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晚年為何受到蔣介石的厚待?除了師生情分,還有個重要原因

2020-12-06 聚眾說體育

在中國近代史上,段祺瑞和蔣介石是兩個舉足輕重的人物,蔣介石曾是北伐軍的總司令,而段祺瑞則是北洋軍閥的領袖,屬於兩個水火不容的陣營。不過,蔣和段的私情很深,尤其是到了段祺瑞晚年,蔣介石對他也是一視同仁。所以,蔣介石為什麼這麼看重段祺瑞呢?實際上,蔣介石和段祺瑞的交往並不複雜,他們的相識,始於軍校學生時代的蔣。大家都知道蔣介石曾在保定軍校學習,當時的校長是段瑞琪。雖然蔣中正和段祺瑞在軍校沒有多少交情,但在蔣的心中種下了深深的師生清潔,從此與段祺瑞執弟子禮。

從保定軍校畢業後,蔣介石選擇了和段祺瑞完全不同的道路。1926年7月9日,蔣在廣州誓師北伐,他跟隨孫中山逐步登上國民黨的寶座。和北伐的對象一樣,也是前校長段祺瑞的皖系勢力。這次北伐風起雲湧,很快就把吳佩孚、孫傳芳集團的主力殲滅了。儘管蔣介石從未與段祺瑞交過手,但雙方政治立場和信仰迥異,足以令段祺瑞大為不快。

一九二八年,蔣介石二度北伐,段祺瑞與徐世昌、王士珍、曹錕等北洋元老聯合發動了所謂的「和平運動」。舉行南北和會的呼籲是為了阻止北伐。在北伐取得勝利之後,依附於皖系勢力的「安福系」政界人士,仍然在天津、大連等地進行其他反對派活動。蔣介石立即寫信警告段祺瑞,段祺瑞也非常識時務,隨即回信否認。對於老校長的面容,蔣介石沒有再多說什麼。

在段祺瑞下臺後,蔣介石極力拉攏他。由於對校長的了解,他很清楚這位校長是個清廉的人,所以他給校長送禮物。而且給這個學生的禮物,段祺瑞也是來者不拒,照單全收。一九三二年,段祺瑞受聘為「國難會議」議員,八月當選為「廢除內戰大同盟」榮譽會員。這幾個稱號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有一定的經濟收入,使段祺瑞的生活有了保障。自然,蔣介石對段祺瑞並不十分放心。為了實現對華北的控制,日本人積極呼應,策劃建立「北洋派大同盟」,想以段祺瑞、吳佩孚為首領,然後組織華北的偽政權。沒料到,吳不合作,日本的計劃成了泡影。

對於校長的處境,蔣介石表示了嘉許,並為之擔憂。九·八事件後,蔣介石想念在日本租界住在天津的段祺瑞,有意為他改變生活環境。但是因為忙於中原之戰,只好暫且擱置。一九三三年,應蔣介石邀請,段祺瑞悄然離開天津南下,安全脫離日本的監視。蔣介石在南京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場面熱烈,氣氛熱烈,段祺瑞再一次成為新聞人物。蔣介石派人向段祺瑞求婚,段祺瑞表示願意留在上海。經蔣介石安排,段祺瑞很快來到上海,住進霞飛路1487號,這裡有房屋十餘間,草坪十餘畝,各種設施齊全,生活十分便利。蔣介石每次到上海,也都會抽空登門拜訪,並十分講究禮儀,到了門首先要遞上名片,見過老校長後噓寒問暖,顯得很親切。

老年時期一直住在上海,下圍棋、搓麻將、念佛經是他的三大愛好。為確保段祺瑞的生活水平不降低,段祺瑞住在上海後不久,蔣介石任命他為「國府委員」,每月穩定地拿到一萬大洋的工資,完全可以安度晚年,過得舒舒服服。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日,段祺瑞去世,終年七十二歲。為了給蔣介石送信,給他派了兩萬元的撫恤金,給他舉行了國葬,上海下半旗致哀。

