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遺體為何沒有下葬?只因生前遺願:死後葬在孫中山陵旁
文|小羽
說起蔣介石相信大家對蔣介石應該非常的熟悉吧!拋開所有蔣介石可以說是我們國家近代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戎馬一生,為趕走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很多。但是在趕走日本侵略者之後蔣介石卻發動了內戰,戰敗後去了臺灣,最終在臺灣走完了一生。而今天筆者要跟大家講述的故事就是蔣介石在逝世後為什麼沒有下葬,至今都沒有,一直都存放在了臺灣桃源縣大溪鎮與復興鄉交界處的慈湖,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與蔣介石的一個遺願有關。
本來蔣介石說不定還能多活數年的,只可惜在其晚年的時候出了一場車禍,自己的車子與自己手下一名少將的車子撞到一起,在這長車禍裡面蔣介石的胸口被死死的擠壓到了,導致蔣介石的心臟受到了重創,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蔣介石就一直疾病纏身,大部分的都是與心臟有關的疾病。
在1975年3月的時候,蔣介石的肺部出現了問題,為了給蔣介石治病,宋美齡特意從美國請來了最好的醫生為蔣介石治,但是在做完手術後的蔣介石雖然在肺部的問題上有了好轉,高燒卻一直不退,此事的蔣介石已經87歲高齡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了,為此在接下來的數月裡面跟自己的家人交代了自己的後事,囑咐道在自己死後要將自己的遺體存放於慈湖。在得知父親的遺囑之後的蔣經國在自己父親死後,將自己父親的遺體存放在了慈湖。那麼問題來了蔣介石在死後為什麼要將自己的遺體存放在慈湖呢?
原來在慈湖旁邊有一座高300米的死火山,名叫草嶺山。在1961年的時候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蔣介石到此視察,發現此山的形狀與自己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鎮很像,對家鄉非常有感情的蔣介石立馬就將此地改為「總統行宮」,隔三差五的來到此地遊玩,目的就是看看此地的風景,想想自己的家鄉。要知道早先蔣介石在大陸的時候不管自己公務有多麼的繁忙都要抽空到自己家鄉看看,也就難怪蔣介石對此地有著一種親切的感覺,也難怪蔣介石隔三差五的來到此地遊玩視察,但值得一提的是蔣介石在此地遊玩的時候一次不會超過四天。這也就是蔣介石為什麼要將自己的遺體存放在慈湖的原因。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筆者一直都是說蔣介石的遺體只是存放在慈湖,而不是埋葬在慈湖。其實這裡面也是有原因的,蔣介石其實還有一遺願那就是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將自己的遺體安葬在孫中山陵旁。其實這個遺願早在46年的時候,蔣介石就做出過一定的行動,那就是在替自己找好了自己的墓地,墓地就是位於孫中山陵的旁邊。也正是因為這個蔣介石的這個遺願蔣介石至今都沒有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