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熊家長」,你也不是「熊孩子」!這5種高贊的教育方式,值得看看!

2021-01-20 學趣網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卡爾·雅斯貝爾斯


當我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我們通常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講的是父母的教養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強烈影響,導致孩子日後也變成了與大人相似的模樣。


大麥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


「遇到熊孩子或者熊家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題主描述了自己去健身房時,遇到過的「奇葩」經歷↓↓↓



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舉手投足之間,父母的表現,決定了孩子的教養和氣質,也映射了一個家庭的現狀。


因此,你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就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下面這5種高贊的教育方式,你有嗎?↓↓↓



孩子,我希望你學會處理情緒!


一位父親因為喝了孩子的汽水,孩子就哭了。


父親問他:「你為什麼哭?」孩子不說話。


父親說:「是因為我喝了你的汽水嗎?」孩子帶著哭腔說:「是」。


「那你就直接告訴我,爸爸,你喝了我的汽水,我不高興了。直接把你的不高興說出來不好嗎?為什麼要哭?」孩子不說話,繼續哭。


爸爸回應道:「你看啊,這事兒是這樣的,我沒有請求你的同意就喝了你的汽水,這是爸爸不對。」


「你要告訴我,而不是哭,你不說,爸爸就不知道錯在哪了,所以以後有問題,你感覺到不舒服,就說出來,好不好?」


孩子停止了哭泣,同意的點了點頭。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會面對孩子的哭鬧,但不是每位父母、每一次都能這樣耐心地對待。


有時候,被父母輕易忽略的,恰恰是孩子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課:情緒教育


孩子哭泣還是開心,都沒有人教他應該要去分析你的情緒,當時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什麼導致的。


很多家庭中,孩子只要一哭,家長就開火。


這會讓孩子覺得,人只要表現出不高興,憤怒,都是不對的。


以至於在以後的成長軌跡中,絕大多數時候都在壓抑自己,逐漸形成迴避型的人格。



在孩子的潛意識裡,真實的情緒表達出來,是會讓人討厭和憎恨的,就如同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一樣。


情緒教育的缺位,不止是孩童時代的委屈和壓抑,影響的可能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有人說,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70%是情緒,30%是言語。


請記住,沒有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孩子壞脾氣的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而父母,有責任用耐心去找到那個原因。


在情緒教育這堂課上,或許很多家長都做得不夠完美,但大麥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


知錯能改的才是好孩子!


在一家民宿中,一位六七歲的小男孩想把喝不完的豆漿拿到樓上房間喝,但是在上樓梯的時候打翻了,樓梯灑得到處都是。


小男孩爸爸帶著小男孩去服務員那裡,讓小孩子鞠躬道歉,然後從服務員那裡要了抹布,小男孩擦樓梯,爸爸到水池洗抹布,看著小男孩把樓梯擦乾淨。


中間服務員說不用管讓她來就好,這個爸爸說讓我們來吧。


擦完後,爸爸帶著小男孩去還抹布,再次表示給服務員添麻煩了。


接著這個爸爸問孩子,你覺得你為什麼會打翻豆漿?


然後他把另一杯豆漿遞給孩子,告訴他打翻豆漿是由於拿的姿勢不對,一個手託底一個手扶住杯子才能拿得穩。


小男孩捧著這杯豆漿上樓,沒有再打翻。



帶孩子道歉是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要有認錯的態度,讓孩子打掃是讓孩子知道犯錯後要盡力彌補,最後是讓孩子知道犯錯後要總結教訓以後不犯同樣的錯誤。


孩子犯了錯,一些家長會忍不住吼罵孩子,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長記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責罵:


你怎麼這麼笨!

你在幹什麼!

不是說過一次了嗎?為什麼還這樣!

你到底漲不漲記性!


看到父母發脾氣,孩子往往只記住爸媽憤怒的臉和自己恐懼的心,很難意識到「錯誤」本身。


同時,父母的責罵會在孩子心底留下陰影,他們常處於恐慌和畏懼的狀態,變得膽小怕事。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做錯了事,一般都具有恐懼和後悔的心理,這種恐懼感主要是擔心由於犯錯所引起的對自己的不利後果。


所以,家長如何處置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犯錯後,首先,讓孩子把事情說清楚,不要先入為主給孩子定罪,更不要一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罵一頓。


其次,讓孩子明白他的行為什麼是錯誤的,這樣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


最後,讓孩子承擔做錯事的自然後果,並引導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鼓勵和肯定,是給孩子最好的養料


一位知乎網友曾分享過他兒時的一段經歷:


我小學學習能力差,學什麼都很慢,理解力也不是很好。每次都被老師留下來補習功課。


然而每次考試回家老媽一次都沒有罵過我。


她甚至說:沒事兒,考的不錯,下次不要錯就好。


好幾次,我很難過地問她,我是不是真的很笨。


她說,你知道嘛?鍋越大,開水就越慢。他們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但是你的鍋大,得慢慢開。你現在可能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別人做得更好!


