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遺體為何沒有下葬?只因生前遺願:死後葬在孫中山陵旁

2020-12-25 歷史先森

蔣介石的遺體為何沒有下葬?只因生前遺願:死後葬在孫中山陵旁

文|小羽

說起蔣介石相信大家對蔣介石應該非常的熟悉吧!拋開所有蔣介石可以說是我們國家近代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戎馬一生,為趕走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很多。但是在趕走日本侵略者之後蔣介石卻發動了內戰,戰敗後去了臺灣,最終在臺灣走完了一生。而今天筆者要跟大家講述的故事就是蔣介石在逝世後為什麼沒有下葬,至今都沒有,一直都存放在了臺灣桃源縣大溪鎮與復興鄉交界處的慈湖,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與蔣介石的一個遺願有關。

本來蔣介石說不定還能多活數年的,只可惜在其晚年的時候出了一場車禍,自己的車子與自己手下一名少將的車子撞到一起,在這長車禍裡面蔣介石的胸口被死死的擠壓到了,導致蔣介石的心臟受到了重創,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蔣介石就一直疾病纏身,大部分的都是與心臟有關的疾病。

在1975年3月的時候,蔣介石的肺部出現了問題,為了給蔣介石治病,宋美齡特意從美國請來了最好的醫生為蔣介石治,但是在做完手術後的蔣介石雖然在肺部的問題上有了好轉,高燒卻一直不退,此事的蔣介石已經87歲高齡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了,為此在接下來的數月裡面跟自己的家人交代了自己的後事,囑咐道在自己死後要將自己的遺體存放於慈湖。在得知父親的遺囑之後的蔣經國在自己父親死後,將自己父親的遺體存放在了慈湖。那麼問題來了蔣介石在死後為什麼要將自己的遺體存放在慈湖呢?

原來在慈湖旁邊有一座高300米的死火山,名叫草嶺山。在1961年的時候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蔣介石到此視察,發現此山的形狀與自己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鎮很像,對家鄉非常有感情的蔣介石立馬就將此地改為「總統行宮」,隔三差五的來到此地遊玩,目的就是看看此地的風景,想想自己的家鄉。要知道早先蔣介石在大陸的時候不管自己公務有多麼的繁忙都要抽空到自己家鄉看看,也就難怪蔣介石對此地有著一種親切的感覺,也難怪蔣介石隔三差五的來到此地遊玩視察,但值得一提的是蔣介石在此地遊玩的時候一次不會超過四天。這也就是蔣介石為什麼要將自己的遺體存放在慈湖的原因。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筆者一直都是說蔣介石的遺體只是存放在慈湖,而不是埋葬在慈湖。其實這裡面也是有原因的,蔣介石其實還有一遺願那就是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將自己的遺體安葬在孫中山陵旁。其實這個遺願早在46年的時候,蔣介石就做出過一定的行動,那就是在替自己找好了自己的墓地,墓地就是位於孫中山陵的旁邊。也正是因為這個蔣介石的這個遺願蔣介石至今都沒有下葬。

