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面積700平方公裡。是中國唯一保護完好的高原溼地,與九寨溝相距100千米。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南距成都市300多公裡,是一條縱深50餘千米的山溝谷地,總面積64297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80%。「九寨歸來不看水」,是對九寨溝景色真實的詮釋。神奇的九寨,被世人譽為「童話世界」,號稱「水景之王」。 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後又發現了楊家界新景區。方圓369平方公裡,奇山異峰3000多座。武陵源被稱為自然的迷宮、地質的博物館、森林的王國、植物的百花園、野生動物的樂園。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2004年被列為國家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被授予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三江併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併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三江併流自然景觀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涵蓋範圍達170萬公頃。三江併流地區是世界上蘊藏最豐富的地質地貌博物館。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三江併流」被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7月根據自然遺產評選標準,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由世界第一隻大熊貓發現地寶興縣及中國四川省境內的臥龍自然保護區等7處自然保護區,涵蓋成都、雅安、阿壩和甘孜共4市州的12個縣,面積9245平方公裡。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保存的野生大熊貓佔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確定為全球200個生態區之一。2006年7月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上最壯觀的溼熱帶-亞熱帶喀斯特景觀之一。它包含了最重要的巖溶地貌類型,包括塔狀巖溶,尖頂巖溶和錐形巖溶地層,以及其他壯觀的特徵,如天然橋梁、峽谷和大型洞穴系統。包括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廣西桂林、貴州施秉、重慶金佛山和廣西環江,2007年6月27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三清山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其中玉京峰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懷玉山脈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頭。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推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質學家一致認為是「西太平洋邊緣最美麗的花崗巖」。
中國丹霞由廣東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龍虎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貴州赤水六處系列提名地組成。中國丹霞是一個由陡峭的懸崖、紅色的山塊、密集深切的峽谷、壯觀的瀑布及碧綠的河溪構成的景觀系統,是中國和世界上丹霞景觀的例證。2010年8月1日,以「中國丹霞」為名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澄江生物群位於我國雲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紀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它生動地再現了5.3億年前海洋生命壯麗景觀和現生動物的原始特徵,為研究地球早期延續時間為5370萬年的生命起源、演化、生態等理論提供了珍貴證據。 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疆天山,即天山山脈的東段。天山屬全球七大山系之一,是世界溫帶乾旱地區最大的山脈鏈,也是全球最大的東西走向的獨立山脈。由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博格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巴音布魯克和阿克蘇地區的託木爾、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喀拉峻—庫德寧等四個區域組成,總面積達5759平方公裡。2013年06月21日,中國「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神農架林區,簡稱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部,東與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長江三峽,北倚十堰市房縣、竹山縣,遠眺武當山風景區。神農架因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採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而得名。2016年7月17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青海可可西裡世界遺產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曲麻萊縣境內。提名地核心區面積約為37356.32平方公裡,緩衝區面積為22909.04平方公裡,總面積超過6萬平方公裡,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世界遺產。涵蓋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一部分。2017年7月7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梵淨山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系武陵山脈主峰,是中國的佛教道場和自然保護區。梵淨山總面積為4190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2580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95%,有植物2000餘種,國家保護植物31種,動物801種,國家保護動物19種,被譽為「地球綠洲」、「動植物基因庫「、人類的寶貴遺產」 ,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8年7月2日,梵淨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涂和其他濱海溼地組成,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間帶灘涂,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2019年7月5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獲批入選《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