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地下管廊「搭積木」建設取得技術突破

2020-12-24 新華社

新華社武漢1月17日電(記者李勁峰)在工廠預製好管廊結構、施工現場邊掘進邊施工,複雜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也將像「搭積木」一樣地施工。在四川成都建設的一條地下綜合管廊,在國內首次採用分片預製、掘進機裝配一體化施工,標誌著我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有望步入模塊化階段。  記者從總部位於武漢的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獲悉,這個位於成都市成華區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全長約1.2公裡,建成後將有汙水、輸水、配水、電力、通信等管道、線纜入廊鋪裝。  地下綜合管廊是將城市給水、熱力、電力、通信等眾多管道、線纜集中在地下管廊隧道內,可避免道路反覆開挖的「馬路拉鏈」現象,延長管線使用壽命,因此被稱為城市的「裡子工程」。  中交二航局成都城建公司總工程師張世奎介紹,相對於綜合管廊傳統的明挖基坑、現場澆築、建設回填工藝,這項「搭積木」式工藝採用多項專利技術,將綜合管廊所有主體結構在工廠內預製,借鑑隧道盾構等施工原理,集土體開挖、移動支護、管片安裝及回填等功能於一體,實現邊頂邊挖邊拼裝。  「綜合管廊工廠化生產、模塊化施工,工法工效提高兩倍以上,施工作業人員減少一半以上。」張世奎說,僅取消基坑永久支護工程造價就可節約5%,而且能減少大量建築垃圾,降低對路面交通和環境影響。  據介紹,「搭積木式」的綜合管廊主體結構為「馬蹄形」,相對於傳統的矩形斷面結構受力更合理,不僅構件尺寸更小,並且通過增加豎向隔牆,可實現單倉變雙倉,雙倉變三倉,重量也減輕40%左右。管廊接頭處採用止水橡膠密封止水,設計使用壽命可達100年。(完)

