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中國目錄,各個風景如畫,今生一定去看看

2020-12-25 圖評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面積700平方公裡。是中國唯一保護完好的高原溼地,與九寨溝相距100千米。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南距成都市300多公裡,是一條縱深50餘千米的山溝谷地,總面積64297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80%。「九寨歸來不看水」,是對九寨溝景色真實的詮釋。神奇的九寨,被世人譽為「童話世界」,號稱「水景之王」。 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後又發現了楊家界新景區。方圓369平方公裡,奇山異峰3000多座。武陵源被稱為自然的迷宮、地質的博物館、森林的王國、植物的百花園、野生動物的樂園。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2004年被列為國家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被授予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三江併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併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三江併流自然景觀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內的山脈組成,涵蓋範圍達170萬公頃。三江併流地區是世界上蘊藏最豐富的地質地貌博物館。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三江併流」被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7月根據自然遺產評選標準,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由世界第一隻大熊貓發現地寶興縣及中國四川省境內的臥龍自然保護區等7處自然保護區,涵蓋成都、雅安、阿壩和甘孜共4市州的12個縣,面積9245平方公裡。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保存的野生大熊貓佔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確定為全球200個生態區之一。2006年7月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上最壯觀的溼熱帶-亞熱帶喀斯特景觀之一。它包含了最重要的巖溶地貌類型,包括塔狀巖溶,尖頂巖溶和錐形巖溶地層,以及其他壯觀的特徵,如天然橋梁、峽谷和大型洞穴系統。包括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廣西桂林、貴州施秉、重慶金佛山和廣西環江,2007年6月27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三清山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其中玉京峰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懷玉山脈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頭。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推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質學家一致認為是「西太平洋邊緣最美麗的花崗巖」。

中國丹霞由廣東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龍虎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貴州赤水六處系列提名地組成。中國丹霞是一個由陡峭的懸崖、紅色的山塊、密集深切的峽谷、壯觀的瀑布及碧綠的河溪構成的景觀系統,是中國和世界上丹霞景觀的例證。2010年8月1日,以「中國丹霞」為名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澄江生物群位於我國雲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紀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它生動地再現了5.3億年前海洋生命壯麗景觀和現生動物的原始特徵,為研究地球早期延續時間為5370萬年的生命起源、演化、生態等理論提供了珍貴證據。 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疆天山,即天山山脈的東段。天山屬全球七大山系之一,是世界溫帶乾旱地區最大的山脈鏈,也是全球最大的東西走向的獨立山脈。由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博格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巴音布魯克和阿克蘇地區的託木爾、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喀拉峻—庫德寧等四個區域組成,總面積達5759平方公裡。2013年06月21日,中國「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神農架林區,簡稱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部,東與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長江三峽,北倚十堰市房縣、竹山縣,遠眺武當山風景區。神農架因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採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而得名。2016年7月17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青海可可西裡世界遺產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曲麻萊縣境內。提名地核心區面積約為37356.32平方公裡,緩衝區面積為22909.04平方公裡,總面積超過6萬平方公裡,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世界遺產。涵蓋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一部分。2017年7月7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梵淨山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系武陵山脈主峰,是中國的佛教道場和自然保護區。梵淨山總面積為4190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2580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95%,有植物2000餘種,國家保護植物31種,動物801種,國家保護動物19種,被譽為「地球綠洲」、「動植物基因庫「、人類的寶貴遺產」 ,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8年7月2日,梵淨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涂和其他濱海溼地組成,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間帶灘涂,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2019年7月5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獲批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湖南這些文化自然遺產驚豔世界!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讓我們一起去打卡這些三湘大地上的珍貴文化自然遺產吧。01世界自然遺產 2處武陵源雨後的張家界武陵源景區雲霧升騰,美不勝收。張瑛 吳勇兵 攝武陵源風景名勝區,1992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名錄」。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總面積約500平方公裡。
  • 論國際環境法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
    但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下簡稱《世界遺產公約》)不同於1970年公約,其針對文物的自然損失以及出於社會經濟原因對文化與自然遺產的破壞採取保護措施,影響力更為廣泛。  《世界遺產公約》分為序言以及正文的八部分。序言闡述了保護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必要性和保護宗旨。
  •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自然遺產還有哪些?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2006年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年6月23日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中通過審議入選世界自然遺產,作為對「中國南方喀斯特」的拓展。
  •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上周通過四個篇章把自然景觀分類及中國的主要自然景觀分享給大家,今天主要介紹中國有哪些世界自然遺產項目,如果還沒有確定怎樣遊中國的話,可以從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項目開始踏上您的旅程。簡單介紹一下,中國與世界自然遺產組織的關係。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中國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 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洞穴
    了解到自然入口可以看到洞穴的所有大廳向公眾開放後,我們選擇了此選項。卡爾斯巴德洞穴國家公園在1995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編號721。自然入口的坡度相當陡峭,因此僅允許那些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嬰兒推車,拐杖,木棍等)的人進入。
  •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自然遺產還有哪些
    【中國丹霞】2010年8月1日傍晚,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將「中國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中國丹霞是一個世界自然遺產「系列提名」,提名地由湖南?山、寧夏西吉火石寨、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江西龍虎山、貴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等中國西南、西北地區7個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區組成。
  •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事業發展公報(1985—2015)
    中心成立以來,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貴州師範大學等相關方面相繼開展了世界自然遺產申報戰略、預備清單更新、申報和保護管理制度建設、世界遺產保護管理規劃等方面的研究,並會同有關方面組織成立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協調委員會。
  • 我國十四項世界自然遺產,您去看了幾處
    圖為世界自然遺產四川黃龍風景名勝區一角。我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項目的已有55項,為全球第一,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4項。無論是文化遺產、自然遺產還是文化與自然雙遺產,每一項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為擁有這麼多的世界遺產資源而感到驕傲和自豪。那麼,愛好旅遊的您,這14項世界自然遺產您去看了幾處呢?如果您都去過,那您就太厲害了!
