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佔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賜田並擴建。五代吳越王錢鏐,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並賜名靈隱新寺。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清順治年間,禪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靈隱,籌資重建,僅建殿堂時間就前後歷十八年之久,其規模之宏偉躍居「東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賜名 「雲林禪寺」。靈隱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築構成。現任方丈是光泉法師 。浙江靈隱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隱寺,始建於北宋治平年間,是寧化縣湖村鎮最早的一座禪寺,坐落在巖頂山間的一塊寬敞平地上,燕僧慶善禪師雲遊與此,觀其山清水秀,堪為寺院聖地,樂而籌資興建。靈隱寺,始建於北宋治平年間,是湖村最早的一座禪寺,坐落在巖頂山間的一塊寬敞平地上,燕僧慶善禪師雲遊與此,觀其山清水秀,堪為寺院聖地,樂而籌資興建。禪寺山腳,還有一好去處——水晶洞。靈隱洞洞壁上留下的明代詩文和由7個漏鬥組成的巖溶漏鬥群,堪稱奇觀。當前,整個靈隱寺風景區已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所規劃的八個景區之一。靈隱寺地處喀斯特地貌區,周山景物、大小溶洞均十分優美,主要分布景點有:群山石林、佛隱洞天、洞壁題詩、「樽乳泉」、「西園書齋」遺址、屯兵寨和禪祖茅居遺址等。
靈隱寺的開山祖是臻微法師和靈溪法師。靈溪法師從鼎湖山 南來香港,正覓道場弘法,1928年,適逢致微法師於羌山山麓建寺,鳩工將成,臻微法師卻忽罹重病。徵得靈溪法師來任住持。靈溪法師力肩修託,致力晨禪,普利眾生,四眾皈依者達六、七百人之盛。寺院廣作佛事,隨時其傳戒,而寺內事無大小,靈溪法師均身先勞役;年屆古稀,躬猶健碩。靈隱寺四楹並立,一連五幢,雖雲已數十年歷史,但一再重修並保留寺內原有的石牆及木門,樓高殿深,美侖美奐。後再增建地藏殿、吉祥居、韋馱彌勒殿、護法殿等。靈溪法師於1960年9月10日無疾示寂,故於護法殿旁築有靈公紀念亭,亭內刻有碑記靈溪法師及遺像,供後世追思景仰。穿過供奉著彌勒佛的佛殿,拾級而上可達護法殿。護法殿的兩旁分別為靈公紀念亭及光風霽月亭。靈公紀念亭前為客堂兼齋堂,堂前有1997年由紹根法師所題門聯:「過客任西東,記取此心原不動;隨緣為去住,須知真性本無處。」護法殿正面為觀音殿,殿內供奉著觀世音菩薩、伽藍菩薩、六祖菩薩及韋馱菩薩。觀音殿地下一層正中供奉著臻微及靈溪二祖遺像,兩旁為樂善及報恩等功德堂。觀音殿後再進為大雄寶殿,為七十年代興建,依山而築,氣勢莊嚴。殿內供奉三寶,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