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幣使用度逐步提高

2021-01-20 經濟日報

「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落地,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也為人民幣國際化開啟了全新格局,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日前,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7年來,「一帶一路」區域人民幣使用率逐步提高,貨幣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然而,該區域政經形勢複雜多樣,相關制度與市場建設尚不「成熟」,人民幣使用依然面臨一些障礙。未來,「一帶一路」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良性互動發展,需要構建以商業性為主、政策性為輔的可持續循環模式與架構。

接納度和使用率正不斷提高

「7年來,『一帶一路』區域人民幣接納度和使用率不斷提高。」報告撰寫人之一、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趙雪情表示,表現在幾個方面,包括人民幣與「一帶一路」貨幣外匯交易取得突出進展、人民幣成為區域重要儲備貨幣選項之一和人民幣清算網絡與銀行布局不斷拓展等。

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辦理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超過2.73萬億元,同比增長32%,較3年前提高逾1倍,在同期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中佔比達13.9%。其中,貨物貿易收付金額7325億元,直接投資收付金額252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一帶一路」經貿往來更加密切,人民幣對相關國家貨幣外匯交易不斷增加。在全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實現對9種相關國家貨幣直盤交易,包括阿聯迪拉姆、沙特裡亞爾、匈牙利福林、波蘭茲羅提、土耳其裡拉、泰銖、新加坡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以及俄羅斯盧布;在銀行間區域交易市場,我國分別在新疆、內蒙古、廣西啟動人民幣對哈薩克斯坦堅戈、蒙古圖格裡克、柬埔寨瑞爾的外匯交易,對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和匯率風險、增進區域經貿往來具有積極意義。2019年,人民幣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貨幣外匯交易規模達2042億元,同比增長43%。但是,相較於美元、歐元和港元,「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貨幣在我國人民幣即期外匯交易中仍處於極低比例,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交易份額分別為0.37%和0.30%。

與此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及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我國先後與相關21個國家貨幣當局建立了雙邊本幣互換安排,東協「10+3」考慮將人民幣納入清邁協議安排,人民幣開始顯現區域儲備貨幣特徵。馬來西亞、白俄羅斯、柬埔寨、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等相關國家均已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俄羅斯在「去美元化」背景下甚至將人民幣儲備份額提升至15%左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數據,截至2020年一季度,全球人民幣儲備規模達2214.8億美元,佔國際儲備總額的2.02%,創歷史最高水平。

不僅如此,當前「一帶一路」相關8個國家已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覆蓋相關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資商業銀行成為「一帶一路」人民幣推廣使用的主力軍。截至2019年末,共有11家中資銀行在29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設立了79家一級分支機構。以中國銀行為例,截至2019年末累計跟進重大項目超過600個,相關機構全年辦理人民幣清算量超過4萬億元。此外,滙豐、花旗、渣打等外資銀行也看好「一帶一路」前景與人民幣業務,加大了資源投入與金融合作力度。

結出豐碩果實尚存諸多挑戰

需要看到的是,近年來人民幣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落地、生根、成長,結出了豐碩果實,但也存在諸多挑戰。特別是在疫情衝擊下,區域環境更加複雜多變,國際貨幣競爭日趨激烈,金融市場劇烈震蕩,「一帶一路」建設及人民幣使用均面臨衝擊。

報告認為,挑戰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政經環境複雜多變、風險交織;二是金融體系欠發達,存在雙重脆弱性;三是外匯管制嚴格並存在較強的貨幣慣性;四是成熟完整的人民幣使用體系尚未形成。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大多為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制度與文化差異較大,民族、宗教問題錯綜複雜,大國博弈、政局動蕩、經濟轉型致使不可控、不可預測因素眾多。特別是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面臨深度經濟衰退與政局動蕩風險。」趙雪情表示,儘管東南亞已度過感染高峰期,但印度、俄羅斯、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孟加拉國、伊拉克等國疫情不斷惡化,正在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部分行業供應鏈萎縮甚至斷裂,人流、物流阻滯,將進一步增加相關項目建設以及人民幣使用難度。

趙雪情進一步表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金融體系處於發展之中,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有限,資本實力相對較弱,高度依賴外資,存在雙重脆弱性。從內部來看,表現為「高槓桿+外資化」。過去十年,「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債務持續增長至71.1萬億美元,槓桿率達219.7%,創歷史新高。西方資金持續滲透深耕,在匈牙利、印尼等國政府債務以及權益資產中佔有較高比重。從外部來看,表現為「高外債+赤字化」。一些新興市場存在不同程度的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如烏克蘭經常項目赤字規模佔GDP比重達3.2%。為了保障國際支付,支撐經濟發展,新興市場大量舉借外債,其中美元融資佔比超過80%。在疫情衝擊下,「一帶一路」新興市場雙重金融脆弱性進一步暴露並加劇,引發資本外流、市場震蕩和債務風險上升,致使「一帶一路」建設可能放緩,危害人民幣存量業務安全和增量業務可持續性。

