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小龍:埃及青年,新華社外籍記者。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羅伯特·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
從金字塔到萬裡長城,
北漂7年,尼羅河畔長大的他,
早已愛上麻辣燙,也愛打麻將,
東北話?那也是槓槓的!
阿拉伯諺語有云:
「求知,哪怕遠在中國。」
為何與中國結緣?
是青春叛逆的決定,
是命運奇妙的指引。
高考、畢業、求職,
在一個個人生路口,
他拒絕父母規劃的路線,
只想過屬於自己的人生。
當機會降臨時,
他只要,
一張去中國的機票。
要走少有人走的路,
就要吃少有人吃的苦,
流少有人流下的汗水。
跑兩會、趕現場,
在中國做記者的他,
不僅是尼羅河的兒子,
也漸漸為中國而驕傲。
「新青年」演講第22期
邀請埃及青年
穆小龍
講述他的中國故事
《我想要一張往返中國的機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的中文名字叫穆小龍,穆桂英的穆,大小的小,中國的龍。
在中國生活了7年的我,作為一個「北漂」的外國人,經常會被問到很多「奇葩」的問題。
中國人看到我的時候會問:「埃及人,你們那兒都是沙漠吧?」
我說,「其實我長大了才知道沙漠在哪裡。」
「那你們是不是騎著駱駝去上班?」
我說:「是啊,公司樓下還有幾個駱駝場呢!」
還有,「你們那兒是不是可以娶好多老婆?」你們真的不了解埃及的女孩兒,埃及女人可厲害了,一個埃及男人如果敢在路上看別的女孩一眼,會立馬被她幹掉!所以,沒你們想像的那麼誇張。
我相信很多人會很好奇我和中文、和中國的緣分是怎麼來的。那我可以用兩個詞概括,一個是「命運」,一個是「決定」。
我高考的時候,有一次回家的路上,我聽見我的鄰居在講我不懂的語言,我就好奇:「哥們兒,你這學什麼呀?」然後他就跟我說:「我是中文專業的學生,現在在學中文,所以和朋友在用中文交流。」
然後,這個事兒過了很久,直到我的高考成績出來以後。雖然我是個理科學生,但我發現我的語言科目,阿拉伯文、英文、德文基本上都是滿分,反而物理、數學、生物的分數,相對來說稍微低一點。
我就偷偷地去開羅大學文學院,看看有什麼語言專業我可以學。然後,那邊的工作人員就和我說了一句:「我們有一個新開的中文系,才有20個學生一班。」當時我覺得這個是老天給我的信號,我就是要學中文。
然後,我從2005年一直到現在學中文,我覺得自己基本上成了半個中國人吧,這是我和中文的「命運」。
退伍了以後,我做了一段時間導遊,後來我就想我要不要接著做導遊。當時我就接了一份工作,是做翻譯,一個香港媒體要拍一個關於埃及的紀錄片,然後我要給他們做翻譯和嚮導。
雖然他們給我的工資沒有我做導遊高,但我就覺得,如果能有機會讓中國的朋友更了解我的國家的話,我就要做,所以我就接了這份工作。這個工作做完了以後,他們問我要多少錢工資,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自然而然地說了一句:「我想要一張往返中國的機票」。
從2005年到現在,我與中國結緣13年了。我喜歡吃麻辣燙,喜歡打麻將,特別是四川麻將,我四川麻將打得還可以。基本上,我就是半個中國人吧!
我生活當中有了好多變化,最大的變化可能就是我爸爸對我的認可。
我爸爸是工程學院的一名老師,他從小給我設定的路線:長大了,要當一位工程師,這也是整個家庭的夢想。我記得他跟我說的一句話:「你聽我說,孩子,你要去最好的最貴的學校,不用擔心錢,去學工程專業吧!」這是在埃及比較穩定的路線,怎麼說呢,文明古國的套路都一樣的。
然後我就拒絕了,我說我決定要學習中文。我真的無法形容他當時的那種眼神,讓我感覺,「這個兒子是不是失敗了?」「是不是廢了?」「是不是未來就沒有了?」
雖然我心裡有點慌,但是我也覺得,他們說的不一定對,畢竟他們也沒有體驗過。他們這種話雖然讓我覺得心裡很慌,但是也讓我堅強。你們覺得我不會成功是吧?我就會成功給你們看!
我來中國後,我的人生變得很有趣。我去了中國的好多城市,去了中國好多地方,人生變得非常有趣。不僅是這樣,我被我們政府邀請回家參加世界青年論壇,這個論壇是我們總統舉辦的。在演講的時候,他就一直拿中國舉例子,說中國的發展有多快、有多好,我真的無法形容我當時的那種自豪。「你知道嗎?」「對啊,我知道啊,我就在那生活,我什麼都看見了!」那種感覺特別爽。
不僅這樣,去年我回家的時候我也收到了中國大使館和開羅文化中心的邀請。他們說在埃及,喜歡我的人很多,說我是個好榜樣,他們要給我辦一個粉絲見面會。這個粉絲見面會本來要來兩百多人,沒想到來的人真的特別多,排隊的人也很多,還有站著聽我演講的人,也很多。最重要的是,我爸媽來了。
我記得我爸來的時候,被那個文化參贊直接邀請到VIP的休息區。我演講的時候他就剛好坐在第一排,我都不敢看他,因為我覺得看他我整個心都會慌。但是偶爾看他一下,我感覺,確認過眼神,他的整個眼神都是充滿驕傲的那種感覺。我當時就覺得:哇!他認可我了,我真的做到了!
