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海外有近400個海外軍事基地遍布全球世界,俄羅斯卻僅有12個海外軍事基地。遙想當年,美蘇冷戰之際,蘇聯的海外軍事基地之多也曾讓美國一度眼紅,結果現在,美軍的海外基地成為令中俄等多國頭疼的存在。
對此,美國《防務新聞》曾發表文章表示俄羅斯向在吉布地建立海軍補給基地,但是吉布地先與中國籤署協議後,一直未與與俄羅斯籤署協議。俄羅斯苦尋無果之際,今年地處紅海的蘇丹向俄羅斯遞出了橄欖枝,同意俄羅斯海軍在該地區駐軍建立補給基地,雙方協議在近日達成之際,俄羅斯防務評論員高興地稱此次海軍基地的建立是俄羅斯「重返世界海洋」之舉。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16日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籤署與蘇丹的海外軍事基地協議,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次在非洲建立海外基地,而且還是在紅海戰略要地建立海軍基地。據報導,根據俄蘇籤署的協議草案來看,俄羅斯將在蘇丹建立海軍補給基地,用於維修、補給、讓俄羅斯海軍船員休整,同時以維護地區和平和穩定為目標。
蘇丹則向俄羅斯海軍提供必要的港口設施和免費使用的土地,以便俄羅斯通過港口向基地運送「任何軍事裝備、彈藥或其他設備和材料」。表面來看,俄羅斯就是在非洲建立海軍基地,但詳細了解,便會發現蘇丹地處戰略要地相當重要。從大西洋出發穿過蘇伊士運河,紅海,巴布勒曼德布海峽等重要海上航線的路徑都在這裡。
其中,俄蘇協議中,蘇丹明文允許俄羅斯核動力艦船停靠,表示「核動力海軍艦船,條件是這些船隻要滿足核安全和環保安全標準」。不過按常理來說,核艦艇出現的可能性不大,畢竟對於核潛艇來說,紅海的海域太窄了,不少大型軍艦隻能被排除在外,協議也規定最多只能停靠四艘軍艦。以俄羅斯現役軍艦來看,驅逐艦和護衛艦部署的可能性更大。
首先,反潛專用無畏級驅逐艦,被稱為西方的海王。其設計結構緊湊,在滿足防空、反潛、作戰需求之際,蘇俄軍艦的裝備方式也極具特色,船艦前部是防空、反潛等裝備,中部則是電子裝備,尾部則是直升機平臺。在配合俄羅斯海軍作戰攻擊程序時,不論什麼樣的海況,無畏級驅逐艦的航速都能超過30節,其機動性能滿足全球各海域的機動作戰。
其次,防空反艦專用的現代級驅逐艦也是一大選擇其艦體裝備2座M-22「颶風」艦空飛彈發射器,另有兩座AK-130雙聯裝炮塔。艦橋兩旁各設一座P-270「白蛉」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筒。
這一系列的反艦裝備,加上中程反艦飛彈作為標準裝備之一,讓原定用於防空艦隊的現代級戰艦在反艦打擊上獲得一致好評,成為俄羅斯制海戰艦。儘管現代級驅逐艦受到自身反潛和防空飛彈射程限制,但其出色的性能,依舊讓它可以作為「萬能艦」單獨巡航,當搭配同級別的反潛專用無畏級驅逐艦時,則可達到「1+1大於2」的效果。
除此之外,俄羅斯的護衛艦,比如戈爾什科夫級、格裡戈洛維奇級、轟鳴級等護衛艦相較於驅逐艦來講,也是不錯的選擇。最後美國《防務新聞》早些時候就曾發表文章表示,俄羅斯近幾年開始尋求在紅海建立永久基地,但是原定地區吉布地一直未與其達成協議,相反則與中國達成海軍補給基地協議,俄羅斯只能另尋它地。
對於俄羅斯首次在蘇丹建立海軍補給基地,不難想到,俄羅斯在介入敘利亞內戰後,把俄羅斯海軍沉浸在地中海的補給基地改造成永久性基地。只能期望俄羅斯軍方不會為了自己的「重返世界海洋」牽扯蘇丹內務之中,如果一旦介入,以紅海的重要戰略位置,中國在蘇丹的利益也逃不過被俄羅斯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