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下一個敗走的亞馬遜?

2020-12-15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亞馬遜敗走中國的落寞依舊曆歷在目,它的美國同行Costco卻要來上海落地大陸首店了。

有消息指出,美國付費會員制商店Costco今年要在上海落地第一家店。和做線上付費會員制的亞馬遜不同的是,Costco做的是線下付費會員制。一個是電商,一個是實體商店,但兩者本質上都是付費會員制的零售商,也都是應美國零售市場的消費習慣而生。

可是回看亞馬遜,在中國浮沉15年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也沒帶走,只好悻悻地逃離了中國。難道說和亞馬遜同根生的Costco就能超越它的前輩,在中國這個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深深紮根,上演一出零售奇蹟?

幾乎不可能,畢竟Costco有太多解決不了的問題。

蠢壞的Costco

此次落地上海前,Costco其實早已將業務拓展至中國臺灣,並有了一定規模的發展。但近幾年來,有關臺灣,Costco卻連續犯了一些不可被原諒的錯誤。

2016年,Costco高級副總裁派屈克·卡蘭在一封給臺灣消費者的道歉信中,回復了這樣的一句話:「我們認為臺灣是一個國家」。2018年5月份,有媒體發現在Costco美國官網,臺灣和美國、加拿大等被並稱為國家。

可恨的是,直到如今,一意孤行的Costco根本就沒有認為這是個問題。在Costco的中國官網的「加入會員」區域選項中,臺灣和香港現在依然被排除在外。

設想一下Costco這麼做會導致什麼發生?既然中國官網沒有臺灣和香港,那麼首先意味著Costco本身認為臺灣和香港是不屬於中國的,這不僅讓人無法接受,更讓人憤怒,居心叵測的Costco到底在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當然,Costco這一可恨的做法還意味著主動將臺灣和香港地區的消費者排除在外,他們將不作為中國消費者體會到中國地區的服務,而這直接傷害的是臺灣和香港的一眾消費者們。Costco這一做法,是明晃晃的在離間中國同胞。

毋庸置疑,這件事已經明顯折射出,Costco根本不在乎消費者的體驗,只是想以如此幼稚和可笑的方式滿足自己的扭曲價值觀輸出。作為商業公司的Costco,其無恥不僅在於故意忽視消費者的訴求,還在於根本沒有尊重消費者。

早在2016年的「臺灣事件」中,便有不少首先知道真相的消費者對Costco的做法進行了抗議。但現在看來,Costco根本沒有當回事,依舊我行我素,目中無人,始終以傷害者的姿態站在消費者面前。

當然,這已經不是小錯誤可以解釋清楚的,Costco向中國消費者展示的是赤裸裸的挑釁,是對國家和人民尊嚴的褻瀆。Costco之罪責,一在商業服務上的缺失,二在對消費者尊嚴的踐踏,三在對國家主權的褻瀆。

其實,在上面的這幾件事中,沒有人強迫Costco作出選擇,所以Costco始終都是有機會把事情做正確的,但Costco沒有。為了迎合極少數消費者的無理訴求,Costco竟就這樣傷害了絕大多數其他消費者。

不得不說,Costco是蠢壞的。但話說回來,這其實是Costco的慣用伎倆了,畢竟在臺灣問題上,Costco是有過多次「前科」的。

事實勝於雄辯,Costco自始至終都沒有尊重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也沒有尊重中國消費者的感受。一個褻瀆國家主權的Costco,一個始終執迷不悟的Costco,不應該出現中國的市場上,更不應該從那些它始終不尊重的消費者身上賺一毛錢。

但現在Costco要進一步打入中國市場,來大陸賺錢了,不知道Costco是假裝忘掉了那些事,還是自以為大陸的消費者對有關臺灣的「前科」不知情。縱然消費者不知情,但市場是有記憶的,Costco再裝傻也抹不掉這些「黑歷史」。

不論如何,Costco關於臺灣的所作所為應該被所有中國消費者唾棄。一個布局全球的零售企業,本應該以好好服務於消費者的需求為己任,安靜地賺錢,但卻不識時務地持續挑釁中國消費者和國家主權的底線,Costco實在稱不上一個合格的企業。

另外還有一點要提的是,Costco在臺灣的業務也不見得有多順利。據東森財經新聞2019年1月17日的報導,有網友反應臺灣Costco售賣的火鍋料理包已經過期一年。顯然,Costco在臺灣市場的品控和管理也存在問題。

但即便現在把Costco的這些臺灣問題放在一邊,去討論Costco落地上海這件事,結論也會讓Costco大失所望。事實上,Costco即將落地大陸首店的上海,或許會成為其「水土不服」的導火索。

Costco在上海的「水土不服」

Costco作為付費會員制商店,要想立足於大陸市場,就必須要充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偏好。

