登陸日本和東南亞,那麼,必須拿下硫磺島,而硫磺島是防禦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防線;基於以上的戰略優勢,硫磺島對日本的戰略價值非常的重要。

同樣的,硫磺島對美國也是十分重要,首先美國想迅速全面突破日本的殖民地和本島防禦線,而美國要想轟炸日本領土,在沒有戰鬥機的護航下,轟炸機所攜帶的彈藥有限,並且在7000-8000米高空進行轟炸,效果甚微,急缺一個航空基地,而硫磺島是最佳的選擇(戰鬥機航程短),在並且可以進駐戰鬥機部隊。

除了原子彈的威懾之外,常規用兵就得突破硫磺島。不過,硫磺島很顯然就是太平洋地區的一個硬骨頭,美國軍部也沒有直接對硫磺島用兵,而是轉過頭對馬紹爾群島用兵。

美軍攻打硫磺島時,日軍已經做好了防禦準備

馬紹爾群島對日軍海洋戰略防禦也有很重要的價值,但是,日本軍方認為馬紹爾群島和硫磺島就像鉗子一樣掐守住西太平洋,雖然硫磺島島嶼不多,便於防守反攻,但是馬紹爾群島不一樣,他們的島嶼較多,而且十分不利於防守。

因此,美軍首要目標就是拿下馬紹爾群島,拿下群島之後,美軍才正式開始用兵硫磺島,而這時候的硫磺島早已被日軍武裝到牙齒了;日本海軍通過各種方式躲避美軍的攻擊,源源不斷地向硫磺島運輸士兵和武器。

日軍在島上配備了一萬多人的陸軍部隊,島上擁有幾十門火炮、數百挺機輕重機槍、幾十架高炮,硫磺島作為日本本土防禦的最後關鍵節點,為此,日軍對這個小島的軍事防禦準備是做得相當完美。

重型武器無法湊效,美軍傷亡慘重

小島上唯一的一座山,內部大部分被掏空修建成日軍的戰壕和地道,而硫磺島大山前的平原內也修建了各種各樣的溝壕,可以說,二戰期間的硫磺島,坦克裝甲裝備根本無法在硫磺島作業。

同時日本軍人十分善於利用硫磺島的地形,他們建造的地道和溝壑都是深入島嶼內部,足足有九層防禦,可以說,從外部通過飛彈、炸彈轟炸很難傷及日軍,因此美國軍隊要想打下這個島嶼就必須得用士兵拿槍械一個戰壕,一個洞穴地清掃敵人。

恰恰就是因為重型武器和火炮武器,無法對硫磺島日軍造成傷害,而美國士兵的人海戰術很快就造成了大量的傷亡,日軍憑藉戰壕地形優勢和受傷重武器的活力,他們像收割韭菜一樣把美國士兵一片片的擊倒,甚至第一天戰鬥,美國就傷亡慘重。

美國太過自信於火炮裝備,卻低估了日本軍人的意志

硫磺島戰役美國付出慘重犧牲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國軍人太過信賴先進的武器裝備,卻忽略戰鬥意志。美國對日本所有作戰,幾乎都是以裝備和人數碾壓日本,卻很少出現雙方士兵平等的進行戰鬥對抗。

而在硫磺島就是一次公平的攻防戰,美國不管用任何火炮和炸彈,都無法消滅溝壕裡的敵人,因此美國失去了裝備優勢,他們就只能夠寄託希望於士兵們。但是,美國大兵很顯然在戰鬥意志層面上沒有日本士兵強大,一次次的衝鋒,除了留下大片的屍體,美國士兵什麼便宜都佔不到。

日本白刃戰,給美國大兵帶來極大的挑戰

後來是硫磺島平原地帶的日軍槍盡彈絕了,這才給美軍機會突破防線;然而當美軍呼喊的衝到戰壕前,日軍士兵們端起刺刀就和美軍進行白刃戰,日軍的白刃戰也給美國軍隊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障礙。

要知道,二戰時期的日本軍人,在近身戰實力是非常強悍的,饒是身體強壯的美國大兵也扛不住面黃肌瘦的日本士兵的一記突刺;後來,美國大兵學聰明了,每到一個戰壕,首先就是投擲一枚手榴彈,或者用火槍噴射一通,然後等塵埃落定後,大兵們在清掃溝壕。

然而不可思議的一幕又發生了,日本軍人意識到美國大兵識破了他們的計劃,於是後方溝壑裡的日本士兵,直接扛起刺刀就向美國士兵衝擊,最初的一次衝擊,幾百名日本士兵鬼叫一般的前進是真的嚇壞了不少美軍,不過還在溝壕之間的道路十分難行,日軍衝刺需要的時間較長,這給了美國大兵們充分的反應時間;但是,日本軍人的這股不怕死的意志,帶給了大兵們極大的精神挑戰。

