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臘八穿衣喝粥,這是一種傳統風俗,能起到教化於民的作用

2020-12-13 北小窗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農村物資貧乏,但人們在臘八喝粥這件事上,是非常看重的。

每年臘月,很多人家早早備下五色豆和紅棗枸杞,一到初八,就做粥吃。在臘八這天,小孩們會得到一件新衣裳,人們不能口出穢言,如果有誰髒話罵人,就會壞了運氣。

在我家,祖父祖母凌晨就起來燒火熬粥了,每年臘八我總是先聞到了粥香才醒來。跑去廚房一瞧,燒火的祖父,已滅了火,祖母開始將粥一瓢瓢舀到大瓷缽裡。那冒著灰白的氣,散發著濃鬱的香,聞著讓人掉口水。

吃粥前,祖父會燃香,做一番祭祀禮儀,然後全家才能吃粥。吃過粥後,人們該幹農活幹農活,該去趕集的就去趕集,日常生活沒多大變化,唯一變的是,每當要發脾氣的時候,就會提醒自己,隨即斂住了性子。

長大工作後,離開了家鄉,在外的日子,每逢臘八節,我都會到寺院喝臘八粥。有次一個朋友說,你要吃粥,何必費那麼大勁呢,自己做就是了。於是按照做粥流程,買來了五色豆等物,粥沒煮好,弄得滿屋都是糊味兒。一大鍋粥浪費了,讓我都覺得自己暴殄天物了。

「粥,需慢火熬,人守在一邊。人不離粥。」一次去寺院,廚房的寺僧這樣告訴我。

我問這是秘訣嗎?寺僧含笑不語。

回來後,我照著寺僧傳授的「秘訣」,以慢火熬粥,守著爐灶。整整三個多小時,讓我體會到了「守」的不易。不過這次熬出的粥,不再有糊味了,味道有些像粥了,只是沒有小時候臘八粥那麼好吃,也沒有寺院的粥那麼入味。

再次去寺院,想要找尋先前的那個寺僧,卻被告知寺僧隨一位師父行腳去了,不知何時歸來。正當遺憾的情緒生起的時候,我在一本佛教雜誌上看到了一篇臘八粥的文章,從而知道了遠近聞名的少林寺的臘八粥……

