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泉:記錄屯溪老大橋的水毀與新生

2020-12-12 安徽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年7月7日,因持續暴雨,黃山市的河道山洪猛漲,災情嚴重。作為新安晚報派駐在黃山市的唯一記者,我始終關注暴雨災情,早上驅車探訪時,經過了該市中心城區屯溪老大橋(鎮海橋),當時,老大橋被山洪圍困,但江水距橋面還有相當距離,隨手拍了兩張照片。沒想到的是,這是我拍到的老大橋最後畫面。

眼睜睜看著古橋塌落

上午近10點,屯溪老大橋被山洪衝毀的消息,突然在微信、抖音等刷屏,衝毀時的視頻、照片觸目驚心,當時,第一個感覺就是無比痛惜。開車衝到現場,大雨中,我和蜂擁而來的市民一起,看著山洪中的古橋殘體在掙扎,與洪水抗爭,不斷塌落。現場,很多市民也連連嘆息。

吳永泉 在屯溪老大橋現場採訪。

我是黃山人,耳濡目染,對古徽州的徽派民居和古建築、歷史街區、古村落都很喜歡。屯溪老大橋是黃山市中心城區最古老且規模最大的明代石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存在的 400 多年裡,是聯繫屯溪老街、千年黎陽古鎮的重要紐帶,是屯溪三江口的文化與交通地標,參與和見證了徽州重鎮屯溪發展的重要歷史文物,承載一代代屯溪人的交通往來,為屯溪與黎陽的商業發展、新安江水運做出了巨大貢獻,很多屯溪人的婚喪嫁娶、日常出行,都和老大橋密切關聯。可以說,屯溪老大橋是屯溪人的精神財富,是屯溪人文旅遊的核心地標。

「我在老大橋頭等你!」這是無數屯溪人與朋友約見面時的口頭禪。作為標誌性文化建築,老大橋也深受遊客喜愛,走在橋上,像走進了徽州歷史,看到了過往,感受到了古徽州的城市魅力。

老大橋衝毀當天,我發了詳細報導,傳遞了無數市民、遊客對古橋的厚重情感與痛惜之情。之後一段時間,我從省市主要負責人及國家和省文物部門對古橋衝毀的關切、重視,決定修復古橋,如何修復古橋及為什麼要修復它等各個角度,採寫了大量文章,很多徽州文化學者、水利人士等通過我,表達了很多修復古橋、古橋歷史維修過程等重要信息及建議。

採寫30多篇老大橋文章

從黃山市政府啟動打撈老大橋水毀構件開始,我前後去了上十次現場,在散落成山的構件中,仔細查找、探訪,撫摸著避水石、欄杆、橋面青石板、望柱等珍貴構件,每次,都像是和老大橋在對話、交流,探究它的歷史與人文秘密。我還請古建專家多次到場,指導辨認構件的名稱、年代、價值等,了解了很多獨家信息。盛夏酷暑,每次全身被汗水浸透,站在河水裡,我總覺得自己該為這座古橋多寫點東西。

古橋構件打撈順利結束,修復報批不斷取得進展,修複方案設計等逐步進行,在修復環節,我密切保持和市住建、文旅等部門的聯繫,時刻關注最新進展,接連發了多篇報導。值得欣慰的是,老大橋修復工程11月中旬前會正式實施,按原貌修復,綜合水利防洪需求,會對橋基採用現代技術,確保做成百年、千年優質古橋。

7月7日以來,我先後採寫的老大橋文章有30多篇,堪稱是最關心老大橋的記者,基本做到了古橋水毀後、打撈過程、修復過程的全過程報導,市有關部門對採訪給予了全力支持,對報導工作給予肯定。很多讀者說,等著看我發的老大橋最新消息,從這些文章知道了老橋的歷史人文與情感價值,知道了老橋為什麼要修,怎麼修,很感謝媒體的關注與報導。

皖南山洪頻繁,古橋梁水毀後重修現象很普遍,修復水毀古橋不僅是歷史做法的延續,符合人民與時代需求,也是讓徽州文化重要符號之一的珍貴文化地標再現的大事,意義重大。

黃山市是千年古徽州的主要承載地,是徽州文化的發源地,徽州人文已經成為黃山市乃至安徽的名片,是黃山市全域旅遊的根基。對古橋的修復,不僅是對文物的尊重,對屯溪人文及旅遊發展的必要,通過這個形式,也會讓全社會意識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增加了解、關愛、保護、利用好歷史文化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因此,為屯溪老大橋寫再多的文章,都值得,也是應該的。

「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著名作家鬱達夫的這首名篇,寫活了屯溪三江口的新安江水、屯溪老大橋與屯溪市井文化,我們都期待,隨著老大橋的修復,屯溪三江口的這些美景得以重現。

後期,我會繼續以一萬分的熱情,寫好老大橋修復工程的每篇報導,為老大橋在內的徽州文化保護、利用繼續鼓與呼,履行好新聞工作者的時代使命與職業職責。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相關焦點

