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根據俄羅斯與蘇丹籤署的協議,俄羅斯將在蘇丹建立一個海軍後勤保障中心。這個海軍後勤保障中心,最多可容納俄海軍和文職人員300人,最多可容納4艘俄羅斯艦船。那麼,俄羅斯為什麼謀求在蘇丹建立海軍後勤保障中心?俄羅斯下一步在紅海方向的軍力部署是否還會有新動作?就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尹卓為您深入解析。

軍事觀察員尹卓分析,俄羅斯在蘇丹建立海軍後勤保障中心,既能為航經印度洋的俄羅斯艦船增加一個補給點,又能為俄羅斯在紅海方向新建一個戰略支點,優化對抗美國的戰略布局。
尹卓:俄羅斯在蘇丹建立海軍後勤保障中心,為俄羅斯從太平洋去往大西洋方向的航線上,增設了一個中間站。俄羅斯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方向的航線有兩條:一條是走北冰洋,整個航線所在的北極水域,每年有八個月的封凍期無法行船;另一條是走印度洋,航線將近2萬公裡,全程沒有俄羅斯的補給點。因此,俄羅斯急需在印度洋航線方向,建立一個補給點,給艦艇活動提供有效補給。
更為重要的意義,就是俄羅斯在紅海方向,乃至整個中東地區,要打一枚「楔子」進去。中東地區,一直是美國最重視的地方。俄羅斯除了在位於東地中海的敘利亞塔爾圖斯港,有一個小小的基地外,從紅海方向到印度洋地區,沒有一個立足點。這次進入蘇丹,意味著俄羅斯直接進入了紅海,進入了曼德海峽,一直到亞丁灣,相當於進入了中東的「後院」。該地區一旦被打進「楔子」,俄羅斯就可以直接面對美國在中東的盟友,對穩定俄羅斯在中東的布局非常有利。

根據協議規定,蘇丹政府將向俄羅斯免費提供必要的港口設施和一塊土地,俄羅斯將被允許通過蘇丹港口運輸海軍後勤保障中心所需的任何軍事設備、彈藥或材料。軍事觀察員尹卓認為,蘇丹新政府組建不久,希望俄羅斯為其帶來經濟援助和軍事支持。
尹卓:蘇丹現在的政府,去年通過政變,推翻了巴希爾政權。現在,力求跟世界各國發展關係,希望跟西方以及整個沙特周邊國家,能夠保持良好的關係。因此,俄羅斯在蘇丹建立的這個補給點,特意強調了其後勤保障性質,也是為了迴避「基地」一詞的敏感性。冷戰結束以後,俄羅斯一直跟蘇丹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比如蘇丹用的武器,大部分都是俄制的。現在,蘇丹政府急需國外支持。最為實際的,就是希望得到經濟和軍事援助。因此,蘇丹盼望俄羅斯通過建立這個基地,給自己帶來一筆外匯收入。同時,也給蘇丹帶來一些經濟和軍事援助。

軍事觀察員尹卓認為,俄羅斯此前在紅海方向軍事存在不足,未來在蘇丹建立的海軍後勤保障中心有可能進一步擴大,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將開啟全新戰略布局,中東局勢也將迎來新一輪博弈。
尹卓:俄羅斯以前在紅海地區,沒有明顯的軍事存在。它只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等幾個港口,有一些使用設施。顯然,俄羅斯設在蘇丹的這樣一個小的補給點,跟美軍及其盟國設在當地的大型作戰基地相比,仍然是比較弱小的一個存在。不可否認,當前紅海地區的總體形勢,仍由美國在掌控。但是,俄羅斯這一腳插進來,可能還會有新發展、新布局。今後,俄羅斯設在蘇丹的保障中心,還有可能擴大,如增加機場、進駐飛機等。這樣,就便於俄羅斯從紅海方向一直到亞丁灣,控制曼德海峽整個通道了。同時,也使俄羅斯的艦艇很方便地機動到阿拉伯海和波斯灣。毫無疑問,這也會讓本來就跌宕起伏的中東局勢,迎來新一輪的博弈。
來源: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記者:宋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