  • 盤點中國11個世界自然遺產
    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後又發現了楊家界新景區,總面積500平方公裡。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名錄」。
  • 【大美中國】航拍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是航拍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10月3日攝)。   從空中俯瞰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絕美壯觀的張家界地貌宛如放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    1992年,由湖南省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天子山等三大景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名錄」。新華社發(邵穎 攝)
  • 桂林風景如畫,國際旅遊名列前茅,是真正的世界自然遺產
    曾被選為世界十大旅遊城市,許多國家的領導人都會專程前來參觀,想要體驗這裡的風土人情,美國總統希拉蕊就會前來參觀,並留下許多小故事。桂林在國際上名列前茅,海內外的朋友,都會爭相前來體驗,國內的遊客,自然更不會錯過。第一,我們國家的風景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群山綿延,一望無際的群山,還有煙雨濛濛的水墨畫卷,讓人如漫步於畫卷之中。
  • 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獲世界自然聯盟認可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21日訊(通訊員 鄧德華)12月21日獲悉,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最新發布的世界遺產展望,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狀況從第三檔提升至第二檔,遺產保護狀況呈良好態勢。這充分表明了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成效得到了聯合國相關相關組織的高度肯定。
  • 越南風景如畫的景點,素有海上桂林的美譽,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文/閒不住的小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風景,而是去尋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越南風景如畫的景點。它是下龍灣,是越南風景如畫的景點,位於越南北部灣的海灣,這裡的美景酷似桂林山水,所以這裡素有「海上桂林」的美譽。如今這裡已是知名的旅遊勝地。下龍灣作為自然遺產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且憑藉優良的自然風光更是在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中榜上有名。
  •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是世界第一,貴州是中國第一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中國於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1987年中國第一批世界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到2020年,全國已有53項成為世界遺產,其中自然遺產13項,居世界第一。貴州有三項,排名全國第一。
  • 中國4個世界雙遺產,文化與自然兼得,更是全世界的瑰寶
    有人說,你不出去走走,便不知道世界是如此廣闊有人說,你不出去走走,便不知道自己是如此渺小有人說,你不出去走走,便不知道世間有如此美好……我國的地大物博,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數量均位列世界第一,自豪感油然而生。
  • 世界自然遺產,無限風光在天山
    天山山脈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於新疆的東天山是我國目前為止14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之一。凡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者,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頂級景觀。新疆天山的自然遺產地以託木爾峰、喀拉峻—庫德寧、巴音布魯克和博格達峰四大片區為主要代表。我們為擁有這樣的資源而驕傲和自豪,說啥也要認真去看看,去了解、感受和體驗,不然會遺憾終生。圖為天池後面的博格達峰。
  • 世界遺產有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你知道嗎?中國有4處雙重遺產
    中國文化悠久與自然景觀豐富,幾千年的文明史,有眾多文化遺產與自然資源,至今有50多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0多處,世界自然遺產10多處,那有4處即是世界文化遺產還是世界自然遺產,你知道都是哪裡嗎?
  • 超越美國,中國又多了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快來看看是哪裡?
    7月2日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第四十二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同意,梵淨山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增至53處,世界自然遺產增至13處。世界自然遺產總數超越之前並列的澳大利亞和美國,居世界第一。
  • 中國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位列世界第一
    5月3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辦的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中國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數量均位列世界第一,兩項合計佔全球同類遺產總數的6.8%。此外,中國是33年來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共有世界遺產53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二。世界遺產是國內外遊客首選旅遊目的地,是國外遊客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中國發展道路的重要窗口,是名副其實的「國家名片」。
  • 世界十大自然遺產 充滿魅力的大自然美景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發起的,致力於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人為造物,目前被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有上千處,其中屬於自然遺產的有197處,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些以美麗著稱的十大自然遺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