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經典《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2021-03-01 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是一部包含象數易學內容的道教神學作品, 其哲學思想較為貧乏。被後世明代《正統道藏》列為開篇經書。號稱群經之首、萬法之宗、一切法界之源頭。是道教正一三山符籙靈寶派的核心經典。繼承《道德經》「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等等慈愛思想,宣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等非常典型的道家思想。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由《元始洞玄靈寶本章》、《元洞玉曆章》和《前序》《中序》《後序》及《元始靈書》上、中、下篇組成。主要敘述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向十方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演說靈寶度人經教,以「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思想,宣傳「齋戒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男女「皆受護度,鹹得長生」。

《太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它雖不是道教中最古的經,而是晚至東晉末始出世,但它卻被後世道士奉為「眾經之祖宗。」它相當程度上奠定了南北朝後道教的尤其是其仙譜及宇宙論的面貌,唐初編篡《隋書》,其《經籍志》敘述道教原始,幾乎全以《度人經》為據。對之注釋、運用和衍演者歷代都有,原書只1卷,至宋後竟衍至61卷之多,明正統《道藏》中乃被置於首經的地位,足見其對道教史影響之巨了。

《太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卷首部分是對元始天尊開劫度人的演說,主要是說明此經的重要和誦讀此經的神奇功效。其點睛之筆,是「普得濟度,全其本年。無有中傷,傾土歸仰。鹹行善心,不殺不害。不嫉不姤,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忌,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

 

第二部分是正文,內容非常豐富,不但包含了道教對天地生成之說的認識,也包含了三界十方自然變化之理。從「五文開廓,普殖神靈」展開演說,說明人神共合,「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無文不度,無文不生」的妙理。其後是三界十方諸神之名,從「諸天隱諱,諸天隱名,天中空洞,自然靈章」的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其中隱藏著無限的玄機,但中心思想則是「敷落神真,普度天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緊接著,《妙經》又較為形象地解說了「三界」,即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無色界,並指出「此三界之上,飛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參洞章」。最後,說明誦經、修齋的重要性。修道之人,持誦此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攘毒害」以度兆民。

 

第三部分說的是《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語句非常隱晦,如果不看嚴東、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的《四注》,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有關這一部分的「大梵隱語,無量之音」留待下一節再與諸位共同探討。據《中華道藏》對《太上洞玄靈寶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案注中稱;明《正統道藏》洞真部另有《度人經》六十一卷本。其第一卷為經文,後六十卷為道法。

南朝宋陸修靜曾經依據這部真經而制立道教科儀。唐朝有李少微、成玄英,宋朝有蕭應叟、陳椿榮,元朝有陳致虛、薛季昭,明朝有張宇初等著名高道為《度人經》撰寫註解或《疏》。現在《中華道藏》中有《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是最權威的註解經文,為南齊嚴東、唐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四家註解。宋真宗趙恆寫有《御製靈寶度人經序》,北宋以來,道士補職,升籙時,都要考試《度人經》,所以說《度人經》是道士通行的主要經典。

《度人經》早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就提出和諧社會的人際關係,應該是「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忌,言無華綺,口無惡聲」。主張人人都應具有慈愛之心,要友善對待他人,樂人之成,憫人之苦,濟人之危。這種理想的社會人際關係,最終達到「齊同慈愛,異骨成親」的和諧境界。在當今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如果人們能遵循道教仙聖的教導,世界就一定會和平安寧。