相關焦點

  • 孫中山遺願不想土葬,仍被葬中山陵,宋慶齡為何說是蘇聯的原因
    眾所周知,孫中山的埋骨之地是中山陵,但是他是在1929年的時候,才被安葬在了南京的中山陵,這中間隔了四年,說道這裡大家就很好奇,為什麼他在逝世的四年之後,才被埋葬的。 後來,宋慶齡的一句話才讓人恍然大悟,她說是因為蘇俄無情,那麼孫中山不能下葬,和蘇俄有什麼關係呢,這就很奇怪了。經過慶齡的解釋,才明白。
  • 蔣介石去世43年,何時回葬大陸?其孫預言了時間
    許多人紛紛回到家鄉祭祖,以示不忘故土先輩,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葉落歸根,死後葬在自己的家鄉故土,比如蔣介石,今天是清明節,也是他去世43周年的忌日。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根據他生氣的遺願,蔣介石的棺槨並沒有下葬,而是選擇停放在臺灣桃園縣大溪鎮慈湖附近,取名為慈湖蔣陵。
  • 蔣介石給自己選了三處墓地,為何至今仍然沒有下葬?
    蔣介石具有濃厚的傳統思想,當他還在大陸時,不到花甲之年,就給自己選好了墓地,墓址共有三處。蔣介石最早選定的第一處墓址,是在其母王採玉的墓旁。1923年,蔣介石又在這裡修建了規模較大的墳莊,並建了新式的洋樓名為「慈庵」,他準備把自己埋在母親身旁,可以常伴母靈,以便日後仍能盡孝。
  • 老蔣的遺體,為何至今還在臺北桃園並沒下葬?棺木是個謎題
    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率領國民黨開闢正面戰場,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會戰。雖然沒有取得會戰的勝利,但是給日本軍隊也帶來了致命的打擊,粉碎了日本想要迅速滅亡中國的夢想。解放戰爭勝利後,蔣介石敗退臺灣。到了臺灣以後,蔣介石決心痛改前非,重新整頓了國民黨,生前的唯一願望也就是希望落葉歸根。 1975年的時候,蔣介石在臺灣去世了,按照他的遺願,是想要埋在中國上海的,是想要和宋美齡合葬的。但是他的遺願一個都沒有實現,首先當時的大陸與臺灣的關係並不和諧,兩岸基本上是隔絕關係。
  • 遺體是否安息?棺材裡躺著梅蘭芳?解密孫中山與他的四口棺材
    他是國共兩黨都要尊稱一句「國父」的大佬級人物,也是百年前那場浩劫的救世「偉人」,生前他叱吒風雲,撼天動地,死後卻不知他的靈魂是否得到安息。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了解下「國父」孫中山的一些奇事。孫中山的遺體究竟在哪裡?
  • 為何蔣介石和蔣經國靈柩沒下葬?
    為何蔣介石和蔣經國靈柩沒下葬? 2007年12月24日 13: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桃園縣大溪鎮慈湖蔣介石陵寢。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刊文說,蔣介石和蔣經國,在1975年和1988年去世後,都沒有下葬,其靈柩分別暫厝在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和大溪陵寢,以待時機,歸葬故鄉。  文章說,蔣氏父子是浙江奉化人。根據江浙一帶的習俗,人死在異鄉而又暫時未能歸葬老家的話,就先予浮厝方式處理。所謂浮厝方式,是指靈柩離地三寸,在四個角墊高。
  • 蔣介石的遺體未解之謎
    蔣介石的遺體陳放在臺灣慈湖蔣家陵寢,他的兒子蔣經國死後也將遺體陳放在那裡,至今尚未下葬,俗稱「兩蔣陵寢」,有專門衛隊守衛,對外開放。李登輝 上臺後,逐年減少衛隊人數。陳水扁更是拿它大作文章,並於去年年底撤銷所有守衛,兩蔣陵寢被迫關閉,最近傳出陵寢將重新開放。據傳,蔣介石孫媳蔣方智怡有 意將兩蔣遺體遷往蔣介石老家浙江奉化安葬。
  • 蔣介石去世後為何只辦喪事不下葬?
    由於家屬的要求,蔣介石的遺體沒有取出內臟,而僅被進行了時限兩月左右的簡單防腐處理,隨後於4月9日上午移往國父紀念館的正式靈堂。蔣介石的靈柩在國父紀念館停留了七日,期間向民眾開放瞻仰遺容和弔唁致祭。安放在銅棺內的蔣介石遺體,身著長袍馬褂,胸前有一條紅色綬帶。在綬帶上綴有三枚醒目的勳章,分別是採玉大勳章、國光勳章和青天白日勳章。
  • 聲勢浩蕩,只因有你——中山陵
    聲勢浩蕩,只因有你——中山陵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逝世前一天,孫中山提出效仿列寧保留遺體,並要求葬於南京。臨終前對宋慶齡、汪精衛等人說:「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 蔣介石死了42年了,為啥到現在還沒下葬?緣於他生前說的一句話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距今已經42年。讓人奇怪的是,蔣介石還沒有下葬。為什麼呢?和他生前說的一句話有關!(蔣介石)蔣介石有很多機會,可以不離開大陸,但是蔣介石沒有珍惜住。1949年12月,蔣介石被迫宣告「引退」敗走臺灣,帶走大量黃金儲備。
