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最新研究報告―― 「一帶一路」人民幣使用率...

2020-12-21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日前,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研究報告指出,近7年,「一帶一路」區域人民幣使用率逐步提高,貨幣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一帶一路」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實現良性互動。

  「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落地,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全球公共產品,也為人民幣國際化開啟了全新格局,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日前,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近7年,「一帶一路」區域人民幣使用率逐步提高,貨幣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然而,該區域政經形勢複雜多樣,相關制度與市場建設尚不「成熟」,人民幣使用依然面臨一些障礙。未來,「一帶一路」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良性互動發展,需要構建以商業性為主、政策性為輔的可持續循環模式與架構。

  接納度和使用率不斷提高

  「7年來,『一帶一路』區域人民幣接納度和使用率不斷提高。」報告撰寫人之一、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趙雪情表示,這表現在幾個方面,包括人民幣與「一帶一路」貨幣外匯交易取得突出進展、人民幣成為區域重要儲備貨幣選項之一和人民幣清算網絡與銀行布局不斷拓展等。

  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辦理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超過2.73萬億元,同比增長32%,較3年前提高逾1倍,在同期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中佔比達13.9%。其中,貨物貿易收付金額7325億元,直接投資收付金額252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一帶一路」經貿往來更加密切,人民幣對相關國家貨幣外匯交易不斷增加。在全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實現對9種相關國家貨幣直盤交易,包括阿聯迪拉姆、沙特裡亞爾、匈牙利福林、波蘭茲羅提、土耳其裡拉、泰銖、新加坡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以及俄羅斯盧布;在銀行間區域交易市場,我國分別在新疆、內蒙古、廣西啟動人民幣對哈薩克斯坦堅戈、蒙古圖格裡克、柬埔寨瑞爾的外匯交易,對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和匯率風險、增進區域經貿往來具有積極意義。2019年,人民幣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貨幣外匯交易規模達2042億元,同比增長43%。但相較於美元、歐元和港元,「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貨幣在我國人民幣即期外匯交易中仍處於極低比例,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交易份額分別為0.37%和0.30%。

  與此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及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我國先後與相關21個國家貨幣當局建立了雙邊本幣互換安排,東協「10+3」考慮將人民幣納入清邁協議安排,人民幣開始顯現區域儲備貨幣特徵。馬來西亞、白俄羅斯、柬埔寨、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等相關國家均已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俄羅斯在「去美元化」背景下甚至將人民幣儲備份額提升至15%左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數據,截至2020年一季度,全球人民幣儲備規模達2214.8億美元,佔國際儲備總額的2.02%,創歷史最高水平。

  不僅如此,當前「一帶一路」相關8個國家已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覆蓋相關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資商業銀行成為「一帶一路」人民幣推廣使用的主力軍。截至2019年末,共有11家中資銀行在29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設立了79家一級分支機構。以中國銀行為例,截至2019年末累計跟進重大項目超過600個,相關機構全年辦理人民幣清算量超過4萬億元。此外,滙豐、花旗、渣打等外資銀行也看好「一帶一路」前景與人民幣業務,加大了資源投入與金融合作力度。

  結出豐碩果實尚存諸多挑戰

  近年來人民幣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落地、生根、成長,結出了豐碩果實,但也存在諸多挑戰。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區域環境更加複雜多變,國際貨幣競爭日趨激烈,金融市場劇烈震蕩,「一帶一路」建設及人民幣使用均受到衝擊。

  報告認為,挑戰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一是政經環境複雜多變、風險交織;二是金融體系欠發達,存在雙重脆弱性;三是外匯管制嚴格並存在較強的貨幣慣性;四是成熟完整的人民幣使用體系尚未形成。

  趙雪情表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金融體系處於發展之中,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有限,資本實力相對較弱,高度依賴外資,存在雙重脆弱性。從內部來看,表現為「高槓桿+外資化」。過去10年,「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債務持續增長至71.1萬億美元,槓桿率達219.7%,創歷史新高。西方資金持續滲透深耕,在匈牙利、印尼等國政府債務以及權益資產中佔有較高比重。從外部來看,表現為「高外債+赤字化」。一些新興市場存在不同程度的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如烏克蘭經常項目赤字規模佔GDP比重達3.2%。為了保障國際支付,支撐經濟發展,新興市場大量舉借外債,其中美元融資佔比超過80%。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一帶一路」新興市場金融脆弱性進一步暴露並加劇,引發資本外流、市場震蕩和債務風險上升,致使「一帶一路」建設可能放緩,危害人民幣存量業務安全和增量業務可持續性。

