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武進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水稻全程機械化耕作
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武進區的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達80%、機械化收割水平達90%,已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了水稻全程機械化耕作。 農機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白人樸說,與小麥、玉米相比,水稻生長發育環境和技術措施複雜,耕作栽培制度細,實現全程機械化的難度更大,因此水稻機械化耕作程度相對滯後。
-
改革開放40周年 | 從老牛耕田到機械化生產,寧鄉農業生產如何實現...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幾千年來傳統農業的真實寫照我市農業生產在播種、管理、收穫、加工、出售等各個環節均實現了機械化作業效率有了質的飛躍從人拉肩扛到無人飛機作業從每天耕作幾分地的人力到一天作業幾畝地的獨輪耕田機再到一天作業幾百畝地的大馬力機車「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愁,插田不彎腰」的夢想正在楚溈大地變成現實
-
農村老人常說: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餅,這什麼意思?
農村的生產勞動離不開好天氣的幫忙,可以說農民是靠天吃飯的,有好的天氣,一般也會有好的收成,而在以前,沒有如今這完善的天氣預報系統,很時候是靠大家的經驗來判斷,所以久而久之,大家也總結出了一系列的天氣規則變化的俗語來指導生產耕作。
-
臨淄糧田實現整建制集體耕作
「我區已整建制實現了機械化集體耕作,既從根本上解決了秸稈禁燒難題,又打破了傳統的一家一戶分散耕作的傳統模式,大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更重要的是讓廣大農民擁有土地卻不用忙種地,從土地上真正解放出來,從事二三產業增收致富。」臨淄區委書記畢榮青說。 「我們一天就忙完秋,省時又省力,還能騰出時間掙錢,政府給我們辦了件大好事!」
-
「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是啥意思?看看老農怎麼說
這話有道理嗎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天氣預報也是越來越為方便,人們通過手機就能知道未來多日的天氣狀況,但是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預測天氣都是靠長期以往積累的經驗,來安排農業的生產計劃,所以在我們農村流傳下很多經典的氣象農諺。
-
90多年才基本實現機械化,為何軍隊機械化標準如此之高?
按照發Y人的說法,新型大國的軍隊,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信息化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所以立刻有人跟進說:90多年才基本實現機械化;那麼到2027年,也就是建立JUN100的時候,能否實現全面機械化和信息化的基礎呢?新大國的武裝力量,依靠陸軍步兵,長期以來都是小米加步槍。
-
保護性耕作的基本技術有哪些?
保護性耕作是以機械化技術、裝備及手段作為載體的現代農業新技術。目前,保護性耕作包含的機械化技術主要有四項,即:秸稈覆蓋技術;免耕、少耕施肥播種技術;雜草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深松技術。與傳統耕作不同,保護性耕作的種子和肥料要播施到有秸稈覆蓋的地裡,故必須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種機。適用的免耕播種機是採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關鍵。免耕播種是在前茬作物收穫後未經任何耕作直接播種;少耕播種是指播前進行了適度整地等表土作業,再用免耕播種機進行播種,以保證較好的播種質量。
-
2020年前中國軍隊基本實現機械化意味著什麼?
中央十八屆五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在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方面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國防與軍隊改革目標任務,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進展,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
北疆地區95%以上棉田已實現全程機械化
近日,記者從新疆農牧機械管理局獲悉,今年新疆棉花的播種面積達到2419.66萬畝,其中機械採棉模式種植面積達到了1689.63萬畝,機採棉種植面積佔棉花播種總面積的69.83%,截至目前已收穫1727.13萬畝。
-
二龍治水,十人分餅,十一牛耕田,啥意思?明年會是這樣的年份嗎
今天分享的主題:二龍治水,十人分餅,十一牛耕田,啥意思?明年會是這樣的年份嗎?另外還有一些農諺語也很有參考意義,比如瑞雪兆豐年,就是說頭一年下大雪,將田地裡的害蟲都凍死了,預示著來年的收成就會大豐收,另外像二龍治水、十人分餅、十一牛耕田這樣的農諺語,又是啥意思呢?
-
中國已基本實現機械化,下一步目標令人振奮
摩託化是一個漫長的階段,很多國家軍隊就卡在這個階段,因為,再進一步就是機械化了。有一個半機械化之說,其實這個不能算做一代,半機械化通常屬於摩託化的高層次。機械化部隊有兩個要素,一個是開進要素,全員乘坐建制配屬的作戰車輛機動開進,二是全員乘坐建制配屬的武器裝備機動作戰。
-
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名單公布清河南...
(記者周林 通訊員任志友)日前,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發布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全國161個縣(市、區)被認定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我市清河縣、南和區、臨西縣榜上有名。
-
俗語「四人分餅,五牛耕田,八龍治水」啥意思?老人說今年能遇上
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農民曆」,作為指導農民耕作的工具,還產生了大量輝煌的農話。村寨裡流傳著一句很經典的關於農業生產的諺語:「四人分餅,五牛耕田,八龍治水」,也許很多年輕人不太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但對村裡的老人來說卻是再熟悉不過了。屬「二龍治水」,四馬駝谷、九宰豬、十人分餅、十一牛耕田,其中雨中受二龍控制,雨量充足。
-
...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2035年將實現農業全程全面機械化
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道路。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0%,農用機械總動力不斷增長,但是行業仍存較多薄弱領域,國家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和農機購置補貼推動農機行業發展。「十四五」農機面臨較多挑戰與任務,到2035年我國將實現農業全程全面機械化。
-
吉林市玉米機械化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現場會在磐石市召開
近日,吉林市玉米機械化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現場會在磐石市寶山鄉亮子河村舉行。吉林地區農業系統相關負責人等200餘人參加現場會。現場會上,磐石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的工作人員對玉米機械化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知識進行了詳細講解,並在現場演示了農機的播種效果。
-
農村老人說:2021十一牛耕田,二龍治水,一日得辛,啥意思?
在近一段時間,家裡收拾房屋時,老人就說:明年是十一牛耕田,二龍治水,一日得辛。相信年輕人基本沒人會聽到這種說法,這是傳統的灶馬頭的說法,古代社會能預測年景好壞。依據是我國計算日期的方法,具有深厚的歷史傳統,對我國古代社會影響很大。
-
這一重要器官已實現人造,人體機械化或將實現,人類離永生還遠嗎?
對於如何實現永生,目前有很多種預測,其中人體機械化是不可忽略的一大分支。在這類技術的加持下,未來人類用人造機械替代了部分肉體,雖然看上去有些恐怖,但實用性非常強。人造機械不僅性能上比肉體更為好用,而且更換維修也是相當方便,可以說是哪裡壞了壞哪裡。當下人們所頭疼的各種疾病,在實現人體機械化後都將不復存在。
-
題:「合成機械化糧農」成南方水田新「王者」——來自湖南產糧大縣...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產糧大縣湖南省湘鄉市的農村,發現早稻田間少了面向黃土背朝天、頂著日曬雨淋辛苦勞作的農民和大水牛,多了五花八門的「天牛」「鐵牛」和駕馭它們的「飛手」「機手」。「無人機就像能飛起來的耕牛,一天能作業近200畝稻田,比人工效率高十幾倍,能幹、划算、環保!」
-
農業機械化情況0521期:部分省份貫徹落實國發42號文件工作做法
為加強工作交流,本刊將陸續選登部分省份近年有關工作做法。 力爭2020年建成全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省,2025年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打造100個以上的特色產業農機化技術示範園(點),示範引領全省農業生產向全面機械化發展。 一、聚焦融合發展,構建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