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是歷史悠久的專門評點餐飲行業的法國權威鑑定機構。
1900年米其林輪胎的創辦人出版了一本供旅客在旅途中選擇餐廳的指南,即《米其林紅色寶典》。
此後每年翻新推出的《米其林紅色寶典》被「美食家」奉為至寶,被譽為歐洲的美食聖經,後來,它開始每年為法國的餐館評定星級。
問:米其林星級餐廳的評判標準?是誰來評的?
所謂「星級」,是單指食物本身的水平,包括食材質量、調味技藝、烹飪水平、料理個性和穩定性。
星級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一星餐廳「同類飲食中特別優秀」;
二星餐廳「值得繞道前往就餐」;
三星餐廳最高級,「值得坐飛機專程前往享受」,通常擁有令人永生難忘的美味。
評判由一些經過嚴格篩選的「美食密探」進行,他們隱瞞身份悄悄潛入品評,評分項目包括餐廳的食物(60%)、用餐環境(20%)、服務(10%)和酒的搭配(10%)。
一家餐廳的評級,都是由N個「美食密探」品鑑+一年12次的造訪+米其林總部評審才能敲定的。
在當今世界食壇,有一本小紅書被美食愛好者們奉為圭臬,人人趨之若鶩,更有甚者以吃遍書中所有餐廳為追求。
沒錯,這就是《米其林紅色指南》,這本114年前被失意於旅遊指南的米其林兄弟在一怒之下改版而專注美食與住宿的小冊子,竟極大地推動了西方餐飲界的發展。
能被收錄就已是一份榮譽,而被評為星級則更是一種值得驕傲的資本。米其林到底有多厲害呢,先看看人家的擺盤見識一下吧。
米其林餐廳等於米其林星級餐廳?
No!
被收錄在《米其林紅色指南》裡的餐館,就可以被稱作米其林餐廳。以巴黎為例,米其林指南收錄了近 600 家餐廳,也就是有600家米其林餐廳。
但其中,星級餐廳不足一百家:一星 60 家,兩星 15 家,三星 10 家。
事實上,米其林米其林有兩個互相獨立的評價項目:食物和舒適程度。
米其林餐廳's標記
出現在《米其林指南》上的餐館,至少先要獲得到一副刀叉的標記,這種標記是指南對餐館的基礎品評標準,從最高的 5 副到 1 副不等,主要表明餐館的舒適度。
而所謂 「星級」,是單指食物本身的水平,包括食材質量、調味技藝、烹飪水平、料理個性和穩定性。
《米其林指南》定義:
一星餐廳「同類飲食中特別優秀」;
二星餐廳「值得繞道前往就餐」;
三星餐廳最高級,「值得坐飛機專程前往享受」。
因為它們通常擁有令人永生難忘的美味。而且這些餐廳一般是保持了很多年的高水準以後,才能終於熬到「三星」榮譽的。
米其林為自1965年起即獲三星榮譽的Paul Bocuse的餐廳頒發了類似「終身成就獎」的銅牌。
其實米其林公司從來沒有針對菜色和廚師的等級評比,而且餐廳的評級講究的是「地利」和「人和」。大廚所做的菜色,服務員素質、餐廳的地理位置、餐廳的裝修布置等都會被納入調研範圍綜合考慮。
若是一家「米其林三星」的老闆帶著所有的大廚在附近開一家分店,還是原班人馬,甚至裝潢都沒有變,但新的分店就不能算「米其林三星」,因為新的分店沒有經過調研和評級。
同樣地,原本是三星餐廳主廚的大廚,一旦離開這家著名餐廳,去別處自成一派,他也不能算是「米其林三星大廚」。
國內有太多如此自稱的餐廳,食客們需擦亮火眼。而且法國米其林公司一直專注法餐或其他西餐,還沒有開拓中國業務,所以在中國大陸從來沒有米其林三星餐廳。
米其林星級餐廳,誰說了算?
他們需要參考的評分項目包括餐廳的食物(60%)、用餐環境(20%)、服務(10%)和酒的搭配(10%)。如果某餐廳有特色,比如他們家的廁所非常漂亮豪氣,或者主廚格外親切可人,監察員可以酌情加分(5%以內)。
一家餐廳的評級,都是由N個「美食密探」品鑑+一年12次的造訪+米其林總部評審才能敲定的。近年來,這幫美食密探們也是越來越難伺候,好吃的也都吃遍了,主廚們也是變著花樣出各種創新料理贏得更高星級。好吃的標準很多,驚豔驚喜也算一個。
每日搞笑分享:
吳奇隆18歲時,劉詩詩才才1歲!這告訴我們:關心嬰幼兒,就是關心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