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青年穆小龍自述:我和春節的那些故事

2020-12-25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記者穆小龍)2006年在開羅大學中文系,我第一次接觸中國春節的習俗。那時候,我們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因為不能回國陪家人過年,感到很難過,那時我才知道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有多重要。後來,我邀請中國留學生在除夕夜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包餃子,雖然年過得很簡單,年味兒也沒那麼濃,但是我們也一樣開心。

從2006年到現在,我每年過年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無論在哪兒過或者跟誰一起過,一定要實現過年的團圓。

我也來自一個非常重視節日和家庭的國家,埃及的家庭觀念跟中國很相似,這一點讓我非常理解為什麼一到過新年的時候,大家都那麼著急回家。甚至看《人在囧途》的時候,我感動到流淚。

埃及青年穆小龍。 新華社發圖片由穆小龍提供

雖然我在中國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回埃及過節,但是中國過年補償給了我這種暖暖的感覺。所以,身在中國的我從來不會錯過過年。

從2006年至今,我已經吃了12次年夜飯,收了不少紅包,去了很多次廟會,就像中國成語說的「入鄉隨俗」一樣過年。這篇文章裡我想和大家分享留給我最深刻印象的過年。

外國人團聚過春節

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快,吸引很多外籍人,特別是年輕人,來到中國來尋找好機會。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大部分人也會被中國濃厚的文化吸引。2013年,我們幾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決定一起在北京過年。

來自埃及的我揉麵團,來自墨西哥的老師包餃子,來自美國的學生準備餃子餡兒,來自突尼西亞的朋友在牆上布置裝飾,還有來自義大利的會計教大家如何打四川麻將。

就這樣,我們幾個人把飯做好了,邊吃邊聊各種話題,比如我們在中國的日子,我們不同領域的工作,甚至分享我們在自己的國家如何過新年等等。

大家吃完就開始打麻將,邊打邊觀看電視裡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雖然我們沒有特別認真看電視,而且有些人不懂中文,但我們也了解到沒有春晚的除夕夜就沒有年味。到了零點新年鐘聲敲響時,大家馬上跑到陽臺看煙花。

雖然通常過新年一般都跟家人在一起,但是那天我們幾個朋友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大家一起過年的感覺也很好。所以,過年如果不能和家人一起,那一定要和你愛的人一起過,和朋友也一樣可以過得很開心。

埃及也有廟會

2017年春節,我回埃及開羅探親。

見到中國朋友時,我問他:「今年你怎麼過年?」;

他回答說:「去逛廟會!」

我第一反應是:「你定了哪天的航班回國?」

;他居然說:「暫時不回去,我要去逛逛開羅的廟會,要不要一起去?」

我很興奮的回答: 「走,一起去!」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也在擴大。埃及高校裡的孔子學院和中文專業越來越多,學中文的埃及人也越來越多。

跟朋友一起去廟會的時候,我也帶了我的幾位好朋友。他們一直對我在中國生活表示很好奇,這真是一個好機會讓他們體會一下中國過年的氣氛。

2017年春節埃及開羅舉行的廟會門票。 新華社發圖片由穆小龍提供

我們一起去了舉辦廟會的地方,也就是開羅最大的公園--愛資哈爾公園。到了公園之後,我發現好多埃及人和中國人一起看表演,川劇變臉、舞龍舞獅,還有雜技表演,我的朋友們看得很開心。在開羅也能看到中國的藝術和文化,讓埃及朋友們了解中國過年的習俗,我也很興奮。

今年春節我沒回國休假,但是我的埃及朋友發信息問我:「今年廟會還辦嗎?我們還想去。」;

我就回答:「你們明年來北京陪我過年吧,這樣可以感覺到正宗的中國年味。」

最正宗的年夜飯

2018年春節,穆小龍在朋友家吃年夜飯。 新華社發圖片由穆小龍提供

今年春節對我來說最特別,一位中國朋友邀請我去他們家裡吃年夜飯。收到她的邀請之後我很激動,因為在當地人的家裡過年可以感受到最正宗的氣氛。

我朋友家在燕郊,離北京大概一個小時的車程。到了朋友家之後,她的家人熱情地接待我,她媽媽主動跟我說,大部分菜沒有豬肉,你可以放心吃,我突然覺得內心很溫暖。

我的朋友是南方人,但長期在北京生活,南北的飲食她都很喜歡,那天晚上他們準備一桌豐盛的年夜飯。除此之外,我們品嘗了餃子,還吃了湯圓。

朋友家豐盛的年夜飯。 新華社發圖片由穆小龍提供

晚飯之後,大家坐在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吃各種各樣的小吃。那天晚上,我一直在吃,嘴巴基本上沒有停下來。我們一直談論各種各樣的話題,包括埃及和中國的過新年習俗。

