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條被歷史賦予了紅色概念的紅船,多次去過嘉興的南湖。鴛鴦湖的瀲瀲湖光、湖心島的旖旎景色、風流千古的煙雨樓臺雲煙般的出沒在時光深處,時隱時現;惟獨南湖蒹霞楊柳下,菱葉荷花間的一條網絲船讓人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南湖紅船本也普通,與湖中諸多畫舫、精舫、唱曲船、網船一樣都是載客遊湖的遊船,窄窄的船艙瀰漫著一股潮溼彌久的氣息。一張桌子,幾隻白瓷茶杯,幾把椅子,靜靜的,似乎一切都不曾發生,又像一個剛卸了布景的舞臺,往昔痕跡依稀可辨……
本是一條再普通不過的木船,因為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成了一條最不平凡的紅色船隻。它的不凡在於它是孕育了一個政黨的搖籃,也是載著一個全新的政黨啟航的航船。
在紅色歷史的記憶中最先追溯到的就是那一船煙雨,正是那一船煙雨醞釀了一場氣吞山河改天換地的風雷。
1921年8月2日上午,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張國燾、劉仁靜、周佛海、包惠僧等就在這艘絲網船上完成了&34;會議議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那天午後,13個人圍坐在這隻風雨飄搖的小船裡,醞釀著世紀的風雷,擦拭著一把鐮刀和一把錘子,然後,把這兩樣普通的勞動工具組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種犀利的武器和飄揚的旗幟!
一條普通的木船讓一個政黨和鐮刀斧頭結緣和泥土糧食依偎;一個個樸素的漣漪讓純粹的真理一點點接近民眾,漸漸喚醒了尊嚴。
此後的99年間,風雲變幻,人事變遷,鐮刀斧頭已是抽象的概念,民主的吶喊越發具象,是非成敗諸多評說,一時紛雜繚亂。
歷史進程頗多曲折,發展也自有定律,國際形勢的變幻莫測,國內政治和經濟的改革開放,毋庸諱言,對以鐮刀和錘子為象徵以人民當家作主為目標的政黨該是多麼嚴峻的考驗。
任憑風浪再起,紅船依然篤定地泊在水面,吞吐著湖上迷濛的煙雨,神態深刻又凝重,像一位歷盡滄桑飽經風霜的長者,默默地見證審視著一切的一切。
曾幾何時,南湖邊,蒼茫中,踽踽而行著一位偉人,一襲藍布長衫,一把油紙傘,兜起了世紀的風雲,一雙深邃的目光犀利地穿透了鉛色的天空,如風雷,似閃電,激蕩照亮了一片天空。
烏云何懼,詆毀怕甚,意念裡終覺紅船乘風破浪,而偉人並未走遠,依然屹立在那紅船船頭。
南湖作證,紅船作證,定格於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的那一船煙雨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