她一直都這樣鼓勵我。然後最終的最終,我考上了很不錯的學校。


媽媽的鼓勵給了我繼續努力的信心!



其實孩子非常希望父母能夠看到自己的努力,他們渴望在遇到挫折時父母溫暖的支持和鼓勵。


比起棍棒與催促,鼓勵與肯定才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養料」。


真正的鼓勵,是從細節入手,肯定孩子的努力,給予孩子足夠的自尊和成就感。


但很多父母似乎更喜歡打擊和否定孩子,美其名曰「怕孩子驕傲」。


但事與願違,打擊式教育常常換不來進步,更多的是換來自卑和創傷。


之前,在熱門綜藝《我家那閨女》中,有這麼一個情節:


郭躍邀請好友來家裡做客,她在廚房做菜,看父親回家,連忙問父親自己做的手藝:你看我裡邊做菜咋樣?


可是郭躍父親保持著一貫的嚴格態度,告訴她:」照我還差點」。


郭躍淡然地笑了笑說:從小我已經習慣了,一般是以批評為鼓勵,我是在批評中長大的。


就連郭躍自身也能感受到,自己和父親的關係很僵硬,這樣的現象直戳大家的痛點。


對孩子而言,這樣的「愛」並不能讓他們感受到溫暖,他們更需要的往往是家長們的鼓勵。



阿德勒學派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裡寫道:


「孩子們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倆就無法生存。」    


心理學上有個「標籤效應」,當一個人被貼上一種標籤時,無形中會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標籤的內容相一致。


父母經常打擊孩子,說孩子這不好、那不行,孩子內心會被貼上 「我不夠好」的標籤,這個標籤一旦釘進了孩子的心裡,就很難再拔出來了。


這就像是種下一顆自卑的種子,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在孩子內心肆虐地生長,最終吞噬掉整個靈魂。


心理學家曾說:被否定多了,會帶來焦慮,過多的焦慮感讓孩子無法有良好的表現,過多的焦慮感也會給孩子帶來自我懷疑……


即使一個天賦異稟的才子,也會在一天天的否定、打擊下變得萎靡,開始自我懷疑,失去了繼續前進的信心。


因此,對於父母來講,鼓勵變成了每位父母在育兒道路上的一門必修課!



孩子,請為人生的選擇負責任


在一家麵包店,孩子跟爸爸鬧著再買一個麵包。


爸爸:我們已經買了兩個了,這個下次買好不好?


孩子:不行!我要這個!


爸爸:那把這兩個退一個,換它好不好?


孩子:不行!


爸爸:你要的這個你吃過沒有?


孩子:沒有!


爸爸:那這樣,爸爸給你買,但買了你必須吃完,不然以後再也不要來買了。


孩子:那我想想…那我們可不可以下次買?


爸爸:可以!



任何時候都替孩子做選擇、做決定,會使得孩子們習慣性地把責任遷移,覺得任何事情都有父母操心。哪怕是犯錯誤了,要負責的也是家長。


長此以往,父母不知不覺間就成了孩子的保護傘。


當然,我們不能指望孩子立刻變得獨立、有主見。但我們需要讓孩子學習自己做決定、並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


我不否定你,但你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我不是「熊家長」,你也不是「熊孩子」!


在商場的衛生間排隊,有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小女孩過來。


媽媽對小女孩說,人有點多,要排隊,你堅持一下。小女孩說好。


可沒過幾秒鐘,小女孩就說堅持不住了......媽媽說大家都在排隊,需要和前面的姐姐們商量一下!


然後大家就說讓小女孩先去吧!媽媽讓小女孩說謝謝。


出來後,小女孩問媽媽,媽媽你不去嗎?


