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入」河底數米,屯溪老大橋建史上最堅固橋墩!

2020-12-13 這裡是安徽

12月12日上午,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老大橋(鎮海橋)橋墩原址上,第七個橋墩(按黎陽往屯溪老街方向,包括護岸在內)的所在河床,大型機械正在往河底鑽探,進行橋墩樁基施工,樁基要打入河床以下巖石,並深達4米多,在巖石層上建造橋墩基礎部分。

屯溪老大橋修繕工程項目的現場相關負責人稱,如果算上河床以上高度,橋墩總高度將有12米多。其中,4米多深的河底樁基,也是老大橋自明代以來歷次修建中最堅固的橋墩基礎,對老大橋基礎的穩定性、牢固性起到至關重要作用。

據了解,老大橋的6個橋墩,每個橋墩基礎將打7個樁,兩側護岸也將打樁加固。

這一節點施工從12月10日開始,機械和人員晝夜奮戰,到12月12日中午,第七個橋墩已有3個樁完成施工,施工進展順利。項目負責人表示,會繼續保持良好的施工進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搶抓枯水期與晴天的利好,儘快把橋墩樁基部分完工。對屯溪老街方向的護岸施工,近期也將進行,不過,該區域施工要佔用老街口與老大橋接連的部分路面,項目方表示會積極和市政、交警等多單位溝通,拿出妥善的施工方案。