最後的大山,也是硫磺島戰役中最大的戰爭碾肉機

硫磺島戰役最後的那座大山,曾經帶給了美國軍人非常大的精神恐懼,據參與當時作戰的美國士兵交代:「那座山就像魔鬼一樣,我們每爬上去幾十個人,山上響起幾陣叫喊聲後就歸於平靜,日本士兵從不在山上露頭,但是我們知道上去了就下不了了。」

日本軍隊通過山體內部的地道和戰壕設立,他們扼守住硫磺島上山的必經之地,因此,美國軍隊不管從哪裡攀上山上,他們立馬就會遭到高地的火力射擊,在山上一個山口的日軍重機槍陣地,成為了現實的死神收割機,幾乎沒有美國人能夠突破這座重機槍陣地。

美方將領也深感硫磺島戰役太過殘酷,為了更可能的保存士兵性命,美國將領直接調來飛機和戰艦輪番對硫磺島的那座山進行轟炸,轟炸時間愣是持續了好幾天,而這座孤山也直接被轟平了幾米。

然而,當所有人都認為如此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轟炸之下,應該不會有日本士兵存活,但是當一隊美國士兵攀上山崖上時,他們立刻就遭到日軍的屠殺,日本士兵都還存活,當戰艦和飛機對他們轟炸時,所有的日軍士兵,都撤進內部的地道裡。

而當炮彈聲音停息後,日軍士兵再一次布置好陣地,對此,負責硫磺島戰役的美國將領霍蘭上將對此是十分無奈。

美軍採取消耗戰,最終戰勝日軍

最後美軍採用消耗戰,他們明白日軍再頑強,他們的後勤保障早已被掐斷,因此日軍面臨著無彈可用、無糧可吃的境地。後來又經歷了多次衝擊,最終日軍再也沒有了彈藥,日軍指揮官命令所有的士兵採取自殺性衝鋒。

而對於日軍這種伎倆,美國大兵算是有了經驗,他們拼命的射擊手中的武器對衝擊的日本人瘋狂的掃射,最終,硫磺島以美國付出慘重的代價而獲得了勝利。

結尾

整個硫磺島的面積並不大,島內的天然屏障和地形雖然很複雜,但缺乏淡水資源,對於守軍來說更是一個挑戰,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島嶼,卻成為了二戰最著名的碾肉機,而硫磺島的日軍指揮官慄林忠道,也成為了二戰期間深受美國士兵痛恨將領的名單之一;硫磺島戰役之後,美國陸續取得了全線勝利,也因此,日本最終被美國實施佔領。

硫磺島戰役給美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是二戰期間美軍損失最大的戰役之一,之所以損失這麼大,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日軍在島上築有堅固的防禦工事,以及狂熱的視死如歸的軍國主義影響外,美軍的戰略誤判也主要原因,低估了日軍的戰鬥力,低估了硫磺島的防禦工事,正是硫磺島給美軍造成的巨大傷亡,美軍才意識到如果進攻日本本土,將會遭受到更大的傷亡,因此,才有了最終促成美軍在日本投放兩個原子彈的決定。

雖然,美軍在硫磺島傷亡兩萬多人,但是硫磺島被美軍佔領後,美軍迅速組織了日本大轟炸,在此期間共有2000多架次受傷的飛機在硫磺島降落,因而,美軍也拯救了2萬多名飛行員,所以,硫磺島戰役,美軍不虧。