這個早已下臺的北洋軍閥,在蔣介石的關照下,享受著這樣的哀悼,這恐怕也是段祺瑞本人所沒有想到的。常言道無利可圖不起早,蔣介石下一代段祺瑞、師生情分只是一方面。而蔣介石最擔心的就是被日本人拉攏,果真如此,不但不能過晚節,還會給南京政府造成很大的麻煩,所以對晚年的段祺瑞好,對日本人好。另外,段祺瑞在北洋政府中擔任要職,是當時屈指可數的一位名流,能夠把他拉到自己身邊,為他說情,能夠充分發揮其感召力和影響力,有利於進一步鞏固和鞏固統治。而且,把段祺瑞拉到身邊,既費不了什麼心機,也沒必要親自出面,更沒必要自掏腰包,蔣介石自然會厚待晚年的段祺瑞。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為何喜歡用浙江籍人士?除了同鄉還有兩個重要原因
    我們知道,蔣介石早年留學日本及混跡上海以來,其最重要的人際網絡及地緣關係即以江浙為核心。俗話說「人不親土親」。同鄉關係時蔣介石初期人際網絡中極為重要的核心部分。這個時期蔣介石結識的浙江同鄉有陳其美、周駿彥、黃郛、張靜江、戴傳賢等人,有些則成為其日後重要的事業夥伴。
  • 蔣介石的五虎將,個個忠肝義膽,可晚年的結局卻落差巨大!
    通過蔣介石給這五個得力助手的稱呼,就知道這幾個人在軍中都分別擔任著怎樣的職位,以及他們個個都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首先是幹將陳誠,陳誠是他心中的最得力的部下。
  • 歷史的另類臉譜:段祺瑞晚年禮遇備至,最終墓地卻不願示人
    在老頭子撒手而去十七年後,手下沒有一兵一卒的段祺瑞,告別了曾經叱詫半生的北方大地,在汽笛刺耳的長嘆聲中乘車南下,隨著氣霧消散,曾經的榮辱波瀾,不若是非成敗轉頭空。臨時執政至死也沒有上位,武力統一南北的抱負,空留下窮兵黷武的惡名,此時的段祺瑞再也不用考慮這些身後事了,儘管前路不可測,那位曾經的學生將如何待他仍不得而知,但是從段祺瑞決定南下的那一刻起,註定這個北洋梟雄中最剛愎自用的強人,永別了屬於他的江湖與國祚。
  • 蔣介石去臺灣都帶了啥?除了黃金還有三個重要的人,卻少有人知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許多的歷史名人青史留名卻褒貶不一,蔣介石便是其中之一。作為執掌國民黨最久也是最重要的領導人,在抗日戰爭中的積極貢獻是毋容置疑的,他的傳奇一生也成了歷史愛好者們茶餘飯後必不可少的談資。
  • 發現青島:段祺瑞捐資修建湛山寺 一生節儉
    芝泉路則是為了紀念段祺瑞而命名的,段祺瑞字芝泉,因段祺瑞曾捐資修建湛山寺,故而沈鴻烈決定以他的字命名山門外的這條路。   那麼芝泉路為何得以保留,而天門路卻改為了延安路?原來 1966年紅衛兵上街改路名,所有涉及舊社會舊思想的路名都被更改,中山路紅衛兵自然是不敢改的,天門路就不同了,那是為了紀念國民黨的沈鴻烈市長的,紅衛兵故而將其改為「延安路」。
  • 段祺瑞下野後開始吃齋念佛,為了吃到「素雞蛋」,方法簡單而有效
    自從袁世凱去世後,段祺瑞一直把持著北洋政府的大權,他沒想到自己多年來經營的勢力、軍隊在戰爭中沒幾天就被打垮了,痛心疾首的段祺瑞一直悶悶不樂,為了尋求解脫,他開始求助佛門,並吃齋念佛了。於是,段祺瑞在家裡開闢了一間佛堂,每天早晨起來便焚香誦經。這個功課成為段祺瑞晚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直到死,也沒有改變。
  • 段祺瑞:憑一張借條,向日本討還《馬關條約》賠款,收回外蒙古
    北洋政府主政時期,各地軍閥割據,連年混戰,給百姓的經濟、生活造成很大破壞,不過,身為政府首腦的段祺瑞在政績上亦有可稱道之處,他除了歪打正著地以「西原借款」方式討回了中國賠給日本的
  •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道:「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如此重要?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道:「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如此重要?,帶著他的殘兵敗將退到了臺灣,晚年的蔣介石是一直在回憶和反思當時自己的種種經歷,最大的愛好就是寫日軍,那時候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道:「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如此重要?
  • 圖解:炮擊金門為何持續21年?蔣介石又為何受到毛主席的稱讚?
    圖為蔣介石在炮擊金門前在金門進行視察。老田今天講的是炮擊金門是蔣毛互送禮物。 圖解:炮擊金門為何持續21年,蔣介石又為何受到毛主席的稱讚?蔣介石逃亡臺灣後,美國和新中國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美國想要蔣介石不承認一個中國的立場,要讓臺灣也成為另一個中國,蔣嚴詞拒絕,蔣的接班人蔣經國也持同樣立場。但是美國特派員在臺灣遊說,蔣又沒有足夠的理由拒絕美國的提議,這時候的毛主席也是知道這個事情的,果斷下令炮擊金門,蔣得知消息後,連說」好好好!「只要金門開戰,美國妄圖打破一個中國原則就不攻自破。
  • 【史話】蔣介石被稱為「蔣光頭」,最重要的原因,其實並非頭髮問題
    蔣先生做事情「光有頭,沒有尾」,為自己贏得「蔣光頭」的雅號,此號絕非浪得虛名。 民間發明了蔣先生的這個稱呼後,之所以能夠迅速流傳開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其本人的形象特徵也一直是光頭。 如去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話題就是,蔣先生是天生不長頭髮、還是人為剃掉的呢?我們先看一張他年輕時的照片。