目前,老大橋的第三個橋墩基礎也在保護性拆除中,施工人員將橋墩石料構件按層編號,有序堆放,確保石料之後能按原格局使用。第二、第四個橋墩近日也將拆除。

屯溪老大橋的施工持續受到各界關注,每天,無論早晚晝夜,都不斷有遊客和市民在岸上關注施工進展,攝影攝像做紀念,導遊也常和遊客介紹老大橋的歷史,以及更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安徽屯溪老大橋明清構建打撈8月底結束(圖)
    原標題:屯溪老大橋明清構建打撈8月底結束預計石料總量近5000立方米8月25日,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老大橋下的新安江河道,經過持續14天的緊張作業,6個橋墩所處區域及附近區域的石料構件已打撈結束,6個橋墩的墩基(底座)清晰展現,並暫時保留不拆。
  • 鐵蜈蚣藏在屯溪老大橋橋墩分水尖腰部
    原標題:鐵蜈蚣藏在屯溪老大橋哪裡?現場發現答案!自從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老大橋(鎮海橋)修繕工程實施以來,已經相繼在石料構件存放場發現了兩個鐵蜈蚣。根據石料存放的編號信息,可以知道這兩個嵌有鐵蜈蚣的大石塊,分別是在老大橋2號、6號橋墩發現的,其是古人建橋時為了表達鎮邪之類願望,工匠按照民間傳說採用的厭勝之術,也印證了民間關於鎮海橋有鐵蜈蚣的代代相傳的典故。
  • 黃山屯溪 五百年老大橋今日被洪水衝垮,心痛,全國重點文物
    ,橋上沒有了行人,人們都安全了之後才倒入河中。屯溪老大橋,名鎮海橋.始建於明嘉靖15年(1563年),距今已有470年的歷史,是安徽省現存的長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橋之一,老大橋位於屯溪大橋為六墩七孔石拱橋,長133米,兩端引橋各15米,寬6米,高10米,拱洞跨度13米——15米不等.上部為等截面實腹式石拱,下部為漿砌條石重力式墩臺.橋墩成等腰三角形,上水頭的分水頭石尖翹起
  • 驚現300年前「鎮橋神物」,屯溪老大橋太神秘!
    11月23日,陰冷逢雨,施工人員正在黃山市屯溪老大橋下的橋墩處搭設腳手架,為即將拆除橋墩做好準備。當天,經項目修繕單位徽州古建的人員指點,老大橋修繕工程相關人員在花溪飯店石料存放場又看到一塊石構件鑲嵌了鐵蜈蚣。
  • 屯溪老大橋,像這麼回事了......
    收錄於話題 #屯溪老大橋到今天,項目施工已經過去300來天,老大橋的約一半拱券的施工完成,三個橋孔完美呈現,大橋的模樣,也已經基本呈現。
  • 「國保」屯溪老大橋被衝毀,8年前他們曾呼籲保護
    屯溪老大橋(鎮海橋)去年被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也是黃山市中心城區最古老的明代石橋。屯溪老大橋就是一座跨越 了近500年的古橋,為屯溪市區通往機場、西郊和婺源的重要通道。十幾年前,我在屯溪讀書。一晃時間流逝了十六七年,許多記憶日漸模糊,甚至是幻影。老大橋卻一直橫跨在我記憶的河流裡。那時候 ,每逢周末 ,我們 走過破敗的戴震路,穿過老大橋就是屯溪老街。在老街我駐足 最多的是古玩字畫店,可惜窮學生買不起,但那種墨香濃鬱的氛圍給過我影響和薰陶。
  • 鐵蜈蚣藏在屯溪老大橋哪裡?現場發現答案!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自從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老大橋(鎮海橋)修繕工程實施以來,已經相繼在石料構件存放場發現了兩個鐵蜈蚣。根據石料存放的編號信息,可以知道這兩個嵌有鐵蜈蚣的大石塊,分別是在老大橋2號、6號橋墩發現的,其是古人建橋時為了表達鎮邪之類願望,工匠按照民間傳說採用的厭勝之術,也印證了民間關於鎮海橋有鐵蜈蚣的代代相傳的典故。 但是,雖然知道鐵蜈蚣應該是在橋墩分水尖位置,可是具體在哪個部位,需要實物印證。
  • 黃山屯溪老大橋發現古代石制吊線錘 將進行水下考古發掘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專家已經到老大橋現場勘察橋墩保護性拆除工作,並對橋墩基礎進行文物考古調查。工作進行中,專家在4號橋墩發現一枚古代建橋時使用的吊線錘,該吊線錘是石頭的。此外,還發現了固定鐵錠與橋墩石構件的鐵釘等。
  • 吳永泉:記錄屯溪老大橋的水毀與新生
    吳永泉 在屯溪老大橋現場採訪。我是黃山人,耳濡目染,對古徽州的徽派民居和古建築、歷史街區、古村落都很喜歡。屯溪老大橋是黃山市中心城區最古老且規模最大的明代石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存在的 400 多年裡,是聯繫屯溪老街、千年黎陽古鎮的重要紐帶,是屯溪三江口的文化與交通地標,參與和見證了徽州重鎮屯溪發展的重要歷史文物,承載一代代屯溪人的交通往來,為屯溪與黎陽的商業發展、新安江水運做出了巨大貢獻,很多屯溪人的婚喪嫁娶、日常出行,都和老大橋密切關聯。可以說,屯溪老大橋是屯溪人的精神財富,是屯溪人文旅遊的核心地標。「我在老大橋頭等你!」
  • 屯溪老大橋是阻水建築,上遊其他新建築群呢?
    2020年8月14日,《橫江屯溪段岸線保護利用規劃》(徵求意見稿)公開發布,面向社會徵求意見(下稱規劃)。該規劃中稱,(屯溪)老大橋阻水較嚴重。其實,老大橋7月7日被山洪衝毀後,也有水利行業人士等提出過這一意見,希望老大橋重新修建中要考慮到阻水因素。
