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記者穆小龍)2006年在開羅大學中文系,我第一次接觸中國春節的習俗。那時候,我們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因為不能回國陪家人過年,感到很難過,那時我才知道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有多重要。後來,我邀請中國留學生在除夕夜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包餃子,雖然年過得很簡單,年味兒也沒那麼濃,但是我們也一樣開心。
從2006年到現在,我每年過年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無論在哪兒過或者跟誰一起過,一定要實現過年的團圓。
我也來自一個非常重視節日和家庭的國家,埃及的家庭觀念跟中國很相似,這一點讓我非常理解為什麼一到過新年的時候,大家都那麼著急回家。甚至看《人在囧途》的時候,我感動到流淚。
埃及青年穆小龍。 新華社發圖片由穆小龍提供
雖然我在中國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回埃及過節,但是中國過年補償給了我這種暖暖的感覺。所以,身在中國的我從來不會錯過過年。
從2006年至今,我已經吃了12次年夜飯,收了不少紅包,去了很多次廟會,就像中國成語說的「入鄉隨俗」一樣過年。這篇文章裡我想和大家分享留給我最深刻印象的過年。
外國人團聚過春節
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快,吸引很多外籍人,特別是年輕人,來到中國來尋找好機會。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大部分人也會被中國濃厚的文化吸引。2013年,我們幾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決定一起在北京過年。
來自埃及的我揉麵團,來自墨西哥的老師包餃子,來自美國的學生準備餃子餡兒,來自突尼西亞的朋友在牆上布置裝飾,還有來自義大利的會計教大家如何打四川麻將。
就這樣,我們幾個人把飯做好了,邊吃邊聊各種話題,比如我們在中國的日子,我們不同領域的工作,甚至分享我們在自己的國家如何過新年等等。
大家吃完就開始打麻將,邊打邊觀看電視裡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雖然我們沒有特別認真看電視,而且有些人不懂中文,但我們也了解到沒有春晚的除夕夜就沒有年味。到了零點新年鐘聲敲響時,大家馬上跑到陽臺看煙花。
雖然通常過新年一般都跟家人在一起,但是那天我們幾個朋友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大家一起過年的感覺也很好。所以,過年如果不能和家人一起,那一定要和你愛的人一起過,和朋友也一樣可以過得很開心。
埃及也有廟會
2017年春節,我回埃及開羅探親。
見到中國朋友時,我問他:「今年你怎麼過年?」;
他回答說:「去逛廟會!」
我第一反應是:「你定了哪天的航班回國?」
;他居然說:「暫時不回去,我要去逛逛開羅的廟會,要不要一起去?」
我很興奮的回答: 「走,一起去!」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也在擴大。埃及高校裡的孔子學院和中文專業越來越多,學中文的埃及人也越來越多。
跟朋友一起去廟會的時候,我也帶了我的幾位好朋友。他們一直對我在中國生活表示很好奇,這真是一個好機會讓他們體會一下中國過年的氣氛。
2017年春節埃及開羅舉行的廟會門票。 新華社發圖片由穆小龍提供
我們一起去了舉辦廟會的地方,也就是開羅最大的公園--愛資哈爾公園。到了公園之後,我發現好多埃及人和中國人一起看表演,川劇變臉、舞龍舞獅,還有雜技表演,我的朋友們看得很開心。在開羅也能看到中國的藝術和文化,讓埃及朋友們了解中國過年的習俗,我也很興奮。
今年春節我沒回國休假,但是我的埃及朋友發信息問我:「今年廟會還辦嗎?我們還想去。」;
我就回答:「你們明年來北京陪我過年吧,這樣可以感覺到正宗的中國年味。」
最正宗的年夜飯
2018年春節,穆小龍在朋友家吃年夜飯。 新華社發圖片由穆小龍提供
今年春節對我來說最特別,一位中國朋友邀請我去他們家裡吃年夜飯。收到她的邀請之後我很激動,因為在當地人的家裡過年可以感受到最正宗的氣氛。
我朋友家在燕郊,離北京大概一個小時的車程。到了朋友家之後,她的家人熱情地接待我,她媽媽主動跟我說,大部分菜沒有豬肉,你可以放心吃,我突然覺得內心很溫暖。
我的朋友是南方人,但長期在北京生活,南北的飲食她都很喜歡,那天晚上他們準備一桌豐盛的年夜飯。除此之外,我們品嘗了餃子,還吃了湯圓。
朋友家豐盛的年夜飯。 新華社發圖片由穆小龍提供
晚飯之後,大家坐在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吃各種各樣的小吃。那天晚上,我一直在吃,嘴巴基本上沒有停下來。我們一直談論各種各樣的話題,包括埃及和中國的過新年習俗。
作為外國人,我一直覺得沒有鞭炮的聲音,少了很多年味。最近幾年,為了減少汙染和保證大家過年的安全,很多地方不允許放鞭炮。
很幸運的是,朋友家附近可以燃放鞭炮,過了零點,大家相互拜年,然後我們放了鞭炮。今年的春節特別完美,我感覺到家裡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