不僅是這樣,我在回埃及的時候還上過幾個收視率還不錯的節目,就是介紹我在中國的經驗,我在中國的人生,講中國人怎麼吃、怎么喝、怎麼玩,就是文化交流。我爸爸一旦看到有我的節目,就打電話給各種朋友說:「這是我的兒子!當初是我讓他學中文的。」
我的故事就是這樣,我相信如果當初我沒有選擇學習中文,如果當初沒有選擇做我現在做的事情,我可能會在埃及某個沙漠裡尋找石油,離我家人很近,掙得也很不錯,生活也比較平靜,但是可能生活沒有那麼有趣,那麼好玩。所以,我相信就我們作為青年,我們要堅持自己的夢想。
我感覺小時候就生活在一個小泡泡裡,這個泡泡就是家人和我的好朋友、愛我的人,他們用愛和關懷給我做了一個泡泡。然後我學了中文,把這個泡泡給扎破了,扎破了以後,看到了世界有多麼美好。
謝謝大家。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新青年對話穆小龍
訪談實錄
問:你覺得中國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
答:中國對我來說一直是很新鮮的地方,我跟中國交流從05年到現在已經13年了。但是一直到現在,我每天都能發現新鮮的東西,新鮮感一直在。而且我覺得中國是非常多樣化的地方,從北方到南方,無論是習俗還是語言,都是怎麼樣研究都研究不完的。所以一直有新鮮感、好奇感,我在這裡很開心 。
問:適應中國的生活嗎?
答:我覺得,作為一個埃及人,我來自文明古國,中國也是一個文明古國。我老說,文明古國的「套路」都是一樣的。我覺得相似的地方有很多,中國人和埃及人多少都有些「迷信」。比如說,中國人說你打噴嚏是有人想你,埃及人說你咳嗽是有人想你,這種東西多少會有。包括父母催婚、父母管孩子、家庭觀念、婆媳關係好多都跟埃及一模一樣,這是讓我比較適應的地方。
問:來中國後對中國的認識有沒有被改變?
答:有很多。雖然中國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國,但是兩個國家的老百姓互相認識也不是很多,我們僅僅停留在一些印象上。比如說,中國人覺得埃及都是沙漠,這個地方很神秘,有木乃伊、金字塔、尼羅河。埃及人覺得中國有成龍、李小龍,中國人都會功夫,是不是每個中國人都可以飛起來,什麼都是中國製造。這些東西,就是大家對對方的印象。我在這裡,就能做到讓埃及人了解真正的中國,讓中國人了解真正的埃及,我覺得這是我非常擅長的。
問:什麼樣才算新青年?
答:新青年不就是年輕人的意思嗎?新青年的標準有兩個出發點:一是自己,一定要把自己變得更好,要相信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很多很偉大的人小時候都是很普通的孩子,甚至很窮,沒有受到特別好的教育,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奮鬥和努力變成榜樣,變成偉大的人。所以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會通過努力變得偉大,變得更好。另一個出發點是社會,你在一個環境中生活,環境怎麼樣都會影響到你,因為你在這裡生活。但你也要記得,你要去影響這個社會,就是要回報社會。
問:想對中國當代新青年說的話?
答:你們生活在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好的階段,國家的發展很快,很多的政策都在幫助你們,讓你們創新創業,做更好的自己。肯定會有壓力,但是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你們面對壓力的時候,要相信還有好的方面,利用這個變成更好的自己。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讚譽榮耀紛至沓來,
曾經的叛逆少年衣錦還鄉,
確認過父親的眼神,
他明白他的青春已然無悔。
「小的時候就像,
生活在一個愛的泡泡裡,
當我扎破它時,
才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我們何嘗不曾對世界好奇過,
卻又默默接受了生活的套路?
發現更大的世界,
也讓世界發現你。
新青年,無國界。
全球化知識分享品牌
分享新時代的青年故事
↑↑↑
報名通道
平臺矩陣:@新青年YouthTalks
嘉賓推薦:YouthTalks@qq.com
意見建議:xiaolong@xinhua.org
— 新華社新青年工作室出品 —
往期連結:
第1期:今天,我們以這種方式向他們致敬 | 彭凱
第2期:「陳海局長」:年輕人如何與欲望相處 | 黃俊鵬
第3期:我們什麼都輸了,總該贏場球吧 | 楊臻
第4期:「奇葩女王」的人生「排除法」 | 馬薇薇
第5期:年少成名後,長大是最可怕的事 | 張一山
第6期:他們都走了,但我從不害怕 | 徐卓
第7期:趁年輕,多談轟轟烈烈的「戀愛」 | 尼格買提
第8期:成長是一個又遺憾又驚喜的過程 | 王源
第9期:出發!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陳冬
第10期:自行車和自己都不能「掉鏈子」 | 胡瑋煒
第11期:來自汶川震區的她當上了人大代表 | 徐萍
第12期:懷揣女排精神,打好人生下半場 | 惠若琪
第13期:今天,我們好好談談中國足球 | 馮瀟霆
第14期:那段歷史她們可以忘記但我們不能 | 郭柯
第15期:人生怎麼發球,我都接 | 丁寧
第16期:王羲之沒告訴你的事,她來告訴你 | 瀟涵
第17期:世界讀書日:年輕人要不要讀雞湯 | 張皓宸
第18期:奮鬥!新時代的勞動者 | 勞動節特輯
第19期:長大後,我就成了解放軍 | 馮維
第20期:面對人工智慧,人類如何和解 | 柯潔
第21期:有中國北鬥,魯濱遜不再漂流 | 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