  • 屯溪明代老大橋構件打撈續:又有明代形制如來佛柱出水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自8月12日正式實施屯溪明代老大橋(鎮海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月7日被洪水衝毀)散落石料構件打撈,到8月21日進入第十天。新安晚報、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現場看到,老大橋6個橋墩所在區域的散落石料構件基本打撈完畢。
  • 屯溪明代老大橋構件打撈續:又有明代形制如來佛柱出水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自8月12日正式實施屯溪明代老大橋(鎮海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月7日被洪水衝毀)散落石料構件打撈,到8月21日進入第十天。新安晚報、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現場看到,老大橋6個橋墩所在區域的散落石料構件基本打撈完畢。同時,上遊已做圍堰,繼續對老大橋及下方的河水中石料打撈。
  • 屯溪老大橋明清構建打撈8月底結束 預計石料總量近5000立方米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月25日,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老大橋下的新安江河道,經過持續14天的緊張作業,6個橋墩所處區域及附近區域的石料構件已打撈結束,6個橋墩的墩基(底座)清晰展現,並暫時保留不拆。在原花溪飯店平整出來的存放場,上萬平方米的場地上,已經堆滿了屯溪老大橋的橋面石、欄杆、拱券石、分水尖、避水石,以及橋墩部位的大條石、方塊石、填充石等構件。偌大的場地上,石料平層、分類堆放,氣勢非常震撼。
  • 吳永泉:記錄屯溪老大橋的水毀與新生
    吳永泉 在屯溪老大橋現場採訪。我是黃山人,耳濡目染,對古徽州的徽派民居和古建築、歷史街區、古村落都很喜歡。屯溪老大橋是黃山市中心城區最古老且規模最大的明代石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存在的 400 多年裡,是聯繫屯溪老街、千年黎陽古鎮的重要紐帶,是屯溪三江口的文化與交通地標,參與和見證了徽州重鎮屯溪發展的重要歷史文物,承載一代代屯溪人的交通往來,為屯溪與黎陽的商業發展、新安江水運做出了巨大貢獻,很多屯溪人的婚喪嫁娶、日常出行,都和老大橋密切關聯。可以說,屯溪老大橋是屯溪人的精神財富,是屯溪人文旅遊的核心地標。「我在老大橋頭等你!」
  • 安徽兩座明代古橋被洪水衝毀,鬱達夫曾嘆「幾夜屯溪橋下夢」
    ,屯溪老大橋所在的橫江河洪水迅猛,濁浪滔天,當時老大橋還沒出事。但是近10時許,老大橋一個橋墩被洪水衝撞後出現毀損,之後橋體被衝斷一部分。(鎮海橋)去年被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也是黃山市中心城區最古老的明代石橋。
  • 痛心:屯溪老大橋被衝塌誰之過
    看到新聞後覺得很惋惜,屯溪老大橋被衝塌誰的過錯呢?這個先不說,我們先了解一下老大橋的過去。屯溪老大橋歷史屯溪老大橋始建於1536年(明朝嘉靖十五年),距今有塊五百年的歷史了,相傳有本地財主為嫁女兒時出資建造的。
  • 黃山屯溪老大橋被衝塌
    7月7日上午約9點50分,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536年的明代鎮海橋(屯溪老大橋)被山洪衝塌!目前,屯溪區委主要負責人第一時間帶領相關部門趕赴現場,組織抗洪搶險,由於洪水尚未褪去,無法詳細勘測受損情況,屯溪區將嚴密持續跟進觀測情況。黃山人許琦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這座古橋一直在使用,此前,允許步行和電動車通行。 據了解,2018年,黃山市已經對該橋制定了保護性維修方案,準備進行修繕。
  • 屯溪老大橋被衝塌!始建於1536年
    剛剛網友傳來視頻屯溪老大橋被衝塌!屯溪老大橋,名鎮海橋,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始建於明嘉靖15年(1536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毀,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
  • 明清屯溪鎮海橋,橋基竟是木頭鋪墊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7日上午,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屯溪鎮海橋(老大橋)修繕工程進入橋墩基礎開挖階段,所有石料層清除後,鎮海橋第五個橋墩的水下基礎呈現,歷史資料記載的老大橋松木基礎得到印證。
  • 安徽黃山最悲催的古橋,成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不到1年就被衝垮
    我國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古橋,很多古橋屢毀屢建保存至今,但也有不少古橋由於各種原因都消失在了歲月的長河中。最近我國南方連續暴雨,安徽黃山屯溪區那座熟悉的老大橋也在滾滾洪流中被衝垮。對於來過的遊客而言,這是他們曾經看到過的一道風景;對於當地人而言,不少人都是在老大橋的陪伴下長大的,已經成了一種特殊的情懷。屯溪老大橋也叫鎮海橋,地處黃山市屯溪區的三江口,也就是率水、橫江交匯而成新安江的橫江口上。對於新安江,可能在安徽省外了解的並不多,但浙江的錢塘江和新安江是一脈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