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年時間,上海閔行區110警情總量下降了1/3,如何做到?
1月5日,閔行區舉行2019年度「平安指數」發布活動,詳細通報全區治安狀況,並針對一系列治安問題發布多款安全產品。據悉,2019年,閔行全區110警情總量為48.7萬起,同比下降13.3%,相比2016年的73.7萬起,更是下降了約34%。
這是如何做到的?據了解,最近三年來,閔行每半年發布一次「平安指數」,以平安建設為切入口,用數據榜單「倒逼」,凝聚各方力量,針對性施策,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細化社會治理格局。
平安,不再是一個部門的事
在閔行區「平安指數」活動發布現場,參加者除了來自全區的基層居民代表,還有來自各部門和各街鎮的相關負責人,大家對發布的醉漢地圖、詐騙指數、入室盜竊高發小區等安全榜單格外關注。如今,在閔行區,平安已不再是公安一個部門的事。
每天早上8點,閔行區的警情大多來自交通擁堵。活動中,首先發布的是「全區道路壓力圖」,同時公布了「最擁堵區域排行榜」,5條跨區主幹道、15條學校周邊道路、5條廠區周邊道路上榜。公安部門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一個區域內的生活屬性,比如學校、醫院、小區、商圈、廠房等交織越多,擁堵概率就越高。然而,閔行全區有一處區域卻是例外。
在閔行浦江鎮境內,有一家全國知名速運企業的華東區大型物流中轉站,位於三魯公路和浦星公路兩條主幹道當中,周邊既有大居,還有商業區、辦公園區。這個中轉站日均轉運貨車達到1000餘輛,高峰時一天甚至要進出3300多輛次的大貨車,周邊交通壓力很大。但這一次,該區域卻沒有上榜。
然而,兩年前,一切還很糟糕。2017年,「雙十一」期間,該區域大貨車陡增,三分之一路面交通癱瘓,原本5分鐘車程要花兩小時才能通過,最高一天警情達到69起、居民投訴43起。但到了2019年,周邊2公裡範圍內,竟無一例關於物流車輛違停、大型車輛積壓而引發的110警情。
改變是如何發生的?原來,2018年開始,杜行派出所與鎮有關部門、園區、企業坐到一起,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實際上,這家物流公司曾計算過如何優化工作流程,最快、最經濟地將貨物送達,但在極端情況下,對公共道路佔有的評估並不專業。」杜行派出所所長徐忠告訴記者:「所以,我們通過圖像監控預估周邊道路通行數據,和公司一起做好這道應用題。就好比一個蓄水池,我們要控制好進水量、出水量和存儲量之間的關係。」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開始,園區內部道路得到了改造改建,周邊道路標誌得到優化,「雙十一」期間,交警和志願者值守在每個路口,進行指揮和引導……而這家物流公司則給所有貨車按裝上了GPS,實現對進出貨車的實時感知,「從哪裡來」、「什麼時候到」、「要去哪裡」等都形成基礎數據,司機可以通過佩戴的手環收到行駛提示,確保貨車在任何時段都能處於流動狀態。不僅如此,派出所還指導公司找了兩處停車場,作為「進場等待區」,做到有序進出,減少對道路的壓力。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這套基於數據測算的管理方法取得顯著成效,周邊道路通行平穩有序,居民投訴和擁堵警情雙雙實現「零發生」。同時,這家速運公司的貨車流轉速度提高了66%,每輛貨車滯留園區的等待時間從10分鐘減少至4分鐘。根據企業內部測算,從這裡發出的快遞到達時間平均快了45分鐘。由此,群眾、企業都獲得了滿滿的「紅利」。
榜單「倒逼」,精準施策
在這次發布活動中,閔行區還公布了「心痛小區排行榜」,主要對詐騙警情進行分析和排名,讓到場的街鎮負責人出了把汗。
根據分析,2019年,閔行區的詐騙警情有了新趨勢:在20至80歲人群中,被騙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其中20-30歲的女性成為了最容易被騙的群體,騙術位居前列的是網購詐騙、刷單詐騙、婚戀詐騙;不過,「單起被騙金額數」則是歲數越大越多,但發生的數量在急劇減少……