相關焦點

  •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三大技術亮點:地下管廊全世界最「智慧」
    2017年7月15日訊,為北京城市副中心提供能源綜合保障的綜合管廊,正在加緊施工。記者了解到,這個全世界最「智慧」的地下管廊,將在最複雜的區段設「觀光示範段」,普通市民有望窺其真容。城市副中心建設施工現場。圖片由副中心建設報提供全世界最「智慧」地下管廊為北京城市副中心提供能源綜合保障的綜合管廊,正在加緊施工。
  • 成都 城市的「裡子」也出彩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更好滿足民生之需
    電力、通信、燃氣、廣播電視……城市管線布設,時常面臨兩難:架在空中,街道上方是難看的「蜘蛛網」;埋入地下,易腐蝕,維修不便,還常常會因施工被挖斷。如今,隨著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難題正在逐步被破解。從四川成都高新區一處隧道階梯步行而下,到達地下近20米深處,一條寬11米、高2米的地下管廊呈現眼前。這裡集中了自來水管、通信光纖、高壓電纜等近百條管線,同處一「廊」,井然有序——地下管廊這一城市「裡子」,跟高樓大廈的城市「面子」同樣整潔。
  •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全國啟動 破解「拉鏈馬路」問題
    人民網北京4月13日電(賈興鵬)人民財經從住建部獲悉,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廣東省珠海市召開全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培訓班,此舉意味著,全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全面啟動,中國將告別過去那種在地下亂拉亂設的狀況。
  • [分享]完工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資料下載
    2、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特許經營方式 《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第五條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可以採取 查看詳情 這些城市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有很多技術創新!
  • [分享]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分倉施工資料下載
    位於地下的管廊主體工程大部分已經完成,站在地面上可以看到 查看詳情 這些城市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有很多技術創新!
  • 精訊暢通「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解決方案」,打造現代化城市地下王國
    地上的迷宮大家都玩過,那麼地下迷宮你們走過嗎? 那就是位於你腳下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了。 早在1833年,世界上第一條地下綜合管廊就在巴黎建成,將城市能源供給轉移到了地下。
  • 銀川固原分別入選全國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試點
    銀川   綜合管廊,就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訊,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於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綜合管廊被譽為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 ...旅遊局副局長吳文學介紹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及促進旅遊消費和...
    國務院高度重視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2013年以來先後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國發〔2013〕36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27號),部署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工作。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按照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將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著力點,穩步推進,取得了初步進展。
  • ...兼修」提升城市顏值——浙江杭州加快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素描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趙秋立介紹說,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可以囊括所有地下管道,統一有規劃地使用地下空間,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既有利於盤活土地資產,打造城市和諧生態環境,也是消除城市「蜘蛛網」和「拉鏈路」、保障交通通暢、營造整潔城市環境的重要舉措。目前,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等地都在抓緊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地下綜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管線之家」。
  • 基於BIM+GIS 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運維管理平臺架構研究
    地下綜合管廊將電力、通信、給水、排水,燃氣等管線統一規劃集中鋪設,提高了地下空間利用率,可是一旦在運營維護階段發生故障和災害事故,就會產生連鎖效應和衍生災害,直接威脅整個城市的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影響。為進一步實現對城市綜合管廊及入廊管線全生命周期高效的運維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經濟、實用、科學、安全標準化的綜合管廊運維管理平臺。
  • 中交四公局四平地下綜合管廊:修建管廊"裡子" 扮靚城市"面子"
    然而,在漂亮的「面子」之下,四平正承受著城市快速擴張帶來的「病痛」——大雨內澇、馬路拉鏈、管線外露、路面塌陷……脆弱的「裡子」,抹淡了發展的榮光,城市建設亟待破題。2013年以來,國家多次要求加強城市地下管網建設,計劃在36個大中城市開展試點,用10年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又稱地下綜合管廊)。
  • 北京年內推城市綜合管廊標準 地下管廊集納18種管線
    昨天,市住建委、市規土委和市城管委召開北京市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標準體系建設專題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年內將編制完成綜合管廊的5套標準,到2020年,全市將建成地下綜合管廊150公裡至200公裡。昨天,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綜合管廊亮相,集納了排水、通風、電氣等一系列功能。
  • 最全投資小報告:六點讀懂萬億級地下管廊大市場(組圖)
    目前日本共同溝的管線種類已突破6種,其建設目標預期在21世紀初在全國80個城市主幹公路下,建成約1100km的地下共同溝。  既然國外已經做了成熟探索,要認識地下管廊也並非難事,下圖就是一條典型的地下管廊。
  • 5G讓雄安新區地下管廊煥發生機
    中國雄安集團基礎建設有限公司容東片區項目部負責人馬永君介紹,該標段項目有5條地面幹路,全長約9.3公裡;兩條市政綜合管廊,總長2.49公裡,此外還擁有8座橋梁,1座預應力混凝土橋梁,7座空心板預製梁以及排水管網等,「項目截止到11月底,管廊主體結構已經完成100%。」雄安新區容東管廊地下運輸通道。
  • 北京地下綜合管廊今年將開工建設30公裡
    人民網北京4月17日電(池夢蕊)近日,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強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總體要求、統籌規劃、有序建設、嚴格管理和工作保障等各項工作任務,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到2020年,北京市將結合城市道路、軌道交通和城市新區建設,建成地下綜合管廊150至200公裡。
  • 玄武湖路、鳳凰山街地下綜合管廊主體結構完工
    作為首府今年的重點項目,此項工程也是新疆首個、首府容量最大、技術最複雜、先進化程度最高的地下綜合管廊項目。  建成後,這一片區的排水、供水、熱力、電力、通信等各種市政管線將全部實現入廊敷設。(相關報導見8月3日本報A12版)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以實現地下空間綜合利用、資源共享和市政管線「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為目標,按照「系統性、整體性」的原則布置。
  • 網絡名人參觀正定新區地下綜合管廊
    圖為工作人員為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名人介紹正定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使用情況。記者孔思遠攝河北新聞網10月17日訊(記者孔思遠)今天下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網絡名人走進燕趙大地」活動走進正定新區,來自全國的十餘位網絡名人參觀了正定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圖為網絡名人參觀正定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監控中心。
  • 今年北京首條地下「生命線」綜合管廊系統首次亮相
    近日,為推進加強北京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工作,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組織新華社、北京電視臺、北京日報等16家主流媒體,參觀北京保險產業園綜合管廊建設情況,並實地拍攝項目現場。北京是國內率先建設地下管廊系統的城市,先後建成了長安街、中關村西區、未來科學城等地下綜合管廊,地下綜合管廊的運用能節約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 綠色地下空間_2020年綠色地下空間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地下城」為北京建工建設者點讚  Part01 六位一體超強設計  蘇州太湖新城地下空間位於蘇州市吳中區境內,南北呈倒「T」字形,北起友翔路、南鄰蘇州灣,橫跨東太湖路和溪虹路,南端距太湖僅32米。   導語 當今世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綠色發展理念更是指導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重要理念之一。
  • 會議|「2017海峽兩岸城市雙修+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地下空間科技創新與融合發展論壇」會議通知
    +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地下空間科技創新與融合發展論壇」會議通知各有關單位: 為促進海峽兩岸城市的城市更新與修補、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生態修復、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等領域的規劃設計與建設運營管理新科技、新產品、新經驗的相互交流,構建兩岸協會組織及學者和企業家們的交流合作平臺,增進兩岸技術及產品市場等方面的有效對接,共同推動兩岸的科技和企業界合作發展與市場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