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黑白相間、雞冠紅得發亮,近40畝林地裡,大大小小的蘆花雞或在林下覓食,或飛上欄杆,個個精神抖擻,活蹦亂跳。瞅瞅時間,該給蘆花雞餵食了。站在柵欄外的農場主郝天偉拎著飼料桶走進了蘆花雞的領地,飼料才下食槽,一隻只分布在角落的蘆花雞便飛奔而至,爭相搶食,場面煞是好看。
「現在,我存欄的蘆花雞有7000隻左右。既有已經養了兩年左右的成雞,也有幾個月大的小雞。 」餵完食,郝天偉又到雞舍轉了一圈,遇到精神頭不好的蘆花雞,總要逮到手裡看一看。看這架勢,郝天偉已是養殖蘆花雞的老手了。殊不知,一年前郝天偉對養殖一竅不通。
今年三十出頭郝天偉老家在界首市光武鎮徐寺村。和很多出身農村的青年一樣,十六七歲時,郝天偉就開始外出闖蕩,這些年先後去過廣東、山西、河南等地。之後,郝天偉返鄉發展,並深得村民的信任,被推選為村委會主任。
服務村民之餘,郝天偉一直想找出一條致富的路子,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五年前,郝天偉通過走訪調查發現,蘆花雞市場廣、前景好,便下定決心試一試:老家附近剛好有一片荒廢的林地,正是養雞的好地方;蘆花雞原產地在山東汶上縣,他多次前往學技術、進雞苗……2015年6月份,郝天偉首批購進了5000隻蘆花雞雞苗,養殖事業正式起步。萬事開頭難,由於不懂養殖,首批雞苗的成活率才70%,上千隻雞苗先後死去。這讓郝天偉慌了神。 「後來,沒辦法,自己又跑到山東去問老師,又請了技術員回來看,找原因。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郝天偉的努力下,他養的蘆花雞一天天長大,後來又相繼購進兩批雞苗,此時的成活率已達到85%。
蘆花雞養大了,怎麼賣?成了郝天偉必須面對的另一個問題。「考慮到運輸成本問題,我打算以供應本地及周邊市場為主。 」郝天偉說,為此,他先到當地的菜市場等地尋找銷路,慢慢增加供應量。「打開市場需要一個過程,剛開始銷量一般,現在基本上出了欄都能賣出去。有的是找上門來買的,有的送到周邊的菜市,而且價格相當可觀,像兩年左右的成雞,可以賣到100元一隻;雞蛋禮盒,一枚雞蛋一元錢。 」按照郝天偉的估算,只要及時銷售出去,年收入十多萬元不成問題。
眼看著養雞場逐漸上正軌,郝天偉又想著怎麼幫鄉親們致富。考慮再三,郝天偉打算帶動貧困戶養殖蘆花雞。 「由農場為貧困戶免費提供雞苗、雞舍、飼料等,並負責技術指導。所產雞蛋以及蘆花雞不再產蛋了,都由農場按市場價收購。 」郝天偉說,現在已基本確定了30多戶有養殖意願的貧困戶。接下來,將著手幫貧困戶蓋雞舍、添設施。 「蘆花雞每年產蛋期為8到10個月,可產蛋兩年。扣除成本,每隻雞每年產蛋純收益為60元。若養殖戶願意繼續養殖,養殖50隻的情況下,雞蛋兩年的收益達6000元。兩年後,成雞收購市場價約為每隻80元,兩年的純收益可達1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