媽媽說:本來我們是要排隊的,因為你是小朋友,姐姐們才讓你先去的,可是媽媽是大人,大人要排隊的。


於是又帶著孩子回到隊伍,重新排隊了。


這位媽媽通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教會孩子養成規則意識……



在生活中,大家對「熊孩子」 一詞肯定不陌生,「熊孩子」經常用來形容歲數小不懂事,無法無天,調皮的孩子。


不清楚?那我們先來看一個「熊孩子」的例子:


對於給大樓做清潔工作的人,我們會形象的稱他們為「蜘蛛人」。


一天,一位蜘蛛人正在清洗一棟大樓的外牆,身邊的窗戶突然被打開,一個孩子探出身子,用手裡的剪刀剪斷了用來保障蜘蛛人安全的繩索。


導致這位無辜的蜘蛛人在樓外懸掛了40分鐘,索性有驚無險,最終被消防員所救。


但這件事也讓人們對「熊孩子」的行為心有餘悸。


為什麼「熊孩子」會置別人的生命安危於不顧,執意剪斷保障生命的安全繩呢?


答案就是缺乏規則意識。


缺乏規則意識源於觀念錯誤!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時以「他還是個孩子」不想過多約束孩子等為藉口,遷就孩子任性的行為。


為何要培養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我們透過規則讓孩子了解事物與事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邊界。


這樣的了解會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從而更有力量選擇自己想要的。


我不是熊家長,你也不要做熊孩子!



生而養之,養而教之,是每一位父母,需要專注一生的事業。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良好教育方式,都將在舉手投足間,化作孩子成長的力量。


願我們的孩子,最後都能成為優秀的那一個;


