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月17日電(記者李勁峰)在工廠預製好管廊結構、施工現場邊掘進邊施工,複雜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也將像「搭積木」一樣地施工。在四川成都建設的一條地下綜合管廊,在國內首次採用分片預製、掘進機裝配一體化施工,標誌著我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有望步入模塊化階段。 記者從總部位於武漢的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獲悉,這個位於成都市成華區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全長約1.2公裡,建成後將有汙水、輸水、配水、電力、通信等管道、線纜入廊鋪裝。 地下綜合管廊是將城市給水、熱力、電力、通信等眾多管道、線纜集中在地下管廊隧道內,可避免道路反覆開挖的「馬路拉鏈」現象,延長管線使用壽命,因此被稱為城市的「裡子工程」。 中交二航局成都城建公司總工程師張世奎介紹,相對於綜合管廊傳統的明挖基坑、現場澆築、建設回填工藝,這項「搭積木」式工藝採用多項專利技術,將綜合管廊所有主體結構在工廠內預製,借鑑隧道盾構等施工原理,集土體開挖、移動支護、管片安裝及回填等功能於一體,實現邊頂邊挖邊拼裝。 「綜合管廊工廠化生產、模塊化施工,工法工效提高兩倍以上,施工作業人員減少一半以上。」張世奎說,僅取消基坑永久支護工程造價就可節約5%,而且能減少大量建築垃圾,降低對路面交通和環境影響。 據介紹,「搭積木式」的綜合管廊主體結構為「馬蹄形」,相對於傳統的矩形斷面結構受力更合理,不僅構件尺寸更小,並且通過增加豎向隔牆,可實現單倉變雙倉,雙倉變三倉,重量也減輕40%左右。管廊接頭處採用止水橡膠密封止水,設計使用壽命可達100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