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縣組織召開陶寺遺址博物館景觀設計匯報會

2021-01-14 臨汾頻道

據「襄汾縣人民政府網」消息,近日,襄汾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建廷主持召開陶寺遺址博物館景觀設計匯報會。陶寺遺址發展中心主任楊江濱出席會議。

天津大學設計院有關負責人就規劃背景、規劃條件分析、規劃方案、支撐體系規劃、景觀設計、規劃實施保障等內容做了匯報。與會人員分別圍繞文化特色、道路交通、公用設施、植物設計、雨水排水、景觀風格等方面提出建議和意見。

楊建廷對天津大學設計院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謝,希望設計方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突出設計主題,持續挖掘陶寺文化,把陶寺遺址博物館景觀做好做活。

他強調,陶寺遺址博物館是全縣旅遊發展重中之重,是宣傳襄汾的重要窗口,是陶寺遺址公園一項重要基礎工程。在景觀設計上不但要精緻有個性、大氣有品位,更要凸顯陶寺文化底蘊;要突出襄汾特色,正確處理建築、人文、觀賞、綠色空間關係,在保護、充分利用現有的植被景觀資源前提下,兼顧綠化成本與效果,適量增加易成活、易成型樹種,便於後期植物生長養護;在燈光設計、植被運用等方面,要體現莊嚴肅穆,將陶寺遺址博物館打造成為一個和諧統一而又立體多元的有機整體。(高超)

[編輯:張蒙悅]