相關焦點

  • 太平洋戰爭中的硫磺島戰役,美軍為什麼不採取圍困戰術?
    在美軍看來,塞班島戰役已經是日軍能夠做到的極限了。而在硫磺島,美軍顯然不想再給日本人任何機會。在戰役開始前,美國集結了11萬部隊,想要以人數和火力的優勢,複製塞班島的成功。而駐守硫磺島的日軍人數,只有2.4萬人,遠遠少於塞班島。所以,美軍看來,拿下硫磺島,應該不成問題,而且更想不到會有這麼大的傷亡。
  • 「二戰」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最慘烈的一次戰役:不是硫磺島,也不...
    小編昨晚去看了最近院線熱播的二戰電影《血戰鋼鋸嶺》,拋開4D效果對於劇情和觀影感受的影響,這部反映二戰太平洋戰場的電影幾乎是可以打滿分了。除了看到美國式的愛國英雄主義價值觀輸出,以及男主追求理想恪守信仰的味道,小編作為「二戰」迷不得不說下「二戰」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最慘烈的一次戰役。
  • 史上最昂貴二戰劇集,血腥的太平洋戰場!(內含資源)|硫磺島戰役|...
    01  史匹柏+湯姆·漢克斯的這對黃金組合自《拯救大兵瑞恩》後,聯手打造了二戰經典劇集《兄弟連》,創下了多個紀錄。意猶未盡的二人再次聚焦二戰,將視線投向了太平洋戰場,美國與日本在這個戰場上,投入了巨大兵力,並經歷多個血腥戰役,最後直到日本投降。
  • 硫磺島戰役:美軍幾乎全殲日軍,唯有一人美軍本不想他死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同時也對軸心國宣戰,美國正式加入了二戰。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和日軍展開了廝殺,硫磺島戰役美軍幾乎全殲日軍,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這其中有一人美軍本不想他死。這個人就是西竹一。
  • 太平洋戰役美國耗資打日本,為何一直無果?因為硫磺島的存在
    在二戰時期,著名的太平洋戰役爆發了以後,美國的軍隊開始使用著「跳島戰術」,慢慢將日軍佔領的很多太平洋島嶼給收復了。就在1944年的時候,美國的軍隊開始襲擊日軍,佔領了日本當時島嶼附近的馬紹爾群島。日本軍隊在這座面積僅僅由三十多平方公裡的島嶼之上,建造起了三座機場,還讓他們的部隊和軍艦入駐了進去,這座島嶼就是硫磺島。所以,當時只要美國的軍隊要對日本進行轟炸的時候,這座硫磺島就會提前發起預警。這讓美國的軍隊每次偷襲的結果都是不盡人意。甚至在有些時候,日軍有了充足的準備之後,還會反過來對美國進行攻打。這就讓美國的軍隊很是困擾。
  • 二戰至今,硫磺島為何難以登臨,塞班島和瓜島成了哪番模樣
    為此,這座曾經默默無聞的火山小島,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成為日美必爭的焦點。  硫磺島的南部,在二戰開始前就是日本海軍的一處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開始強化周圍島嶼的防禦措施,派駐陸軍配合海軍堅守硫磺島。  1944年5月22日,日本參謀本部任命軍國主義死硬分子慄林忠道中將,擔任新增的第109師團指揮官駐守硫磺島。
  • 硫磺島戰役為什麼有人說是美軍的痛
    硫磺島戰役美國戰死了六千多人,負傷二萬多人,當然很痛。但這個痛是美國自找的,因為死傷人數太大,出乎預料,所以痛;還因為他們本可以不用死這麼多人,但他們做出了損失最大的選擇,所以想起來就痛;從指揮上講,美國人料到了日本會抵抗,但沒想到日本人這麼不要命地抵抗,因為他們沒有結合日本當時指導後續戰爭的方針來看,貿然組織了硫磺島戰役,所以想起來就痛。
  • 阿靈頓公墓遊記(1):為什麼美國軍人死後都想埋這裡?
    1864年,美國聯邦政府將阿靈頓宮周邊共200英畝(0.81平方千米)的區域徵用,歸劃為軍人公墓,用於安葬內戰期間陣亡的美國軍人。內戰結束後,這裡正式成為美國國家軍人公墓,所有在國外作戰中陣亡且遺骸能被運送回國的美國士兵都安葬於此。現如今,經過多次擴建,阿靈頓國家公墓的面積已經超過600英畝(2.43平方千米),有40多萬名美國軍人及其親屬的遺體被安葬在這裡。
  • 以中立的眼光,如何去評價二戰裡指揮硫磺島戰役的慄林大將
    敵軍太強大,美軍不丟人(就怪了)慄林忠道,被最終的宿命之敵-----美國海軍陸戰隊稱為整個二戰戰場上日方部隊中最優秀的將領。套路一下,薩爾滸之戰,朝鮮部隊向後金投降,經過幾年奴隸般的生活後,回到朝鮮,他對君主是怎麼說的呢?後金軍隊太厲害,幾百人的騎兵,從山下朝山上一次衝鋒,幾千明軍沒剩下啥。
  • 硫磺島戰役為什麼那麼慘?20平方公裡,10萬人爭奪,5萬人死傷
    硫磺島戰役發生在1945年2月19日-1945年3月26日,前前後後打了一個多月,最後美國因為佔據絕對優勢而取得最終勝利,但是這場戰役是美國最不想回首的一場戰役,因為這場戰役是美軍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唯一一次傷亡人數超過日軍的戰役,而且整個戰役的過程非常殘酷,導致很多美國士兵戰後幾十年仍然有心靈創傷。
  • 硫磺島戰役,美軍用11萬對日軍2萬多,為何結果傷亡近3萬
    說起來,一開始美軍並沒有預料到此役會有如此嚴重的死傷。在1944年的塞班島戰役中,美軍出動6.7萬人,與4.3萬日軍展開了正面對決。戰役結束後,美軍以死傷1.6萬人的代價,基本全殲了日本士兵。在美軍看來,塞班島戰役已經是日軍能夠做到的極限。