  • 如果蔣介石移葬大陸,選擇哪個地方最合適!
    蔣介石從1949年離開中國大陸之後,就一直對大陸不死心。想要在重新反攻大陸,並且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可惜最終都是以失敗告終。臨死之前還留言說:「日後光復大陸,中正生於斯長於斯,要將遺體移返南京,葬於中山先生之側。」可以看出蔣介石到臨終之前還想著反攻大陸呢?可惜自己一直沒有成功。
  • 汪精衛死後葬在孫中山旁邊,蔣介石卻把他的墓炸開,發現一首詩
    他雖然是一個漢奸,但是在他死後還是被依照遺願埋在了梅花山,而梅花山旁就是「國父」孫中山的墓地。孫中山曾經十分欣賞汪精衛,甚至想過要讓他接班,雖然最後汪精衛叛變了,可他依然想為孫中山先生「守陵」。
  • 蔣介石遺願死後葬於老家溪口,本來可以實現,蔣經國不同意!
    眾所周知,蔣介石去世多年至今仍沒有下葬,蔣介石的靈柩仍然停放在臺灣桃園大溪鎮的慈湖陵寢,其主要原因是蔣介石有個遺願:死後葬於老家溪口。
  • 孫中山的遺體為何躺過4口不同的棺材?如今第1口棺材屬於梅蘭芳
    孫中山的遺體為何躺過4口不同的棺材?如今第1口棺材屬於梅蘭芳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也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更是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為肝癌在北京去世,根據他生前的遺願,死後被安葬在南京的紫金山中山陵上。但是孫中山希望自己死後可以像列寧一樣,保存他的遺容讓後世的人都可以瞻仰,於是負責此事的人專門從蘇聯進購了一口水晶棺材。但是在水晶棺材運到中國之前,孫中山的遺體剛開始被安置在了一口楠木棺材之中。
  • 臺獨為何潑油漆成功?蔣介石慈湖陵寢不及北京四合院
    蔣介石的陵寢應該守衛森嚴,規模龐大,怎麼會被人這樣輕易襲擊呢?很簡單。慈湖陵寢還不如一個北京大四合院!聽薩沙說一說吧。蔣介石生前,曾多次表示,希望死後葬在中山陵腳下,千秋萬世(!)為孫中山總理守靈。蔣介石還曾經選擇了自己的陵寢所在,也就是南京人都知道的紫霞湖邊的正氣亭。紫霞湖的位置低於中山陵,以表示蔣介石對孫中山的尊敬。隨著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失敗,蔣介石的願望就破滅了。
  • 遲到三年多的葬禮,中山陵與奉安大典
    因長期奔走革命,積勞成疾,還沒有來得及進京和軍閥會議就肝病發作,臥床不起了。12月31日,孫中山先生扶病入京。旋經協和醫院確診為肝癌。不幸,他的病情急劇惡化,經中西醫多方救治無效,於民國14年(1925年)3月12日,上午9時30分逝世,終年59歲。1929年6月,孫中山先生按生前遺願歸葬南京紫金山。
  • 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為何不葬中山陵
    依照她「生同寢,死同穴」的遺願,靈柩運往南京與廖仲愷合葬。 廖仲愷夫婦都是最早的同盟會員,是中山先生最親密的戰友和助手。據記載,中山先生彌留之際,曾親囑何香凝:「我死後,請善視孫夫人……」
  • 蔣介石歸葬大陸很難辦,何時能實現?他的孫子首次回應臺灣媒體
    1975年4月,蔣介石病逝,蔣夫人宋美齡和蔣經國按他生前的交代,暫時不下葬,浮棺厝於臺灣慈湖蔣家寢陵。 兩年前,老蔣有預感,自知時日不多,留下遺言,生不能回大陸,就待死後葬於大陸。
  • 宋慶齡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墓旁女子是誰?那照片背後有什麼秘密
    宋慶齡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墓旁女子是誰?作為「國母」,宋慶齡死後葬在了上海萬國公墓,而並沒有與孫中山先生合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這樣一位從青年時代就開始追隨孫中山先生,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鞠躬盡瘁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的偉大女性宋慶齡為什麼沒有和一生尊敬敬仰的丈夫合葬呢?
  • 孫中山的遺體曾兩次險些被毀,蘇聯送來水晶棺,沒有派上用場?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1054,閱讀約3分鐘抗日戰爭爆發,南京淪陷舉國震驚,蔣慌忙逃命到重慶,但有一件大事蔣沒有做,那就是帶走「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體。難保日軍不會毀掉孫中山先生的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