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熊貓全球十大新聞
2020年,全球大熊貓生態文化事業持續發展,引起全世界各大媒體、網民朋友廣泛關注的大熊貓新聞事件不斷湧現。為了回顧2020年大熊貓保護成就、大熊貓生態文化發展成果、大熊貓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效,進一步提高人們對大熊貓生長現狀、棲息環境、生態文化的關注度,推進野生動物保護、全球生態環境事業發展,由四川省大熊貓生態與文化建設促進會、四川省林草局宣傳中心、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管理分局、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管理分局主辦,四川雅安市盼達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大熊貓網等媒體支持的2020年度大熊貓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受到了廣大網友、專家學者、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積極支持與廣泛參與。
本次評選活動在候選新聞階段,採取網友推薦、機構推薦、媒體推薦、業內專家推薦的方式篩選及初審出符合評選基本條件的30條候選新聞;在公示與評選階段,評選委員會在支持媒體及活動指定大熊貓網上公示了候選新聞名單、評選活動的程序和評選條件,供廣大網民瀏覽、了解。北緯網對專題網頁進行同步轉載,雅安看點微信公眾號、四川雅安微信公眾號、掌上雅安手機客戶端等協辦媒體平臺也會同步進行公示。公示期間,同步進行採用公眾投票和專家評委投票兩種方式進行最終評選。
評選委員會根據投票結果,按照網友投票數佔40%分值、專家評委會投票佔60%分值的原則,將得票數居前10位的新聞評為2020年全球「大熊貓十大新聞」:
1、大熊貓深夜「造訪」村民家,長時間逗留
近日,四川寶興縣村民李光林用手機拍下了一段大熊貓到家「做客」的畫面。視頻裡,這隻大熊貓趴在李光林家的豬圈打盹兒。據悉,大熊貓分別於2020年2月4日晚10點、5日晚8點來到村民家中,直到凌晨才離去。據觀察,這隻大熊貓四歲左右,應該是下山覓食,誤入村民家中。
2、首次!都江堰拍攝到豐富的野生大熊貓日常活動影像
四川都江堰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第一次在同一時段拍攝到包括大熊貓吃、喝、拉、撒在內的豐富生活行為影像。數據表明該保護區管理成效顯著,大熊貓棲息地及野生大熊貓種群情況良好。
3、時隔近四年 四川千佛山自然保護區再次發現大熊貓實體
記者4月10日從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委宣傳部獲悉,繼2016年首次拍到大熊貓母子的野外視頻之後,近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川千佛山自然保護區再次從紅外線照相機數據中發現大熊貓實體。
4、值得期待!大熊貓國家公園將在今年年底建成
大熊貓國家公園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總面積27134平方公裡,是我國首批以單一物種為核心,並在其主要棲息地整合設立的國家公園。
5、全方位保護大熊貓棲息地生態環境 全國首個大熊貓國家公園法庭成立
7月3日,經四川省法院批准,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法庭在阿壩州汶川境內的臥龍特別行政區成立。這是全國首個大熊貓國家公園法庭,標誌著四川法院初步構建起大熊貓國家公園相關司法保護工作新框架,開啟了司法護航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新徵程。
6、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 高齡大熊貓「珠珠」誕下一幼仔
2020年10月11日上午9時31分,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20歲的「珠珠」產下一雄性幼仔,幼仔體重167克,發育良好,母子平安。這是本年度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迎來的第3胎第4隻大熊貓幼仔。
7、四川八月林自然保護區首次拍到野生大熊貓
近日,記者從四川樂山金口河區八月林自然保護區獲悉,保護區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野生大熊貓影像。八月林自然保護區地處涼山大熊貓棲息地北緣,2014年起系統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在保護區網格化布置紅外相機監測,獲取了大量野生動物的影像和分布信息,保護區紅外相機記錄的物種由2014年的16種上升到2020年的24種。
8、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喜迎2020年第一隻熊貓幼仔
2020年6月23日,大熊貓「鑫鑫」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繁殖場順利產下一隻熊貓幼仔,這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今年在國內出生的首隻大熊貓寶寶。
9、滎經牽頭 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聯盟要來了
10月24日,在首屆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研討會暨中國(四川)第四屆森林自然教育大會上,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宣讀了《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關於同意滎經縣人民政府牽頭成立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聯盟的復函》,該聯盟旨在引導和激勵社會積極參與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為主體的自然教育發展建設,強化跨區域自然教育發展合作。
10、首隻在韓國誕生的大熊貓幼仔得名「福寶」
2020年11月4日,在韓國誕生的首隻大熊貓被命名為「福寶」,這是旅韓中國熊貓夫婦「愛寶」「樂寶」日前誕下的幼仔。此前,愛寶樂園為其公開徵名,候選名字包括「超寶」、「星寶」、「倖幸」和「福寶」。徵名活動近日結束,「福寶」以1.7萬票位居第一。
四川省大熊貓生態與文化建設促進會
2020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