作為外國人,我一直覺得沒有鞭炮的聲音,少了很多年味。最近幾年,為了減少汙染和保證大家過年的安全,很多地方不允許放鞭炮。

很幸運的是,朋友家附近可以燃放鞭炮,過了零點,大家相互拜年,然後我們放了鞭炮。今年的春節特別完美,我感覺到家裡的溫暖。

相關焦點

  • 埃及青年穆小龍:我想要一張往返中國的機票
    穆小龍:埃及青年,新華社外籍記者。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新青年」演講第22期邀請埃及青年穆小龍講述他的中國故事《我想要一張往返中國的機票》你們真的不了解埃及的女孩兒,埃及女人可厲害了,一個埃及男人如果敢在路上看別的女孩一眼,會立馬被她幹掉!所以,沒你們想像的那麼誇張。我相信很多人會很好奇我和中文、和中國的緣分是怎麼來的。那我可以用兩個詞概括,一個是「命運」,一個是「決定」。我高考的時候,有一次回家的路上,我聽見我的鄰居在講我不懂的語言,我就好奇:「哥們兒,你這學什麼呀?」
  • 獨家|習近平自述:我的讀書故事
    「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如是說。「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如今,在習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到來之際,我們盤點了習近平自述的讀書故事,以饗讀者。
  • 埃及青年學生:在參與中體驗中國春節文化
    埃及青年學生:在參與中體驗中國春節文化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米春澤):中國農曆新年將至,1月21日,在埃及首都開羅,眾多埃及青年學生與中國駐埃及使館外交官、中資機構員工及中文教師等歡聚一堂,歡慶中國新春佳節,一同體驗中國茶藝
  • 埃及青年學生:在參與中體驗中國春節文化
    埃及青年學生:在參與中體驗中國春節文化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米春澤):中國農曆新年將至,1月21日,在埃及首都開羅,眾多埃及青年學生與中國駐埃及使館外交官、中資機構員工及中文教師等歡聚一堂,歡慶中國新春佳節,一同體驗中國茶藝
  • 我和YHA青年旅舍的故事
    在行走的路上,你和YHA青年旅舍,有過怎樣的故事呢?記得在倫敦獨自旅行,大部分時間窩在大廳寫論文,有個妹子忽然指著我電腦上的貼紙說:「你到底去過多少迪士尼啊?」 然後兩人視線碰上,開始大笑。後來我去了更多地方,因為青旅有過交集的人也多失去聯繫,然而每當我想到那一張張臉和每張臉背後我所知道或不解的故事,我就知道那些記憶依舊然在我內心深處閃閃發光。
  • 埃及「歡樂春節」喜慶中國羊年到來
    原標題:埃及「歡樂春節」喜慶中國羊年到來  本報開羅2月15日電(記者於傑飛)「中埃青年慶新春歌舞晚會」14日晚在埃及青年體育部劇場精彩上演。此次演出由中國駐埃及使館、埃及文化部和青體部共同主辦,開羅中國文化中心承辦,是埃及「歡樂春節」系列活動之一,也是「中阿友好年」「中阿絲綢之路文化之旅」和「聚焦非洲」等活動的重要項目之一。
  • 埃及青年學生:在參與中體驗中國春節文化(圖)
    埃及青年歡慶中國農曆新年,試穿中國民俗服飾。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米春澤)中國農曆新年將至,1月21日,在埃及首都開羅,眾多埃及青年學生與中國駐埃及使館外交官、中資機構員工及中文教師等歡聚一堂,歡慶中國新春佳節,一同體驗中國茶藝、包餃子、寫春聯、試彈民族樂器、試穿民俗服飾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 薩拉赫出埃及記:讀完這個故事你才會明白他為何哭得那麼傷心
    現在,所有的國人都以他為榮,埃及足球也開始尋求更多地輸出球員學習先進足球文化,並對國家隊本屆世界盃的表現高看一線。好在賽後,埃及國家隊發布推特表示:經過利物浦隊醫的檢查,利物浦隊醫對薩拉赫出戰世界盃表示樂觀。此前在接受利物浦官網採訪時,薩拉赫曾經講述了一段長達20多年的自己的故事。從一名埃及本土小球員到如今和C羅扳手腕的巨星,有多麼的不容易。
  • 埃及青年學生:在參與中體驗中國春節文化(圖)
    埃及青年歡慶中國農曆新年,試穿中國民俗服飾。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米春澤)中國農曆新年將至,1月21日,在埃及首都開羅,眾多埃及青年學生與中國駐埃及使館外交官、中資機構員工及中文教師等歡聚一堂,歡慶中國新春佳節,一同體驗中國茶藝、包餃子、寫春聯、試彈民族樂器、試穿民俗服飾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 埃及在華留學生:每年在中國過不一樣的春節
    對我來說,自從開始學漢語,每位中國老師總會給我們講春節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中國人怎麼準備過春節,怎麼過,吃什麼等等關於春節的精彩的話題,使每個同學心裡好期待親身到中國過春節。隨著中國和埃及友好關係日益加深,在埃及的華人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學漢語和想了解中國文化的埃及人也越來越多,所以,每年春節,埃及就會舉辦很隆重的「歡樂春節大廟會」。
  • 春節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在埃及舉辦
