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年前貴州古人吃啥?考古學家發現了這份「人氣菜單」

2021-01-10 黔訊網

貴州省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

下至8米深的考古探方,目之所及,皆是清晰、連續的文化層。

23個地層,相繼出土了不同時期的文物。遺址年代序列完整,被考古學家稱為「一本倒敘的歷史書」。

歷時5年發掘,貴州招果洞發現大量古人類活動遺物遺蹟

2016年,由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考古隊,歷經5年,累計工作時長800多天的連續挖掘,最終確認——招果洞遺址中的古人類活動的遺蹟,距今4萬年延續至2000年前。

這不僅是貴州史前考古中年代序列最為完整的遺址,也是雲貴高原乃至全國都極為罕見的遺址。

招果洞遺址考古現場

萬年「熱門房源」

挖出「古人類菜單」

招果洞深約25米,寬20米,洞口高4米。朝東的洞口,決定了它是一間「天然陽光房」;門口有平壩,有河流,又決定了這是一間極好的「景觀房」。

招果洞遺址

「這是古人類的中心營地、『熱門房源』、堪稱是萬年『團寵』。」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張興龍說,如果用最簡單的幾個字來理解古人類一生的「小目標」,那就是「順天意而存、以萬物為生。」

那在4萬年至2000年前,以萬物為生的古人類,最愛吃什麼?考古學家根據遺址出土的25種動物骨骼,推測出一份「古人類人氣菜單」——

在這份菜單中,鹿肉佔「絕對C位」。具體細分為水鹿、梅花鹿、麂和獐。

其次,古人類愛吃牛、豬、虎、狼、熊、兔子肉。貓、獾、豪豬、竹鼠、田鼠也在「最喜歡的菜品」列表中。

由此可見,古人類的狩獵技術在不斷提高,食物來源也相當豐富。

 

除了上山打獵,居住在招果洞的古人類,還擅長捕撈河鮮。

考古學家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發掘了大量魚類骨骼,其中包括現如今的「中華倒刺䰾」。

由此證明,那時候的古人類已經是「捕魚達人」,並逐步形成「漁獵文化」。此外,還發現古人類吃剩下的螺螄殼、蚌殼,看來他們也是十足的「河鮮愛好者」。

「在發掘出的一座距今1萬年的孩童墓葬中,我們發現了一件磨製精細的骨魚鉤。」張興龍告訴記者,它和現代的魚鉤相似,由此可見,那時候的古人類已經掌握了釣魚技巧,而作為陪葬品,這件魚鉤對當時的古人而言,或許蘊含特殊意義。

肉,是古人類一頓飯中的主食。但在植物遺存中,考古學家還識別出農作物、水果、樹果、雜草。

在農作物中,發現少量的稻穀、小米。此外,還發現酢漿草、藜屬、懸勾子屬、狗尾草屬、蓼科、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等植物遺存。

古人類喜歡吃哪些水果呢?

在招果洞遺址內,考古學家發現大量的樸樹果,其次是獼猴桃、葡萄、核桃碎塊等植物遺存。在萬年前,這些大概是古人類在洞穴居住時,最普遍且最易得的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植物遺存中,樹種(果實)佔比最多。或在新石器時期前,古人類在招果洞居住的生存模式,可能仍處於「就地取材式」採集階段,還沒有掌握種植養殖技術。

招果洞遺址出土的動物化石——鹿牙

古人類的進化是動態的,飲食也是動態的。招果洞古人類吃什麼,不僅事關考古,還涉及人類學、生物進化、農業等多學科。正是這樣一份「菜單」,幫助今天的人們,了解祖先的生存故事。

招果洞內有兩處落水洞

23個文化層跨越4萬年

刷新古人類演化史

掌握火,是人類邁向文明的重要節點。

在招果洞遺址內,考古學家先後發現了50多個火塘遺蹟,證明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貴州古人就已開始使用火。

