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作協參加「保護傳統村落與弘揚陝北文化」研討會載譽歸來

2020-12-25 左書文苑

府谷縣作協主席孫文慧等人參加榆林市陝北文化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保護傳統村落與弘揚陝北文化」研討會載譽歸來

2020年12月20日,府谷縣作家協會主席孫文慧、秘書長楊建勳、《府州文苑》校編趙振清一行三人,參加了在榆林召開的榆林市陝北文化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保護傳統村落與弘揚陝北文化」研討會。

初冬的駝城,雖然有些寒氣,但天氣晴朗,榆林市委七樓會議室內暖意融融、文氣濃濃。原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榆林市陝北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張芳出席會議並講話,原榆林市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榆林市陝北文化研究會會長龍雲主持會議並作總結講話。原榆林市委講師團團長、榆林市陝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雷潤峰作了題為《堅守 堅定 堅持 堅強》的工作報告。研究會新老會員等60多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表彰了「保護傳統村落與弘揚陝北文化」專題研討活動優秀組織與優秀論文。榆林市陝北文化研究會授予橫山區黃土文化研究會、府谷縣作家協會(原縣黃土文化研究會) 「保護傳統村落與弘揚陝北文化」專題研討活動優秀組織獎。

授予《淺議傳統村落志的編寫》(張俊誼)、《保護陝北傳統村落之淺見》(馬騰明)、《民間古建築中蘊含的文化元素》(李愛亮、李玲)、《賈大峁一一座人類歷史底蘊豐厚的山》(賈鵬虎、馮光雄)、《關於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思考——由橫山區趙石畔鎮王皮莊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談起》(周風舉)、《關於對「千年古村麒麟溝」加強保護的幾點建議》(李發源、李曉明、劉秀萍)、的《「蹄林」初考》(雷建忠、杜治文)、《在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歷史大變局中如何保護榆林市的傳統村落,弘揚中華文化》(魯光元)為「保護傳統村落與弘揚陝北文化」專題研討活動優秀論文獎。

授予《保護傳統村落磁堯洶,點亮地方文化之光》(楊建勳)、《留住陝北文化的「根」》(趙振清)、《府谷縣古村落紫花坪歷史文化探秘》(張玉璽)、《黨氏莊園一一座農耕文明的博物館》(李貴龍)、《榆林市沿黃七邑城鄉古民居調硏筆記》(魯翰)等13篇文章為「保護傳統村落與弘揚陝北文化」專題研討活動優秀論文獎。現場給獲獎先進集體及優秀論文作者頒發了獎牌和榮譽證書。

與會人員還聽取了張俊誼、馬騰明、李愛亮、馮光雄、李發源、楊建勳、李貴龍等7名優秀論文作者的專題研討發言,在分享了他們的研討成果後,均表示收穫多多,受益匪淺。高琳和孫丹代表新入會會員作了表態發言,她們表示定會繼承前輩們能吃苦、講奉獻、肯鑽研、善堅守的研究精神,充分發揮各自才能,為推動陝北文化研究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會後,府谷作協一行三人帶著豐碩的會議成果滿載而歸。