相關焦點

  • 道教經典《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太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它雖不是道教中最古的經,而是晚至東晉末始出世,但它卻被後世道士奉為「眾經之祖宗。」《太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卷首部分是對元始天尊開劫度人的演說,主要是說明此經的重要和誦讀此經的神奇功效
  • 【道教音樂】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附過經視頻)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道言: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回十過,以召十方,始當詣座。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乘空而來。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鬱勃,洞煥太空。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璇璣玉衡,一時停輪,神風靜默,山海藏雲,天無浮翳,四氣朗清。
  • 《太上洞玄靈寶淨供妙經》考探
    摘 要:《太上洞玄靈寶淨供妙經》是一部成書於唐代、主述祖先救度的道經。該經主張於「八解日」設淨供祭祖,以令先亡超脫幽境。其救度方式融合了早期道教食祭鬼神和佛教功德說,主要以功德之力超度先亡。為此,本文將以《太上洞玄靈寶淨供妙經》為研究對象,就「淨供祭鬼」的救度觀、「淨供」的內容與特點,以及「淨供」之齋儀等展開討論,以便對唐宋道教施食儀式的演變軌跡作進一步的說明。  《太上洞玄靈寶淨供妙經》(以下簡稱《淨供妙經》)現存於明正統《道藏》,僅一卷3,未題撰人,約成書於唐代。
  • 【圖文視頻】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附過經視頻)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道言: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回十過,以召十方,始當詣座。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乘空而來。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鬱勃,洞煥太空。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璇璣玉衡,一時停輪,神風靜默,山海藏雲,天無浮翳,四氣朗清。
  • 中國古代大孝子為母親抄經,成就我國超越流失在英國的同類收藏
    大孝子為母親抄經,卻成就了中國歷史上道教第一經典寫本圖文/橘皮文書(慧識文武、原創實拍、喜悅分享)《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最早著錄於南朝陸修靜所撰《元始舊經紫薇金格目》。宋代以後,《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成為《道藏》(道教書籍的總稱)經書之首。在明正統(1436—1449年)《道藏》中位列第一,為道教第一經典。
  • 《太上洞玄靈寶淨供妙經》考探
    摘 要:《太上洞玄靈寶淨供妙經》是一部成書於唐代、主述祖先救度的道經。該經主張於「八解日」設淨供祭祖,以令先亡超脫幽境。其救度方式融合了早期道教食祭鬼神和佛教功德說,主要以功德之力超度先亡。為此,本文將以《太上洞玄靈寶淨供妙經》為研究對象,就「淨供祭鬼」的救度觀、「淨供」的內容與特點,以及「淨供」之齋儀等展開討論,以便對唐宋道教施食儀式的演變軌跡作進一步的說明。  《太上洞玄靈寶淨供妙經》(以下簡稱《淨供妙經》)現存於明正統《道藏》,僅一卷3,未題撰人,約成書於唐代。
  • 道教經典《度人經》
    《度人經》全稱《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或稱《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由《元始洞玄靈寶本章》、《元洞玉曆章》和《前序》、《中序》、《後序》及《元始靈書》上、中、下篇組成。》上卷,授帝嚳以《本章》、《玉曆章》;西漢元封年間,西王母以《度人經》上卷及《本章》、《玉曆章》授武帝;東漢時太上降授于吉,增靈書上篇;桓帝時老君降蜀授天師《度人》、《北鬥》諸經籙;吳時太極真人授葛玄《度人經》,增靈書中篇;鄭思遠授葛洪經本,又增靈書下篇、太極真人後序,「即今之全本」。
  • 紫宸道:道教經文典籍,《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簡介及注釋!
    度人經全稱《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是一部道教神學作品, 其哲學思想較為深遠。被後世明代《正統道藏》列為開篇經書。號稱群經之首、萬法之宗、一切一法界之源頭,是道教的核心經典。度人經註疏受道家玄學盛行的影響,度人經在道家學者中頗受青睞。
  • 中國古代大孝子為母親抄經,成就我國超越流失在英國的同類收藏
    大孝子為母親抄經,卻成就了中國歷史上道教第一經典寫本圖文/橘皮文書(慧識文武、原創實拍、喜悅分享)《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最早著錄於南朝陸修靜所撰《元始舊經紫薇金格目》。宋代以後,《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成為《道藏》(道教書籍的總稱)經書之首。在明正統(1436—1449年)《道藏》中位列第一,為道教第一經典。