其中,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中的土壤粒度、磁化率和化學元素出現較大變化。對此,張興龍推測「這可能與12900至11600年前,氣候快速變冷的『新仙女木事件』有關。」

舊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用火遺蹟

可以想像,無論是禦寒、取暖,或是BBQ火炙鹿肉、魚肉,居住在招果洞的古人類,在適應自然環境的同時,也在不斷改造環境。

同時,考古學家還發現石器、骨角器、陶器等生產生活用品,「還原」四萬年前古人類狩獵文化,及如何在洞穴中刮削、分解、加工食物,繁衍生息的場景。

刮削器(圖由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同時,遺址內發現的2座距今一萬年以上的墓葬,這是目前西南地區發現最早的人類埋葬行為遺蹟,及最完整的人類骨骼遺骸之一。由此可推測,「入土為安」的觀念,在一萬年前就已形成。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張興龍介紹遺址情況

「距今4萬年左右,是現代人在雲貴高原出現的關鍵時間節點。」張興龍表示,招果洞遺址文化堆積連續完整,這在雲貴高原乃至全國都是極為少見的遺址,對建立黔中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考古者對文化堆積層進行取樣

在對招果洞遺址考古發掘中,考古專家先後運用第四紀洞穴沉積學、動物考古學、植物考古學、體質人類學、古環境學、石器分析、體質人類學專家、測年專家團隊多學科綜合研究,為研究西南地區早期人類居住活動,進一步復原史前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證據。