此外,報告指出,從跨境使用來看,相較於西方發達經濟體,「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企業和金融機構並未充分進入我國金融市場。截至2019年末,僅有23個國家的48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

構建可持續循環模式與架構

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未來,二者深化互動發展,需要構建以商業性為主、政策性為輔的可持續循環模式與架構。

首先是加強頂層設計與政策攻關,為「一帶一路」人民幣使用搭橋鋪路。「目前,我國僅與越南、寮國等9個相關國家籤署了雙邊本幣結算協議。下一步,我國應加強政策攻關,深化區域貨幣合作,著力降低甚至破除相關國家外匯管制障礙。」趙雪情說。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9年,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累計超過7.8萬億美元,在我國外貿總額中佔比約三成,2020年上半年東協取代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報告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穩步發展,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經貿往來與產業聯繫更加緊密,在打通政策管制與硬體路徑的基礎上,人民幣區域使用將逐步深化、水到渠成。

其次要推動經常項目人民幣計價結算,逐步改造實需業務幣種結構。在經常項下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充分發揮人民幣國際化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領域的積極作用。對於我國存在技術與市場優勢、出口替代性較低的行業,鼓勵中資企業憑藉定價權優勢,在經營與交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幣。充分利用跨境電商平臺、跨境企業對接平臺,聯通資訊、資金、物流、海關等各環節,以雙邊本幣計價交易,並提供相關金融服務。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力量,推廣新技術、新業態,探討與相關國家、機構電子支付、數字貨幣合作的可能性,降低相關地區固有貨幣慣性。

第三要打造商業性投融資體系,推動人民幣在岸、離岸市場良性互動發展。根據路孚特BRI統計,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已規劃或在建「一帶一路」項目共計3164個,其中1574個為中國參與項目,總金額達2.1萬億美元。「一帶一路」建設資金需求巨大、業務空間廣闊,但也面臨諸多問題與風險。中短期內,以美元為主的金融交易格局仍將持續,人民幣區域使用不可急於求成。政策性資金可以發揮撬動功能,主要運用於主權擔保型長期、公共性基礎設施、低現金流返還類項目融資。

但需要注意的是,報告強調減讓式資金支持,在推進人民幣區域使用方面收效甚微,人民幣投融資應講求安全性、商業性與可持續性。「只有商業金融充當主力軍,遵循市場化規則,才能切實降低國別風險和信用風險,獲得合理收益。」趙雪情表示,創新投融資模式,綜合運用貸款、股權、債券、租賃等多種工具,穩步推進境內債券市場開放與相關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協同發展,支持資本金、投資收益再投資,鼓勵人民幣金融產品發行,有效動員長期資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經濟日報記者 錢箐旎)