  此外,報告指出,從跨境使用來看,相較於西方發達經濟體,「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企業和金融機構並未充分進入我國金融市場。截至2019年末,僅有23個國家的48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

  構建可持續循環模式與架構

  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未來,二者深化互動發展,需要構建以商業性為主、政策性為輔的可持續循環模式與架構。

  首先,加強頂層設計與政策攻關,為「一帶一路」人民幣使用搭橋鋪路。「目前,我國僅與越南、寮國等9個相關國家籤署了雙邊本幣結算協議。下一步,我國應加強政策攻關,深化區域貨幣合作,著力降低甚至破除相關國家外匯管制障礙。」趙雪情說。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9年,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累計超過7.8萬億美元,約佔我國外貿總額三成,2020年上半年東協取代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報告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穩步發展,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經貿往來與產業聯繫更加緊密,人民幣區域使用將逐步深化、水到渠成。

  其次,要推動經常項目人民幣計價結算,逐步改造實需業務幣種結構。在經常項下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充分發揮人民幣國際化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領域的積極作用。對於我國擁有技術與市場優勢的行業,鼓勵中資企業憑藉定價權優勢,在經營與交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幣。

  第三,要打造商業性投融資體系,推動人民幣在岸、離岸市場良性互動發展。根據路孚特BRI統計,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已規劃或在建「一帶一路」項目共計3164個,其中1574個為中國參與項目,總金額達2.1萬億美元。中短期內,以美元為主的金融交易格局仍將持續,人民幣區域使用不可急於求成。政策性資金可以發揮撬動功能,主要運用於主權擔保型長期融資、公共性基礎設施融資,以及低現金流返還類項目融資。

  人民幣投融資應講求安全性、商業性與可持續性。「只有商業金融充當主力軍,遵循市場化規則,才能切實降低國別風險和信用風險,獲得合理收益。」趙雪情表示,創新投融資模式,穩步推進境內債券市場開放與相關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協同發展,有效動員長期資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lg