考古者對文化堆積層進行取樣

此外,招果洞遺址文化堆積,在幾次重要的氣候事件節點發生明顯變化。「這對研究古人類生態適應性策略的演變,具有極高價值。」張興龍說。

記者:應騰 實習生 龍儀妃

編輯:郭邱磊

編審:田鈺琳

審籤:張超 黃盛裕

作者:記者 應騰 實習生 龍儀妃 

相關焦點

  • 考古學家發現現存最早的「彩色筆」,一萬年前的古人用它作畫
    近日,考古學家在英國北約克郡斯卡伯勒附近發現了現存最早的「彩色筆」。考古學家稱,這種用紅色礦物質顏料製成的筆,在一萬年前可能被用來給動物的皮上色。約克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考古團隊,在英國北約克郡斯卡伯勒附近一個古老的湖泊遺址裡發現了它。研究人員利用先進設備檢測後發現,這支「彩色筆」是用一種名為赭石的紅色礦物質顏料混合沙和陶土製作而成。
  • 考古學家發現秘密,12萬年前的古人給出答案
    考古學家表示,通過對他們遷徙路線的研究可以了解過去地球局部地區的生態情況。前段時間,《科學進展》期刊上出現了一篇考古報告,一支國際考古隊伍在阿拉伯半島的內福德沙漠裡發現了古人類的足跡和大量動物的遺骸。這些遠古生命的痕跡說明了內福德沙漠在12萬年前很可能不是沙漠地貌,它的自然條件曾經也適合生命居住。那麼考古人員是如何發現的呢?
  • 3000年前的英國人吃什麼?考古學家通過分析牙垢確定古人食譜
    3000年前的英國人吃什麼?考古學家通過分析牙垢確定古人食譜  Frieza77 • 2018-07-26 09:35:38 來源:前瞻網 E
  • 考古學家在地下洞穴,發現8具原始人的遺體,屍體有很明顯傷痕
    人類化石人類正是以碳-14技術為基礎測出了地球年齡為46億年、最古老的人類生活在320萬年、恐龍生活的年代為距今1.3億年等等,考古學的出現和發展促進了人類對歷史的了解,讓人類對史前氣候、環境、生物的信息加深認識,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 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
    當地時間9月16日,沙特遺產委員會向外界宣布,考古學家在沙特北部塔布克地區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和動物足跡,這也是迄今為止在阿拉伯半島上發現的最古老人類活動痕跡。沙特遺產委員會負責人在當天的記者會上透露,考古團隊經過長達超過十年的研究,共發現屬於7個早期人類、107頭駱駝、43隻大象和其他一些動物的足跡,同時發現233塊動物化石,表示這一發現有助於了解早期人類在阿拉伯半島和沙漠地區遷徙和定居的歷史。
  • 4萬年前的遠古洞穴壁畫 其中一種生物沒人見過
    曾經一直認為歐洲是人類藝術的搖籃,然而印尼的洞穴壁畫確定的年代,要追溯到4萬年以前,完全可與法國、德國等最古老的人類藝術相媲美!考古學家表示這一鑑定結果將會讓他們重新考慮人類的發展史。在印尼蘇拉威西島南部馬洛斯附近的7座石灰巖洞穴裡,考古學家們發現這裡的壁畫,有的非同一般的古老。這些洞穴壁畫採用的均為紅赭石顏料,色彩為紅色和桑椹紅,圖畫的比例則非常勻稱、協調,即使現在也是我們大部分人都無法複製的。
  • 500萬年前人類誕生?最新結果發現,1200萬年人類已會行走
    當然到現在為止,生命起源也沒有一個完美得可以令所有人信服的答案,因為關於人類起源,人們總是不停地探索,不斷的有新發現,那麼我們離真相也就越來越近。大多人都認為,之前發現的生活在約320萬年以前的「露西少女」就是我們人類的「祖母」了,而現在已經不是了,我們已經不斷發掘到更多古老的化石。比如之前就有考古學家在衣索比亞地區挖掘到一具幾乎完整的顱骨化石「MRD」。
  • 冰凍萬年獅子展出 一萬年前它們經歷了什麼?(組圖)
    冰凍萬年獅子展出 一萬年前它們經歷了什麼?責任編輯:闞金劍字號:T|T【摘要】11月17日,兩隻今年夏季被發現的已凍結上萬年的洞穴獅子屍體在雅庫特被展出今年夏季,考古學家在西伯利亞雅庫特凍土帶中發現兩具已凍結上萬年的洞穴
  • 開學孩子早餐吃啥好?收下這份菜單!
    開學孩子早餐吃啥好?收下這份菜單!在孩子們都步入校園以後 每天的早餐尤為重要 早餐對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們來說 既要滿足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 又要能供應整個上午 高強度的學習和課間活動 那麼 早餐應該如何吃呢
  • 發現神秘的水下遺蹟,一萬年前遺蹟,真的是史前文明嗎?
    不過,人類通過研究歷史遺蹟和化石,能夠了解到的是,在6500萬年前,地球的霸主是恐龍,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但是由於一場全球毀滅性的災難,恐龍也沒能逃過一劫。雖然我們通過考古等方式,發現了不少歷史遺蹟,但是世界上依然有很多我們沒有發現的秘密,我們的歷史也就能夠追溯到300萬年前,而這也僅僅是我們了解的皮毛。至於猿人是如何進化人類的?
  • 大地·風物丨尋訪萬年稻源