  • 屯溪老大橋被衝塌!始建於1536年
    剛剛網友傳來視頻屯溪老大橋被衝塌!屯溪老大橋,名鎮海橋,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始建於明嘉靖15年(1536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毀,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
  • 鐵蜈蚣藏在屯溪老大橋橋墩分水尖腰部
    原標題:鐵蜈蚣藏在屯溪老大橋哪裡?現場發現答案!自從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老大橋(鎮海橋)修繕工程實施以來,已經相繼在石料構件存放場發現了兩個鐵蜈蚣。根據石料存放的編號信息,可以知道這兩個嵌有鐵蜈蚣的大石塊,分別是在老大橋2號、6號橋墩發現的,其是古人建橋時為了表達鎮邪之類願望,工匠按照民間傳說採用的厭勝之術,也印證了民間關於鎮海橋有鐵蜈蚣的代代相傳的典故。
  • 黃山屯溪老大橋被衝塌
    7月7日上午約9點50分,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536年的明代鎮海橋(屯溪老大橋)被山洪衝塌!目前,屯溪區委主要負責人第一時間帶領相關部門趕赴現場,組織抗洪搶險,由於洪水尚未褪去,無法詳細勘測受損情況,屯溪區將嚴密持續跟進觀測情況。黃山人許琦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這座古橋一直在使用,此前,允許步行和電動車通行。 據了解,2018年,黃山市已經對該橋制定了保護性維修方案,準備進行修繕。
  • 屯溪老大橋是阻水建築,上遊其他新建築群呢?
    2020年8月14日,《橫江屯溪段岸線保護利用規劃》(徵求意見稿)公開發布,面向社會徵求意見(下稱規劃)。該規劃中稱,(屯溪)老大橋阻水較嚴重。其實,老大橋7月7日被山洪衝毀後,也有水利行業人士等提出過這一意見,希望老大橋重新修建中要考慮到阻水因素。
  • 屯溪老大橋明清構建打撈8月底結束 預計石料總量近5000立方米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月25日,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老大橋下的新安江河道,經過持續14天的緊張作業,6個橋墩所處區域及附近區域的石料構件已打撈結束,6個橋墩的墩基(底座)清晰展現,並暫時保留不拆。在原花溪飯店平整出來的存放場,上萬平方米的場地上,已經堆滿了屯溪老大橋的橋面石、欄杆、拱券石、分水尖、避水石,以及橋墩部位的大條石、方塊石、填充石等構件。偌大的場地上,石料平層、分類堆放,氣勢非常震撼。
  • 黃山屯溪鎮海橋施工便道開挖 8月12日正式搜尋打撈構件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月11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鎮海橋(老大橋)現場,在屯溪西鎮街的老大橋頭,原花溪飯店門前圍牆上,已經張貼鎮海橋散落構件、石料打撈方案以及打撈項目概況等公開信息。
  • 痛心:屯溪老大橋被衝塌誰之過
    看到新聞後覺得很惋惜,屯溪老大橋被衝塌誰的過錯呢?這個先不說,我們先了解一下老大橋的過去。屯溪老大橋歷史屯溪老大橋始建於1536年(明朝嘉靖十五年),距今有塊五百年的歷史了,相傳有本地財主為嫁女兒時出資建造的。
  • 「潛入」河底數米,屯溪老大橋建史上最堅固橋墩!
    12月12日上午,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老大橋(鎮海橋)橋墩原址上,第七個橋墩(按黎陽往屯溪老街方向,包括護岸在內)的所在河床,大型機械正在往河底鑽探,進行橋墩樁基施工,樁基要打入河床以下巖石,並深達4米多,在巖石層上建造橋墩基礎部分。
  • 屯溪新安江段有一男子溺亡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月5日上午9時許,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新安大橋下端,發生一起意外溺水事件。 初步得知,事情約發生在上午9時10分許,該名男子和隨帶的金毛犬下河遊泳,發生了意外。新安江屯溪段從花山壩開始,到屯溪老大橋,以及橫江、率水等支流,水都比較深,最深的地方有好幾米,下河的話極易發生溺水意外,每年夏季,屯溪城管等部門均反覆勸導市民不要下河遊泳、下河洗滌,以免發生溺水意外。
  • 屯溪老大橋被衝塌!學生乘船赴考!黃山多地被淹!
    7月6日至7日晨 皖南山區 出現暴雨到大暴雨過程 強降雨造成黃山多地山洪爆發 受災嚴重 7月7日上午近10時許 始建於1536年的 屯溪老大橋
  • 黃山屯溪老街濱江文旅街區項目正式開工 計劃明年底竣工開街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7月31日上午,黃山市屯溪老街段濱江文化旅遊街區開發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在屯溪老街南側濱江西路地塊舉行了開工儀式。該項目位於屯溪濱江路與老街一、三馬路交界處,總投資約10億元,總建築面積約4.8萬平方米,計劃2021年底竣工開街。
  • 黃山屯溪四百年老橋被衝垮,塌跨過程持續10分鐘
    屯溪鎮海橋,一般被黃山人稱為「老大橋」,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屯溪鎮海橋為六墩七孔石拱橋,長133米,兩端引橋各15米、寬6米、高10米,拱洞跨度13米至15米不等。上部為等截面實腹式石拱,下部為漿砌條石重力式墩臺。
  • 黃山市屯溪老街「徽州行署文教樓」明確保留
    根據該公告詳細圖則,屯溪老街南側地塊(老街靠濱江西路到江邊一側的區域)分為兩個地塊規劃設計,改造分為地面和地下,地面包括建築、空地綠化等,地下包括商業利用空間和配套空間。沿河恢復三個古渡口,從屯溪老大橋往下分別是漁埠頭、陽湖渡、鹽埠頭。
  • 【信息資訊】屯溪老大橋水域發現一具男屍!
    屯溪  老大橋水域發現一具男屍!   屯溪老大橋水域發現一具男屍!
  • 【法苑文化】屯溪的橋
    屯溪的橋我的家鄉在屯溪,新安江穿城而過。因水而有橋,四十年間一座座橋相繼動工,橫貫南北,各具姿態,為屯溪增添一道道風景。橋中的老大哥當數「新安江大橋」,可謂八九十年代承擔屯溪街南北往來車輛的中流砥柱。小時候,呼朋引伴,踩著自行車,穿過新安江大橋去對面的東方紅廣場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