相關焦點

  • 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召開元亨中獸醫博物館初步設計匯報會
    為保證元亨中獸醫博物館規劃設計科學、規範、合理,12月25日上午,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單位在市行政中心6號樓一樓會議室召開了元亨中獸醫博物館初步設計匯報會。會議由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權主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皖西博物館、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 濰坊高新區召開城市公園和口袋公園景觀設計規劃方案匯報會
    濰坊高新區召開城市公園和口袋公園景觀設計規劃方案匯報會 濱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時間: 2017-02-23 15:58:45     濱海高新網訊 2月21日,濰坊高新區在第二孵化器召開城市公園和口袋公園景觀設計規劃方案匯報會
  • 陶寺遺址:不知驚奇宮闕,今夕是何年
    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南部的襄汾縣陶寺鄉,地處汾河岸邊、臨汾盆地。考古發現,這裡有一處面積約280萬平方米的城址,距今4300年前至3900年前。當時的社會生產和生活是怎樣的場景?考古過程中有哪些震撼、有趣的細節?陶寺遺址的最新發現又是什麼?近來,新華社記者走近陶寺遺址和它的考古發掘者。
  • 永靖縣召開劉家峽恐龍博物館布展項目設計方案匯報會
    永靖縣召開劉家峽恐龍博物館布展項目設計方案匯報會 2020-07-29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夏地質公園博物館(主館)及主碑設計方案匯報會召開
    &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10月19日訊 據民族日報報導(記者 馬龍 馬尚龍)10月18日,臨夏地質公園博物館(主館)及主碑設計方案匯報會在臨夏市召開。
  • 臨汾:陶寺考古隊高江濤說|陶寺遺址,4000多年前一座聖都的前世與今生
    ▲玉璧 夏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山西陶寺遺址出土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遺址面積400多萬平方米,距今約4300年到3900年,是中原地區龍山文化遺址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已經進行了四十多年的考古發掘與研究。
  • 龍山湖國家溼地公園旅遊路及景觀設計匯報會召開
    8月6日上午,我縣召開龍山湖國家溼地公園旅遊路及景觀設計匯報會。縣長王建平、副縣長馬建國出席匯報會。會上,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匯報了龍山湖國家溼地公園旅遊路及景觀設計方案。龍山湖國家溼地公園旅遊路及景觀項目擬建旅遊路,位於龍山湖國家溼地公園合理利用區內,項目內容有道路設計含交通工程、照明工程,景觀設計含木棧道、溼地景觀修復。設計思路是以龍山湖優質的自然資源、溼地資源為依託,通過旅遊路建設,搭建人、湖之間聯繫的平臺,實現溼地保護、文旅融合、生態旅遊的目標。與會單位負責同志就設計方案的修改完善提出了意見建議。
  • 襄汾縣陶寺關帝廟雄偉高大古樸典雅,巧妙別致的對聯讓人不忘
    閒暇的時候,自駕車到臨汾市襄汾縣尋訪國保單位。就在尋找陶寺遺址這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時候,卻看到陶寺村中一座古老的關帝廟宇。陶寺關帝廟位於村中大道正中的高坡之上。從廟宇兩旁上去之後,便是一處寬闊的廣場。
  • 陶寺遺址:「最初中國」的樣貌
    五年探秘「最早宮城」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縣城東北約7公裡處,汾河以東,地處太嶽山脈餘脈崇山北麓山前向汾河谷地過渡的緩坡狀黃土塬上,整體處於三面環山一面向水的山川形勢之中。站在陶寺遺址內的宮殿區發掘點,向東遠望,便是雄偉的崇山。薄霧籠罩中的崇山,以中央山峰為軸左右對稱,地貌奇特,身形雄偉,仿佛是張開臂膀環抱孩子的母親,懷抱著陶寺文化孕育的這片厚土。
  • 上慄縣召開博物館陳展大綱、陳展設計匯報會
    12月9日,上慄縣召開博物館陳展大綱、陳展設計匯報會,縣委書記肖妮娜主持會議並講話,縣領導李志猛、王純、關翠屏、肖根銘、廖宇波、易冬梅及在職在家的副縣級領導出席會議,各鄉鎮和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在聽取了上慄縣博物館陳展項目陳展大綱、設計方案匯報後,肖妮娜指出,此次會議專題研究縣博物館陳展有關工作,充分說明了博物館建設的重要性,充分體現了縣委對上慄歷史、現在和未來極端負責的態度。
  • 牛年第一講:陶寺遺址,4000多年前一座聖都的前世與今生
    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遺址面積400多萬平方米,距今約4300年到3900年,是中原地區龍山文化遺址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許多學者認為,陶寺就是典籍裡記載的「堯都平陽」,根據多年的發掘成果來看,陶寺社會貧富分化懸殊,少數貴族聚斂了大量財富,形成了特權階層。社會發展到這個時候,國家雛形已經形成,邦國時代已經來臨。陶寺遺址,就是早期中國的典型代表。
  • 考古界:陶寺遺址—「最初中國」的樣貌
    陶寺遺址的使用年代距今約4300到3900年,遺址面積達400萬平方米,城址面積280萬平方米。一系列發掘成果,使陶寺遺址作為都城的構成要素和特徵逐漸顯現出來。陶寺成為迄今發現的中國史前時期「都城要素最完備」的一座大型城址。同時,陶寺文化呈現出一支繁盛的史前考古學文化特徵。
  • NO.17|山西臨汾市襄汾縣景點、美食
    旅遊資源2.1 丁村遺址丁村遺址,位於襄汾縣城4公裡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距臨汾市35公裡,北起史村,南至柴莊,長約十一公裡,以發掘出中國歷史上舊石器時代的化石而聞名中外。丁村遺址丁村遺址2.2 陶寺北墓地(陶寺遺址)陶寺北兩周墓地群位於襄汾縣城東北約7公裡處,佔地總面積在24萬平方米左右,東西長約600米
  • 陶寺遺址——「最早中國」從這裡走來
    導讀:12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文物局和臨汾市人民政府在北京舉辦《襄汾陶寺——1978-1985年發掘報告》出版暨陶寺遺址與陶寺文化學術研討會
  • 陶寺遺址,「中國」與「中原」的肇端
    、興衰年代、社會組織、宏觀聚落形態、精神文化等諸方面,均有很大收穫。尤其是2002至2016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對陶寺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2013至2017年,陶寺遺址發掘與研究又納入了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考古項目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項目」。
  • 陶寺遺址真的是堯帝都城嗎?
    原來,文中提到去年的一條舊聞: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舉行的「山西·陶寺遺址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一系列考古成果表明,陶寺遺址在年代、地理、規模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各方面,都與堯都的歷史記載相當契合。
  • 巨鹿縣召開老漳河西堤景觀綠化施工設計方案匯報會
    11月11日下午,巨鹿縣在縣委三樓會議室召開老漳河西堤景觀綠化施工設計方案匯報會。縣委書記孫保祥,縣委副書記、縣長鄭更須等在家的縣四大班子領導出席會議,相關縣直部門和鄉鎮村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議聽取並研究了北京山水環境公司關於老漳河西堤景觀綠化工程設計方案的匯報。
  • 山西文物--陶寺遺址:中國現存最早宮城--山西青年報2020年01月06日...
    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發現於20世紀50年代,正式發掘則始於1978年,是中國黃河中遊地區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還包括廟底溝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戰國、漢代及金元時期的遺存。
  • 山西襄汾陶寺遺址,中國最早的天文臺:距今有4700多年歷史
    天文臺是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觀察,在我國古代就有了,那麼山西的陶寺觀象臺就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天文臺。陶寺古觀象臺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城遺址,距今約4700年,2003年被發現,是該遺址考古中重大的發現,「觀象臺」遺蹟的發現,證實了《尚書·堯典》上所說的「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的真實歷史背景與社會現實。
  • 《前進》刊文:最初中國緣起陶寺遺址
    按中國這個概念所蘊藏的兩層涵義考察,我們會發現,位於晉南襄汾縣的陶寺遺址就是曾經的最初中國我們先從中國第一層涵義上進行考察。陶寺遺址位於晉南地區襄汾縣城東北7公裡處,遺址總面積達280萬平方米。據碳十四測定數據,陶寺遺址年代距今4300~3800年。陶寺遺址有早、中、晚三個城址。早期城址並不大,面積有160萬平方米,距今4300~4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