相關焦點

  • 中銀研究:「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幣使用障礙與對策建議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中銀研究(趙雪情)「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落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也為人民幣國際化開啟了全新格局,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七年來,「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幣使用度逐步提高,貨幣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 「一帶一路」倡議:福建跨境人民幣業務的新藍海
    「一帶一路」倡議與人民幣國際化是當前構建我國開放新格局和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大重要部署,兩者既有內在聯繫,也有巨大的協同發展空間。隨著中央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明確提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省跨境人民幣業務有望搭乘「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開闢新藍海。
  •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最新研究報告——「一帶一路」人民幣使用率...
    日前,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研究報告指出,近7年,「一帶一路」區域人民幣使用率逐步提高,貨幣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一帶一路」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實現良性互動。  「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落地,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全球公共產品,也為人民幣國際化開啟了全新格局,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最新研究報告―― 「一帶一路」人民幣使用率...
    日前,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研究報告指出,近7年,「一帶一路」區域人民幣使用率逐步提高,貨幣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一帶一路」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實現良性互動。
  • 「一帶一路」便利外貿企業出口
    中國商務新聞網訊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穩步推進。通過不斷減少貿易壁壘、搭建平臺、完善促進進出口政策等,中國製造、中國建設、中國服務受到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歡迎。
  • 央行: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辦理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佔...
    8月14日,央行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辦理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超過2.73萬億元,佔同期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的13.9%,其中貨物貿易收付金額7325億元,直接投資收付金額2524億元,跨境融資收付金額2135億元。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狀況與主要問題
    表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分布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概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域廣闊,主要集中於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歐及北非等地區,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經濟發展基礎薄弱,整體水平偏低。
  • 這些湘軍品牌,點亮了「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自2013年「一帶一路」提出以來,湖南「走出去」發展進入快車道,逐步形成了我省「走出去」的八大優勢產業:工程機械、軌道交通、大農業、能源電力、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生物醫藥、輕工製造。 今年一季度,湖南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16.9億元,增長55%,高於同期湖南省外貿整體增速13.7個百分點。
  • 關注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狀況與主要問題
    為全面充分地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狀況、存在的問題以及環境保護立法的進展,2020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在萬科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下,開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態環保立法、政策與中資企業環境風險防範」專題研究,並發布了報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狀況與主要問題》。本文為該報告相關章節內容摘選。
  • 去哪兒網:「一帶一路」沿線旅遊熱度報告
    近日,去哪兒網基於機票、度假線路、酒店、籤證、Wi-Fi、當地玩樂等全旅遊數據分析,發布國內首份《「一帶一路」沿線旅遊熱度大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中國遊客沿「一帶一路」玩遍全球。3年多來,沿途國家旅遊熱度最高翻3倍多。蘭州、越南、阿聯、義大利、埃及成旅遊熱度上升最快的目的地。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環境分析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5-2016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參與全球競爭力排名的140個國家中,「一帶一路」沿線宏觀經濟環境排名在前35名的國家19個,排名介於35名到70名的國家15個,排名介於70名到105名的國家7個,排名介於105名到140名的國家12個。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排名位於第8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排名靠前。總體上看,沿線國家有34個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 深圳對「一帶一路」沿線進出口保持增長
    深圳政府部門及海關連續出臺穩外貿穩外資措施,通過制度創新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用好用足原產地等政策,為企業減負增效,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支持深圳企業拓展「一帶一路」市場。據海關統計,2020年前11個月,深圳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6032.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9%。從貿易方式看,深圳對「一帶一路」沿線進出口的一般貿易佔比已過半,保稅物流進出口快速增長。
  • 甘肅設31個海外倉 深挖「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潛力
    據統計,1至11月,甘肅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進出口149.4億元人民幣,佔該省外貿進出口總值比重達44.7%,108個品種的農產品出口銷往85個國家和地區。  任振鶴說,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甘肅將拓展外向發展空間,充分發揮「三大國際陸港」「三大國際空港」和蘭州綜合保稅區作用,健全冷鏈物流設施,常態化開行國際貨運班列,逐步恢復國際客運航班腹艙帶貨業務,發展通道物流產業,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
  • 「一帶一路」倡議六年成績單:今年前8個月我國對沿線國家進出口...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蕾 「2014年,國內外很多人在問『一帶一路』為何物?中國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通過近六年的發展,『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為世界經濟增長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和參與。」
  • 「一帶一路」好項目:福澤沿線 普惠共贏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老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帶動了寮國經濟平穩快速增長,也為中國加強與寮國和東協的關係創造了新機遇。圖為在寮國首都萬象,中老合作的賽色塔綜合開發區一期建設外景。  「一帶一路」倡議為阿里巴巴集團提供了發展機遇。目前,它旗下跨境進口電商平臺天貓國際已與來自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3700多個品類的1.45萬多個海外品牌實現合作。
  • 「一帶一路」沿線港航企業共謀發展新路徑
    記者從世界港口大會獲悉,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六年多來,沿線國家及地區港口的互聯互通架構已經基本形成。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成就的基礎上實現港航業及相關產業新的飛躍,成為本次大會關注的焦點話題。
  • 政協委員:在鄭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領事館區
    如何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方案,將鄭州建成現代化國際商都,是今年兩會期間不少委員們討論的話題。民進河南省委認為,鄭州必須未雨綢繆,實現彎道超車。政協委員建議:鄭州應設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領事館區「近年來,國家深入實施促進中部崛起、「一帶一路」等戰略,為處在戰略交匯點的鄭州提供了難得機遇,鄭州對外開放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對外合作交流逐步擴大,為建設國際化城市奠定了基礎。」不少委員認為,這都需要吸引更多外國領事機構、國際組織、國際商會在此落戶。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希臘共和國
    這裡一年四季陽光充沛,被稱為「歐洲的陽臺」」希臘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意義由於特殊地緣優勢以及中遠在這裡多年經營,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一環,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連接點。目前從比港貨櫃碼頭開往中東歐的貨運班列已達每周9班。中遠比港項目落地開花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盤點:「一帶一路」倡議「五通」建設進展和成果
    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便利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逐步鞏固和加深了「一帶一路」沿線區域之間的貨幣流通,成為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的基礎。   「一帶一路」沿線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頻繁的貿易流動必然伴隨著大規模的貨幣流通需求。
  • 中國發布「一帶一路」路線圖(全文)
    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鑑,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