但事實是,Costco一直都對中國消費者不夠了解。其實在這次進入大陸線下市場前,Costco早在2014年就於天貓上開了第一家海外旗艦店,隨後又在2017年在天貓開了第二家官方旗艦店,但經營了這麼久,Costco這兩家天貓旗艦店的商品種類依然不多,旗艦店上架的也都是Costco所認為的熱銷商品。

Costco在美國的活躍SKU有好幾千,但為什麼在面對中國消費者的線上旗艦店卻只亮出了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說Costco對中國市場不上心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Costco在天貓開了第二家店。

所以只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Costco還沒有摸透中國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就像亞馬遜、梅西百貨們一樣。

如今Costco要落地的上海市場,極大可能還會讓Costco再一次產生對於中國消費者需求預測的巨大焦慮感和挫敗感。

首先是地域化差異帶來的消費習慣差異。Costco在美國一般都開在地廣人稀的郊區,所以開車去購置長期生活必需品就成為了一種定期習慣。但在上海這樣屢創擁堵新高的大都市,Costco的這一套顯然就不太好使了。

一方面,消費者已經受夠了城市的擁堵,除了工作之類的出行剛需,要開車去到郊區購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因為這會是個異常煎熬的過程。在消費者的認知中,這樣的購物習慣顯然不可能在上海這座城市養成。

不過不排除一些臨近郊區的消費者會去到Costco購物,但這樣Costco所能覆蓋的消費群體總體看仍然極其有限,Costco的郊區大面積布局恐成「雞肋」。這樣一來,Costco的選址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另一方面,由於線下覆蓋範圍的局限性,Costco或許會考慮通過線上同城配送的方式觸達消費者,但Costco的郊區店能觸達的線上範圍依然非常有限。拿山姆和盒馬來說,在上海,他們的線上服務模式基本都是「中心化」的「三公裡+一小時達」服務,為了實現更廣的覆蓋,山姆選擇加速布局雲倉,而盒馬則是快速落地規模化門店。

但Costco這種大面積的倉儲一體化商店,是不可能像山姆盒馬一樣快速開店的。所以Costco即使開通了線上到家服務,也會因自身的基因問題而受限於依然有局限的服務範圍。

縱使Costco也採用類似雲倉或者前置倉的模式去補足線上服務的服務範圍,這類模式基礎設施的建立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說,就服務覆蓋而言,Costco的基因特性會使其難以在初期找到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所以總的來看,因為城市特性,以及其本身的零售屬性,在滿足上海消費者的多元需求方面,Costco還存在一些既定的困難。而這些困難,目前並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途徑。

「雙面」Costco終將鎩羽而歸

臺灣問題還沒改正,Costco敢來大陸開店就足以說明其「厚臉皮」了,Costco的「雙面」表演玩的還真是溜。不過,兩面三刀的Costco始終難掩那顆撈金的心。

對於大陸線下市場,Costco其實已經覬覦很久了。早在2017年就有消息說Costco要來大陸開店了。後來,Costco雖然也有一些行動,但卻遲遲不見其早就承諾的線下店。

想賺錢,卻又苦於找不到正確的姿勢,Costco能不難受嗎?即便是Costco現在進入上海,也不一定說Costco就準備好了,畢竟面對中國市場這塊肥肉,Costco一心打得可能還是早進場早賺錢的「如意算盤」。

也許Costco信心十足,但阿里騰訊、沃爾瑪大潤發們的包圍圈基本不可能被攻破,而上海目前來看根本不適合Costco生存,Costco和上海的風格根本不搭。更為確切地說,現在的中國市場,尤其是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並不合適一個為美國消費者習慣設計的付費會員制商店生存。

此外Costco引以為傲的退貨政策不僅有過度宣傳的嫌疑,同時在中國市場也面臨難以落地實施的難題。

一方面,在面對中國消費者的退貨政策宣傳中,Costco描述為「您在開市客賣場購買的任何商品,除享受原廠商的質保政策外,還享有開市客賣場的全額退款政策」。

然而這其中卻存在一些消費者容易忽略的貓膩。從具體退貨政策細則來看,有相當類別的商品存在非常嚴格的退貨限制,是完全不享受全額退款政策的,比如部分電器類商品、珠寶首飾類商品、輪胎、私人定製商品等。

另一方面,Costco的某些退貨條款在中國是根本行不通的。以「對有使用壽命限定之商品,開市客將根據商品實際折舊率進行退款」這條為例。對於中國人而言,不好用或者有問題的商品本身就讓自己吃虧了,所以在退換貨時一般不會遵從難以衡量的折舊率標準,而是堅持全額退換甚至是額外的賠償。

