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前的今天,有一隊人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究竟幹了什麼?

2020-12-09 騰訊網

71年前的今天(1949年12月5日)

塔克拉瑪幹茫茫大漠、滾滾流沙

迎來的是一批神奇的人

每人肩負一支步槍或機槍

再加上彈藥、鐵鍬和背包

負重應該數十斤

面對死亡之海

這群人高唱著戰歌從阿克蘇出發

向塔克拉瑪幹沙漠開進

衣著陳舊,裝備並不豪華

但每個人清澈的眼神中充滿的信仰的力量

沒錯他們就是解放軍

和田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

內連阿克蘇、喀什地區

外與印度、巴基斯坦接壤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

但在南疆和田地區有一小撮

反革命分子發動叛亂

一野第1兵團司令王震

命令剛剛到達阿克蘇的第2軍第5師第15團

儘快進入和田解放人民

進軍和田有三條路

一條是沿公路經喀什、莎車到和田

另一條是過巴楚,沿葉爾羌河到莎車

再轉至和田

第三條道路則是沿著和田河

橫穿塔克拉瑪幹沙漠直奔和田

前兩條都是通衢大道

沿途有水有人

但要多走五六百公裡

為早日解放和田

部隊選擇了第三條路

穿越塔克拉瑪幹

塔克拉瑪幹沙漠

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

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是中國最大的沙漠

夏季溫度最高可達60攝氏度

冬季溫度最低可達零下30攝氏度

雨量極少,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

進軍和田的15團所屬的第2軍第5師

前身就是著名的359旅

被譽為走了「三次長徵」

(紅軍長徵、南下北返、進軍新疆)的部隊

這次他們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

行程約750多公裡

行軍前,艱難找嚮導

路線確定後,嚮導成了解放軍面臨的一大問題,為此,部隊找到了兩位「老沙漠」,但當他們聽說解放軍要穿越「死亡之海」連連搖頭,認為解放軍不可能穿越成功。

隨後,部隊又四處打聽,打到了當地一位叫阿不杜拉的老人。這位老人很有傳奇色彩,早年曾為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的探險隊進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做過嚮導,那次嚮導在15人的探險隊進入塔克拉瑪幹後,就遇到了沙塵暴,最終隊伍只剩下阿不杜拉和斯文赫定兩人。但這並不能否定阿不杜拉是一位非常有沙漠穿越經驗的老人。

因為解放軍進疆後,嚴格執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擁護、扶持和讚揚,阿不杜拉老人也不例外,他決定沿和田河古河床帶領解放軍穿越沙漠。

和田河發源於喀喇崑崙山和崑崙山,北流入塔裡木盆地,穿過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匯入塔裡木河。有了阿不杜拉的嚮導,這次穿越的安全係數才有了一定的保證。

行軍中,困難重重

1949年12月5日上午,15團1800餘官兵向沙漠開進。

當時的鞋子沒有今天這樣結實,沙漠行軍最容易壞鞋子,穿不了幾天就大開口有些戰士索性忍痛光著腳走。

部隊一進入大沙漠,便見沙天一色,黃「海」漫漫。在這裡既沒有道路,又分不清東西南北,不小心就會丟失人馬,特別是夜間行軍,後來團裡面想了個辦法:由走在前面的偵察連負責點燃篝火,隔一段一堆。戰士便朝著篝火的火光行進。

部隊行軍走的時候,缺水已經很嚴重。一些戰士嘴幹得裂開了許多小口子,稍一用力就血流滿嘴。就是連這點血也要用舌頭舔回去,咽下去潤潤嗓子。

1949年冬參與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老戰士

幾天內隨身帶的水就喝完了,有時靠殘存的冰塊,有時只能喝苦水,喉嚨冒火,沒水解渴,他們就含上一口馬尿,接著向前走。

第8天,還是沒有找到水,有些戰士因缺水開始虛脫,只能用擔架抬著走。

這時連長從自己的行李卷裡拿出了一個水壺,這是他一直捨不得喝、留給脫水昏迷戰士的救命水。

看到戰士們乾渴的樣子,他一咬牙把水壺拿了出來,在自己嘴唇上碰了一下,假裝喝了一口,然後對身後的副連長說:「往下傳!」副連長把水壺拿在手裡,咽了口吐沫,就傳給了後面的一班長。

就這樣一個一個地傳了下去,等傳回連長手裡的時候,一水壺水只少了一小口

敢用生命去踐行的就是信仰,在忘我互助中凝結成的才是團隊,戰士們做到了。

一營二連排長李明 ,患有嚴重胃病,本安排他坐團長的車走,可說:「我是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我不能丟下自己的戰士!」晚上他疼得睡不著覺,就幫戰士們加柴火,補鞋子,直到有一天他痛得連腰也直不起來,而風沙越來越大,他最終被漫漫黃沙吞噬。

