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福建省成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省份以來,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持續推進,福建省跨境人民幣業務蓬勃發展,業務品種不斷豐富,市場主體參與度顯著提升,全省開辦企業超過16000家,在閩分行在內的43家銀行機構均開辦跨境人民幣業務。「一帶一路」倡議與人民幣國際化是當前構建我國開放新格局和促進經濟增長的兩大重要部署,兩者既有內在聯繫,也有巨大的協同發展空間。隨著中央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明確提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省跨境人民幣業務有望搭乘「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開闢新藍海。
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創新
(一)引導開發性金融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旗濱集團是福建省一家生產、銷售平板玻璃及節能工程玻璃的大型企業,國開行福建分行為旗濱集團新建馬來西亞在線鍍膜玻璃和高檔多元化玻璃生產線項目提供境外人民幣貸款8億元。2015年11月,李克強總理訪問馬來西亞期間國開行福建分行與馬來西亞旗濱公司籤署本項目貸款條件書,該項目納入總理高訪成果,對推動福建優質企業和優勢產能「走出去」具有積極的示範帶頭作用。國開行福建分行還通過併購貸款、項目融資、發債等產品支持省內重點企業向全球開展礦產收購、擴建工廠、承包工程,至2018年4月末,支持「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及產能合作的資金超過40億元人民幣。
(二)指導政策性金融重點支持經貿往來與項目合作。進出口銀行福建分行用好抵押補充貸款等政策性資金,深耕對外經貿投資與國際經濟合作領域,至2018年4月末,共支持福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資源進口、產業合作、船舶製造、境外加工貿易等經貿合作和產業投資項目70個,貸款餘額67.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8%。在支持重點項目方面,進出口銀行福建分行向馬來西亞關丹產業園350萬噸鋼鐵聯合企業項目發放人民幣貸款9.7億元,關丹產業園是馬來西亞與中國合作的第一個產業園區,也是馬來西亞第一個國家級產業園,戰略意義重大;向紫金礦業集團子公司收購卡莫阿控股公司股權發放人民幣貸款6.7億元,有力支持了福建省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重點項目。
(三)商業性金融境內外聯動支持企業走出去和跨境貿易。福建省內工、農、中、建等國有商業銀行依託分布廣泛的海外分支機構,為客戶提供「商行+投行」、「境內+境外」、「股權+債權」的全流程綜合化服務。工行、建行、農行福建分行合計推出數十項跨境貿易融資產品支持國內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進出口貿易。農行、中行福建分行通過與境外分行聯動,為捷聯電子等23家企業辦理投標保函、履約保函、預付款保函等業務。建行研究在福建省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人民幣的「21世紀海上絲路」產業基金,支持福建電子信息、基礎設施、裝備製造等領域建設,至2018年4月末已審批通過「海絲」系列基金13隻,基金總規模450億元,同時加大「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力度,儲備項目11個,儲備金額253.7億元。興業銀行與1000多家海外代理行在信用證、保函、保理、國際福費廷等領域開展合作。
(四)引入主權基金幫助優勢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國家主權基金通過股權投資支持福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2017年5月紫金礦業進行A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46.35億元,用於剛果(金)銅礦等項目的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中非基金在本次定增中成功獲配最大份額的10億元股票,並成為公司第5大股東。絲路基金也表示願與紫金礦業加強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的合作。
(五)創新金融產品服務閩企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創新發行全國銀行間市場首單「一帶一路」債券,廈門海滄投資集團先後發行5億元永續中期票據和10億元中期票據,用於東南航運中心總部大廈工程項目建設,為福建省「一帶一路」項目建設開啟新的融資渠道。指導廈門翔業集團成功發行5億元超短期融資券,藉助「債券通」引入境外投資人認購,募集資金用於「海絲」重點建設項目——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第二輪擴能項目。為幫助境外機構更好地利用境內的人民幣資源,國家開發銀行於2017年5月籤署為馬來西亞銀行承銷60億元「一帶一路」專項債(熊貓債)協議,在福州成功路演。該熊貓債於2017年7月成功發行10億元人民幣,創下了東協地區首單、中國「債券通」項下首單等多項熊貓債發行記錄。
開啟跨境人民幣發展的新徵程
(一)推動省內企業對沿線國家使用人民幣開展境外直接投資,同時鼓勵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來閩直接投資。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推進,福建省內已形成一批「走出去」的優勢企業和優勢產能,至2017年末在商務部門備案的福建對外投資企業和境外分支機構超過2500家,中方協議投資額266.4億美元。未來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要聯合省內金融機構在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上做好跨境人民幣政策宣傳,為企業境外投資提供便捷的人民幣資金使用手續,以此逐步輻射至境外項目的上下遊企業,不斷提升人民幣在沿線國家的接受和使用度;指導金融機構用好用足便利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進行直接投資的最新政策,引導境外投資者更多使用人民幣開展直接投資。
(二)不斷擴大經常項下人民幣跨境使用,提升人民幣計價結算規模。按照人民幣國際化通過「資本輸出+貿易回流」的發展構想,加強對省內優勢出口企業的政策宣導,鼓勵出口企業對沿線國家籤訂人民幣結算合同。指導商業銀行進一步簡化工作流程,提供優於外幣結算的辦理手續。支持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跨境電子商務活動在福建自貿區做大做強,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向境外股東支付股息、紅利時使用人民幣結算。發揮福建華僑華人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落實允許開展個人其他經常項目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的新政,為華僑與僑眷在民間資金往來中使用人民幣匯劃提供便利。
(三)發揮好福建自貿區政策優勢支持福建「海絲」核心區建設。自貿區和「一帶一路」倡議同為我國對外開放的載體,兩者的願景都是提升我國的營商環境和開放水平,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在國務院印發的《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中明確提出,發揮福建自貿區沿海近臺優勢,在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福建自貿區目前在跨境人民幣政策方面具有區內個人開展直接投資跨境人民幣結算、跨國公司便利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自貿區銀行發放境外人民幣貸款等政策便利,要充分利用自貿區資金池成立門檻低等優勢,發揮跨國集團資金池對沿線國家的資金輻射效應,支持區內銀行向沿線國家在建項目和對華貿易企業發放人民幣貸款。
(四)逐步構建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合理分工的「一帶一路」金融服務體系。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具有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豐富經驗且以中長期融資為主,可以匹配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應堅持聚焦重點,推動關鍵項目落地。支持商業銀行發揮全球網絡布局和多元化業務平臺優勢,加強與沿線國家分行及其他境外銀行的聯動,為「走出去」客戶提供包括境外人民幣開戶、兌換和資金使用的一攬子金融服務。探索建立面向港澳臺和東協企業的股權交易平臺,以福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為載體,拓展服務「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企業,為東協中小微企業創建高效、低成本的人民幣資金直接融資渠道。
(五)做好跨境資金的風險監測和把控,發揮保險服務功能保障項目建設風險。加強事中事後監測,防範資金利用「一帶一路」建設的名義構造虛假貿易或投資背景進行跨境交易。「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些風險:如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項目收益回報率不確定;部分國家政治生態複雜,營商環境和法律體系尚不成熟;金融市場發展水平良莠不齊,經常項目可兌換和外匯管制政策無法完全落地等,要更好發揮保險對項目的全流程保障機制,推動建設保險服務體系,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商業性對外投資保險品種,推動具備條件的保險企業「走出去」,與沿線國家保險機構在查勘定損、後續理賠等方面開展合作,降低保險公司提供跨境理賠服務的成本,提高理賠服務時效,實現資源互補。
(作者為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