作為原先詐騙警情高發的區域,梅隴鎮這兩年打了一個「翻身仗」。據介紹,梅隴派出所轄區人口23萬,是閔行全區人口最多的一個派出所。但這次,該鎮不僅沒有小區上榜,轄區詐騙的「既遂數」同比降幅也高達33%。所長傅雷軍介紹說,這次公布的騙術榜單中,中獎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已經排在最後幾位。因為,這些已經被群眾所熟知,證明防範宣傳的重要性,「但在目前被騙人員分散化的形勢下,我們的宣傳還需要更加注重針對性」。
這兩年,梅隴派出所在做好入戶宣傳的同時,還開通專門的反詐微信號,定期發布宣傳內容。但發了不等於群眾都看了、都了解了。警長強弘告訴記者,今年,派出所還建立了「反詐頭條」工作機制。簡單來說,就是針對不同人群,採用不同的宣傳方式,讓每一條宣傳內容成為群眾願意看的頭條新聞。
為此,梅隴派出所梳理了轄區群眾容易被騙的十大騙術,再與「頭條號」「抖音」團隊合作,將騙術內容與被騙人員的性別、年齡、職業進行比對,先找準宣傳的受眾群體;接著,將防範內容做成卡通、H5、短視頻等不同版本,根據不同網絡用戶的閱讀習慣進行推送。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投放的精準度和接受度。如今,宣傳貼文已從原來日均點擊量不到100,提升至5萬。
類似這樣的做法,在閔行還有很多。比如虹橋派出所,將針對老年人的反詐內容編成廣場舞歌曲,在小區裡進行投放。古美派出所則與轄區快遞公司合作,將針對財務人員的反詐內容貼在寄往公司的快遞上,大大提高了宣傳工作的「投放比」。
各方加入,構築「安全聯盟」
2019年6月,閔行區首次發布「酒精地圖」,作為醉漢出沒較多的區域,虹橋派出所藉此推出了「安全屋」工作舉措。對此,不少群眾進行了持續關注:安全屋到底能發揮多大作用?
在此次發布活動中,虹橋派出所教導員韓偉華介紹說:2019年上半年轄區內的6家安全屋,現已增加到31家;根據夜間警情的分布數據以及安全屋的實際運作數據,調整了2家的位置;轄區夜間的警情大幅下降了33%。
建好的安全屋還能換地方?原來,閔行區所建的安全屋並非重新建造,只是整合了轄區原有24小時值守力量,在便利店、公司門衛室、小區保安室加裝了安全屋燈箱,增添了急救、防爆等可行動裝置,群眾遇到突發狀況可以緊急避險。
此次發布的「安全屋2.0版本」功能更加完善。通過數據分析:閔行全區夜間重複報警佔到夜間總警情的8.5%,而第一個峰值時間竟然出現在首次報警後的3分鐘,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因酒引起的侵害人身警情。
虹橋地區有很多企業、商戶、社區住宅,這些地方的24小時安保力量加起來超過2600人,相當於20個派出所民警。虹橋所長魏棟說:「他們的一些工作內容,是與我們警方有交集的,只要他們的工作能力升級一點點,整個地區的安保能力就會呈幾何倍上升。」
今年下半年,虹橋派出所在31個安全屋選拔了200多名安全員,製作了《安全屋事件處置指引手冊》,對他們進行專業培訓,讓他們掌握一些非報警類警情和吵架爭執事件的處置規範和流程。這樣就解決了群眾報警後最沒有安全感的真空時間段。即使民警3分鐘到不了現場,安全員也可以開展先期處置。
一個月前,有一名外國遊客把自己的包落在了計程車上,下車後,他看到附近亮著的警閃,就來到了27號安全屋求助。由於語言不通,安全員就用手機翻譯軟體與其交流,了解具體情況後馬上通過物業,找到計程車的牌照號碼。而當民警到場時,計程車公司已經和報警人約好了歸還物品的時間和地點。而在過去,這名安全員只是一名普通小區保安,遇到這樣的情況,他更多可能是建議對方撥打110報警。
如今,「安全屋」名氣越來越響,光明、旺旺等30多家企業紛紛主動要求加入,並成立「安全聯盟」,共享資源,互相守望。這些企業不僅將自己的門衛室打造成安全屋,還紛紛拿出打折卡、優惠券等,提供給虹橋地區所有的安全員,進行慰問和獎勵。
目前,「安全屋」已推廣至閔行全區,達到了300間。閔行公安分局還將「安全屋」作為民警夜間巡邏的籤到點,加上數百上千名分散在各個點位的安全員,將「夜間安全防控網絡」編織得更加嚴密。
2020年,閔行區將把「處警響應時間」作為對派出所工作的重要評估標準,力爭縮短30%。這也成為了「平安閔行」建設的一個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