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4日電(記者丁銘 白冰)記者近日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北梁上的妙法禪寺參觀,發現妙法禪寺實在是「妙」:在這座佛教寺的大殿中,供奉的卻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呂祖。
包頭市東河區委宣傳部的陳志強告訴記者,妙法禪寺實際上是一座佛道兼蓄的寺觀,較為罕見。目前,妙法禪寺不僅是內蒙古規模最大的漢佛寺,也是包頭地區漢傳佛教中心和重點旅遊景區之一。
據當地人講,妙法禪寺原本是為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建的,因此俗稱呂祖廟。
《列仙全傳》等書記載,呂洞賓,唐末道士,名巖,字洞賓。由於全真道教將其奉為北五祖之一,故世稱「呂祖」。
據《美麗包頭》一書所敘,包頭的這座呂祖廟是由五臺山僧人續洲建的。乾隆初年,續洲來包頭傳法,他雖然有在包頭建廟的打算,但苦於沒有財力,便修路方便行人,道旁放一個柳條筐接納過往行人施捨的錢。
如此堅持了數年。有一天,烏拉特西公旗公爺路過此地,被續洲的精神感動,於是準備施捨銀兩,因所帶銀兩有限,便將一塊土地給他作為廟產。
乾隆十一年(1746年),續洲為建廟繼續四處化緣來到了東河的西北梁,這裡原有一間土洞小廟,一個叫王沌德的善人將這裡的西坡高地獻出來,供續洲擴建廟宇。但擴建後的廟仍然不大,廟內供奉的是呂祖和韋陀。
同治五年(1866年),在續洲弟子的倡導和主持下,小廟終於又一次動工擴建,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建成了以呂祖典(今呂祖廟山門)為主的第一院落。當時駐包頭的大同鎮總兵馬升為山門題寫了「妙法禪寺」匾額,意為「佛法無限,妙化無窮」。
文化大革命期間,妙法禪寺遭到破壞,部分經書和佛像被毀,僧人被迫離寺。上世紀80年代,中國落實宗教政策,妙法禪寺的香火又逐漸興旺起來。1991年,居士們從西安請來演培法師任寺廟住持,廟產陸續被歸還。後來,妙法禪寺重建了被毀的山門,又修建了大雄寶殿、念佛堂、禪堂、五百羅漢堂、藏經樓。
目前,妙法禪寺佔地面積達120畝。整個寺院殿堂林立、綠樹成蔭,成為包頭市和周邊地區的主要旅遊景點以及佛教人士的主要活動場所,每年前來參觀拜佛的人達300萬人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