所以說,Costco的某些無條件退貨條款顯然會受到來自不同消費者的不同程度的阻力。換言之,Costco的某些退貨條款在中國必然會不同程度地失去效力,從而無法按計劃落地。

不管怎樣,就進場時機和進場方式來看,Costco作出的選擇非常不明智。換言之,Costco現在進場就已經非常尷尬和被動了。而錯估上海落地的合理性卻自信落地,恐怕最終會讓Costco嘗到像亞馬遜一樣深刻的敗北滋味,心有不甘地離開中國。

無論如何,一個不尊重國家主權,且屢次挑戰消費者尊嚴底線的企業,是不可能有好結局的。一言以蔽之,既然Costco在臺灣問題上屢教不改,在業務上也沒有作出聰明的選擇,那麼最終就只能鎩羽而歸,成為下一個亞馬遜了。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曠創投網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擁有8000萬會員的亞馬遜和「最牛逼」零售costco究竟啥區別?
    > 最近一則亞馬遜prime會員達到8000萬,與costco相比較的消息在各個朋友圈都溜達了一遍。震驚點有兩條:一、亞馬遜prime會員居然達到了8000萬。去年同期prime的報表顯示的會員人數還只是5800萬,一年的時間漲了37.9%,要知道如此飆升的增長率業內實屬罕見。
  • 亞馬遜與蘋果,相差一個Costco
    來源:商業觀察家根據外媒報導,亞馬遜周一宣布,擬再招聘7.5萬個員工,主要崗位方向為倉庫分揀到送貨司機等履約環節。早前,亞馬遜已推出了新招10萬名員工的計劃。亞馬遜隨後曾稱,已超額完成了該招聘任務。亞馬遜在歐美發達市場則出現線上訂單激增的情況,以至於亞馬遜面臨巨大的員工缺口。與中國有所不同的是,亞馬遜在歐美市場可能相對更好做出了電商的價值。因為亞馬遜的供應鏈能力相對更強,包括對自營物流有更多投資,這讓其能更穩定發揮電商的便利性價值。
  • 為何Costco在中國開業被擠爆 亞馬遜卻敗走麥城?
    「Costco是一個知名品牌,他們進入的是一個發展良好但又依舊渴望新零售觀念、新購物興趣的零售市場,」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A.T. Kearney)零售顧問格雷格·波特利(Greg Portell)表示,「如果他們進入的是德國或者英國,那將會是另一番景象,因為這種零售觀念在這些國家不一定新穎。
  • Costco究竟還能火爆多長時間
    在亞馬遜、淘寶等電商平臺層層逼近下,沃爾瑪、家樂福這類零售巨頭都在慢慢撤店,為什麼costco還選擇開設新店,並且這麼火爆呢?與此同時,我觀察到,包括貝索斯、巴菲特、黃崢等在內的商業人物也都非常追捧Costco的這種商業模式,這顯示出costco的確跟傳統的零售巨頭大不一樣。據了解,普通超市的毛利率一般為15%-25%,而Costco的毛利率只有11%左右。
  • Costco在中國能成功嗎?
    儘管亞馬遜也有會員制,但亞馬遜的東西也賣非會員,但是它家的東西只賣給會員,還為會員提供精選一站式購買服務,在退換貨方面都很方便,只要會員卡有消費記錄,就基本可以退掉。它的會員就是它的死忠粉,適合美國中產文化的土壤,但放到中國未必適應。
  • Costco火爆的秘密是什麼?
    它做了一個關鍵的改變:給高級會員2%的消費返利,每年的返點額度高最高可以達到500美元。比如高級會員的會費是120美元,一個家庭每個月只要在costco消費滿500,一年下來,120美元的會員費就可以賺回來了。
  • 又一日本巨頭「敗走中國」:裁員、閉店,它為何會在中國失利?
    於是出現了一個名詞,叫「敗走中國」。中國似乎正處於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處處皆對手,面面是朋友。外資企業敗走中國的實屬不少,經歷虧損、裁員,直至無奈離場。在本地乃至世界舞臺都熠熠生輝,到了中國卻「水土不服」,比如家樂福、亞馬遜,再例如三星、Oracle。
  • ​Costco為什麼又火了?獨家揭秘Costco的6條網際網路思維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也稱Costco是「最值得學習的零售商」。貝斯波克投資集團創建了「亞馬遜死亡指數」,其中包含眾多易受電商巨頭衝擊的零售企業。其實該集團還發布了一項名為「Amazon Survivor」的指數,該指數由不易受到亞馬遜影響的企業構成,而Costco則絲毫不受「亞馬遜死亡指數」影響。
  • 開業就火爆到關門,Costco在中國能成功嗎?
    儘管亞馬遜也有會員制,但亞馬遜的東西也賣非會員,但是它家的東西只賣給會員,還為會員提供精選一站式購買服務,在退換貨方面都很方便,只要會員卡有消費記錄,就基本可以退掉。它的會員就是它的死忠粉,適合美國中產文化的土壤,但放到中國未必適應。
