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塢茶鎮規劃設計效果圖。
浙江在線08月14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袁華明 通訊員 郭秀勤)從杭州市區出發一路往西南,不到半小時的車程就到了龍塢,和城市的喧鬧不同,這裡滿眼碧綠。這個茶香四溢的地方,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現在還有不少的創客也開始向這片山鄉聚集。
作為全省首批37個特色小鎮中唯一與茶相關的小鎮,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的龍塢茶鎮要讓一葉香茗富潤山鄉,讓這個昔日的「萬擔茶鄉」茶香飄遠。
名茶保護地顯活力
這裡,是杭州難得的一處好山水,擁有近五成的西湖龍井茶保護基地。一個個小茶村,雲遮霧繞,泉水叮咚,伴著龍井清香,醉人心扉。
規劃中的龍塢茶鎮面積3.2平方公裡,以原龍塢鎮所在地葛衙莊社區為中心,輻射其他10個村社。從2010年開始,其中的8個行政村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按「一村一品一特色」,建成了一批美麗鄉村。比如,外桐塢風情小鎮,創建為國家3A級景區;圍繞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上城埭龍塢茶村和大清谷旅遊特色村脫穎而出。此外,在之江度假區留泗路整治建設中,還打造了轉塘·葉埠橋雕塑特色街、雕塑創意園。
外桐塢村,如今是杭州名氣很大的「風情小鎮」,村子本身也是3A級景區。村支書張秀龍說,前幾年有美院的師生來村裡寫生,被這裡的自然風光所吸引。後來村裡和這些師生一拍即合,在村裡開起了工作室,成為他們創業發展的基地。房租等收入成為村民們除了茶葉之外的另一筆不菲收入,同時村民的藝術修養也提高了不少。
現在,只要走在龍塢茶鎮內,很多村民都會告訴你,未來的日子比這個還要好很多。「想不到我們這個茶鄉,未來的發展會這麼好。」轉塘街道慈母橋村茶農章永法告訴記者,自己家有5畝茶園,每年茶葉的收入大概有五六萬元,未來隨著龍塢茶鎮的打造,帶來大量遊客,村民們的收入會更高。
在章永法所在的慈母橋村,全村1200多人口,大約有870多畝茶園。村裡的農民春季採茶,其他時間則在外打工。村裡還有4家茶葉企業,目前還是從事比較傳統的茶葉採制和銷售業務,不過已經有企業表示將來會考慮開發新的商業模式。
去年龍塢茶鎮僅茶農茶葉銷售收入就達7000餘萬元,旅遊人數突破了70萬人,實現旅遊收入7000多萬元。記者從轉塘街道了解到,龍塢茶葉產區每年的春茶產量約為140噸,全年產茶量在360噸至370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產量並不是特別大,但是這裡曾有「萬擔茶鄉」的美譽,茶葉質量較高。從工商部門了解到,目前龍塢茶鎮範圍內有100餘家茶葉生產銷售企業以及至少15家茶葉專業合作社。
茶園騎行。
七大功能區蘊商機
位於龍塢茶鎮的杭州龍井茶葉集團是省內知名的一家茶葉銷售企業,董事長祝百昌說,龍塢茶鎮的建設一定會讓這裡的名氣變得更大,對於茶商而言當然是一件好事。
採訪中,一些茶葉銷售企業負責人表示,龍塢茶鎮的建設,「就是政府幫我們企業打了廣告。」其中一位企業主表示,以後我們出去只要說自己的企業是在龍塢茶鎮裡的,就會省去很多自我介紹的環節。
原先的茶葉銷售渠道較為單一,轉型又遭遇瓶頸。在龍塢茶葉產區,這一問題也存在。祝百昌告訴記者,從2013年開始就開始做電商,做一些茶產品的延伸。
讓很多龍塢茶商感到興奮的是,作為茶鎮配套項目的西湖國際茶博城正在緊張建設中。西湖國際茶博城負責人陳春仁介紹說,這一載體將使西湖龍井茶產區真正有一個高大上的茶葉交易平臺,在茶葉流通的整個鏈條上解決倉儲物流包裝、信息支持、電子商務、質量保障、科技研發等諸多環節的問題。
「我們將努力實現西湖國際茶博城與龍塢茶鎮之間的有機結合,實現茶鄉自然風情旅遊與國際茶文化體驗、茶產業鏈大整合、大流通之間有效互動。」陳春仁說。在他看來,龍塢茶鎮的建設與西湖國際茶博城之間,恰好能夠完美結合。
據了解,除了已有的熱點區塊外,整個茶鎮將規劃形成茶園風光觀賞區、茶葉交易集散區、茶文化體驗區、茶鄉民俗體驗區、文創藝術集聚區、戶外運動休閒區、養生健身度假區七大功能區塊。對於茶商而言,這裡商機無限。