    這是一顆完整的米粒,米粒上精緻的細紋清晰可見,可是它已經炭化,已經穿越了萬年時光。在人類的博物館中,這也許是一件最不起眼的展品,但它吸引了所有訪問者的目光。因為,這顆炭化的稻米,有一萬年的歷史,證明一萬年前此處的先民已經開始了稻的耕種。這顆小小的稻粒,像是一粒烏金的雕塑銘刻了時間,讓人想像歲月的悠長和大自然的神秘,更讓人聯想人類文明的道路是多麼遙遠漫長。
  • 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 這也是迄今為止在阿拉伯半島上...
    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 這也是迄今為止在阿拉伯半島上發現的最古老人類活動時間:2020-09-18 09: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 這也是迄今為止在阿拉伯半島上發現的最古老人類活動痕跡 沙特遺產委員會當地時間16日下午向外界宣布
  • 泰國發現3500萬年前化石 亞洲才是靈長類起源地(圖)
    環球網實習記者關翔報導 據臺灣「中央社」1月7日報導,泰國最近確認,該國考古學家14年前在甲米省廢棄礦坑發現的靈長類化石是生長在3500萬年以前的生物,這是迄今發現的全球最古老靈長類化石。據《曼谷郵報》7日報導,泰國礦產資源廳的考古學家早在14年前就發現了這一化石,並將其命名為「暹羅猴」。
  • 貴州最「老」成績單:看2020年,考古人都「挖」了啥?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貴州考古人挖到了啥?有什麼重要發現?有哪些讓人「驚掉下巴」的成果?近日,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0年度年終總結會」現場,貴州考古「大咖」通過總結回顧形式,還原項目發掘現場,共同揭曉這份來自貴州考古的「神秘」年度成績單!
  • 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網友:旁邊還有一塊警示牌!
    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網友:旁邊還有一塊警示牌!9月17日,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沙特遺產委員會當地時間16日下午向外界宣布,考古學家在沙特北部塔布克地區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和動物足跡,這是迄今為止在阿拉伯半島上發現的最古老人類活動痕跡,報導稱,在考古團隊十年多的研究中,共發現了屬於7個早期人類、107頭駱駝、43隻大象以及其它動物的足跡,還發現了233塊動物化石,這些發現將為考古學家們研究人類、動物遷徙以及人類定居提供一定的線索和證據
  • 重大發現!鎮寧蜂糖大坡,發現上古先進「計時器」日晷!
    專家有:貴州民族大學考古學家研究員王德壎先生;貴州省社會科學院考古學家副研究員曾令一先生;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巖畫考古/史前考古學者曹波先生;國家二級編導、副研究員、原貴州文化音響出版編輯遊前聲先生等。活動由鎮寧自治縣夜郎竹王文化研究會會長楊文金主持;
  • 揭秘臺灣澎湖海底發現遠古文明,一萬年前古城
    世界歷史源遠流長,遠古時期文明有很多未被人類發現。臺灣澎湖海底發現遠古文明是中國一重大考古發現,在海底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面積的紅色磚塊的城牆,科學家推測這是一座一萬年前的古城,還有人說這是有人故意丟在這裡的,對於臺灣澎湖海底發現遠古文明,人們至今不知道它的來歷。
  • 350萬年前人類的腳印長什麼樣?
    G2 和G3個體更大,G3估計高1.4 米。G2的步伐被G3的擋住了,無法估計他/她的身高。在兩足跡的行進路線中,G1的足跡是保存最完好的;由於G2 和 G3的足跡重疊,因此很難讀取。最近的一項研究(Bennett 2016),讓學者能夠更清楚地識別G3與G2之間的距離,並重新評估了他們的身高,G1為1.3 米,G3為1.53 米。
  • 這只比格犬發現了25萬年前的披毛犀!
    近日,英國一隻比格犬發現了一塊披毛犀的大腿骨,這隻早已滅絕的古生物死於25萬年前。這只比格並不是一般普通的寵物犬,它有著自己的「職業」,屬於英國劍橋郡某化石博物館的「化石獵人」。傑米在劍橋郡馬奇鎮經營了一家化石博物館,他此前一直在訓練這隻4歲的比格犬尋找史前生物的遺骸和化石,而且準確率也是相當的高,每當狗狗發現化石時,傑米都會獎勵它。其實這些遺骸上還保存著一些有機物質,而且還有黏土一般的氣味。
  • 大約4萬年前,是他們登上了青藏高原
    但這些石器等文化遺物皆發現於地表,找不到原生地層,以致於無法確定它們的時代,先民生存的確切時間便無從知曉。02 藏族人群留存丹人的基因本世紀初,有學者宣稱在拉薩市堆龍德慶縣的一處海拔4200米的山坡上發現2萬年前的人類手印、足跡。