    人民網開羅1月22日電(記者周輖)21日,一場以「中埃共歡慶 同過中國年」為主題的春節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辦,吸引來自開羅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等5所埃及高校的學生及對春節文化感興趣的當地民眾積極參與。
  • 埃及小夥:用阿拉伯語給埃及人講中國故事
    在這一年中,他的中文水平有了極大提升,這讓他懷抱信心在讀大四時,再次參加了「漢語橋」比賽,獲得埃及賽區非常好的成績。讓他感到幸運的是,有機會申請到獎學金到中國傳媒大學播音專業攻讀碩士學位。劉正曦發現自己所學的播音知識對外國朋友學中文幫助很大,就常在「臉書」上分享相關知識,還幫助口音較重的朋友糾正發音。「我希望學好專業知識,將來可以傳播中國故事和文化。」劉正曦說。
  • 外交部和駐埃及使領館:注意春節期間赴埃及旅遊安全
    央視網消息:春節臨近,不少中國公民計劃赴埃及旅遊。鑑於近期埃及部分地區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各類治安事件時有發生,外交部領事司和中國駐埃及使領館特別提醒:計劃赴埃及旅遊的中國遊客,建議參團旅遊,不建議單獨在埃及遊覽。儘量選擇有資質的國內旅行社參團。
  • 通訊:一位中國漢語老師在埃及的第八個春節
    新華社開羅1月26日電通訊:一位中國漢語老師在埃及的第八個春節新華社記者吳丹妮 李碧念「這已經是我在埃及的第八個春節了。」穿著粉色毛衣的朱廷婷正在她所居住的公寓中一邊整理房間一邊笑著對記者說。對於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朱廷婷來說,能有機會安心在家收拾一下屋子是件難得的事。今年春節恰逢埃及學生期末考試,朱廷婷和她的同事們不僅要對八個班的本科生以及在讀碩士、博士進行考試,還要為春節後的駐埃及中國企業校園招聘、計劃中的社科院專家講座等做各項準備工作。
  • 首屆埃及中國「春晚」亮相開羅 中埃文化元素交相輝映
    從這當中體現的是埃及民眾對中國『春晚』的重視和我們中國人在當地舉辦埃及式中國『春晚』的榮幸與自豪。」 談到自己參與主持晚會的經歷,王帥說:「其實我以前做過很多次主持人,但是『春晚』的舞臺(對我來說)完全不一樣。我剛開始學中文的時候,有一位老師給我們看一些外國人上中國春晚的(視頻),比如(加拿大人)大山老師。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什麼是相聲,什麼是中國的春晚。春晚(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是相聲,所以我經常會聽郭德綱、于謙老師的相聲。
  • 吾輩青年當讀《北平無戰事》,以此緬懷英雄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但有些故事,它從沒有被史書鐫刻和後人銘記,那些故事裡的人和事,我們只能用「無名英雄」來代替。戰爭分為兩種,一種橫屍遍野、炮火連天。另一種,沒有硝煙,卻殺人於無形,波瀾不驚的水面下,滿是激流。吾輩青年但有熱血,有些劇不得不看,而它應當排進前列。
  • 春節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在埃及舉辦
    人民網開羅1月22日電(記者周輖)21日,一場以「中埃共歡慶 同過中國年」為主題的春節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辦,吸引來自開羅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等5所埃及高校的學生及對春節文化感興趣的當地民眾積極參與。
  • 臺灣青年的春節迷思:我們要的不多
    回顧最近一個月,我看了許多與春節有關的文章,特別是那些出自臺灣青年之手的文字,讓我對兩岸同過中華民族傳統佳節這件事,生出了頗多感慨與思緒。第一篇的作者王裕慶是位在大陸攻讀博士學位的臺籍青年,由於最近幾年在大陸的時間比臺灣多,所以他今年特意帶上大陸籍妻子回臺灣過年,並將自己的體悟記錄下來。
  • 當文藝青年和吃貨青年一起去旅行
    文藝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吃貨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嘗。樂途君想問,你是哪一種呢?文藝青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吃貨青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一嘗。文藝青年:心靈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 當文藝青年,和吃貨青年去旅行...
    文藝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吃貨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嘗。小悠想問,你是哪一種呢?文藝青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文藝青年:心靈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去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加德滿都,微笑著對別人說Namaste;去浸泡在佛法文化中的斯裡蘭卡,感受熱帶海濱的魅力;去瑞士、埃及、奧地利、法國、德國……哦,還是攢攢錢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