粥,為何是素食一寶,除了食物本身在經過淬鍊後,散出的精華,那為了一件事而準備,而投入其中的專心,以及守候的定力,無不體現出禪意,頗具現實生活的哲學。

理解到了粥的要義後,我內心平和多了。再次去購買了各種食材,雖然仍守著爐灶,我的心卻是平靜的,鍋中偶爾飄出一縷香氣,就如突然收穫到了一絲驚喜。

漸漸的,粥香的氣息就連綿不斷的散開來了。隔壁樓的鄰居居然發出驚嘆的聲音。

漸漸的,粥香的氣息就連綿不斷的散開來了。隔壁樓的鄰居居然發出驚嘆的聲音。

「誰家在做粥啊,好香啊!」

聽到鄰居的讚美,我笑了。明白了粥的全部意義。對於老家的風俗,也懂了。

一種粥,一種風俗,能夠起到教化於民的作用,這在中華飲食文化裡面,也是不多見了。難得的是,它是素食,本自淨潔,幾乎人人可做,所謂的不食人間煙火,從來不屬於粥。

相關焦點

  • 臘八|為什麼今天要喝粥呢?
    我們都知道,臘八要喝粥。內容是沿襲先秦以來的風俗。臘八主要活動是擊鼓驅疫,民眾的節日食品,自然是祭祀過後的豬肉和酒了,前言漢代的「縱吏民宴飲」當即如此,並無特別之處,其他所有節日均是這類酒肉。一直到唐代才見到專用食品:作為東都的「洛陽人家……臘日造脂花餤」。
  • 民樂人臘八不喝粥,我們吃稠飯!
    小時候給財主放牛,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裡,3天沒給飯吃,他飢餓難忍,竟然從老鼠洞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種糧食,煮成粥食用,覺得非常香甜。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時候吃那頓粥的味道,就命太監用各種糧食煮了一鍋糖粥,歡宴群臣,後朝中文武百官爭相效仿並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習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臘月初八,所以這粥也就叫「臘八粥」了。
  • 今年大寒和臘八是同一天,所謂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啥意思?
    臘月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月,也是一年中風俗最多的一個月。在以前農耕社會,所謂的春節就是從臘八節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這期間也有很多習俗。其中有句俗語叫做:「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今年大寒臘八是同日,「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什麼意思?
    大寒是一月二十日,農曆臘月初八,是傳統臘八節。民間素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臘八過後,人們開始準備過年相關事項。在古代臘八節是用於祭祀祖先,祈求家宅平安,萬事順意,主要習俗有喝臘八粥、吃臘八蒜、跳儺舞等。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意思很簡單:大寒和臘八是同天,喝粥是臘八的傳統習俗,做尾牙指的是閩南地區臘月十六的習俗。
  • 民俗|天津人的「臘八」風俗,講究!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制定新曆法,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舉行臘祭的那一天稱「臘日」,並當做節日來過,但當時並不固定在臘月初八,到漢代以後才固定在這一天,傳統的臘八節由此誕生。除祭祀之外,傳統臘八民俗中祛病、驅邪等習俗,也暗合了春節辭舊迎新的主題。由於其主旨與春節相通,時間又與春節臨近,故而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
  • 今日臘八您喝粥了嗎?有人天沒亮就出門,年年來排隊喝粥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濃濃的年味兒,伴隨香噴噴的粥香彌散開來……看現在的情況,估計這隊伍一直得排到中午,早高峰連到午飯口了。」店裡工作人員說。除了來店裡點食臘八粥,不少人還會打包帶走。「同事知道我住護國寺附近,今天特意徵用我當一天外賣小哥。」王先生一口氣打包了好幾份臘八粥,樂呵呵地對記者說。據了解,護國寺小吃起源店裡的臘八粥沿襲傳統,用花生、核桃、慄子、榛子等18種原料熬製而成。除了護國寺小吃連鎖店,不少老字號餐館都在這兩天特意開賣臘八粥。
  • 臘八節習俗風俗有哪些?臘八節由來資料介紹
    「熬粥一般在臘八那天凌晨四點左右,用煤球爐子熬上3個多小時。小孩們睡得正香,就被大人叫起來喝粥。還放上金果條、青絲紅絲或者憑票買來的紅白糖。」說起兒時那碗臘八粥,趙興力至今覺得回味無窮,「我最愛吃放紅糖的臘八粥,現在回想還是流口水」。  到了80後孫芸這裡,做臘八粥的過程沒有之前那麼繁複了,「記憶裡粥的原料並不一定是八樣,多半是喜歡什麼口味,哪種原料就多放一點。
  • 詩詞|除了喝粥,臘八還做什麼?讓詩告訴你
    三天後就是臘八節了,臘八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爭相詠頌臘八節,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今年臘八,我們一起喝最暖的臘八粥,讀最美的臘八詩。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一首即景言情的清新小詩。歲暮蠟日,為祭神之時,詩人對酒賞梅,沉醉其間,表現出悠然自適的神情意態。風雪送走歲暮日,不妨時節漸暖和。
  • 明天是臘月初八,臘八不喝粥後果很嚴重!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 【節日話題】臘八至,粥正甜
    如今,臘八節對於我們而言,更像是一種年關將至,待遊子歸的期盼。過了臘八就是年,一年一歲一團圓。臘八即將開啟我們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序幕,那種熱熱鬧鬧、闔家團圓的溫暖,鐫刻在記憶深處,陪伴著我們每一次遠行和成長。臘八節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臘八到,粥飄香,我國民間歷來有煮臘八粥吃的風俗傳統。 臘八粥能夠在民間廣為流傳,除了來源於佛教的一些說法外,還有中國民俗的根源。
  • 時令|今日臘八,天津人的風俗真講究!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制定新曆法,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舉行臘祭的那一天稱「臘日」,並當做節日來過,但當時並不固定在臘月初八,到漢代以後才固定在這一天,傳統的臘八節由此誕生。除祭祀之外,傳統臘八民俗中祛病、驅邪等習俗,也暗合了春節辭舊迎新的主題。由於其主旨與春節相通,時間又與春節臨近,故而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
  • 明天「臘八」,門頭溝潭柘寺邀您來喝粥!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中國傳統《臘八歌》的開頭。
  • 過臘八,不止喝臘八粥這麼簡單
    民間一直流傳著「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的俗語,臘八節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更預示著新年的到來,充滿濃濃的年味。每到農曆十二月初八,家家戶戶都會和家人聚在一起,喝臘八粥,慶祝臘八節。臘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後,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被稱作「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臘八粥只是冰山一角臘八這天民間百姓要喝「臘八粥」的習俗,文字記載是從宋代開始的。
  • 大寒、臘八 | 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
    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慄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可事實上,作為最後一個月「臘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雖是農閒時節,但家家都在「忙」——忙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
  • 臘八喝粥 營養專家教你熬出年味來
    「臘八」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要進行「臘祭」,南北朝以後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明清,敬神供佛取代了祭祀祖靈和歡慶豐收,成為臘八節的主要活動;到了宋代,逐漸形成了在臘八這天熬粥的習俗,不論貧賤貴富,家家都要熬臘八粥,用於祭祀祖先、合家團聚品嘗及饋贈親朋好友。 關於臘八粥的另一種傳說是傳自印度。
  • 臘八吉祥
    臘八節,俗稱「臘八」,舊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與中國古代祭祀有關,漢族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 今日臘八
    臘八節,俗稱「臘八」,舊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與中國古代祭祀有關,漢族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
  • 傳承施善好傳統 金華開發區各地舉辦臘八施粥活動
    據胡阿榮老師介紹,臘八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主要用於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在原湯溪縣一帶,臘八施粥逐漸演變成為當地紳士感恩信施、回饋社會的一種優良傳統。每逢臘八節,有財力的人家會自己開設粥鋪施粥,而沒有充足財力的人家,也會相約一起,前往寺廟提供力所能及的贊助,由寺廟匯聚大家的力量,製作臘八粥,面向社會各界施粥。
  • 上海玉佛禪寺臘八喝粥攻略:喝一碗佛粥溫暖身心祈福迎祥
    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除了是一份愛和溫暖的傳遞,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鳳凰網佛教適時推出「又逢臘八——鳳凰網佛教2020年臘八特別策劃」,帶您感恩佛門臘八風味。本文系上海玉佛禪寺通訊員黃書函發回的報導,歡迎大家圍觀點評。
  • 揚州文峰寺臘八喝粥攻略
    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除了是一份愛和溫暖的傳遞,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鳳凰網佛教適時推出「又逢臘八——鳳凰網佛教2020年臘八特別策劃」,帶您感恩佛門臘八風味。本文系揚州文峰寺通訊員邵卓發回的報導,歡迎大家圍觀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