相關焦點

  •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最新研究報告——「一帶一路」人民幣使用率...
    日前,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研究報告指出,近7年,「一帶一路」區域人民幣使用率逐步提高,貨幣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一帶一路」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實現良性互動。  「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落地,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全球公共產品,也為人民幣國際化開啟了全新格局,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 「一帶一路」人民幣使用率逐步提高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最新研究報告——「一帶一路」人民幣使用率逐步提高  日前,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研究報告指出,近7年,「一帶一路」區域人民幣使用率逐步提高,貨幣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一帶一路」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實現良性互動。  「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落地,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全球公共產品,也為人民幣國際化開啟了全新格局,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日前,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近7年,「一帶一路」區域人民幣使用率逐步提高,貨幣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 「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幣使用度逐步提高
    「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落地,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也為人民幣國際化開啟了全新格局,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日前,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7年來,「一帶一路」區域人民幣使用率逐步提高,貨幣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然而,該區域政經形勢複雜多樣,相關制度與市場建設尚不「成熟」,人民幣使用依然面臨一些障礙。
  • 中國銀行: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業務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作為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戰略合作夥伴,中國銀行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落實人民幣國際化,將於11月6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人民幣國際化服務自貿試驗區建設」論壇。中國銀行還充分發揮廣泛的全球網絡優勢,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發展。數據顯示,中國銀行已在海外5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支機構,在人民銀行指定的海外人民幣清算行中,中國銀行清算行數量市場第一。同時,中國銀行為境外同業開立人民幣清算帳戶近1500個,中國銀行同時也是首批人民銀行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直接參與行,已經成為人民幣資金籌集和跨境運用的重要渠道。
  • 中國銀行發布2016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
    12月19日,中國銀行發布2016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的人民幣》。這是中國銀行連續第四年調研全球客戶的人民幣國際化參與度,調研對象覆蓋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500家境內外企業,客觀反映了人民幣國際化一年來的最新變化。
  • 中銀研究:「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幣使用障礙與對策建議
    一、「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幣使用情況七年來,「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幣接納度和使用率不斷提高。2019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辦理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超過2.73萬億元,同比增長32%,較三年前提高逾1倍,在同期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中佔比達13.9%。
  • 中國銀行發布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人民幣國際地位預期...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整體呈現整固發展的良好態勢,預計在新的一年人民幣國際化將迎來新的發展空間。」1月31日,中國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在中國銀行2017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中的人民幣》(下稱「《白皮書》」)發布會上表示。
  • 中銀研究:「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幣使用障礙與對策建議
    一、「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幣使用情況七年來,「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幣接納度和使用率不斷提高。2019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辦理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超過2.73萬億元,同比增長32%,較三年前提高逾1倍,在同期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中佔比達13.9%。
  • 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新增"一帶一路"融資約22億美元
    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前9月新增「一帶一路」融資約22億美元  新華社新加坡10月19日電(記者李曉渝)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向記者透露,2020年前9個月,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新增近22億美元「一帶一路」項目相關融資。
  • 中國銀行研究院最新判斷:美元可能已接近或進入新一輪下行周期
    中國銀行研究院判斷,美元可能已接近或進入新一輪下行周期。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趙雪情更指出,美元指數目前大概率處於走強周期的尾部,明年開始步入長期下行的周期。中國銀行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分析,20世紀70年代美元與黃金脫鉤以來,美元走勢具有周期性。
  • 曹遠徵:一帶一路建設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新契機
    (原標題:曹遠徵:「一帶一路」建設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新契機)
  • 最新一期劍南春「一帶一路」指數發布 中國白酒飄香「一帶一路」
    11月25日,財新智庫和數聯銘品(BBD)聯合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9月劍南春「一帶一路」總指數錄得101.1,較8月指數下降6.8。同期,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6個國家新增投資合計100.4億美元,佔同期總額的12.4%,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積極推進。據悉,劍南春「一帶一路」指數是一項政策性、前瞻性和投資實用性並重的指數。該指數通過大數據分析,反映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邊關係、雙邊貿易、相互投資、人口互通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曆程
    4月7日,中國銀行發布的2019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顯示,境內外市場主體對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預期向好;超過八成受訪境內外工商企業認為,未來十年人民幣國際地位將媲美日元和英鎊。這是中國銀行連續第七年調研並公布人民幣國際化產品和服務情況。調研對象包括五大洲28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家工商企業和金融機構。
  • 獨家丨社科院程煉:與時俱進的人民幣,如何助力「一帶一路」?
    (來源:聯合早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會歡迎數字人民幣2020年4月7日,中國銀行發布的2019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顯示,約有71%的受訪「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企業打算使用或提升使用跨境人民幣結算比例。那麼,數字人民幣一經發行,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引起怎樣的反響?對跨境流通又有何助益?
  • 中國銀行面向中東歐四國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
    這是中國銀行首次面向歐洲國家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來自塞爾維亞、黑山、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四國的30餘名高級官員專程來華,深入了解「一帶一路」倡議,共謀合作機遇。開班儀式在中國銀行總行大廈舉行。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在致辭中表示,中國銀行一直高度重視中東歐市場,塞爾維亞子行是首家進入巴爾幹地區的中資金融企業。
  • 中國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勢」與「實」
    2018年8月28日發布的中行半年報顯示,經過3年多的發展,中行依託其國際化優勢建設的「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已經成型,截至2018年6月末,已累計跟進「一帶一路」重大項目逾600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實現授信投放約1159億美元;在陸續收購國開行、建行旗下村鎮銀行股權後,中行用於踐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支柱中銀富登,已在村鎮銀行中一騎絕塵,目前已累計投放貸款超過千億元
  • 曾慕李: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國家跨境使用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投資聯繫的日漸增強為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流通使用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研究如何積極穩妥地推動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使用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分析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國家流通使用的現狀,深入剖析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國家使用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 中國銀行布加勒斯特開分行 進一步完善「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
    本報記者呂東當地時間12月16日,中國銀行布加勒斯特分行在羅馬尼亞議會宮隆重舉行開業儀式,成為首家進入羅馬尼亞市場的中資銀行。至此,中行海外機構已覆蓋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包括2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2018年「一帶一路」旅遊大數據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遊客人次逐年攀升,由2013年的1549萬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2741萬人次,五年間增長了77%,年均增速達15.34%。為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文化旅遊發展,中國經濟信息社與攜程旅行網聯合編制發布《2018「一帶一路」旅遊大數據報告》,報告以在線旅遊交易平臺數據為基礎,在熱門目的地、客源地、消費力、遊客畫像等方面深入分析解讀,旨在通過交易數據真實反映市場變化趨勢與發展規律,為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人文交流認知提供量化指針,為市場投資與遊客出行提供決策參照與行動指南,為政策主管部門科學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抓手
  • 最新中國銀行匯率查詢_4月25日中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牌價
    原標題:最新中國銀行匯率查詢_4月25日中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牌價 今日中國銀行外匯匯率表單位 匯買價 鈔買價 匯賣價 鈔賣價 中行折算價 發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