穿越死亡之海,成功解放和田

幸運的是,這支幹渴的部隊在沙漠中行進了半個多月,於1949年12月22日連續跋涉18晝夜,行程達750多公裡,終於抵達和田。

當地平線上出現一支部隊時,和田的百姓都震驚了,他們一個個衣衫襤褸,眼睛充血變紅,嘴巴滲血變黑,臉上更是黑的面目模糊,他們的鞋底已經磨穿,走過的地方,能在石頭上看到血跡。能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除了神兵天降,還有什麼解釋呢?幾個叛亂分子又算什麼?

在走出水草腹地的一個叫肖爾庫勒的村子,和田人民不但派出代表前來迎接他們,還帶來了水、羊,還有很多水果。官兵們想到擁抱、歡呼,慶祝勝利。這支自沙漠而來奇兵的突然出現,讓在叛亂分子措手不及,面對這支英雄的部隊面,他們頃刻間便土崩瓦解,和田解放了!

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和政治委員習仲勳,向第15團發來褒獎電報,電報稱:「你們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進軍紀錄,特向我艱苦奮鬥勝利進軍的光榮戰士致敬!

一道命令讓老兵們永遠地留在了這裡

這支部隊隨王震將軍轉戰南北、浴血奮戰,徒步橫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大沙漠750公裡,和平解放了和田。

1952年2月毛澤東主席向駐疆10萬將士發出命令「你們現在可以把戰鬥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武器,捍衛祖國。」

戰士們放下武器,拿起坎土曼,開始開荒築渠、架橋修路,植樹造林,沒有房住,他們就挖地窩子,沒有牲畜、開荒種地就用人拉犁耙,沒有工具,就自己做扁擔、編筐子。

創建美麗家園的夢想激勵著每一個戰士,每個人都以勞動為榮,每個人都渴望多流下一點汗水,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幹活。

戰士們開荒地、造良田,實現了糧食全部自給自足,還將結餘上交國家,開墾出的4.5萬畝良田則無償交給地方。

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這支英雄部隊的千餘名官兵就地轉業,在亙古荒原中建立了農14師第47團。

在幾代軍墾人的努力下,亙古荒原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十七團的「今生」

半個多世紀的崢嶸歲月裡,四十七團幾代軍墾人踐行兵團精神,始終肩負著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神聖使命,建成了條田整齊,農、林、牧、副、漁業綜合發展的現代化團場。

四十七團:促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團場發展速度

得益於和田地區有利的光熱資源,近些年,四十七團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不僅起到了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職工多元增收的目的,還吸引著大批周邊地方群眾的加入,實現了發展本團帶動周邊的示範效應。

四十七團的「雞蛋棗」

因地處南疆,乾旱少雨,光照時間長,這裡的每一顆玉棗都是自然精華的結晶,四十七團的和田玉棗因大而甜享譽全國。

以紅棗為主、蘋果核桃為輔,四十七團形成了多元化的特色林果業發展態勢。

四十七團:紅色基地傳承之地

這裡還有彌足珍貴的沙海老兵精神,他們服從命令、不怕吃苦、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四十七團人不斷前進,現在沙海老兵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在四十七團形成了以沙海老兵精神為依託以屯墾戍邊紀念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老兵村等紅色教育基地為載體的特色旅遊業,每年吸引著大批遊客前來參觀學習。

沙海老兵節

每年12月22日舉辦的「中國新疆兵團·沙海老兵節」更是四十七團的年度盛事,如今沙海老兵節影響力在不斷擴大。

四十七團:綠色、宜居、生態、和諧的城鎮

如今,四十七團居民茶餘飯後都紛紛走出家門,到廣場上散步、跳舞愜意無比。團場每年的文化活動周,也給團場職工提供了展示自身才藝的平臺,豐富了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