相關焦點

  • 海南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舉辦了多場講座,收穫了大量的「文化粉絲」。2020年12月6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
  • 巫山召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討會
    為更好的提升我縣村容村貌品質,保護和傳承傳統村落的地域文化,11月8日,我縣邀請國內知名專家蔣永生、李永明、郭道榮一行七人到我縣雙龍鎮安坪村實地考察並召開「巫山縣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討會」。縣委副書記鄧昌君陪同考察並出席會議。
  • 《探訪林州古村落遊記》作品研討會在安陽召開
    6月23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陳志亮《探訪林州古村落遊記》作品研討會在安陽中原賓館成功召開,中華現代文學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北京寫作學會文化藝術促進會執行主席、CCTV我愛你中華《放飛夢想》欄目總監林臏,中國現代文化報副主編李廣慶,安陽市作協副主席、安陽縣作協主席桑明慶,安陽縣作協名譽主席
  • 劉美玉陝北民歌音樂會在府谷舉辦 老中青三代民歌手演繹陝北民歌傳承
    本報榆林訊(記者 劉美)1月6日下午,由中共府谷縣委宣傳部、府谷縣文體廣電局主辦,府谷縣青年音樂家協會、府谷縣鑫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陝西省文化惠民演出走進府谷、傳承陝北民歌創建文明城市、劉美玉陝北民歌音樂會在府谷縣大劇院舉辦。
  • 四大工程提升府谷文化軟實力
    以府州城、七星廟景區建設為重點,認真實施旅遊文化工程府州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省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宋城。 以二人臺為重點,著力打造地方品牌文化工程,擴大府谷文化影響力2008年3月,府谷二人臺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同年12月,府谷縣成立了二人臺藝術團
  • 秦曄:府谷文化的古韻新風
    據《延綏攬勝》中記載:「有清乾道之際,府谷文化水準居陝北第一」。「禮儀鄉俗頗俱文邦之遺風」。雖然乾道年間的文化盛況未能乘勢節節攀升,但是,府谷地方良好的禮儀風尚,一直延續至今。近代文化的傳承府谷地方人文環境的優越,人言是上蒼造化的緣故。
  • 「彰顯貴州獨特優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陽明文化學術研討會
    圖為 「彰顯貴州獨特優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陽明文化學術研討會現場   >  4月11日下午,「彰顯貴州獨特優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陽明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貴陽市觀山湖區喀斯特公園舉行。  3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說,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只要把我們的優秀文化傳承好,核心價值建設好,就一定能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
  • 廣州紫馨徐亞紅主任參加2017艾爾建亞太解剖研討會載譽歸來
    2017年6月30日,由全球醫美行業領導者、世界500強公司——美國艾爾建公司主辦的2017亞太解剖學術研討會議「Allergan Medical Institute®- Essential(Applied Anatomy Workshop)」圓滿落幕,廣州紫馨無創美容中心徐亞紅主任載譽歸來。
  • 2020陝西府谷長城保護與利用高峰論壇舉行
    縣委書記李新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乃延,縣政協主席楊艾霞,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樊小榮,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豔華,副縣長尹玲,縣政協副主席董金海,長城沿線鄉鎮黨政負責人及分管領導,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從事長城保護的志願者,部分長城保護站工作人員和部分文旅企業代表參加論壇。尹玲主持論壇。
  • 保護傳統村落 傳承歷史文化
    邵陽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進行立法調研。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為濟參加調研。王昌義在調研中指出,加強傳統古民居保護與古村落風貌維護,合理利用古村落資源,對傳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造福子孫後代等具有重要意義。邵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鬱的民族風情,在邵陽的青山綠水間更是散落著大量的傳統村落,它們見證了邵陽千年的歷史,傳承著邵陽的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傳統文化,彌足珍貴,不可再生,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 傳統村落與廟會文化當代價值研討會在井陘圓滿結束