  • 日軍老兵憶硫磺島戰役:找美軍剩飯 有人發瘋
    資料圖:硫磺島插上星條旗。共同社4月20日稱,現年92歲的二戰期間硫磺島戰役日本倖存者覺大曲說,戰爭有時可以使戰士們忘記是非曲直的問題,而像野獸一樣行動。在從秋田礦山學校(現為秋田大學)畢業後,覺大曲在1943年加入日本帝國海軍,次年8月被派往距東京以南1250公裡、位於太平洋的硫磺島。覺大曲的主要工作是協助修建掩體。他說:「我幾乎只是用一把鎬頭就修建出一座20至30米深、150米長的掩體。」島上氣溫極高,加之火山頻發,缺水是島上生存的最大問題。只要一下雨,所有工作就會停下,把帳篷翻過來收集雨水。
  • 硫磺島戰役中,日軍只有兩萬多人,為何能夠抵擋美軍那麼久?
    然而,隨著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節節敗退,到1944年的時候,日軍已經進入完全防禦階段,硫磺島處於日本「絕對國防圈」中最為突出的一個部分。可以說,美國打下硫磺島,對於下一步進攻日本具有極大的震懾性。為此,日本不斷調集精銳部隊到硫磺島,準備抵擋美軍的攻擊,到硫磺島戰役爆發前,島上守軍人數即已增加到大約2.5萬人,這些被派遣到島上的部隊,絕對是日軍中作戰經驗較為豐富的部隊,而不是單純的炮灰。在這場戰役中,美國海軍起初是有點大意的,在跳島戰役以來,很少遇到像硫磺島這樣難啃的骨頭。
  • 硫磺島戰役美軍為什麼傷亡慘重?不要過分抬高慄林忠道的戰術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於1945年2月19日發起的「硫磺島戰役」被稱為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戰鬥之一,也是美軍傷亡高於日軍的唯一一次戰役,它與慘烈的衝繩戰役一起,最終迫使美國方面選擇動用了原子彈襲擊日本,因為根據美軍的估算,按照硫磺和衝繩兩島的損失代價,美軍登陸日本本土還需要付出100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5(下)—美國電影《硫磺島家書》背後的歷史
    影片介紹限於篇幅,今天這個主題我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來講,因為雖然是兩部獨立的電影,但卻是同一個導演,講述著同一個事件,這個事件就是二戰歷史上著名的硫磺島戰役,第一部影片是從美國人的視角所拍攝的電影《父輩的旗幟》,第二部電影是從日本人的視角所拍攝的爾電影《硫磺島家書》,這兩部電影是同期發行的姐妹篇,也是電影史上很罕見的可以用兩方不同的視角展示的同一個事件的影視作品
  • 硫磺島戰役有多慘烈?11萬美軍圍殲2.3萬日軍,只留下1千名俘虜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二戰時期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場慘烈的戰役。硫磺島戰役發生於1945年2月19日,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戰鬥中,美軍共出動了約11萬人,而在硫磺島上的日本守軍約為2.3萬人。
  • 美國最大的無人島:二戰時期被日本攻佔,原住民至今有家不能回
    二戰時期,日本偷襲珍珠港,給美國海軍造成巨大的損失。但這一次戰役只能算是入侵,並沒有實質上的佔領。所以許多人以為,美國是二戰期間,唯一沒有國土淪陷的大國。其實這一說法並不準確,因為在戰爭期間,位於美國的阿圖島以及基斯卡島曾被日本佔領過。
  • 硫磺島戰役中,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為何卻遭受慘重損失?
    硫磺島戰役中,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為何卻遭受慘重損失? 硫磺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一場戰役之一,作戰雙方是美國與日本,這期間儘管日軍負隅抵抗但經過美國的不屈不撓最終還是將其攻破。
  • 將星條旗插上硫磺島折缽山:一張照片是如何塑造美國人的二戰記憶
    將星條旗插上硫磺島折缽山:一張照片是如何塑造美國人的二戰記憶周明摘要:在二戰中最著名的旗幟,自然當屬美軍1945年2月硫磺島戰役期間在硫磺島折缽山上升起的旗幟,在這場太平洋戰爭最慘烈的戰役中,剛剛趕到硫磺島視察的美國海軍部長福雷斯特爾和第5兩棲軍軍長史密斯看到在折缽山山頂飄揚的國旗,福雷斯特激動地說到:「折缽山升起的國旗意味著海軍陸戰隊從此後五百年的榮譽
  • 美軍在硫磺島戰役中獲勝,為何美軍卻覺得,此戰不堪回首
    硫磺島戰役發生在1945年2月,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至關重要的一戰。儘管美軍在硫磺島戰役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還是最終取得了此戰的勝利,從而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此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官兵,以其英勇無畏的精神,獲得的各級各類勳章,為歷次戰役之最。就連象徵美國最高榮譽的國會勳章,也有4位將軍獲此殊榮,為歷史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