可以說,當年如果沒有這支英勇的部隊

和田也許就不會那麼快解放

如果沒有這支英勇的部隊

也許就沒有47團的今天……

兵團的屯墾戍邊史

是新疆開發的動力之源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白手起家

艱苦奮鬥、屯墾戍邊、毫無怨言

在戈壁灘上打造出了一座又一座

美麗的兵團城市

新疆如果沒有他們,不敢想像……

來源:螞蟻上樹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編輯:螞蟻上樹

審核:月之 終審:海峰

其他人都在看

倡導節約糧食 提倡文明用餐

新疆我的家新媒體矩陣

新疆廣播新媒體餐飲聯盟

新疆肯德基有限公司

新疆《小記者看世界》欄目

好贊APP 7&K Studio

共同倡導

節約糧食從你我做起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建國後發現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深處的神秘族群,究竟是些什麼人?
    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第一、「死亡之海」的最深處有一支神秘族群?第二、石油工人在沙漠無人區裡的偶然遭遇1982年,新疆石油勘查隊駕駛著特製的沙漠工程車,從塔卡拉瑪幹沙漠南部出發,一路向北尋找石油。車隊一路上走走停停,深入沙漠數百公裡,路上所見,盡為一望無垠的漫漫黃沙,偶爾還會看到不知多少年前因誤入沙漠而死去的人畜骸骨,死亡之海果然名不虛傳。
  • 西域行-新疆自駕隨筆: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
    這裡有內地很少能見到的戈壁和沙漠。自駕穿越浩瀚的沙漠吸引了很多自駕旅遊者。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面積排名世界第十位,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我們今天計劃到達民豐縣,然後從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這條沙漠公路,從北段的輪臺縣至南段的民豐縣,橫貫塔克拉瑪幹沙漠,1995年貫通,2014年編入G216國道,全長560公裡。
  • 鐵路「包圍」塔克拉瑪幹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不能永遠沒有鐵路 。>使用沙漠專用汽車,可以在沙漠範圍內短途出行,但如果完全依靠它去穿越南北寬度400公裡、東西長度1000公裡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明顯不現實。偏偏不巧,沙漠專用汽車比普通汽車更加費油。必須設法穿越沙漠但我們必須設法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大漠深處蘊藏著寶藏。由於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的陸續探明,「死亡之海」逐步變為「希望之海」。
  • 被稱作「全球排名第十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究竟什麼樣子?
    今天給大家來介紹一下,位於我國西北方向的塔裡木盆地,這裡有一片沙漠,叫做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作是全球排名第十的沙漠,而且屬於全球第二的流動型的沙漠,其佔地的總面積約有三十三萬平方公裡。之後人們又發明了沙漠裡面專用的汽車。所有的構造都符合在沙漠裡通行的條件,也有火車功能。但有一個弊端,造價相對其他普通汽車要昂貴許多。要是短途行駛的話還可以,但是穿越四百公裡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有點不可能了。在沙漠深處隱藏著許多豐富的資源,也使得沙漠變成了人們都希望之海。
  • 縱貫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究竟有幾條?鮮少有人知道,最美是這半條
    之前聽人講或是上網查,都說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路有兩條,那是不對的,那麼可以穿越塔克拉瑪幹的沙漠究竟有條呢?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整個塔克拉瑪幹沙漠分布在新疆四個地區界內:巴音郭楞、阿克蘇、喀什、和田,是中國境內最大的沙漠。
  • 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感覺人像沙子那樣渺小、隨風飄逸身不由己
    塔克拉瑪幹沙漠及其乾旱,最高溫度達67.2℃,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但蒸發量卻達3000多毫米。即便如此乾燥,塔克拉瑪幹沙漠卻流淌著中國幾條最大的內陸河,塔裡木河、葉爾羌河與和田河,千百年來養育著西部各少數民族,維繫著沙漠綠洲的生命。
  • 塔克拉瑪幹沙漠存在多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有哪些秘密?
    沙漠地區氣溫之高,是因為這裡空氣極端乾燥,上空很少有水汽,也就很少有雲彩,陽光能直接照射到地面,而沙漠地區地面植物少,儲藏熱量的能力很低,近地層氣溫上升很快,形成了高溫天氣。根據上面的分析,塔克拉瑪於沙漠腹地理應是塔裡木的高溫中心。實際並非如此。在塔克拉瑪幹有三個高溫區,一個在麻扎塔格山之南,一個在若羌縣之東,一個在偏北的滿西之北。
  • 走進塔克拉瑪幹沙漠
    端午節放假三天,今天是假期的第二天,我們去喀什東面的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鄉的刀郎畫鄉玩。刀郎畫鄉是集創作、培訓、展示、銷售、民族風情體驗為一體的刀郎農民畫旅遊景區。裡面有農民畫展廳、塔克拉瑪幹沙漠探險紀念館、刀郎畫鄉風情園、歌舞表演廣場等參觀項目。
  • 一個人去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這個想法靠譜嗎?
    塔克拉瑪幹沙漠穿越歷史:1895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首先提出以東西最長軸的方式橫穿塔克拉瑪幹沙漠,並付諸於實踐,結果以慘敗告終,N39線路自此登上歷史舞臺;1987年,中國職業探險家劉雨田為趕在法國探險隊之前,首次嘗試穿越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失敗;1991年,中美沙漠探險隊沿沙漠南緣線路53天成功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