  • 墨裡·乾坤|張即之小楷《度人經冊》——道教萬法之宗,毫素通靈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宋張即之寫本,錢陳群跋,框高30.8釐米,寬14.4釐米,每半葉四行,行字不等。本帖即《度人經冊》,《度人經》是道教經名,通稱《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全稱《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作者不詳,為道教靈寶派經典。內容演說元始天尊、開劫度人,以及科儀、齋法、符術、修煉、教戒、緣起等,為南北道教中通行的主要經典。
  • 典福說正統道藏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道教的存在久之甚矣,最近觀看快手見一年輕坤道表演手訣。交談之下盡不知三經之要,我說三部經整不下來,成天整些沒用的。更別說去讀道藏,道藏的文字是繁體給很多喜歡道教道藏的修行帶來了不便,即使識字又不知其意。
  • 救一切罪,度一切厄:《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
    《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又名《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妙經》、《太上救苦經》,為道教濟幽度亡類道經,在度亡道場中常用。經以五言韻文寫成,讚頌太乙救苦天尊拔眾生脫離迷途,超出三界;稱眾生若能悟得虛空,超出萬象,即得解脫生死,免受輪迴之苦;又謂眾生「歸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
  • 道經坊:<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道言:   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回十過,以召十方,始當詣座。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乘空而來。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鬱勃,洞煥太空。七日七夜。
  • 這本書超越《道德經》,被道教奉為萬法之宗,道教第一經!
    《靈寶度人經》全稱《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在明版的《道藏》中,《靈寶經》位列第一,所以被後世的道教徒奉為「萬法之宗,群經之首」。《靈寶經》的成書時間大概在東晉末年道南朝初年,陸修靜在《靈寶經目》中便有記載,經書大概5000字。
  • 張宇初天師:學道之士入門必讀經典
    同時又說了道教經書的來源「道門經籙、太上三洞諸品經典,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道德天尊金口所宣。歷劫相傳,諸師闡化。」道教的三洞經典,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道祖傳授下來的,其間「歷劫相傳」,說明經過了非常長的傳承時間,同時還經過了道教歷代師長的說明和註解。
  • 張即之《度人經帖》
    《度人經帖》,楷書,宋張即之書,紙本冊頁,共116頁,單頁縱30.7釐米,橫14.1釐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度人經》是道教經名,通稱《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全稱《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一作六十一卷,其中第一卷為經文,以下六十卷系敷演經文而成。
  • 學道之士入門必讀經典,張宇初天師推薦的
    三洞經典,歷劫相傳歷代祖師特別重視道教經書,張宇初天師在《道門十規》裡就說「凡習吾道者,必根據經書,探索源流,務歸於正,勿為邪說淫辭之所汩,遂乃遞相鼓惑,深失祖風。」同時又說了道教經書的來源「道門經籙、太上三洞諸品經典,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道德天尊金口所宣。歷劫相傳,諸師闡化。」
  • 張即之小楷【度人經】【1】
    張即之小楷【度人經】,此經用筆俊健挺拔,點畫顧盼生姿。結字俊秀而骨力遒勁,雖是楷書卻又有米芾行書之神韻。喜歡的記得收藏哦!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開經玄蘊咒。寂寂至無宗,虛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誰測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不生亦不滅,欲生因蓮華。超凌三界途,慈心解世羅。
  • 道經中是這樣記載的
    那麼,道教的觀音信仰典出何故?其實,道教的觀音信仰在《道藏》及未入藏的道經中有明確的記載,慈航真人是修靈寶法登真的。     「觀音」二字本出《道藏》首經,全稱《太上洞玄靈寶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之「靈書中篇」中,《道藏》中約有十餘種《度人經》注釋本,都對「觀音」做了教義上的闡釋,在此謹選三部經典,從中看祖師對「觀音」作如何的註解,以便正本清源,恢復道統。祖師云:     觀者,觀覺也。是天中帝君之諱,主長夜之錄。
  • 永樂宮發現蒙元時期道教紙質文物
    其中的5件蒙古時期道教度戒牒文書和一件或早於同期的刻印道經,彌足珍貴,對研究蒙元時期全真教發展和永樂宮重建歷史具有重要價值。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席九龍介紹,經有關專家評估,新發現的5件蒙古時期道教度戒牒文書和1件或早於同期的刻印道經,均被定為館藏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