    宋衛 攝  長城網石家莊3月5日訊(記者 李書軍)3月5日,「我們的節日—2018中國井陘春節民俗展演暨傳統村落與廟會文化在當代價值研討會」在石家莊市井陘縣圓滿結束。  此次活動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共井陘縣委、井陘縣人民政府承辦,以「擁抱新時代,擔當新使命」為主題。
  • 保護傳統村落,厚植優秀傳統文化之根!
    現今,讓人們「記得住鄉愁」,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就是保護好傳統村落。保護傳統村落,要從保護傳統建築開始。《中國新聞周刊》一篇報導曾經提到:據相關部門統計數字顯示,我國的自然村十年間由360萬個銳減到270萬個。這意味著,每一天,中國就有80個到100個村莊消失。這驚人的數據背後,就是傳統村落的批量消亡。
  • 府谷二人臺:綻放在陝北大地上的藝術之花
    在這裡,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蒙漢民族的親緣婚合,農耕遊牧文化的相互交流,孕育了豐富燦爛的民間文化藝術。其中,最值得稱道的藝術之花是府谷二人臺。20世紀六七十年代,傳統二人臺劇目被革命樣板戲所取代,但府谷農村大部分業餘宣傳隊的演員不會唱京劇,他們就把樣板戲配上了二人臺調子進行演出。這種帶有濃鬱政治色彩的演出,雖然停滯了傳統二人臺的傳播,但卻拓展了二人臺音樂的表現領域。
  • 保護傳統建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建築保護措施有待強化落實傳統建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和重要載體。國家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傳統民居保護、傳統建築保護等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傳承紅色文化 做好革命遺址村落保護江西紅色文化聞名中外。2017年7月,江西省開展首批省級傳統村落申報評定,經省政府批准公布了248個省級傳統村落。這些傳統村落覆蓋了90%以上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縣,保留了大量的革命遺址。
  • 書評:眾家評說《陝北村落彩繪考察》
    此書的出版填補了我省實地調研陝北村落彩繪的研究空白,對 弘揚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很有價值的資料。我也衷心 祝願海平同志在藝術的道路越來越遠!作為地道的陝北人,他以學者的視野與責任心,關注到陝北 村落彩繪的留存與保護問題,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其間,他潛心於此項研究, 以美術考古的學術方法對陝北寺觀院、宮觀、廟宇等宗教場所遺留下壁畫進行 實地踏察,獲得了一筆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 傳承陝北民歌經典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走進陝北民歌博物館黨性...
    陝北民歌是黃土高原的文化符號,飽含著陝北人的精神基因,代表著獨特的精神標識。在陝北民歌演繹和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弘揚了傳統文化,更在革命時期傳承了紅色基因,記錄了艱苦歲月。   陝北民歌博物館位於榆林市榆陽區金沙路與紅山東路十字路口西北角的陝北民歌文化廣場內,於2018年5月23日建成對外開放,是陝西榆林市榆陽區委、區政府加快"陝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提升榆陽文化品牌影響力,展現榆陽文化自信的重大工程
  • 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傳統村落保護實踐與思考
    我給大家帶來的題目是「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傳統村落保護實踐與思考」,主要是以浙江諸葛村為例給大家講述關於傳統村落保護的一些做法和體會。村落猶如散落的珍珠,鑲嵌在祖國的大地上,世代棲居的人們從那裡開始創造了輝煌的歷史與文化。
  • 老雨:府谷酸粥及其地方飲食文化摭談
    老雨/文酸粥是府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項目之一。府谷酸粥主要原料就是本地特產黃米。所以俗名曰黃米酸粥。黃米,本名糜子米,是糜子去皮為米,以色黃而得名。糜子屬禾本科黍稷,是我國北方古老的傳統農作物。大約漢代已有栽培。黍稷、糯者為黍,粳者為稷。
  • 「卓筒井文明與古村落保護」研討會在大英舉行
    10月14-15日,由中國文物學會古村鎮專業委員會主辦,文物出版社、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建築歷史研究所、中國文物學會傳統建築園林委員會、中國文物學會工業遺產委員會、中國建築與園林藝術委員會協辦,大英縣委、縣政府承辦的「卓筒井文明與古村落保護」研討會在大英縣中國死海舉行。
  • 府谷海則廟,黃河岸邊的一顆文化明珠
    海則廟,還留存著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記憶,「前莊窩遺址」、「賀家畔遺址」、「 峁尖則遺址」,訴說著6千年的滄桑巨變,是陝北文化的發祥地,是府谷黃河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海則廟的南面,緊鄰著雄偉奇峻的晉陝大峽谷。當年「玉柱凌雲」的壯美景觀,就是黃河流域的一大看點。而今取而代之的是凌雲臺的驚險刺激,是凌雲臺的磅礴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