願父母們的教育方式,都能春風化雨,沐浴孩子的靈魂。


 • END •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更多優質學習資源可以關注

微信公眾號:學趣網


相關焦點

  • 男孩掰斷瑪莎拉蒂車標,父親鐵叉補償:熊孩子背後往往站著熊家長
    畢竟,孩子是我們的複印件,家長如何處理問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待問題的方式。新聞真假不得而知,但生活中不少「問題」孩子,他們的背後真實地站著一個「熊」家長。1.孩子已經給那麼多同學造成傷害了,作為家長還不反省、教導,這難道不是家長的問題嗎?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折射出家長的教育方式、行為習慣。鏡子有問題,父母這個原版自然難逃其咎。2.
  • 熊孩子又蹦又跳被鎖電梯,踹門掰門嚇壞網友:背後的熊家長更可怕
    電梯:「我當時害怕極了!」在視頻裡,熊孩子穿著內褲和拖鞋,進了電梯按了按鈕就開始在地上來回打滾。僅從這一個開頭,就可以百分百確認這是個熊孩子無疑了,可接下來熊孩子的神操作,更是嚇壞了網友。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熊家長碰上熊孩子,不能打;碰上熊家長,罵不過。咱們普通百姓倒黴撞上熊孩子碰到熊家長,那可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況且熊爸熊媽們可不是一般的兵,都是「嘴」強特種兵!「他還只是個孩子!」讓你啞口無言。
  • 熊孩子檢討書合集火了,老師看完要氣暈,網友:這必須得請家長
    當熊孩子在學校裡面「犯熊」的時候,老師的懲罰方式可能罰抄寫或者罰寫檢討,但是單單靠寫檢討和罰抄寫就能治得了熊孩子的話,那也不能稱之為「熊孩子」了。但是,仔細一看,卻是一首暗藏玄機的檢討書,眼見的老師一眼識破,一列下來寫的是「老師我不服你,我氣你不行嗎?」不得不佩服熊孩子的勇氣啊!No.2這位學生因為上課睡覺而被老師罰寫檢討書。檢討書中,信誓旦旦地跟老師保證「以後上課再也不睡覺,再犯就是豬!」
  • 「熊孩子」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昨天,永嘉甌北一所小學的學生家長向本報熱線訴苦,說孩子班級裡有個男同學,上課時在教室亂跑,影響其他孩子學習,老師怎麼勸都不聽。並且他從一年級開始就是這樣,這該如何是好?學校的說法是,在與其父母溝通無果的情況下,準備與其旁系親屬溝通,加強家校聯繫。教育部門則表示,根據法律規定,學校無權剝奪任何孩子受教育的權利(詳見今日本報A2版報導)。
  • 熊孩子再現:捏碎超市18包方便麵,母親的做法詮釋何為「熊家長」
    這一類孩子就是所謂的「熊孩子」。無論是隨意出入他人房間,還是損害別人的財產安全,這幾年熊孩子可謂是「戰果纍纍」。不僅以一己之力創下了無數「輝煌的戰績」,還將這三個字變為了大眾心目中的毒瘤。每一個熊孩子背後,往往有一個為其撐腰的熊家長。這不,前段時間就爆出了一位孩子在超市捏碎了18包方便麵,卻被其母倒打一耙說超市員工欺負他兒子並要求賠償精神損失費的新聞。若非民警及時處理,怕是這位熊家長就能通過撒潑打滾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 《奇葩說》嶽嶽:對熊孩子的教育,遠不止過肩摔!
    雖然嶽嶽被淘汰了,但是我依然欣賞他敢於挑戰傅首爾的勇氣,以及面對硝煙依然鎮定自若地說出自己觀點。其實,在這一辯論中,他們兩個的內容有些相通之處。嶽嶽說:「社會對熊孩子的教育,遠不止過肩摔、飛毛腿,更不只是打罵和批評。一切皆教育。」
  • 嘉一教育丨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
    發微博的女孩子喜歡追星,平時收集了很多偶像周邊放在家中,有一天親戚帶著孩子來家裡玩,一轉眼的功夫,幾箱子周邊被熊孩子撕得粉碎灑了一地。「哎,孩子還小,不懂事,你別放在心上,不就是一堆紙嘛,阿姨賠得起!」親戚第一時間把孩子護住。女孩媽媽也附和道:「我早就說讓你別囤這麼多垃圾,多佔地方!」
  • 熊孩子劃破保時捷軟頂,聽到5萬元修車費後,家長:我給你縫起來!
    ,立刻抓住了這位熊孩子把他帶到了家長面前。 本以為孩子的家長面對這樣的事情時會積極的承認錯誤並且作出賠償,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生了,真的是有什麼樣的孩子就有什麼樣的家長,這名孩子的母親表示:我的孩子劃破了你的車頂又怎麼了
  • 5名熊孩子在私家車頂「蹦迪」,家長耍無賴:不賠錢
    ,還理直氣壯的自以為是,讓車主愛去哪告就去哪告鄭州的何先生將車停在車位上,沒想到5個熊孩子在車頂踩踏了一個多小時,造成車輛多處損壞,維修費上萬元。經過走訪,這幾個孩子的家長,有的是哼哼唧唧不表態,不說賠錢,也不說不賠,也有的家長說只給修復引擎蓋,其他的他們不管,甚至有的家長說,最多賠1000塊錢,多了沒門,這些家長的態度,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什麼是熊家長,難怪教育出來的孩子都是熊孩子,在別人的車頂蹦迪一小時,只要是損壞了,就應該賠償,並且道歉,這5個家長,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態度,實在是太囂張了,還讓車主何先生愛去哪告就去哪告
  • 2個「熊孩子」3分鐘橫闖馬路13回,被撞了,網友:家長呢
