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知天津衛、懂天津衛的天津衛們踴躍投稿。
投稿郵箱:tjjwbzt@126.com
臘八,這天一定要喝臘八粥。過去熬臘八粥有幾樣不能擱,蓮子、桂圓、薏米,大雲豆,為嘛呢?老人們說這些東西傷味,不是胃口的胃,是口味的味兒。讓我分析,第一這幾種東西有的是大補的中藥材,吃了上火,有的是不好熟,再加上馬上就過年了,得清淡點。第二過去窮人也買不起這幾種好東西,所以老人們就用媽媽例兒約束一下,其實放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說到歸其,這喝臘八粥主要是為祈求來年豐收,祭祀五穀之神的意思。
據說臘八粥是從尼泊爾傳過來的,為的是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佛經故事裡說,釋迦牟尼成佛之前,苦修六年,體型消瘦,有一天走到河邊暈倒了,有個牧女見到後,就奶蒸米飯送給佛祖吃,之後佛祖體力恢復,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這一天恰巧是臘月初八,僧人們就把這天定為佛祖成道日,每逢這天熬粥施捨眾生。此時已經是年根兒,就把這廟裡剩下的餘糧混在一鍋裡熬粥,也就留下了這麼一個習俗。
寺廟裡的大鍋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在鍋底部有一個大海碗那麼大的小凹槽,由於賒粥量很大,用米很多,來不及淘米,又因為那熬粥的鍋巨大,需要架上木板,僧人抬著整袋的米向內傾倒,所以就難免有砂石在鍋內。可令人奇怪的是,這熬好的粥竟然沒有一點砂石,奧妙就在這鍋底的小凹槽內,由於砂石比重大,沉底兒,就都聚集在這個凹槽裡,僧人們盛粥的時候,都會沿著鍋沿慢慢盛,最後所有的砂石就剩在了鍋底兒。
天津也有臘八賒粥這個老例兒,但不是賒臘八粥。臘八粥是自己家人喝,賒給別人的是豆粥,也叫臘八豆。臘八這天天還沒亮,各家就起來熬豆粥或秫米粥。胡同裡的小孩兒們不分男女湊在一塊兒,懷揣自備的瓷碗兒,四五點就在胡同裡串走,只要發現哪家房頂煙囪冒燒柴火的煙,就一邊跑一邊唱「煙嘍!煙嘍!」,「煙嘍!煙嘍!」童聲嘹亮。到那家門口,就改成唱「緣嘍!緣嘍!」只要那家煮了「秫米粥」「臘八豆」,主人就一定會開門給孩子們盛粥盛豆,並且也要唱「緣了,緣了!」意思是通過賒粥,人與人結緣,人與佛結緣。孩子們就說「結緣,結緣」,然後喝著熱乎乎的「臘八豆」、「秫米粥」,雖然沒有紅糖,也感覺甜絲絲的,別提多高興啦!接完這家,又去接那家,直到吃的小肚子都鼓起來。在天津「緣兒」這個詞句經常可以聽到,小販論堆兒出售菜蔬水果時,經常會喊「包緣兒啦,包緣去吧」,還有說「裹緣兒」的,是取佛教「果緣兒」的諧音,都是與買主有緣份或者結緣的意思。
關注「憶津閣」微信公眾號,回復「我要試用」就能獲得妙眾堂黑豆茸試用裝(20g),趕緊轉發關注哦!就這麼簡單,沒有集贊,不用轉發!!!
你還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加入黑豆茸試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