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曾正
編輯:正昊
關於俄羅斯和紅海的糾葛,可追溯到較早之前。早在冷戰時期與蘇聯關係非常要好的西亞德·巴雷政府就將位於紅海海岸的一個港口租賃給蘇聯海軍,從此蘇聯海軍地中海分艦隊和印度洋分艦隊就共同擁有了一個落腳點。
但是後來因為部分原因蘇聯海軍被逐出,一直到現在,不管是之前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在紅海上都沒擁有基地,這樣的情況一直時隔了43年。前段時間俄羅斯與蘇丹籤署了一份協議,表明將在蘇丹建立一個海軍基地,這才使得俄羅斯海軍即將重返紅海。
好消息
關於此次俄羅斯重返紅海的情況,對於中國而言同樣是一個好消息,在遇到任何緊急情況時,設立在紅海的俄羅斯海軍可以提供一定支援。畢竟地中海離中國較遠,商船隊只能被護送到曼德海峽,往後海域只有靠俄羅斯來護航。
此次蘇丹和俄羅斯協議籤署都被外界稱之為是俄羅斯海軍重新崛起的標誌,但是事實上並不是如。據《環球時報》報導,俄羅斯只是在紅海區域建立了一個小型後勤補給基地,人員僅僅三百左右。雖然並不代表海軍崛起,但是意味著俄羅斯海軍實力正在慢慢恢復和壯大。
距離考量
俄羅斯和蘇丹之間協議籤署並不是想當然的,而是基於一定因素考慮,首先就是俄羅斯目前軍事力量還沒有辦法和美國面對面抗衡,雖然俄羅斯在敘利亞有海軍基地,且具有永久性使用權。但是俄羅斯野心遠遠不止這麼一點,追求的是加強擴大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又鑑於敘利亞距離波斯灣太遠,所以俄羅斯只好另闢蹊徑,選擇在紅海,建立本國海軍軍事力量,紅海相對其他地區離波斯灣更近一些。
安全考量
其次就是考慮到了海上安全問題,因為索馬利亞海盜長期出沒,很多國家都派出專門的軍艦和人員進行巡查和護航任務,俄羅斯也不例外,為了保證通往亞洲航線安全,也加入了護航隊伍,設立軍艦護航少不了的就是後勤補給基地。
我國和很多國家都在亞丁灣設置了軍艦後勤補給基地,但是俄羅斯卻遲遲沒有設立,導致該國在軍艦數量上和護航能力上都要落後其他國家,當下俄羅斯發現了一個最佳地點,蘇丹相比吉布地的土地面積更廣闊,而且該國在政治上敏感度相比其他國家要低得多,在此地設立後勤補給基地對於海上工作展開非常有利。
免責聲明:本文由《沙漠軍志》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