    分分鐘戴上個「熊」字給你看,有時候孩子犯起了「熊」病,說起話來妙語連珠,舉一反第三的本事全用來跟別人頂嘴的功夫上了,有的時候,家長恨不得將孩子「回爐重造」,其實熊孩子一旦開始犯「熊」病,受不了的可不止家長。危險!2個熊孩子3分鐘橫闖馬路13次,被撞了,是不是活該?
  • 熊孩子在滑板場騎自行車撞到我女兒,我把車扔了,網友:你有病吧
    我跟她解釋這是滑板場地,孩子做的不對,我已經警告過了,而且她兒子兩次撞到了我女兒,再一再二不再三,我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女兒第三次被自行車撞。 可這個女人顯然是不講道理的,咄咄逼人地罵我不要臉,還說自己家車壞了讓我賠錢。我終於知道這個小男孩為什麼是個熊孩子了,家長都如此,孩子還能好到哪兒去?
  • 熊孩子燒毀業主豪車,家長蠻橫拒絕賠償:沒錢,你能拿我怎麼辦?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就嚴抓教育的問題,教育的水平是提上來了,可是人們的素質還是有待提高的,不然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不會有些人時不時地就會做出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他們十分的讓人生厭,他們就是熊孩子。
  • 熊孩子是慣得?也有不是的,這5大星座就盛產熊孩子,天生愛鬧騰
    你有沒有遇到過「熊孩子」?有使不完的力氣和超強的破壞力;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和分分鐘炸毛的臭脾氣;時不時的在平靜的生活中給你來點驚險刺激的惡作劇。說起「熊孩子」總是非常的讓人頭疼,那「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嗎?其實也不全是,有的孩子天生就活潑好動愛鬧騰。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十二星座中哪個星座盛產熊孩子吧。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家的小魔王。
  • 女子飯店上廁所遭 6 歲男童擅闖,被男童家長辱罵,現在熊家長有多...
    家長對小孩的教育觀念有問題或者說家長本身有問題,也只有這種熊家長,才能教育出熊孩子, 孩子這樣與家長有很大關係,他的母親就是不講理,你說這種家長能把孩子教育好,。早晚這孩子要惹事,到那時候做父母的後悔都晚了。
  • 熊孩子踩壞400萬豪車,家長拒賠償:你那麼有錢還和孩子一般見識
    其中一個孩子的家長,說自己最多賠償三萬元。另外一位家長更是直接拒絕賠償,他說孩子還小不懂事,才會把豪車當滑滑梯,希望陳先生能諒解。家長一副"你有錢,別和孩子計較"的樣子,讓陳先生大為惱火。他表示自己不接受和解,就要家長賠錢。熊孩子的家長急了:"你那麼有錢還和孩子一般見識?別和孩子計較了"。
  • 熊孩子越來越多,該反思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其實是父母的教育,這鍋不應該孩子來背。後父母守舊的觀念不同,他們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有時方式沒錯,方法卻錯了。,父母就是畫師,孩子的人生是黯淡無光還是豐富多彩,取決於父母的畫筆,家長的教育會為孩子描繪或精彩或平庸的一生。
  • 「熊孩子」危害到底有多大?孩子變成這樣到底是誰的錯!
    不知你可曾遇到熊孩子去你家拿走了你心愛的玩具、損壞了你貴重的物品、不斷挑釁你脾氣的底線,最終你言語或者動手去教育他,反被熊孩子惡人先告狀,最後委屈、不忿只能自己往肚子裡咽。 其實熊孩子的這些行為,還只是他們的「小把戲」,下面大家看看熊孩子「熊」出人命的行為,讓人義憤填膺!
  • 當熊孩子碰到熊家長,心疼孫子上學不易,奶奶竟然帶他「逃走」
    我們都知道熊孩子是一個讓人非常頭疼的物種,一般家裡有一個熊孩子足以讓家裡人不得安寧,不過當家裡面同時出現熊孩子與熊家長時,會擦碰出怎樣的火花呢?你兒子今天根本沒來學校,我們剛準備聯繫你,你就過來啦,老師的一席話,讓王女士的心都快嚇出來了,趕忙打電話給送孩子上學的婆婆,但是婆婆的電話始終處於無法接通的狀態,王女士想到自己的兒子還有一個電話手錶,趕忙打了過去,也是無法接通,一老一小的電話都打不通,究竟發生什麼事了呢?
  • 熊孩子踩400萬豪車又毀手辦,家長稱調皮是正常,引發網友熱議
    熊孩子踩豪車又毀手辦,家長的不同做法,決定了孩子不同的人生俗話說得好:「防火防盜防熊孩子」,可見大家對於熊孩子的懼怕程度,都已經和防火防盜同一級別了。雖然車主可能確實不缺修理汽車的錢,但是自己心愛的車平白無故被一群熊孩子毀了,怎麼想都生氣。於是確定好車輛損壞的原因後,車主就去找這群熊孩子的父母了。沒想到有位母親表示,自己孩子才6歲多,小孩子調皮也是正常的,還不懂事,再說了又不是故意的,道個歉就行了,你這麼貴的車自己修一修就行了。
  • 4月5日,熊孩子千裡單挑迪士尼,吊炸天!
    在4月5日中午時分,上海迪士尼門口來了一個沒有錢,也沒有門票的熊孩子。他先是跟著別的遊客想要混進迪士尼樂園,被工作人員發現了之後,又央求該工作人員放他進去。隨後工作人員報警找到了警察,但是當民警關心該熊孩子的時候,熊孩子馬上求助道:「你要幫我的話就幫我進去,或者在裡面找個人當我的監護人。」熊孩子一直不願意吐露自己的姓名。幾經周折之後,民警是終於要到了孩子母親的電話號碼並馬上與之進行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