  • 走進士林官邸正館「觸摸」蔣介石夫婦晚年生活
    中新社臺北1月2日電 題:走進士林官邸正館「觸摸」蔣介石夫婦晚年生活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  臺北士林官邸正館2日正式開放,公眾有機會「觸摸」蔣介石、宋美齡夫婦晚年生活的場域。  從1950年3月31日住進士林官邸,至蔣介石1975年4月5日辭世,蔣介石夫婦在此生活長達26年。
  • 「逃跑將軍」黃杰,追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黃埔軍校自從建立後出過很多名將,眾所周知的林彪、徐向前等人都是黃埔系出身,他們每個人在歷史上都有著非常輝煌的戰績,那麼除了這些人外,黃埔學校還出過什麼比較「另類」的家喻戶曉的人物嗎?他還有個外號,叫逃跑將軍,那麼他的這個外號是怎麼來的呢?請大家聽我慢慢道來。黃杰出生於1903年,他是湖南長沙人,是黃埔一期學生,在黃埔學校時就深得蔣介石喜愛。畢業後黃杰就投身於東徵和北伐戰中,緊接著又參與了抗日戰爭,因為出身好和頭腦靈活,很快黃杰就步步高升。
  • 蔣介石的遺體為何沒有下葬?只因生前遺願:死後葬在孫中山陵旁
    蔣介石的遺體為何沒有下葬?只因生前遺願:死後葬在孫中山陵旁文|小羽說起蔣介石相信大家對蔣介石應該非常的熟悉吧!拋開所有蔣介石可以說是我們國家近代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戎馬一生,為趕走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很多。
  • 巴蜀易守難攻還有45萬大軍駐守,蔣介石為何還是選擇逃往臺灣?
    渡江戰役失敗後,國民黨其實還有150萬的軍隊遍布在全國各地。而光光川、黔、滇、康、藏5省,也就是西南地區,蔣介石有45萬大軍,當然這裡面有鼎鼎有名的川軍。抗日戰爭時期,西南的軍隊犧牲是最大的,也是最為壯烈的。退一步說,假使蔣介石在西南守不住了,他完全可以直接從邊境逃到外國,至少能夠活命。
  • 宋美齡晚年不回臺灣的原因
    她跨越了三個世紀,經歷了百年中國政治變遷,對近現代內政外交產生了重要影響。蔣介石去世後,她淡出臺灣政壇,客居紐約,晚年仍關注臺灣政局,反對「臺獨」。本文介紹了她28年來漂泊於臺美之間的生活。據觀察家分析:「宋美齡返臺,是因為蔣經國要表現臺灣各方面的團結,調和與元老派、保守派之間的矛盾,商討晚年接班大計。」
  • 曾擴情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主動留在大陸,他的結局如何?
    十三太保中有一人名叫曾擴情,他因為年齡最大又被稱為「大太保」。曾擴情不僅資歷老,而且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不過,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曾擴情卻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選擇主動留在大陸。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主動留在大陸的曾擴情的最終結局。曾擴情出生於1894年,四川威遠人,黃埔一期學生。
  • 第1個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晚年靠張學良接濟,死因成謎!
    吳佩孚一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原籍山東蓬萊,秀才出身,後來離家當兵,輾轉至北洋軍第三師曹錕手下任職,因足智多謀受到曹錕的器重張作霖吳佩孚此時,曹錕擔任直魯豫巡閱使,吳佩孚以直魯豫巡閱副使的名義駐節洛陽,招兵買馬,練兵擴軍,手下掌握著5個師的兵力。
  • 蔣介石4個老婆的晚年照,你能認出來誰?哪個最有氣質?
    第二個老婆,姚冶誠。 姚冶誠在4個媳婦中,是最沒有地位的一個。 後來,1921年,蔣為了追求陳潔如,姚冶誠被蔣介石協議脫離妻妾關係。 當然,姚冶誠一個弱女子無依無靠,最後被蔣介石送到奉化溪口老家,和毛福梅住在一起,同時蔣介石託她照看4歲的蔣緯國。 蔣介石和姚冶誠雖然感情好,但因生理原因,兩人沒有生育一個孩子。姚冶誠把蔣緯國視為己出,是唯一的精神寄託。
  • 段祺瑞孫子段昌建:"軍閥"一詞伴隨整個成長期
    初見段昌建,便覺得他與他的爺爺段祺瑞很有幾分相似,高鼻梁,臉龐瘦窄,顴骨突出,眼睛明亮……只是說起話來京味十足,不知道當年的段祺瑞是說京話,還是安徽合肥的家鄉話。  直到文革抄家時,段昌建才知道自己是段祺瑞的孫子。
  • 「八大金剛」陳繼承,1950年被蔣介石召回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1924年,蔣介石成為黃埔軍校校長,自此之後,他把出身黃埔系的將領視為自己的嫡系。在軍閥混戰中,蔣介石身邊有八位出自黃埔嫡系的將領,這八人深得蔣介石信任,也被稱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不過,陳繼承卻是蔣介石身邊的重要幕僚,尤其是軍閥混戰階段與抗日戰爭階段,他始終對蔣介石言聽計從,對蔣介石布置的任務從來沒有討價還價,也因此深得蔣介石信任與重用。陳繼承搞軍事教育出身,國民黨中很多高級將領都是他的學生,是一位桃李滿天下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