  • 上海costco被擠爆!照片實錄坎培拉costco兩地大不同
    上海costco開業半天被擠爆,不得不暫時停業。據說僅8月27日當天,上海costco就賣出了16萬張會員卡(即使就按每張會員卡199元來計算,當天會員費收入就是3200萬元)。這在costco史上恐怕也是空前的,不知道它的老闆是要嚇暈還是要笑暈。警察緊急調動警力疏導,交通廣播電臺發布緊急路況信息!
  • 一家叫Costco的美國公司為何倍受雷軍推崇?
    目前,Costco在全球有671家倉庫,美國作為大本營,佔到了70%,共有474家。然而,不光做消費電子產品的小米學習Costco的模式,美國現在的一家明星創業公司則是更進一步,希望直接把Costco的模式從線下搬到線上,來挑戰亞馬遜在美國電子商務市場中主導性的地位。
  • 是什麼理由讓大家在costco退卡??
    我們還遇到一個剛從澳洲回來的阿姨,她也是對國內的costco不太滿意,原話是:和澳洲的costco比,國內的貨少價高。逛下來,很多東西的價格並沒有很優惠,也有很多地方設計的很不人性,總體上是吐槽點>優點。
  • costco超市的核心能力與時機選擇
    costco超市的核心能力.mp318:27來自金融素養教育通訊這兩天上海costco開業,場面非常火爆,排隊的人擠滿店面,半天就不得不停止接納客人。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costco的新聞才會受到關注。為什麼costco能夠表現出逆潮流而動的本領,是因為它真的掌握了別人所沒有獨家竅門嗎?而且,為什麼明知中國內地大型超市日子不好過,costco還非要選擇這個時間到中國來開店呢?
  • costco是什麼超市哪個國家的 costco怎麼讀中文意思
    costco是什麼超市哪個國家的  Costco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於1976年加州聖地牙哥成立的Price Club,七年後華盛頓州西雅圖成立的好市多,在2009年是美國第三大、世界第九大零售商。好市多是會員制倉儲批發俱樂部的創始者,成立以來即致力於以可能的最低價格提供給會員高品質的品牌商品。
  • Costco八大骨灰級省錢方法
    Kirkland牌子的吞拿魚罐頭其實Bumble Bee生產的,但價格則低很多。因為Costco公司經常把他們最好價格的商品放在貨倉的後面,貼著外牆。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當你慢慢走去時,沿途是一排排令你不可抗拒(正價)的商品令你眼花繚亂,還沒去到貨倉後面你已買得七七八八,剁手吧。
  • 雷軍亞布力演講:被美國零售企業costco震住了
    他說我給你舉一個例子,新秀麗的超大號箱子再加一個大號箱子,在北京賣多少錢?大概是9000多,有人知道costco多少錢嗎?900塊人民幣,150塊美金。反正我聽完了以後真的是一下子就震住了。然後我就去了,我逛了10分鐘,我跟沈南鵬吹牛說我絕對看懂了,後來我轉型去研究costco,覺得costco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呢?
  • 上海Costco完爆加拿大店!實地對比告訴你它靠什麼贏!!
    南美洲的一隻蝴蝶扇了下翅膀可能引起北美的一場龍捲風而Costco首次登陸中國不僅在上海熱爆了
  • Costco 會員政策詳解+免費服務大盤點, 明年省下一個億!
    找有會員卡的朋友幫你買一個Costco Shop Card(原名Costco Cash Card),就可以免開會員、去門店消費了。Costco購物卡的面額從50到2000加幣不等~在Costco加油也能用。
  • 為了保住4.99虧本的烤雞買賣,Costco這次要下血本了
    在不少華人論壇還有各類costco烤雞的"再加工「做法。(以下食譜版權屬於原作者,小編只負責種草,大家口水自己擦)招牌烤雞十年來一直是Costco是最受歡迎的商品之一,去年售出了9100萬隻。不過細心的你可能早就發現了,現在一隻超市生的整雞都很難4.99的價格拿下,那麼costco其實每賣一隻烤雞都在虧錢?事實上確實是這樣的,Costco財務長表示,在美國每年烤雞都要損失3000-4000萬美元。
  • 加拿大移民們未必知道的Costco八大免費福利!
    Costco是美國最大的會員制連鎖超市,價美物廉、優質服務都是它的代名詞,其實不僅在美國,Costco在加拿大的市場佔有率也非常的高,大多數加拿大人都有自己的costco會員卡,很多移民朋友們在剛登陸加拿大的時候也都會第一時間衝到costco辦上一張會員卡,然後為自己加拿大的家裡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