  •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
    進流動的沙之國塔克拉瑪幹沙漠,在新疆天山和崑崙山之間的塔裡木盆地,是一個讓無數人神往的地方,他曾經被人稱為亞洲的腹地,亞洲的心臟,而塔克拉瑪幹的存在是塔裡木最被人銘記的標識,有人稱它為死亡之海,但另有一種說法,雖然不太流行,卻意味深長。
  • 他們一天走90公裡,15天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
    塔克拉瑪幹,維吾爾語翻譯為「山下面的大荒漠」,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在荒涼和美麗的同時也蘊含著各種各樣的威脅:無人居住、晝夜溫差大、雨量極少、風口多風沙大……但就在這樣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仍有一群人,在70年前,歷時15天徒步從阿克蘇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走到了和田,全程700多公裡,其中最長的一天走了90公裡。
  • 探索沙漠上的交通網之塔克拉瑪幹
    塔克拉瑪幹沙漠(維語:تەكلىماكان قۇملۇقى)位於新疆南疆的塔裡木盆地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一詞分為兩部分,「塔克拉」和「瑪幹」,其中「塔克拉」意為「地下」,「下面」;「瑪幹」意為「領域」,「家園」,「生活的地方」;因此「塔卡拉瑪幹」意思是「地底下的城市」或「地下有座城市」。它的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常年乾旱缺水、終年狂風大作、晝夜溫差極大……種種不利因素的疊加,使得這片沙漠人跡罕至,交通路線建設的難度可想而知!
  • 塔克拉瑪幹沙漠綠化有可行性嗎?
    近年來,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了沙漠化的嚴重性,沙漠綠化也已經成為了一項國家工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塔克拉瑪幹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我國的西北部,這裡由於沙漠的影響,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惡劣天氣,那麼是否可以實現塔克拉瑪幹沙漠綠化呢?
  • 塔克拉瑪幹沙漠自駕遊的福音,穿越大沙漠的公路已達四條
    這些最大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新疆有一個中國最大的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面積33萬平方公裡。朋友們查查自己所在的省面積是多少?是不是有點驚訝?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及近些年來的發展。故被稱為「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
  • 第三條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全面復工
    第三條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全面復工 2020-04-28 08:59:43  來源:央視網      第三條穿越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公路
  • 塔克拉瑪幹沙漠古代交通之謎被破解
    只有在沙漠邊緣和深入沙漠中的河流沿岸分布有以紅柳沙堆為主的固定、半固定灌叢沙堆。長期以來,人們更多地是關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沙體流動,但對其交通問題關注頗少。目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樊自立等通過史料研究揭開了塔克拉瑪幹沙漠古代交通之謎。
  • 新疆——穿越塔克拉瑪幹
    前情回顧: 系列文章之:48)新疆——穿越塔克拉瑪幹6月6日,我們從和田出發到達民豐縣。改裝完後還沒這麼對比著看過,看上去是差了不少呢,怪不得路上好多人問:「你這是什麼車?」,搞得我都開始懷疑是不是被4S店忽悠了(*^__^*) 。6月7日,我們從民豐縣出發,向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前進。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會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中國還有一個最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假如塔克拉瑪幹變成草原對我國有什麼影響?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塔克拉瑪幹沙漠在什麼地方?塔克拉瑪幹沙漠屬於什麼樣的氣候?塔克拉瑪幹沙漠走遍環境怎麼樣?等等塔克拉瑪幹沙漠特點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中心,是世界第二大沙漠。面積約33萬平方公裡(全國也就960萬平方公裡),約佔全國面積的3.4%,年蒸發量約3000mm左右,平均風力達5~6級。
  • 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世界上唯一一條穿越流動性沙漠的沙漠公路
    --沙漠公路,但所穿越的這個沙漠可不簡單。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一片流動的沙海,流沙就像大海波濤,這裡風沙日數佔全年的1/3以上,維語的意思是「進得去,出不來」,歷史上的幾個外國探險家把它稱為死亡之海,這是世界上修建和維護難度最大的一條沙漠公路,是世界最長的一條沙漠公路,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條穿越流動性沙漠腹地的沙漠公路。
  • 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世界上唯一一條穿越流動性沙漠的沙漠公路
    市區寬闊的玉龍喀什河全線封閉,不讓人進入河灘尋玉,更不見河道有挖掘機工作的影子,那段瘋狂的日子已成為歷史。民豐到輪臺南的這條1995年開通,橫穿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公路有個簡單的名字--沙漠公路,但所穿越的這個沙漠可不簡單。塔裡木盆地像是一隻碗,碗沿是環繞的天山,崑崙山、阿爾金山和帕米爾高原,碗底裝著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