五A級景區做目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塘街道黨工委書記馬定忠告訴記者,龍塢滿山綠色的茶園,如今已經是茶農致富的「金山銀山」。「我們的目標是把龍塢茶鎮打造成西溪溼地的姊妹篇、美麗西湖的金字招牌,力爭建成5A級景區。」
茶鎮也吸引了一批知名企業落戶。養生堂是一家以專業生產經營健康產品為主的現代高科技民營企業,成立二十多年來,產業已橫跨保健品、生物製藥、飲用水飲料、食品等領域。公司在龍塢茶鎮的生產基地項目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實施建設中,企業看好的正是這裡的絕佳環境。
在龍塢茶鎮所輻射到的龍門坎村,5年前曾有9家飲用水生產企業,但由於考慮到地下水被過度抽取等因素,這幾年陸續關停了8家,村民們說僅剩的1家也可能要關停。如今村民們都說要利用好龍塢茶鎮建設的機會,把自家建得更漂亮。
就是這個龍門坎村,過去有「百橋村」的說法,在沿溪而居的村子裡,隨處可見私搭亂建的小橋,即便如此,仍有60%的私家車無法開到家門口。今年上半年,圍繞龍塢茶鎮建設,轉塘街道進行了大規模拆違工作,如今很多車子反倒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
拆違,為龍塢茶鎮建設拆出了空間、拆出了綠色。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在龍塢茶鎮規劃範圍內共拆除違章輔房2000多處。「我們把拆違和龍塢茶鎮建設打造有機結合起來,堅持規劃、拆違、設施配套同步進行,一張藍圖繪到底。」該鎮有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龍塢地區的精品旅遊線已經完成,今後將推出以「茶園漫步·養生之旅」為主題的特色旅遊線,把外桐塢的「藝術和民俗」,上城埭的「茶、森林、水庫、民宿」,白龍潭的「水」、「氧吧」串珠成鏈。
這裡還將沿靈龍路打造龍塢茶文化特色街,沿龍門溪建商業步行街,環光明寺水庫建設5.5公裡的茶園山地自行車基地,以及實施龍門坎美麗鄉村精品村、何家村運動休閒特色村、桐塢村美麗鄉村、葛衙莊集鎮整治和慈母橋美麗鄉村重點村的打造。
-小鎮願景
規劃中的龍塢茶鎮是傳統西湖龍井茶產業區域,以杭州轉塘街道葛衙莊社區為中心,輻射帶動龍塢地區慈母橋等其他十個社區(村),帶動外桐塢風情小鎮、大清谷、白龍潭等景區景點。
通過加快發展以「龍塢茶文化產業」為主導,集鄉村旅遊、文化創意、民俗體驗、運動休閒、養生健身等於一體,彰顯茶鄉農業生態風情的國際旅遊綜合體,充分展示中國人文精神、耕讀文化、旅遊文化、藝術文化、懷舊文化、民俗文化、休閒養生文化、運動健身文化,努力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西湖龍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競爭力的特色小鎮。
龍塢茶鎮計劃三年完成總投資50億元,其中2015年投資15億元,2016年投資15億元,2017年投資20億元。
-專家點評
王盈峰(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茶產業發展研究所所長):「茶為國飲,杭為茶都。」這個口號我們已經提了好多年了,但一直以來缺乏以茶文化和茶產業相結合的平臺載體,龍塢茶鎮作為我省首批特色小鎮之一,應當圍繞茶文化和茶產業打造一個平臺,打造成一張杭州茶葉的名片。
杭州茶葉名氣很大,也有像中國茶葉博物館這樣的載體,但是這些大多是公益性的。杭州需要一個市場化的茶產業平臺。打造茶葉特色小鎮,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茶葉特色小鎮的打造,要有別於傳統產業形態。過去梅家塢的農家樂和西湖邊的茶館區相對較為傳統,龍塢一帶過去也有農家樂等業態,但新打造的茶葉特色小鎮要成為高端的平臺。
龍塢茶鎮要打造成一個國際茶文化旅遊綜合體,這樣的想法很好,茶旅結合是當前的一個趨勢,要做好特色化、品牌化的大文章,真正讓茶葉特色小鎮發揮出它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